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诗歌教学探索:揭示送别诗的情感世界

中国古代诗歌教学探索:揭示送别诗的情感世界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后教师对送别诗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总结。也有的诗“送别”是出现在正文中。依依不舍之情是送别诗中最常见的情感,但是别离所包含的感情又是复杂的,它表达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中国古代诗歌教学探索:揭示送别诗的情感世界

一、选文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 维

(补充)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 勃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友人[唐]李 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马鸣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补充)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二、选文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友人》《芙蓉楼送辛渐》这四首诗是诗坛上享有盛名的送别诗,均表现出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但在依依不舍之情外,又包含不同的情感:有伤感,有对朋友的安慰勉励,也有借送别表明自己的志向的。我想借这四首送别诗的学习,让同学们掌握一些鉴赏送别诗的方法技巧,同时了解送别诗不仅仅能表达依依不舍这一种感情。

《送元二使安西》:诗歌通过描写诗人在细雨中设宴为朋友饯行时劝酒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此诗是诗人写给即将去往蜀州上任的一个杜姓好友的。诗中一改以往送别诗中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通过诗中对离别朋友的劝慰、勉励,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真挚、深厚的友谊

《送友人》: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别,情意绵绵。全诗百般滋味,有安慰、有惆怅、有鼓励、有伤感,全都化作一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芙蓉楼送辛渐》:本诗通过对清晨连绵的秋雨、无尽的远山的描写,淡写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更多地表现诗人自己品行高洁、为官清正、绝不随波逐流的人生信念

三、教学设想

别离,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笔下常出现的字眼,古有“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近有“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一谈到别离,它好像总是与哀伤愁怨这类的感情挂钩。但不要忽略别离所包含的感情又是复杂的,它表达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因此,在这篇教学设计中,我选择了四首包含不同情感的送别诗供同学们学习,去感受送别诗中不一样的情感世界。

文本使用:首先以江淹的一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入手,与学生探讨,古往今来,似乎一提到送别,人们脑海里就会出现依依不舍、伤感这一类的词语,仿佛送别诗只能表达一种情感。自然引出这堂课的目的:学习四首包含不同情感的送别诗,体会在送别诗中所包含的情感不仅仅局限于依依不舍之情。继而,从四首诗的题目入手进行观察,让学生明白原来大多数的送别诗在题目部分就有送别的字眼。接着按照诵古诗—明诗意—悟诗情这样的步骤学习《送元二使安西》,读懂诗歌中的离别伤感。然后比较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友人》《芙蓉楼送辛渐》与《送元二使安西》,通过对意象、重点句子的赏析体会在依依不舍之情下,送别诗在情感表达方面会有细微的差别,比如有的伤感,有的表达对朋友的安慰勉励之意,也有借送别表明自己的志向的。最后教师对送别诗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总结。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师导入: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

提到别离这个字眼,同学们能够马上想到的是哪些关键词呢?(依依不舍、伤感、牵挂……)

送别诗除了表达伤感、依依不舍的感情外,还有其他的情感在里面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组送别诗,从诗歌中去寻找答案。

(二)解诗题——共读《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友人》《芙蓉楼送辛渐》

全班齐读《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友人》《芙蓉楼送辛渐》。

同学们,你们读完后会发现这四首送别诗在题目上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有“送”这个字眼)所以,大部分的送别诗在题目中都有“送别”字眼。也有的诗“送别”是出现在正文中。因此,判断一首诗是否是送别诗,先看题目,再读内容。

(三)解读《送元二使安西》

1.诵古诗

男生朗读《送元二使安西》,读后师生点评。

(由于这首诗在小学时已经学过,学生对诗歌的大意有一定的掌握,大部分学生朗读这首诗时可以读出诗歌中所蕴含的感情。)(www.xing528.com)

师总结:学习诗歌,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诗中的感情需要我们通过朗读去传达出来。因此,学好诗歌的第二步是——读诗文。在读懂诗歌之前,朗读更多的是把握诗的节奏,把握了诗的节奏就能读出诗的味道,但是要想把诗读得更有韵味,就必须理解诗句的意思。

2.明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内容。

3.悟诗情

全班快速完成下表。

(因《送元二使安西》是学生小学时学过的,所以在完成表格时难度不大,教师只需做补充。)

