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甘宁边区金融史料:发行准备金与边币

陕甘宁边区金融史料:发行准备金与边币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陕甘宁边区政府于一九四一年二月十八日发出布告,授权边区银行发行边币,并规定在边区境内只准使用边币。全边区属于发行准备的法币,兑出法币按牌价折合本币。一九四五年四月七日,办事处会议规定,提高边币,打击法币,同时壮大银行准备金,其办法是计算全部准备

陕甘宁边区金融史料:发行准备金与边币

边币的发行是建筑在革命政权之上的,它有边区政府权力的保障。陕甘宁边区政府于一九四一年二月十八日发出布告,授权边区银行发行边币,并规定在边区境内只准使用边币。同年二月二十二日又训令各级地方政府,指出:边钞发行是有限制的,它以“盐税”“货物税”作保证。一俟边区经济恢复,边钞就得从法币影响之下回到能兑换现金的地位。这种强制执行,在边区境内不兑现的纸币,对内流通本可以不要什么准备金;但在流通过程中,由于严禁法币自由出境,兑换限制很严。首先在延安市表现突出的是商人纷纷逃避,十大家先后都把资金暗中移出了边区,市面极端萧条,很少买卖了,政府鉴于人民甚感不便,乃于一九四一年四月十一日决定“准许人民自有法币,不经申请及检查的手续得自由出境,但边区仍不准法币在市面流通,违者处罚”。当时边币流通仍受阻碍,首先用边币买东西更贵,暗中用法币更便宜。此时银行所存法币一百多万及光华商店存布二千多匹,为解决党政军公家人的需要,不能大批抛售兑换,反而被瓜分了。市面物价不断上涨,边币的汇价逐渐下降,一九四一年二月到七月物价涨了一倍半,边法币比价降到二比一了,边币初向三边、陇东流。因为开始那里边币价高些,还有些土产可买,以后就乱流了,口子上的边币信用愈垮,愈向延安市内汇流。对外贸易我们急需布匹棉花和日用必需品进口,但又怕无法币可兑,不敢让它进来,勉强叫人民运土产出口,但公家又无大量土产出售。五月金融大波动,发票子就感困难了,从此使我们更体会到,边币不仅要有政权保障,还需要有外汇的来源,尤其要所得外汇能够集中到银行来管理与使用。银行要外汇的保证,才能顺利的发出票子,七月企图收缩通货,经过搞“有奖储蓄券”平价运动,光华商店带头抛货黑市买卖法币,一直到设立货币交易所(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一日政府公布坚字二十七号布告,授权各地贸易联合当地商人,组织货币交易所,准在交易所内依公平价格自由交易。银行贸易局在边区内设立了十三个交换所)。事实证明,交易所的法币非由银行供给不可。否则搞不通银行贸易局手上无物资抛售公营商店叫不来,商人更叫不来,从此以后摸索到发行边币,并要使之走向稳定。除基本的搞生产运动,坚持发展,保障供给的方针,建立自给经济之外,同时再从半自给过渡到完全自给的边区,在工业品一大半以上仰给于外面的不利条件下,银行贸易局本身还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物资与外汇的准备,这个起蓄水池作用,用以调节物价与汇价的资金,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发行准备金。

(一)由于过去一个长时期银行贸易局力量薄弱,时常左右不了市场物价、汇价,只好随波逐流,在定边人民叫货币交换所,为“哭鼻子叫唤所”,这充分说明银行贸易局必须要有力量才能支持边币,一九四三年五月银行的光华商店移归物资局管辖,稳定金融的任务也划归物资局。从此,银行主要只要求支持货币交换所的“兑换基金”了。一九四四年春紧缩通货,物资局用了大力,才回笼三万万元边币。银行为维持法币的兑出,调节与操纵边币与法币的比价,也蓄备了一些力量,到同年三月十日查总分行实力,计有边币三万万元,法币有一亿二千八百万元。在一九四四年三四月紧缩与拉牌价(即提高边币牌价)的斗争中逐渐的利用吞吐上发行,储积了银行的发行准备金,大公(银行公司)有了力量,边币的汇价从一九四四年六月起,就能听从我们的指挥了。六月底正式建立发行库制度,并设立了准备库的会计账目,依此制度与账簿,统计银行一九四五年七月以来的准备金,其变化情形可列表于下:

