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学研究方法和意义

城市学研究方法和意义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学作为一门以城市整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形成、发展和运行规律,应对城市建设和发展问题的综合性应用理论学科,具有相应的研究方法和重大的研究意义。(一)城市学的研究方法方法论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学研究同样需要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城市学研究方法和意义

城市学作为一门以城市整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形成、发展和运行规律,应对城市建设和发展问题的综合性应用理论学科,具有相应的研究方法和重大的研究意义。

(一)城市学的研究方法

方法论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不仅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高度关联性外部性,而且与外部有着密切的关系。面对错综复杂又时时处于发展、演化之中的城市,必须运用系统科学的分析方法进行综合研究,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城市发展走向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城市与外部的互动关系。

1.系统论的研究方法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科学。作为系统论的研究方法,其重点在于把握系统的整体与部分、内部和外部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以达到实现系统最佳效果的目的。

“当代城市在快速发展,绝大部分不是有序的、稳定的和平衡的,而是充满变化的无序世界,远离平衡状态,占统治地位的是非线性关系,城市生活中的每一个地方都面临着复杂适应系统中的涌现现象。这是一种不断发展变化、不断创新、不断调整的结构。”[31]面对城市这个具有复杂性、普遍联系性、风险性和模糊性的巨系统,运用系统论的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研究的整体性要求。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的作用。任何城市都是由众多要素和功能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城市的主导功能决定城市的性质,而城市的主导功能和城市性质都是针对城市整体而言的。如果把城市任何一个局部(如社区、空间或行业等)单独孤立出来,都不能体现和反映城市的功能与性质。

(2)城市研究的层次性、结构性和动态性要求。系统论认为,任何一个大系统都是由许多子系统构成,其中,任何一个子系统既是组成大系统的要素,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系统;组成每个层次系统的要素并不孤立存在,也不杂乱无章,而是依据一定排列组合形式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任何系统都是动态的,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系统运动的绝对性。即任何系统都具有层次性、结构性和动态性的特征。而城市就是一个由城市经济、城市社会、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城市规划等子系统组成的多层次复合体;同时,城市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城市与外部之间不断发生着互动的关系,是一个按照不同方式和形式构建运转的动态大系统。

(3)城市研究的外部联系性要求。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做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任何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当中,系统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信息、能量等的交流。如果系统在运动中与周围环境的交流遭到破坏,系统就会丧失原有的整体性特征。城市就是一个人类在自然环境中建造起来的巨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城市不仅与自然环境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周围区域环境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不断与自然环境和周边区域发生着各种物质、信息和能量等的交流。城市研究必须考虑城市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关系问题。

2.协同学的研究方法

协同学是研究协同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规律的新兴综合性学科。协同系统是指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能以自组织方式形成宏观的空间、时间或功能有序结构的开放系统。1969年哈肯首次提出协同学这一名称,并于1971年与格雷厄姆合作撰文介绍了协同学。具体来说,协同学研究协同系统在外参量的驱动下和在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下,以自组织的方式在宏观尺度上形成空间、时间或功能有序结构的条件、特点及其演化规律。按照协同论的理解,千差万别的系统,尽管其属性不同,但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只要构成一个大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通过内部机制和相互调节,便会产生协同作用与合作效应,从而使这个大系统在宏观上和整体上出现新的有序结构。由于协同论把它的研究领域扩展到许多学科,并且试图对似乎完全不同的学科之间增进“相互了解”和“相互促进”,因此,协同论就成为软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对于城市学的研究对象来说,城市作为人类活动大规模高度聚集的场所,各子系统(企业、单位、基础设施、居民等)的空间密度和结构组合决定着城市运行的效率,同样存在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与合作效应。如要实现城市空间系统的有序,就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社会空间、经济空间、文化心理空间和地理三维空间等的合理布局和协同作用;再如,对于城市交通系统来说,如果城市车辆数量比例适当,结构合理,调度及时,就可以为城市交通带来有序的结构,反之则会导致城市交通系统的无序甚至瘫痪,等。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www.xing528.com)

