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影课:七种青春,律动心灵

电影课:七种青春,律动心灵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想,很多年前,当他们身在我的教室时,电影课对他们是一份惊喜;而现在,这些已经毕业的学生的文字,则是给我的惊喜。电影鉴赏,却给了我们比大多数同龄人非同一般的体验。我们看过不少不同类型的电影,当然并不是一味地看电影,所以什么纯喜剧、纯恐怖类的并不在我们的鉴赏范围。我记得是在高二那一年的某天,夏老告诉我们晚自习的时候看电影,这对于整天埋头学习的我们

电影课:七种青春,律动心灵

从1998年第一次给学生做电影鉴赏课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了。这20多年中,器材不断在变化,每一届观影的目录也有所变化,学生也在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从一开始就确立的开设鉴赏课的初衷:为学生开一扇窗,用这些美好的东西来滋养他们的生命。

20多年过去了,那些曾经在黑暗中聚精会神盯着屏幕的孩子们,有些已经成了中年人,分散在大江南北,甚至世界各地。不过,我还是动用了前语文老师的“权威”,请部分往届的学生写了些关于电影课的感受。我想,很多年前,当他们身在我的教室时,电影课对他们是一份惊喜;而现在,这些已经毕业的学生的文字,则是给我的惊喜。

为眼睛插上翅膀

川西小镇,暖暖阳光,吵闹的多媒体教室里,《勇敢的心》(Braveheart)开播了,潮湿粗犷的英伦景色在镜头中飞逝,将我带回了那个为自由而战的年代。兵器划过身体的撕裂感,混战中浴血的悲壮,凄婉的苏格兰风笛声,都深深地震撼着我。战斗的残酷,也让我从欢欢乐乐打鬼子,轻轻松松当英雄的经典革命幻觉中走了出来。威廉·华莱士一生都在争取摆脱被奴役,那在生命最后呼喊而出的“Freedom(自由)!”更是让人久久不能平静,不能不佩服一个人对自由的追求竟如此执着。转过头看窗外,仍是宁静的小镇景象,心中却已暂时摆脱了嬉戏的吸引,有了一种世界之大,吾辈岂能长待于此坐井观天的感觉,当时的激情就是这么容易点燃。

成年后看多了各式各样的大片,越是华丽火爆的场面偏偏在脑海中消逝得越快,才理解了所谓的经典依靠的不是画面,而是拨动心弦的感染力,诸如后来看过的《肖申克的救赎》《这个杀手不太冷》都是在敲击着心灵,激发着人性的共鸣。电影只是在讲述着一个个故事,故事却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你也有我。Sir(老师)经常跟我们戏语“穷山恶水出刁民”。在这个小镇上,无法感知这个世界有多宽广,视力所及,始终有限。才发现当初Sir开展的电影鉴赏活动给了大家一个机会,为眼睛插上翅膀,去看历史的金戈铁马,去看世界的思想交融,去看普通人的生活起伏。

大学毕业,开始了工作生活,接触多了人情世故,每每被人善诱如何如何做人,心里总不断感慨,从大地方又回到了小地方,怎么简单的生活变得不易了呢?!到底是穷山恶水出刁民,还是山高水深育刁民?望向窗外,已看不出宁静之景,心中却依然有团火在燃烧,渴望自己能演绎这样的人生:激昂又低沉,雄壮且柔美,宽稳亦跌宕,在其中释放青春,活出自我。

又突然想起了Sir,想起了同学与玩伴,想起了那匆匆而过的时光,很庆幸遇上了这样的老师,他们不会执着于某个汉字的音调为何,却会讲述辛弃疾亦文亦武的传奇人生;他们不会咬文嚼字地让人选择是谁打响了黄花岗起义的第一、第二与第三枪,却会热烈讨论李陵败降、司马迁受刑的是非曲直;他们不会关注于课本后的单词表,却会不断提醒文以载道的本质地位……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师友能给插上高飞的翅膀,真正看远、想远的也还是自己的双眼,睁开眼,宽广的景色在涌现,闭上眼,只有无尽的黯淡。如果说这是看两部电影就能感受到的,我自己都会笑,但说是以往恩师悄然播下的种子,我想我心中只有感激。

夜深了,期待新的一天,因为每天早上唤醒自己的除了号声,还有梦想。

罗丹,现役军人)

忽然之间

夏老又要写书了,很好啊,虽然这种事对夏老来说只是迟早的事情。

岁月蹉跎啊,一晃已是几年光景了,却还对当初夏老第一次来上课的情景记忆犹新。其实最早对语文老师是失去信心了的,因为从小到大语文老师不过就是喜欢照着书念,然后逼着我们背诵。我私下也怀疑过,你天天逼着我们背诵,你可都记得?