师补充: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并没有直接写惜别之情,而是先写送别的场面。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青翠欲滴。为什么这里要提到客舍和柳呢?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因为“柳”与“留”谐音,留之不住,故有惜别之意。但在这里的惜别,并不是在留,而是在送。作者是通过送别友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诗歌的最后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是表达出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依依不舍之情是送别诗中最常见的情感,但是别离所包含的感情又是复杂的,它表达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下面,我们一起走进《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友人》《芙蓉楼送辛渐》这三首诗的学习,去感受不同的离别之情。

(四)比读《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友人》《芙蓉楼送辛渐》

(1)我们已经学习了《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下面请按照刚刚所学方法(诵古诗—明诗意—悟诗情)学习这三首古诗。

(2)齐读这三首古诗,读清字音,读准停顿。

(3)独立完成表格,然后再小组交流,完善补充。

(以上表格里的内容,“在哪里送”“到哪里去”“用什么方式送”这三个问题对学生来讲比较简单,能迅速完成。后面的内容,“诗歌中的意象”与“表达什么感情”需要教师的引导。)

①这三首诗分别抓住了哪些意象来表达送别之意呢?

(目的:让学生知道,在送别诗中有一些特定的意象来表达送别之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风烟,是这首诗描写的唯一意象,首联写到长安城被三秦大地护卫着,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茫。这里迷茫的风烟既指朋友此去路途的遥远,也指前途的迷茫,在风烟中送别暗含着对朋友的不舍以及对迷茫前途的担忧。

《送友人》:在这首诗中诗人主要描写的意象有青山、白水、浮云、落日。首联写到青翠的山峦、清澈的河水,色彩明丽,一扫送别的哀伤。颈联以“浮云”和“落日”作比,飘浮的白云就像游子的心思,夕阳的余晖好似难舍的友情,表达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景交融,寓意丰富。

《芙蓉楼送辛渐》:苍茫的江雨夹杂着丝丝寒意,天亮送走了朋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这两句诗借寒雨、楚山、江这三个意象,渲染出送别时的悲凉气氛,烘托出送别时的孤寂心情

师总结:其实,在送别诗中还有很多常见意象,作者借助这些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比如:月亮,诗歌当中常用“残月”“缺月”“淡月”“新月”等,表达与人难分难舍的悲伤、离别的惆怅,更多的是借月之阴晴圆缺来抒发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感慨。还有“流水”这一意象也经常出现在送别诗中。因为流水涓涓不断流向远方,就好像诗人与友人分别时恋恋不舍、不愿分开的情绪等。所以我们在学习送别诗时还需要关注诗中的意象。这节课后,同学们可以多收集一些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

②这三首诗同《送元二使安西》一样都是送别诗,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

同:既然是送别诗,都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意。

异:学生先找到三首诗中的重点诗句,并进行赏析。教师在学生赏析后做总结。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师总结:这首诗是诗人送自己的朋友杜少府出任蜀州时所作。与《送元二使安西》所表达情感不同的是:《送元二使安西》表现的是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而这首诗虽也有对朋友的不舍,但是诗人的胸襟更加开阔,先是利用两人相同的处境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朋友的悲凉和孤寂之感,后又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告诉朋友:只要我们心灵贴近,即使空间距离再大,也不会觉得遥远。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别董大》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师总结:这虽是一首离别诗,却没有一味表达伤感,而是在乐观中让读者体味到诗人与朋友间的真挚感情。

《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总结:冰与玉的共同点是洁白无瑕、纯洁透明。作者借“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自己不因为两次被贬而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这首诗虽是一首送别诗,但诗并不着重描写与朋友的离愁别绪,反而重点描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五)小结

师:同学们,请总结一下今天我们所学到的四首诗有哪些异同点?

同:四首诗都能借助一些意象来表达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异:在依依不舍之情下,四首诗又有细微的不同,有的伤感,有的表达对朋友的安慰勉励之意,也有借送别表明自己的志向的。

师总结: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所以送别诗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但也不可一概而论,也有明朗乐观之作。送别诗中的感情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同学们在以后学习送别诗这一类型诗歌时,切忌先入为主,一看到送别字眼就认为诗歌表达依依不舍之情。一定要仔细品读,找到诗中关键的意象,借助意象读懂诗歌。

五、推荐书目

吕来好.古代送别诗词三百首[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

板书设计

(设计:成都市郫都区岷阳实验外国语学校 赵云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