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6-17世纪西欧人眼中的俄罗斯贸易状况

16-17世纪西欧人眼中的俄罗斯贸易状况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5 世纪时,意大利商人在黑海沿岸与俄罗斯、西亚和中亚地区进行贸易。在他的手记中有不少关于俄罗斯商贸情况的记述,比如他介绍了俄罗斯东南地区的贸易情况。他在手记中记录了俄罗斯南方与地中海地区国际贸易发展的情况,提到了主要的商贸城市、商品等。[88]此外,孔塔里尼对莫斯科公国的对外贸易情况也做了介绍。

16-17世纪西欧人眼中的俄罗斯贸易状况

15 世纪时,意大利商人在黑海沿岸与俄罗斯、西亚和中亚地区进行贸易。那时候,意大利、亚美尼亚、希腊等国的商人都汇集在黑海沿岸的苏罗日、卡法、泰内伊斯等地进行贸易,意大利人还建有长期的商站据点。前文中曾提到,那些由黑海沿岸前往莫斯科经商的外国商人被称为“苏罗日客商”。

意大利人巴尔巴罗便是苏罗日客商中的一员,他在 15 世纪上半期曾不止一次来到莫斯科公国,所走的路线便是由地中海进入黑海,上岸后向北走来到莫斯科。在他的手记中有不少关于俄罗斯商贸情况的记述,比如他介绍了俄罗斯东南地区的贸易情况。他写道:

伏尔加河是俄罗斯最大和最宽的河流之一。它在阿斯特拉罕下游 25 俄里[80]处注入里海,河里盛产各种各样的鱼,鱼和海鳝鱼是其中上佳的品种。沿河两岸还常见盐碱滩。

沿伏尔加河向上游航行,经三个昼夜后便可到达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莫斯科每年都派人前往阿斯特拉罕购盐。路上比较方便,从莫斯科河进入奥卡河,然后再进入伏尔加河。

伏尔加河中有很多岛屿,一些岛屿的周长达 30 俄里。岛上被茂密的树林所覆盖,其中有巨大的椴树,它的树干可凿成舟,这种船上可装下 7 到 10 匹马及许多人。[81]

巴尔巴罗介绍了伏尔加河的一些情况。的确当时伏尔加河作为通道沟通了俄罗斯与东方地区的贸易交往。而阿斯特拉罕靠近里海,盛产湖盐,莫斯科人因而来此购盐。由于巴尔巴罗并未到过阿斯特拉罕,关于伏尔加河的信息很可能是听他人所说,事实上阿斯特拉罕到莫斯科的航程远不止 3 个昼夜。此外,他还介绍了莫斯科周边地区的贸易情况,他目睹了大批的肉畜被运往莫斯科城,不是按斤,而是目测估价进行买卖,价格非常低廉,这让他诧异万分。他写道:

这个国家出产粮食、牲畜、蜂蜜和其他的农产品。全国多森林,人口稠密,在梁赞(Рязань)出产一种特别的饮料,有些类似于我们的啤酒 。再远一点的地方就是科洛姆纳(Коломна)了,像梁赞一样也是修建了木头城墙的防御设施,不如石头城墙坚固。

距离科洛姆纳约 3 天路程的地方,在莫斯科河上住着前面提到的俄罗斯大公伊凡。在这条穿城而过的河上建有几座桥。大公的城堡位于山丘上,四面都有树林环绕。这里的粮食和肉实在是多,牛肉不是称重卖,而是目测进行估价,1马克可以买到 4 俄磅的肉,1 个金币可以买到 70 只鸡,1 只鹅则不超过 3 马克。

这里非常寒冷,河流因此封冻住了。冬天从冰河上往莫斯科运来大批的公牛、生猪和其他家畜,都是冻住的。人们一次可买上两百件。但若不拿到炉子旁边烤热,那肉都是坚硬得像石头一样,切割是完全不可能的。不过,除少量的苹果核桃、森林果实外,这里没有什么其他的水果[82]

事实上,不仅是巴尔巴罗,还有其他西欧人对莫斯科充足的食物和其低廉的价格感到惊奇。一百多年后,马尔科·法斯卡利诺(Marco Foscarino)[83]也观察到了巴尔巴罗见到的情形,并同样为此感到惊奇。他写道:

莫斯科维亚人家中的生活与其说是奢华,倒不如用富足来形容更为准确。因为用便宜的价格,他们可买到各种各样的吃的。两只鸡或者鸭子用 1 个小银币便可以买到了,只相当于我们的四分之一个索利多(Сольдо)[84]。并且他们的各种肉也非常丰足,冬季里,肉整整一个月都不会变质。[85]

1476 年意大利人外交官孔塔里尼出访波斯后来到莫斯科公国。他在手记中记录了俄罗斯南方与地中海地区国际贸易发展的情况,提到了主要的商贸城市、商品等。他写道:

基辅位于俄罗斯与鞑靼接壤的边境。很多大俄罗斯[86]来的商人带着各种毛皮来到这里,他们准备骑着骆驼前往卡法;这些骆驼类似于绵羊一样温顺,但这一路上常受到鞑靼人的袭击。

卡法位于黑海沿岸,是一个贸易繁荣的地方,在那里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富商们。

我们于 9 月 22 日到达大不里士(Тавриз),在城中的一些集市上,每天都运来大量的丝织品,然后再由驼队发往阿勒颇(Алеппо),在那里有大宗的丝绸制品、琥珀制品和其他小商品买卖。不过,城中并没有贵重宝石的买卖。

