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6-17世纪西欧人目睹俄罗斯外貌,揭示俄罗斯审美观和嘲讽

16-17世纪西欧人目睹俄罗斯外貌,揭示俄罗斯审美观和嘲讽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到过俄罗斯的西欧人都描述过当地人的外貌。但就其对俄罗斯人外貌描述的笔调来看,他还算客观。相比之下,英国作者群表现得更为主观,他们对俄罗斯人的外貌基本上给予了否定评价,叙述中不乏嘲讽的笔调。他指出,俄罗斯人认为丰满肥胖是女性美丽的标志,而纤瘦则被看作是丑陋和不健康的。他本人并不认可俄罗斯人的审美观,他认为胖是丑陋。他记述了一些俄罗斯瘦女子为变“美丽”而使用的方法。

16-17世纪西欧人目睹俄罗斯外貌,揭示俄罗斯审美观和嘲讽

很多到过俄罗斯的西欧人都描述过当地人的外貌。谈到对外貌的看法,不同时代,流行着不同的评判标准,即便在同一时代,俗话说“各花入各眼”,人们的评判标准往往也难统一。15 世纪的孔塔里尼认为:“俄罗斯人不论男女都非常漂亮。”[180]而在 16—17 世纪,西欧作者中很少有人赞同孔塔里尼的看法,在他们看来,当时俄罗斯人的审美观与西欧存在很大区别,而他们并不认可这种审美观——硕壮体胖。[181]

相比于 15 世纪,在 16—17 世纪,关注俄罗斯人外貌的西欧作者多了起来,他们更注重细节的描写。在他们的笔下,俄罗斯人大多体型壮胖,女人很喜欢化妆。如英国外交官威廉·普里多[182]就写道:俄罗斯人普遍身材高、膀大腰圆,很有力气。[183]

在奥勒阿里乌斯的笔下,俄罗斯的男性大多身材硕壮,并以此为傲,此外,他们还蓄着长长的大胡子。作者还提到俄罗斯人的肤色与西欧人相同,这说明他认同俄罗斯人与西欧人属同一人种。他写道:

大多数的俄罗斯男人都身材高大,体型硕壮,肤色与其他欧洲人一样。他们非常喜欢蓄大胡子,也以拥有硕大的肚子而洋洋自得。沙皇常命令一些商人出席欢迎外国使节的典礼,在他看来这会显得隆重一些。那些出席典礼的商人的胡子都长过了嘴巴。[184]

奥勒阿里乌斯还注意到,俄罗斯的男性大多为短发,他推测这是“漂亮”的标准。对此,他写道:“在俄罗斯男性中,只有神职人员留着垂肩长发,而其他人都是短发。一些达官贵人还剃光了头发,认为这是一种美。”[185]

对于俄罗斯女人的长相,奥勒阿里乌斯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他写道:“俄罗斯女人中等身材,面容姣好,体态丰盈。”[186]不过,他对城市中流行的女性化妆文化和方式持否定的态度。在他看来,一些俄罗斯女性没有必要去化妆,因为妆容非但没有使她们变得更漂亮,反倒还掩盖了她们天生的美。他写道:

城里的女人们几乎都搽脂抹粉,并且妆容很浓,看上去就像是用手往脸上抹了面粉,用画笔在脸颊上涂了红颜料一样。她们甚至有时还用棕色妆料勾画眉毛和睫毛

一些女性或是在邻居,或是在与之交谈的宾客的游说下被迫化妆(甚至忽略了她们的自然美胜过了妆容),但妆容掩盖住了她们的天生丽质。在我们这个时代,类似的事情没什么不会发生。著名大贵族伊万·鲍里索维奇·切尔卡斯基(Иван Борисович Черкаский)的妻子非常漂亮。她最初是不愿化妆的。但其他贵族夫人对她进行轮番轰炸,质问她:为何对国家的风俗习惯持鄙夷的态度,为何要特立独行地置其他贵族女性于蒙羞之地。她们的夫君也助力游说,最终这个天生的丽人也只能搽脂涂粉了。这就好比俗话说的,太阳下点蜡烛——多此一举![187]

看来,奥勒阿里乌斯欣赏不了当时俄罗斯女性的妆容。但就其对俄罗斯人外貌描述的笔调来看,他还算客观。相比之下,英国作者群表现得更为主观,他们对俄罗斯人的外貌基本上给予了否定评价,叙述中不乏嘲讽的笔调。他们笔下的俄罗斯人相貌平平,体态臃肿,女性化妆是为了取悦男人。