可是夏老不一样,那天一来教室,瞥见一个满脸胡子的大叔。本以为该胡子只是走错了教室,因为该胡子两手空空。很劲爆的消息,该胡子确实是我的语文老师,而且长年不带书,因为课文大多倒背如流,无论文言文还是白话文。上他的课一直很劲爆,劲爆到音乐鉴赏、诗词鉴赏,再到电影鉴赏。我从最初的厌倦语文课到后来的期盼,也是因为这个老师。突然觉得那张感觉乱糟糟的胡子脸,却有颗平静的心。好了,也该说说正题了。

也许有人会问,电影鉴赏对高考有什么帮助,我只能说毫无帮助。它只是高中课程的一种调味剂,虽然微不足道,却可以品味终生。说得夸张点,又有多少人若干年后可以找出你那次考试前进几名的好处?电影鉴赏,却给了我们比大多数同龄人非同一般的体验。我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对影视作品有了自己的见解。我们看过不少不同类型的电影,当然并不是一味地看电影,所以什么纯喜剧、纯恐怖类的并不在我们的鉴赏范围。很多电影都是经典,比如《肖申克的救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等。

有人说影视作品跟文学作品的区别在于,前者满足了视觉感官的愉悦,却很难像后者一样触动思维的火花。后来我觉得,只是有的人不懂欣赏或者有的人习惯了看垃圾影视。其实好的电影也能触动人心,正如也存在垃圾文学一样。但唯一的区别,感受影视你要有自己的视界,文学你得有颗会“意淫”的心。或许说了这些,你觉得我的品位还算有点档次。可是我想说,真正的品位,可以改变生活的质量。

我还在不断改变,这就是电影对我的影响。

(唐化宇,在校大学生

回忆过去

也许在大多数人的记忆里,语文是一门既枯燥又无趣的学科。书中的古诗词让人头疼,而鲁迅文字背后的意义又确实不好理解,普希金的诗读起来并不押韵莎士比亚的剧本就更让人焦虑了。没有一个语文老师可以说是尽善尽美的,然而有时候,或许更需要的是一份激情,一份对文字、对诗词的激情。很多语文老师实际上已经熄灭了心中那一团火,课堂就像是一潭死水,吹不起半点涟漪。可有位老师,到现在我都还可以很骄傲地介绍给我朋友——夏昆。

或许有的学生不理解他对文字的热忱,所以会打心底里觉得这位老师是很好欺负的,上课可以不听讲,因为他是不会过问什么的。然而当一个人真正发自内心对语文着了迷,那么很多事情,就很好解释了。

语文是什么?语文真心难解释,因为它的答案千千万万,不像数学,说一不二。然而对于语文的开拓性思维,我想估计夏昆老师也厌倦了那些所谓的正确答案,而想寻找一条真正的语文之路吧。所以他的语文课,与别人不一样。

我记得是在高二那一年的某天,夏老告诉我们晚自习的时候看电影,这对于整天埋头学习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喜事。这么说真的一点都不夸张,我想很多人应该都能想象我们当时的心情吧。那晚我和好友刘锦提着一袋吃的,走进了教室,同学们都很开心,忙着找周围的人聊天,估计那晚作业什么的都已经不重要了,满脑子都是电影、电影……晚自习开始,关灯,开播——《海上钢琴师》。我想我并不需要写这部电影讲了什么,然而那时候对于晚自习看电影这种事,开心多过如今的怀念。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未来的你回忆起曾经那个夜晚,会是怎样的心情。很多人其实都不明白一件事,或许你认为你的高中三年是地狱,但你真的经过了那三年再回首的时候,却是怎么求也求不回去的。