定性分析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性质的分析与认识,主要是通过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分析方法。从研究的逻辑过程看,定量分析比较接近于假说—演绎方法的研究,既保留重视观察实验、收集经验资料的特点,又保留重视逻辑思维演绎推理的特点,应用假说使得观察实验方法和数学演绎形式结合起来。对于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来说,随着研究领域广度和深度的日益扩展,单纯的定性分析已不能完全满足实践和研究需要,而定量分析也离不开定性分析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定性是定量的依据,定量是定性的具体化,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城市学研究同样需要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从城市的特点和发展来看,现代城市是由自然、人文、经济、社会、政治、技术等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巨系统。面对这样一个系统,单纯的定性分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定量分析的方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才能使人们对城市的认识和把握更准确、更深刻。同时,随着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也具备了可能的条件。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研究方法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城市的发展和运行具有客观的规律性,这是城市学存在的依据。但城市又具有其个性,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特定的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发展条件和内部结构,有其特殊的运行轨迹和发展的现实需要。世界上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城市。古代城市与现代城市、中国的城市和国外的城市、沿海的城市和内陆的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等各有其运行的内外部条件、发展特点和发展阶段,其表现出来的矛盾和问题各有其差异性。城市学研究必须遵循人类认识客观规律的一般方法,从每个城市的特殊性出发,坚持从具体、个别到抽象、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渐进升华过程,从而完成对城市表面的、不全面的认识到本质的、相对全面的认识过程。作为具有很强应用性的学科,城市学研究需要从具体城市的具体问题入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研究为现实服务的宗旨,并在为城市发展现实服务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和繁荣城市学研究。

(二)城市学的研究意义

作为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而又自成体系的综合性极强的单独学科——城市学,是应对现代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日益复杂的城市问题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城市化关键转折和加速发展时期。加强城市学的研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可以为做好城市工作,解决城市问题,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科学正确的决策来源于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对现实与发展趋势的准确分析。作为人类社会文明标志的城市,不仅集中了人类的创造和成就,也集中了整个社会和时代所具有的各种矛盾。这些矛盾汇聚、交织、叠加,相互激化或彼此消长,使城市问题更加错综复杂,城市面貌也千姿百态。作为一门对城市作综合性和整体性研究的独立性学科——城市学,通过对城市形成、发展和运行规律的研究,无疑可以为城市化时代做好城市工作,解决城市问题,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2.可以为深入开展城市科学的研究,促进城市科学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随着“城市时代”的到来,对城市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城市化进程中所涉及许多重大城市问题,如城市发展规模政策的选择、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城市结构功能的优化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城市社会问题的解决、城市政府形象的塑造、城市政府职能的转变、城乡协调发展蓝图的规划、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都需要城市科学的发展做出相应的回答。从学科性质来看,城市学是在其他城市科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相较其他具体城市科学,城市学对城市的观察和研究立足点更高,理论性、概括性、宏观性、战略性更强。其他具体城市科学的研究内容原则上都没有、也不可能离开城市学的理论范畴,都是以城市的本质与特征、产生与发展、功能与作用、空间与结构、规划与管理等更高层次的理论为基础的;并且城市学立足于各具体城市科学的协同交叉和综合整合之上。因此,加强城市学的研究可以为其他具体城市科学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其理论的创新和不断完善也必将为整个城市科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必要的贡献。

3.有利于我们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趋势,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城市化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主流,也是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的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深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作为经济、政治、信息、科技教育、文化和服务等多功能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日益体现出来。一方面,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有其发生、发展和演进的客观规律性,不以各国、各地区自然、历史、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为转移。另一方面,由于各国、各地区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历史文化和政治制度的不同,城市化的过程、发展速度、空间形态、具体道路、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风险等又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具体到中国来说,建国以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城市建设出现了不少的失误,究其原因,与我们未能正确认识、处理城市建设中一系列复杂的矛盾关系,如工业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发展生产与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关系、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加强城市学的研究,对于深入认识和把握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共同规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更好地发挥城市在国民经济和区域发展中的中心作用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