英国人乔治·特伯维尔(George Turberville)[188]对俄罗斯怀有强烈的憎恶感。他关于俄罗斯的描写基本都带有负面色彩。他在著作《俄罗斯见闻》(Послания из России)中对俄罗斯人的外貌特点、女性的妆容做了描述。就外貌方面,他写道:“俄罗斯人大多体胖,挺着肚子,没有明显的腰;他们的头和脸扁平,五官不突出;他们的皮肤较黑,或与常接近炉灶,受环境影响有关;他们一般会剃光头,很少有人留着浓密的头发。”[189]而就俄罗斯女性的妆容,特维伯尔认为她们不擅长化妆,化妆是为了卖弄风情,取悦男子。他写道:(www.xing528.com)

大概世界上最贫穷的男子都会给妻子买来化妆品,让她们装扮自己。女人们会用胭脂和涂膏抹在自己黝黑的皮肤上,修饰脸、眉毛、嘴唇、腮和下巴。即便那些安守本分的女子,如果那里确实存在这类人,也会化妆来取悦男人们。在女人们的脸上涂着厚厚的胭脂,而那张脸就像妓女的脸。[190]

关于俄罗斯男人的外貌,弗莱彻指出,他们都很高大胖壮,并以此为美,此外,他们还留着浓密的长胡子。在弗莱彻看来,女人化妆一方面是为了遮住相貌的缺陷,另一方面也是为取悦男人。他写道:

女人卖力地使用很多香粉和胭脂遮住暗淡的脸色,厚厚的妆容让每个人都能注意到。但是,人们并不会对此感到意外,因为在那里有这样的传统,男人们不仅喜欢女人化妆,他们还允许妻子和女儿们买来香粉和胭脂装扮自己,并以此为乐。但上了年纪的女人不会刻意化妆。另外,化妆会让皮肤起皱,卸妆后,人的脸会显得很难看。[191]

科林斯对俄罗斯女人的外貌感到失望。他指出,俄罗斯人认为丰满肥胖是女性美丽的标志,而纤瘦则被看作是丑陋和不健康的。他本人并不认可俄罗斯人的审美观,他认为胖是丑陋。他记述了一些俄罗斯瘦女子为变“美丽”而使用的方法。“瘦女人被认为是不健康的,因此瘦女人为了变胖会吃很多东西,整日躺在床上,喝俄罗斯的白兰地(非常能催肥),然后睡觉,睡醒后再喝,为的是长脂肪。”[192]另外,科林斯也不认同俄罗斯女性的妆容,认为很奇怪。他写道:

她们的妆容不会比我们夏天的烟囱更强,也就是红橡树配着白染料感觉。她们会涂黑自己的牙齿,就像我们的女性因某些原因在脸上涂黑色粉膏一样……在这里低额头、长眼睛受到人们推崇,低额头方便戴紧头饰……小巧的脚和纤细的身材被认为是丑陋,瘦女人被人认为是不健康的。[193]

16、17 世纪,俄罗斯女性的确以丰盈富态为美。即便到 18、19世纪,这种审美观依然没有改变,在一些著名画作中常见到丰腴的女性形象。在旧时农业文明主导的俄罗斯,丰满的女性身材象征着生命力。

英国人普遍认为,女性化妆是为了取悦男人,并且男人也喜欢女人化妆。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 16—17 世纪在俄罗斯社会和家庭中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现实。在封建社会的俄罗斯,盛行着“上帝主宰世界,沙皇主宰国家、男人主宰家庭”的原则。据 16 世纪的《治家格言》(Домострой)[194]记载,男人有权惩罚妻子,而能保护妇女的只有女方有权势的亲属。[195]女人讨男人的欢心正是其处于从属地位的体现。另外,化妆的风尚其实只流行于城市达官贵人和富户人家中,而在平民、农民和农奴家庭中,妇女普遍要承担繁重的劳务,无暇装扮,且家中基本也难有闲钱供其整日装扮。

此外,俄罗斯历史学者Н. И. 科斯托马罗夫(Н. И. Костомаров)[196]证实了当时俄女性不善化妆的说法。他指出,俄罗斯女人会在自己的脸上和手上涂上白色、红色、蓝色和咖啡色的粉,来修饰自己的睫毛、眉毛和难看的脸,抹成亮色是为遮盖暗淡的皮肤。[197]在不同的地区,人们的审美观存在差异,而审美观随时代的变迁也发生着变化。以今天的审美标准来看,很难欣赏当时的妆容,并且,同时代的西欧人也不认可当时俄罗斯女人的妆容,但在当时的俄罗斯,这或许就是一种风尚。正如,在今天的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人们喜欢日光浴,希望将皮肤晒成古铜色,认为这是健康的象征、魅力的标志,而在 18—19 世纪的俄罗斯和西方国家是以面色白皙透红为健康和美的象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