所以我真心建议,当序幕开始,当灯光熄灭,当一切都还不算太晚,请你们珍惜,再珍惜。停止喧嚣,收起手机,哪怕就只是一次,就那么一次,静静地看着银幕,或喜,或悲,你可以开心地笑,也可以轻声地讨论剧情,只要你融入这个剧情,一切都还没结束。多年以后,某个午夜梦回,也许你回忆起当初的场景,想起那晚的某个瞬间,电影的某个片段,身边的某个同桌,不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吗?我是真心地想回到那一年,可我也明白,是怎么都回不去的。那一年我记忆里的朋友们,他们如今都还不错,面对社会生活,面对大学生活,他们都还能应付。可是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后悔没珍惜当初的自己,当初的时光。

我想应该不是所有的电影看了就要写观后感,其实你写与不写,电影早在你心里留下了烙印。没看的,看不懂的同学,自然是写不出什么的;而看懂了的同学,但文笔不好的,自然也做不到文思如泉涌。所以就我个人而言,与其写观后感,不如看完了之后,下一堂课,大家来讨论讨论,这样不明白的人,耳濡目染之后也就能渐渐地明白电影的真谛,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毕业那么久之后重新拿笔写字,真的很难再像高中那般下笔如有神了。好多文字都要经过推敲之后才敢下笔,所以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珍惜你们现在所拥有的,就像我说的一样,得到永远比失去更弥足珍贵。高中三年,不长不短,为了以后你还有可回忆的曾经,就请把握住自己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堂电影时光……

(不知为什么,写完这篇文章之后,我突然好想唱: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脸,我会珍惜你给的思念,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远都不会抹去。我不能答应你,我是否会再回来,不回头,不回头地走下去……)

(廖静悦,在校大学生)

那里,还有我的阳光

又是个温暖的冬日,阳光洒在身上暖暖的。不知道是冬日的暖阳温暖了枝头的银杏,还是这金黄绚烂的银杏绽放得太热闹,就连平时不轻易露面的太阳公公也忍不住出来瞧瞧。这一片片金黄的银杏让我不自觉地想起高中,想起那里同样美丽的景色,也想起那里更加美丽的人们。

记得高一进校那会儿,班主任对我们说,高中三年过得很快,快得就像眨眼睛,眨一下一年就过了,眨三下你就得和它说再见了。当时觉得很好笑,但没想到,这三年过得如此快,快得有时我都怀疑那是不是一场美丽的梦。

高中有太多美好的回忆,同学的友情、班级的团结、校外的美味,就连一张张曾经令我头疼的试卷,现在想起来也变得如此可爱。但我拥有过的最最独特的珍贵回忆,是高中独一无二的语文课。

一想起语文课,嘴角自然上扬,只因那是三年中最放松自在的时光。夏老,留给我许多一辈子都受用的东西,从诗词鉴赏到音乐鉴赏,再到电影鉴赏,他用他过人的智慧和包容的大爱,让我看到这世界上还有这么美丽的风景,也让我的人生因此更精彩。

夏老独创的三大鉴赏课中,人气最高的当属电影鉴赏课,这也许和电影本身震撼人心的力量有关吧。记得那会儿,每周三都是充满期待的,因为不知道晚上的电影会带来怎样的感动。夜晚的学校静静的,窗外不时传来隔壁或是楼下老师讲课的声音,每次电影开播前,夏老是不会讲太多话的,好像他都知道我们着急迫切的心情。

关灯,好戏上演,我仿佛又看到同学们那专注的眼神。教室前方屏幕上跳动的画面紧紧揪着我们的心,或是会心一笑,或是低声叹息,抑或是眼眶湿润……黑暗中,我们早已进入另一个世界,有时我都不敢使劲呼吸,生怕会打断同学的思维,把他们拉回了现实。(www.xing528.com)

每每电影放完后,都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时候,夏老会给我们讲讲他对这部电影的看法,启发我们更深一层地思考。