发行准备金的运用,主要在于:①使边币随时能够换到外汇(即法币),经过商人脚户到蒋管区去买进物资,供给一百五十万人民的需要。②其次是调节边币的汇价,间接用以影响物价。③必要时以物资配合贸易机关收缩通货,调节市场物价,稳定本币币值,在有利条件下,则抛售生金银,以回笼本币。因此,准备金第一线是法币,第二线是物资,第三线是生金银。

(二)由于边区三十一个县市二百几个区,四周二十四个县八十一个区与蒋管区犬牙交错,即百分之三十八的边境地区人民经济生活与蒋管区的人民经济生活相联结,大部分日用工业品又仰给于蒋管区,陇东、关中食盐土产出口地,又是法币入口地,而三边、绥德、延长、镇川过去是货物入口地又是法币出口地。各地交换所法币输送频繁,费时也长,从陇关到延长,定边绥德、米佳输送一次约需十余天,因此,法币来往停留于各地银行手中的数目,有时很大,依据我们的体验(参看历年法币兑出,占发行流通额的百分率的比较表)如下:

1.在货物大量入口状态下(一般是布匹棉花涌进时),要求边币汇价稳定,发行之准备的法币约需占发行实际流通额的35%—40%。

2.在货物畅顺入口状态下,要求汇价稳定,准备的法币约需占发行实际流通额的25%左右。

3.在出入口正常,接近平衡的状态下,要求汇价稳定,发行准备的法币约需占发行实际流通额的20%左右。

4.在入口货物不多,趋向出超状态下,要求边币稳定,或在本币提高时,发行准备的法币约需占发行流通额的15%左右。

5.在货物入口极少,处于出超状态下,边币看涨时,发行准备的法币约需占发行实际流通额的10%左右。全边区属于发行准备的法币,兑出法币按牌价折合本币。一九四四年下半年平均每月占发行本币流通量的28.5%,一九四五年平均每月占本币流通量的27.9%,一九四六年平均每月占本币流通量的24.5%,一九四七年自卫战争以后贸易停顿,因此减少到7.25%了。这一法币数量的停留,每年吃法币购买力跌落的亏,数目之大难以计算。要避免这个损失,只有完全垄断贸易或改变花布的来路才能摆脱法币。但布花等日用品,直到自卫战争以前还需要从蒋管区通过重重封锁偷运进来,因此不易摆脱。但我们主观指导也没有及时掌握好。因此,早在一九四六年七月以后本可减少法币的准备的亦没有及时减缩,尽量避免法币跌价的损失。

(三)生金银的储存,另一目的和作用是在于:①保存准备金的购买力,由于纸币不断下跌,金银价对货币来说即不断上涨;②又可利用金银实质,对纸币上涨这一部分的票面金额来弥补提高本币对法币的牌价的损失。一九四五年四月七日,办事处会议规定,提高边币,打击法币,同时壮大银行准备金,其办法是计算全部准备金,如果五月底达到能存边币五千亿元时,(1)以准备的一半,即二十五万万元存生金银与物资,估计到年底物价涨一倍,可得二十五万万元。(2)盐业公司投资十万万元,得利十万万元。(3)到年底发行八十亿元,即得八十万万元,合计账面金额为一百一十五亿元。提高边币,每月平均提百分之十五,估计库存需要周转的法币三亿元,在提高中因常存法币三万万元(当时以提到边币八元五角换法币一元计算,可折合边币二十五亿五千万元)。依此计算,从十比一提到八元五角比一,三万万法币兑出,只可得二十五万五千万元,若以损失五万万元计,则六个月共损三十万万元。二项相抵,可余八十五万万元。为此准备金的一半必须购存二千两赤金(以每两七十万计约需十四万万)十万元白洋,或存三千两以上的金子,从此以后,即逐渐收购生金银,以为发行准备金。

