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环境与公共组织正向互动模式

国际环境与公共组织正向互动模式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自然环境是指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影响人类的衣食住行并对本国公共组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恐怖主义活动依然猖獗,地区和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国际环境与公共组织正向互动模式

公共组织的国际环境包括国际自然环境和国际社会环境两个部分。国际自然环境是指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影响人类的衣食住行并对本国公共组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国际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的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1. 国际环境现状

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目前还是很不合理,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方面仍然处于不利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必然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阻力。

(1) 经济方面,发达国家将继续在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对我国施加压力。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经居于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到2000美元,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国进一步发展出口贸易遭到保护主义的阻力,进口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则遭到技术壁垒的限制,围绕我国进口石油等重要资源的争斗更是错综复杂。

(2) 政治方面,世界并不太平。祖国尚未完全统一,“台独”分裂势力依旧是危害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威胁,有些国家还利用台湾问题干扰我国内政。发达国家不会放弃对我国的遏制,它们会继续利用经贸、民主、自由、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向我国施压,国际环境中存在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因素。

2. 国际自然环境对公共组织的互动关系

作为大自然的一员,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为了更好地生存,我们要不断了解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因此,我们必须保护自然环境。我国政府很重视环境保护,1992—1995年,国家基金委化学部资助了“典型有机污染物环境化学行为与生态效应”这个重大基金项目的研究。在新农药单甲脒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毒理效应以及有机锡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中取得了创新性成果。首次发现城市水源中的硝基多环芳烃的存在,对多氯联苯等的光解规律和产物毒性提出了新的解释。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于1999年获得了中国科学自然科学一等奖。

但是我们面对的形势很严峻: 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水污染、固体废物、地面沉降、赤潮水土流失、气候变暖、全球变化、厄尔尼诺……这些环境问题困扰着我们。如果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就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各国公共组织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学会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坚决禁止各种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要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以优化资源利用、提高资源产出率、降低环境污染为重点,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自然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保证人民群众在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

3. 国际社会环境对公共组织的互动关系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世界大战是不会轻易打起来的,所以各国公共组织要争取长时间和平的国际环境,并据此调整各自的对外政策,加快自身建设。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速度加快,各国注重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这些因素给我国的改革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只要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方针,牢牢掌握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就能够营造有利于我国的战略态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较长时期的良好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目前,对我国公共组织有利的条件主要是: (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谋求合作,既是全球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当今时代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有利于我们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2) 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加深,有利于我们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更好地利用外部资金、技术、资源和全球市场。(3) 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有利于我们发挥后发优势,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具体而言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 世界力量失衡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2) 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和风险,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信息、军事等方面面临着严峻压力。(3) 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恐怖主义活动依然猖獗,地区和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必然使我国的发展面临不少制约因素和严峻挑战。首先,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增多。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占优势对我国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其次,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在更加重视与我国发展经贸关系的同时,一些国家同我国在经贸领域的矛盾也在增加,特别是在近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围绕人民币汇率纺织品出口、知识产权能源资源等方面的外部压力加大,今后这些方面的贸易摩擦还会继续出现。再次,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许多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长期依赖进口。近年来石油等重要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这些对我国经济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因素增加,未来世界经济仍有可能发生较大波动,从而可能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公共组织要有能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这是我们集中全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本章小结

由于公共组织特殊的公共性,公共组织理论具有其自身特点,但公共组织理论从类别上说与组织理论紧密相连,因此在公共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研究上借鉴了组织与环境关系的研究成果。组织及其外部环境的相关理论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公共组织与外部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在这种背景下,本章首先对公共组织的外部环境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并列出了学者们对公共组织外部环境的各种分类,接着介绍了有关公共组织与其外部环境关系的各种理论。比如资源依附理论、开放系统理论、权变理论及种群生态学等,都从某个特定的角度对组织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对组织与外部环境关系的认识形成一个发展的过程。在本章的第二节和第三节中分别就公共组织与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地理环境、人口环境及国际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其中,经济环境作为公共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公共组织的影响是最大的也是最深远的,公共组织要想获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在与经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正确处理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其他环境因素对公共组织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公共组织也必须正确处理与这些外部环境的关系,并形成良性互动,才能在其生存和发展中保持其所需物质能量的充足。这些环境因素也并非只对公共组织造成影响,公共组织也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影响公共组织外部环境。

案例

“绿色招商”,推动“绿色崛起”

近年来,梅州市政府把推进“双转移”、大力招商引资作为山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特别是今年1月粤北地区现场会和山区工作会议之后,梅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政策和文件,在过去委托广州开发区12家专业招商公司开展专题招商外,又新成立了市属7个驻外专业招商队,以广州 (梅州) 产业转移工业园为重点,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招商队围绕汽车零配件、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有重点地接触企业、拜访客商、联系商 (协) 会、召开推介会或座谈会等。从今年3月起,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招商队共引进企业22家,投资总额25.74亿元。此外,今年1—4月,该市市直和各县 (市、区) 共引进企业63家,投资总额30.8亿元。

同时,按照绿色崛起理念,梅州市政府近年来主动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资源型特色产业,谋求山区经济崛起。一方面,梅州市在全面关闭煤矿的基础上,2008年以来,还在全省率先淘汰落后小钢铁企业250多家、产能400万吨,淘汰落后水泥生产线19条、产能173万吨,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今年梅州市还将继续淘汰365万吨落后水泥产能。另一方面,梅州通过采取资金优先、资源优先、技改优先、服务优先等扶持措施,巩固提高电力等优势产业; 从技改贴息、财政补助、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重点扶持培育陶瓷、工艺等特色产业,调整优化建材产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较快地形成了资源型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非资源型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的新格局。其中,电子信息产业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2009年实现产值44.3亿元,同比增长16.3%,今年1—4月又增长17%。去年梅州外贸出口逆势增长16%,今年首季外贸出口又增长44.5%,居全省前列。

在旅游方面,梅州市政府充分发挥“世界客都”优势,依托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景致优美的城乡环境,与省旅游局和广州市共建“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 (基地)”。2009年全市实现旅游接待总人数553万人次,比增20.2%; 旅游总收入54.5亿元,比增17%,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两项主要指标的增幅在全省地级以上市中排行第一。今年又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www.xing528.com)

在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方面,梅州市政府目前已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7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283家,带动水果茶叶油茶、南药、优质稻、蔬菜、烤烟、畜牧水产八大主导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梅州是全国最大的金柚产区,广东最大的脐橙生产基地,广东最大的油茶生产基地和“油茶丰产林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建成5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资料来源: 柯鸿海,罗伟章,刘海祥: 《“绿色招商”,推动“绿色崛起”》,载《南方日报》,2010年5月30日)

根据本章有关公共组织与外部环境互动的内容并结合案例,分析我国政府与经济环境的互动关系。

思 考 题

1. 什么是公共组织外部环境? 其特征是什么?

2. 简述公共组织与外部环境关系的理论发展。

专业名词

公共组织外部环境: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Public Organization

资源依附理论: Resource Dependency Theory

开放系统理论: Open System Theory

种群生态学: Population Ecology

组织生态学: Organizational Ecology

经济环境: Economic Environment

政治环境: Politic Environment

文化环境: Culture Environment

地理环境: Geographic Environment

国际环境: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1] 江泽民: 《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8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