这些电影对我们的影响没有停止,它们好似一首首经典老歌,每一次静静聆听,都会有不同的感动;又好似一坛坛陈年佳酿,每一次细细品味,都会有别样的舒坦。

我想夏老给我们开设这门电影鉴赏课,是顶着很多压力的。诚然,这课对高考没什么帮助,甚至还会招来耽误学习、松懈高考斗志的质疑,但所有夏老的学生,都会为人生中能有这么一位老师,能有这样美丽的回忆而感到庆幸。

那些年的电影课,像一位慈祥、睿智的长者,在人生这条算不上平整的道路上,提醒着我,不要走得太着急而落下了我的灵魂;鼓励着我,跌倒了没关系,站起来就是胜利;鞭策着我,不可以停止思考,否则我只是一副移动的空壳;更不停温暖着我,对我说,别怕,前面还有希望。

无论我走到哪里,也不管我变成什么样,在我心里,都有那么一块净土,那里,还有我的阳光。

(袁玲,在校大学生)

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电影

每当想起夏昆老师,总有一种感觉,仿佛他是为艺术而生的。略卷曲的长发全部梳在脑后,饱满光洁的额头,鼻梁上架一副无框眼镜,镜片的后面一双饱含哲思的眼睛投射出锐利的光芒,那时的夏老师还留着络腮胡。就是这样一位具有艺术气质的老师,他不仅热爱音乐,弹得一手好吉他,更热爱文学,传道授业。“我要做的就是把想来挡住窗户的人一脚踢开,告诉屋里的每一个人,窗外有很多很美好的景色。”他自诩为“窗边的守望者”,而我想说,是的,您做到了!

还记得从高二开始,夏老师就利用课余时间为我们开设了电影鉴赏课,它带给了我们那么多的欢乐与感动,不仅铭刻在心中,更深深地影响着此刻和未来,它是一扇窗,让我们能够探出头去了解外面的世界。

那时的语文晚自习总是为所有同学所期待,带着晚餐后的满足,带着整个学校的静谧,带着夜幕的深沉,期待着夏老师带我们走进那个缤纷多彩的世界。而此刻坐在电脑前,喷薄而来的回忆似乎让我回到了高中生活,一幕幕场景就如同7月里的骄阳融化了严冬中的冰雪,灼烧着我的心,让我的情感化为一丝丝的气雾在空中升腾。隔着这些气雾,我仿佛又看到了高二十班前面黑板的左方屏幕上正在播放的《三个傻瓜》。一会儿是典型的印度歌舞,节奏欢快,情感奔放,让同学们觉得热闹非凡;一会儿是主人公的嬉笑搞怪,让同学们捧腹大笑,有夸张者甚至拍起了桌子,跺起了脚;一会儿是忧伤的旋律,人物命运的坎坷让同学们扼腕叹息。

所有同学的情绪都跟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直到影片终了,同学间还在激烈地讨论,往往这时夏老师会做一番总结,引领我们思考诸如教育制度的不健全,诸如爱情、友情、亲情的平衡点。这些都成为电影鉴赏课上不可或缺的部分。关于《三个傻瓜》还有一个小插曲,因为这部影片实在经典,以至于后来一段时间,只要上晚自习时听到有同学发出让人“侧目”的笑声,大家都会说,某某班上一定是在看《三个傻瓜》。

这些美好的回忆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更多的是启发和指引,《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告诉了我们爱的真谛,《三峡好人》让我们领略了深厚的人文情怀,《海上钢琴师》演绎着艺术家的执着,还有很多很多。

我不敢夸夸其谈因为电影鉴赏课我获得了多大的成就,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因此成长得更快,也因此我的思维可以到达更远的地方。它就是我们高中语文的第二课堂,不为应试,不为填满试卷上每一个空格,只属于每个学生自己,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这小小的第二课堂中得到一份属于自己的领悟。

(廖向灵,在校大学生)

偶然

今天,是个奇特的日子。我在自家的小店里,一个人安静地坐在角落,等待着少有的顾客上门。电脑在吱吱地响着,让人知道,它其实还在运转。突然,电脑的右下角跳出一个窗口:“××加了我为好友”。这几个字,勾起了一些尘封的记忆。

小学的时候,语文是背课文、听写单词、考试90分以上;初中的时候,语文是语言的运用、说话的艺术、考试120分以上;直到高中,我才知道,语文——于我而言,是一种兴趣爱好。