(四)对发行准备金的认识是经过了许多曲折的过程。

1.一九四一年五六月间,金融不稳,引起争论,有些人认为我们有政治保证,不需要准备金。这被以后金融波动的事实所推翻,并说明了光靠政令还不够。

2.一九四六年七月提高边币,打击法币时,从八一攻势起,三月即损失了四百七十八万九千元,银行实际工作者感到需要一批资金来补偿,曾向党政提出要求发行边币的“平准基金”。

3.一九四三年,在对贸易上银行要求物资局保证法币的兑换,用以稳定边币物价局认为边区银行发行上所需的兑换资金,从此认为银行应该采取“外汇基金制”,这是一九四三年高干会上批驳掉了的错误的做法,但实际上承认了并批准了银行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法币。

4.一九四三年春,在一些同志中认为,全边区大公的小米窑洞都是银行的准备金,都可以调动来支持边币,但到金融波动时,仅能动员小公极少的一部分力量临时应付一下,不能根本平抑金融的波动,这也被事实否定了。

5.一九四三年秋,承认银行发行要有一定数量的发行准备金,但认为生金银不应作为准备金,只应以公营工商业、股票作为准备金。这一想法也被一九四三年金融波动的事实所否定,股票根本不起作用。

6.一九四四年建立了发行准备金制度,但到一九四七年自卫战争爆发后,又证明唯有百分之百的准备金,如果大公手上没有充分的粮食,布匹棉花和某些主要日用必需品散入农村,或有而不能达到每个乡村集市中去,也无济于事,必须适应农村情况,掌握得好,必须有适当的人员和机构深入到农村,才能起应有的作用。这亦是被自卫战争的事实所证明了的。

(边区银行:《抗战以来的陕甘宁边区金融概况》,1948年2月16日)

工作布置的根据:

外部:

(一)通货膨胀短期内不能停止。

(二)物资继续缺乏——比以前更缺乏,事实存在。

(三)内战扩大,交通复原不可能——拖长恢复时间。

蒋介石训词:中心稳定金融,说明他无办法。以前限价也无办法。宋子文讲演:财政困难。首先稳定金融。

物价上涨,一年比一年加快,一期比一期加快。可否平稳?要求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要求国际贸易进出口平衡(贸易)。短期内难于达到。原因:(1)美不能全部代付,只能借一部分。(2)内部不能解决。

物价再过一短时期(一个月)(十二月一日起—十二月三十一日)会达到投降前水平(不能超过农历年关)。将不限制于八月十日的水平。原因,内战扩大,上述元素不变。半年之内不能复原。

商人反映,国民党银行收金子、收棉花(收花不十分积极)。

美货未操在政府手上,中国自己卖。新的条件并未出现。

内部:

(一)财政不依靠发行。

(二)贸易平衡,有时出超。

(三)银行准备金充分,足以独立自干,且能发行券币(大有钱)。

有钱怎么办?办法:甲、老办法。法币睡觉?不好!财政上有困难,后头也存在。睡觉办法——替国民党服务。原因:贸易出超,法币大来,法币发行结果,只是为国民党服务,自己边区无利。乙、要做买卖,储集力量,不在天花。以发行与现在资本可以滚大起来。1.要赚钱。什么最赚钱?同时在稳定金融条件下赚钱。2.土产买卖最有利。黄、白、土产结合最有利。

情况:准备金拨一部分做这个生意,能搞土产最赚钱。

A.法币:南不值钱北值钱。

B.金子:天津北平察包北面便宜,南边(西、庆)贵。

买卖办法:南来法币(1)用以买一部布、花流出一些。以布花也易买土产。(2)花布可收边币。

贸易出超,法币大来,迫我发行。发无必要。(兑换上供不上,财政用要发行。利用发行调剂收支)。(www.xing528.com)

