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与教师改革创新措施

课程与教师改革创新措施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现代写作教程》被列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也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它是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之一。我们在写作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实践中,引进博客理念和技术,构建了“博客写作——编辑网刊——出版图书”的“创新写作训练三阶梯”教学模式。

课程与教师改革创新措施

1.打造优质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一部好的教材,可以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的课程改革即以教材建设为突破口。2002年,课程组负责人刘海涛申报的《写作学新教程》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子课题,同年,在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教材是在全国高师院校全面启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改革项目”与全国中学语文课程全面更换新教材的背景下产生的,书中详细地阐述了编写21世纪写作教材的基本理念和方法。这是一本“纸介图书+课程网站”的立体化教材,它首次以“新形态教材”的形式出现在写作课程教学中。由于内容科学精当,形式新颖,教学效果良好,当年写作学课程被评为校级重点课程并推荐参加省级精品课程的评选。2005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子课题研究成果的《文学写作教程》(刘海涛主编)在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也是一部依托写作专题学习网站、拥有丰富写作教学资源的立体化教材,它由“纸介图书+导学光盘+学习网站”组成。其中导学光盘储存了68万字的文学鉴赏材料和教学案例,以及自测题库和扩展性阅读文章,学习网站中载有文学写作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还有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创作园地。这不仅大大丰富了写作课程教与学的内容,而且将教、学、练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008年,《现代写作教程》(刘海涛第二主编)被列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也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它是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之一。教材紧密结合当前的写作实际,以崭新的视角,阐述了写作原理和各种写作文体的基本特征。这三部教材均对写作主体的能力结构和心理结构有着新的学理阐释,能针对各种写作文体归纳出不同的文体模型,并根据不同文体的写作模型提出不同的训练方案,从编写理念到教学内容均有突破。

2.创建数字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入,高校的教学工作也不例外。我们认为借助信息技术提供数字资源,对于提高写作课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2005年,我们课题组联合学校教育技术部申报的“华文写作在线”“微型小说”专题学习网站,被列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2006年,“大学写作数字化教学资源库”项目又被高等教育出版社立项建设,自此,“大学写作”课程网站和教学资源库建设正式开始实施。

围绕这两个项目,我们分别提出了“华文写作在线”“微型小说”写作专题学习网站和“大学写作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理念和具体方案,并在《中国大学教学》《应用写作》等期刊发表了《文学写作立体化教材建设理论与方法》《“华文写作”教学网站的构建与应用》《大学写作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研制与开发》等教研论文。根据这些设计理论和实施方案,创建了专题学习网站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华文写作在线”主要栏目有:微型小说、文学写作、基础写作、实用写作、课改前沿等,结题后被评为省“151工程”优秀项目三等奖;“微型小说”主要栏目有:专题知识、方法指南、原创作品、精品欣赏、案例分析、理论前沿、教学影视等,在中山大学召开的省“151工程”优秀成果展示会上演示,获得与会专家一致好评,并顺利结项;“写作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主要内容有:写作规律与技能实例、学生学习方法与模式实例、教学案例及大量扩展性阅读文献。基础写作、文学写作及实用写作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每天的访问量都有数百人次。

3.构建实践平台(www.xing528.com)

传统写作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规定一定量的实践教学时数,有针对性的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有些学校要求学生进行“百篇文写作训练”,并给以学分,但要求教师进行指导和部分批改。这种做法,在许多“师生比”较高的一般高等院校很难做到,而且效果也不一定理想。我们课程组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利用“品牌教材+数字资源”的组合模式,构建了一个利用网络技术、电脑技术,学生和教师都乐于使用的“实践教学平台”,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这个“实践平台”在课程网站上提供两个功能:一是动态的供学生自由发表写作成果的“创作园地”;一是静态的由学生自己担任编辑的“电子网刊”。由于网络技术和电脑技术的介入,学生发表作品处于“零成本、零门槛”的自由状态,由于发表作品容易,并能获得发表文章的快乐体验,从而激发出学生强烈、持久的写作兴趣。

4.创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为全程贯彻“审美型阅读、研究式学习、创造性写作”的教学理念,我们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以问题为本教学法”取代了“背景介绍+理论阐述+作品实例”的传统的单一教学法。在教学中,我们以事先准备好的案例作为示范,要求学生用审美的态度去研读感动了自己的某些文学作品,并把它当作研究人生、研究社会、研究自己的案例。有了鉴赏和研究的心得后,再用自己的理论语言进行有个性的学术表达。同样,我们在教学中以某些典型的问题作为启迪学生思维的标本,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以此为契机,从中获得写作的题目,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写作。这使学生由教师指定学习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己带着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由被动的要求写作到主动的自主写作。

在传统的写作课程教学中,写作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会想方设法去帮助学生“发表”作品,但难度可想而知,由此产生的集群效应自然也十分有限。今天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日益成熟和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写作课程和写作教师已拥有了突破这个“教学瓶颈”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我们在写作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实践中,引进博客理念和技术,构建了“博客写作——编辑网刊——出版图书”的“创新写作训练三阶梯”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创建自己的“写作博客”主页,提倡“每天一博”(即每天写一篇网络日记)。这是写作训练的第一阶梯。当数量较多的“写作博客”主页建好后,即由学生自己组成编辑小组,将上面的文章择优荟萃到以班级为单位的“群组博客”上,或者围绕某个主题编辑专题“电子网刊”。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训练了他们的策划能力、鉴赏能力和编辑能力。这是写作训练的第二阶梯。随着博客上的文章不断增多和电子期刊的先后“出版”,我们则由老师担任总主编,学生担任分册主编或编委,按照图书出版的要求,分专题编辑成书,交由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写作训练的第三阶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