犹记得,高一的第一次音乐鉴赏课,让我对语文有了全新的认识。一次摇滚乐的饕餮盛宴,把我彻底地变为了摇滚迷,喜欢那狂野、自由、不羁的气息,给了我的心一副全新的面孔。或许是那时的自己很感性(其实现在也很感性吧),常常会从音乐中找到自身的写照,从音乐中领略语言的魅力、感受音符的跳动。我开始期待接下来的高中语文课。

电影,在我的脑海里不过就是娱乐的产物,给予人们喜怒哀乐。至于背后那些所谓的文化意义,对于普通的电影观众,又有多少真的了解与领悟呢?已经记不清第一堂电影鉴赏课欣赏的是哪一部电影了,《肖申克的救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为黛西小姐开车》?还是其他的呢?已经过去了两年,真的记不清了(看来岁月是把杀猪刀啊)。只知道,电影课对于高考没什么用处,可是每一位同学都乐在其中,那是我苦闷的高中学习中的一些调味剂,每周总还是有盼头的,不是无止境的作业、考试、作业、考试……反反复复。

很多朋友都很羡慕我们的语文老师,出名的“腾格尔”。我们亲切地叫他:昆哥。虽然他的形象粗犷豪迈,可是除了第一次的惊艳以外,后来,我们都爱死了他那胡子。每当说起他,我们都很自豪,因为他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让我们以高中生的角度,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还记得《三个傻瓜》在高三期间制造的“三傻旋风”,席卷了整个年级,那时候,我们很骄傲。“三傻”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对于知识的学习有着不同的态度,效果也就不同了。我想,那一场“三傻旋风”在我们那一年高三毕业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从诗歌鉴赏到电影鉴赏,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从讲台下到讲台上,从战战兢兢到泰然自若,我们完成了一场蜕变。以至于现在的我站在讲台上,也能自信地面对观众,做一名自信的大学生。这都得归功于那一次次的鉴赏课,给我的一次次锻造。我知道,那时候的锻造,终得今日的金刚之躯,对抗着懦弱和唯唯诺诺。

我很庆幸在高中那苦闷的日子里,有如此幸福的语文课陪伴着我。今天回忆起来,我还能自豪地说: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是昆哥。昆哥,谢谢你的语文课带给我的成长。偶然,我看到了以前的周记,回忆一幕幕地袭来,我知道,它终究是过去了。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带着珍贵的高中记忆,一路前行。

(杨丽,在校大学生)

写给亲爱的摩西

那些日子已是过去,可当回首时,偏偏记得最为清晰的却是这些。

不是孜孜不倦的老师挥汗如雨地讲课,也不是挑灯忙碌地赶做不完的作业,更不是惺忪的睡眼……回忆时,偶尔有一些熟悉的画面飘过,“忙”成了高中那三年的缩影。

就像暗海中的灯塔,也如混乱中悦耳的琴音,在整年整日的困顿中,在升学的迷茫中,您和我们的语文课堂为我们三年的岁月留下了一抹清香。

亦诚如是,我们从您这儿学到的应试技巧是相对较少,但我们得到的是更可贵的快乐与情操,生活与做人。

诗歌鉴赏,音乐鉴赏,电影鉴赏,语文课堂永远是我们的天堂。《春江花月夜》的美好,《大河之舞》的热情,《天鹅湖》的唯美,《海上钢琴师》暴风雨中钢琴滑过的浪漫,《剪刀手爱德华》雪花般纯美的爱情,《护送钱斯》尊严给人的荡气回肠……

在别人谈论他们当年笔记多厚、分数多高的时候,我只是告诉他们,那时我们听了多少美妙的音乐,领略了多少部经典的电影。然后,在他们嫉妒的眼光中,微微一笑……

我们中的许多人,或许以后的人生注定只能为生活而忙碌奔波。再也没有那时的闲暇,那时的情志,去再次拾起诗歌、电影,这些无关金钱的事物,那些年的语文课堂,将成为他们生命中的音乐绝响。

感谢摩西!作为您的学生,我是一个拥有回忆的“富人”,在那样美丽的年华里。

(刘飞菲,在校大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