土产出超病,银行来调剂收买。

有好处:(1)调剂少卖,可以对外提价,大公有利;(2)免得被迫发行;(3)有法币买不下黄金,存黑金,存下有利。

A.迟卖土产可赚物价上涨的差额利润,即将来可多收回边币。此为下策。

B.绥包米来货一件二千五(榆林)三千(镇川)。大来走私不易缉,收此货利市三倍。收此私货可与统销结合,帮助经缉私(禹水归操),但对统销有利,对晋西北统销有害。全体算账,利害不同,赚钱最多,此为上策。

C.参加统购,钱加入他们处收买,此为中策。

(一)用此又能稳定金融——可以调动,外汇性质多些。

1.准备有50%很保险。五十以下也可以睡觉,可少留一些。

2.调一批钱在第二线(黑、金、白、布均可以为第二线)。布匹棉花市场无货,大公家也缺货,吃紧时可出手。在花是机动的,买些放下,金融上有问题,即用囤下(的),可赚钱。

3.多余的钱买土产、金子、白洋为第三线

转来转去中心为土产。

收金子白洋,比市价提高收买,高于市价或等于市价。西安金向兰州流,等于使向延安流(今天价高,明天价更高)。有机会即买土产,法币不叫睡觉,转入土产内。

(二)一年转动二次——一次赚一倍,二次有二(次)赚利。

存金子卖了买不回,与土产结合周转仍能买回金子。会计可盘存。

现有存款,加上发行,二倍利可以保证。

1.不发行,要提牌子,一提,法币即不能动,力量更削弱。发,而不发不好,不发不易搞(因国民党发行)。

2.发行可以储备力量,准备以后用,细水长流。

3.发行过去只赚边区内人民的钱(发收法存起)。以后,发重心放在外面(以后)囤起向外面捞一把。以后向外捞更大的,即法币不睡觉。

A.以土产向外面要账。此理论建立在两个条件上面:

(1)国民党物价上涨。(2)上涨程度不平衡(各种物资上涨不平衡)。

如美国来货,外面货拉平,则存布不如存金银,错则赔的大。

B.接受经验。(1)接受曹行长经验,银行储集力量。(2)不只向内取,同时向外面赚钱。有多余法币买金子的批评对。再买金子、白洋、土产发展他的好批评。

算法

(1)收私货:口子上一万二……(关中一万二,陇东一万二,榆镇三千),去20%税,剩九千六,每件利六千六。

(2)收晋西北统购货:晋绥五千五,出一万二,去税20%,每件利四千一。

12000-(2,400+5,500)=4,100利34.16%

(3)收晋绥财政办事处货:六万(公司价),折六千六百七。出一万二,税20%,每件剩余二千九百三十。12,000-(2,400+6,670)=2930,24.4%

法币以后仍能来,银行准备有八万万余力。

有资金要动用。(1)第一线的法币,睡觉。(2)第二线、三线的钱可以动用。

A.物价上涨不平衡性继续存在。土产涨六万六千倍,黄金涨两万倍。金、土产不平衡,如继续存在则可干。

B.物价继续上涨,继续存在。否则不行。(1)土产总趋势不能增加。抗战结束阶段,证实最吃开的土产。大后方不掉价。边区土产掉价,是主动下令掉的。(2)土产危险性不大。算账:(贸易公司)银行搞土产,一年二次周转,可以超过一百万万。不利用发行即可得此数。①私货十五万件②统购也有利润。向外要利润,算账有大利。此次不搞,少四十万。

银行可赚票面。

贾(拓夫):小公十五万件,银行插进去买二万件。公司帮助转动。金融稳定下赚五六十万万元。在明年,除全部收回外,再能(赚)一百万万元有准备。

白(如冰):金子二十二——二十五两,口子十三两。去年十七八元白洋一两,今年十元。去年八九两换一,今年十三两才行。

喻(杰):对形势估计,稳、跌与涨的形势都存在。我不参加意见。

决议

一般认为三万万至四万万法币可以用出去买东西。如不对,有公司顶着。三万万买土产,一万万买花、布、金。

(西北财办:《发行准备金多余部分的运用问题》,1945年12月1日办事处会议通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