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散文的起源与发展:源头甚久,流派众多

古代散文的起源与发展:源头甚久,流派众多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古代广义的散文包含骈文,狭义的散文则是指不讲究对仗的一类文章,与骈文相对。古代散文的起源相当久远,现代考古发掘的许多甲骨卜辞和青铜器上的铭文,就可以看作古代散文的源头。宋代以后,散文继续在与骈文的此消彼长中发展前进,并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散文家。宋代以后,尤其是明清两代,散文作家层出不穷,流派众多,有的主张复古,有的力图革新,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并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古代散文的起源与发展:源头甚久,流派众多

散文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现代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而古代广义的散文则是指除韵文(诗、赋、词、曲和有韵的颂、赞、箴、铭等)以外的所有文体,也可以简称为“文”。所以古代广义的散文包含骈文,狭义的散文则是指不讲究对仗的一类文章,与骈文相对。本节所讲的散文,是指狭义的散文。

古代散文的起源相当久远,现代考古发掘的许多甲骨卜辞和青铜器上的铭文,就可以看作古代散文的源头。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社会文化变迁,散文走向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散文可以分为两类,即史传散文与诸子散文。史传散文以记录史实为主,叙事状物、刻画人物、语言表达和结构布局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标志着中国的历史散文已经趋于成熟,主要有《尚书》《春秋》《国语》《左传》等;春秋末期到战国晚期,以说理见长的诸子散文开始崭露头角,进而走向繁荣,代表作品有《论语》《老子》《孟子》《墨子》《庄子》《荀子》等。

文心雕龙

秦汉时期,散文进一步发展成熟,散文文体更加繁多,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涉及的颂、赞、祝、书、铭、诔等三十多种文体都已独立出现,而每种文体往往又会细分为若干不同式样、用途的小类。不过,秦汉散文依然比较注重文章的实用功能,每一种文体都有专门的使用场合。西汉前期的散文以政论文为主,即主要探讨国家政治得失,以贾谊晁错等人成就最高。另外,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和东汉班固的《汉书》,则分别代表了两汉史传散文的最高成就,尤其是《史记》,其高超的写人艺术、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巧妙的语言艺术等,都是后世传记文学的典范。

魏晋南北朝时期,散文受骈文的影响,开始出现骈体化倾向,讲究文采、辞藻、骈偶等。同时也突破了实用的功能,开始注重文章的审美情趣,所以很多作家将目光投向内心与自然的交流,写出了一些有关山川景物描写的清丽之作,最具代表性的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及郦道元的《水经注》等。(www.xing528.com)

隋唐时期的散文,一方面较多继承了南朝华丽的文风,另一方面,一些作家又开始尝试用汉代以前古朴的文风来扭转南朝华丽文风的弊端,于是就出现了以初唐时期的陈子昂和中唐时期的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古文家,尤其是韩愈、柳宗元发起的古文运动在当时及后世影响极大。他们主张恢复东汉以前朴实的散文风格:在内容方面,要求文以载道;在气格方面,要恢复古文浑厚的风格。经过韩愈、柳宗元的提倡和创作实践,唐代散文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但到了晚唐时期,骈文再度占据上风,而古文则走向衰落,只有以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为代表的小品文创作,多关注时事,讽刺现实,表现出深刻的思想意义,被鲁迅誉为“一塌糊涂的泥潭里的光彩和锋芒”。

宋代以后,散文继续在与骈文的此消彼长中发展前进,并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散文家。以散文名世的“唐宋八大家”中,唐代只有韩愈和柳宗元,其余六人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和“三苏”(苏洵、苏轼苏辙)都是宋代散文家。

宋代以后,尤其是明清两代,散文作家层出不穷,流派众多,有的主张复古,有的力图革新,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并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但总的来看,基本没有超越前人的窠臼。

四川眉山三苏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