我们一共是 35 个人,包括一些掌事者和 6 位水手;其余的成员基本都是商人。我们的船载着中东的稷米、丝织品以及其他小件商品来到阿斯特拉罕,希望在那里换取俄罗斯人和鞑靼人的毛皮,以及其他在杰尔宾特(Дербент)所需的商品。

距离阿斯特拉罕不远处,在通往海边的路上有一个大盐湖—— 非常之大,从那里开采的盐足够大半个世界食用。它为全俄罗斯提供了品质上乘的盐。

都说阿斯特拉罕是一个重要的贸易城市,大量的商品被从威尼斯经由顿河口的泰内伊斯运到了这里,用来交换我能想象得到的各种各样的香料,香料而后会被运到泰内伊斯去。大多数人认为,从阿斯特拉罕到泰内伊斯的路程不超过 8 天。[87]

孔塔里尼描绘了俄罗斯南方黑海贸易的繁荣景象,俄罗斯在那里与东方、西方国家进行商品交换。与巴尔巴罗一样,他也注意到阿斯特拉罕产盐,他所提到的大盐湖很可能是指里海,其沿岸盛产湖盐。另外,孔塔里尼对莫斯科城的贸易景象也做了描述,他看到的是和巴尔巴罗相似的景象。他写道:

10 月底,穿越莫斯科城的河上结上了厚厚的冰,商人小贩们把琳琅满目的货摊摆在了冰上,这样就形成了市场,他们便暂停了城内的买卖。他们认为,四周的建筑物似乎为此地挡住了寒风。这个市场每天都开市,直到冬季结束,市场上有粮食、肉、猪、木柴、干草和其他生活所需的用品。11月底,所有周边的居民都杀猪宰牛,把肉拿到市场上卖。就这样,一批批肉源源不断地供应着市场,人们看到大量宰杀的牛被立放在冰河上,产生了由衷的满足感。这样一来,俄罗斯人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就都有肉吃了。鱼肉、鸡肉和其他食物的供应也是如此充足。[88]

此外,孔塔里尼对莫斯科公国的对外贸易情况也做了介绍。他观察到,当时莫斯科公国依然从属于鞑靼汗国,它们之间的贸易带有朝贡的色彩,大汗会派遣使者去俄罗斯面见大公以收取贡奉,而商队随使者出行,商人们带着丝织品及其他商品,到指定地点后用他们交换所需要的商品。[89]他还提到在莫斯科和诺夫哥罗德有外商来采购毛皮:

冬季时,许多德意志商人和波兰商人会来莫斯科购买不同种类的毛皮:紫貂皮、狼皮、白鼬皮、白狐皮和猞猁皮。这些毛皮并非莫斯科本地出产,而是在更为遥远的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出产,然后送往莫斯科卖。其他的商贸繁荣的城市还有诺夫哥罗德,它大概连接着法国和上德意志的边界。这座城市位于莫斯科以西,距离有 8 天的车程……[90]这里要说明的是,诺夫哥罗德当时与立窝尼亚骑士团统辖的地区接壤,德国汉萨同盟曾在此设立商站专营对俄罗斯北方地区的贸易,该城距离法国还很遥远。孔塔里尼并没去过诺夫哥罗德,有关该城的信息很可能是从他人口中得知的。但对意大利人而言,这个差错的影响并不大,因为意大利商人当时的活动区域在莫斯科以南的地区。(www.xing528.com)

1554 年,钱塞勒在从霍尔莫戈雷到莫斯科的路上目睹了俄罗斯北方地区的贸易景象,他将这些与打探到的其他信息记录了下来,为英国人提供了首批关于俄罗斯经济情况的材料。这些材料为英俄直接贸易联系的建立打下了基础。钱塞勒已经了解到,霍尔莫戈雷、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沃洛格达、雅罗斯拉夫尔是俄罗斯北方较为重要的贸易中心城市。他对雅罗斯拉夫尔与莫斯科之间的货物运送情况做了记述:

莫斯科距离雅罗斯拉夫尔有 200 俄里,这两座城市间的土地上人口稠密,小村庄遍布,景象让人惊叹。这片土地盛产粮食,大量粮食被运往莫斯科,运输的方式和规模让人惊讶。清晨你们可能看到,700 或是 800 辆雪橇来回运行,装载着粮食,还有些运送鱼。你们会发现,一些雪橇把粮食运到莫斯科,还有一些甚至还从那里把粮食运到上千里远的地方,所有流程都是由雪橇完成的。那些居住在北方领土地区的王公从遥远的地方来,他们那里非常寒冷,无法生长粮食。他们把鱼、动物毛皮带到这里。另外,他们那儿的家畜很少。[91]

在 16—17 世纪西欧人的记述中,莫斯科是公认的国家的经济中心、全国商品的集散地,种类丰富的商品在此汇聚,再被发放出去。钱塞勒的记述就表现了这一点。另外,他还对莫斯科城做了介绍,认为城市非常大,面积与整个伦敦城加郊区大小差不多,但是城市比较落后,从布局上看也没有秩序。[92]

应注意到,不论是钱塞勒、孔塔里尼,还是巴尔巴罗及其他西欧作者,他们描述的都是冬季里贸易繁荣的莫斯科。在俄罗斯,冬季是贸易最繁荣的季节,因为那时道路结冰变硬,人们用雪橇运送货物非常方便,而在夏季,因积雪消融、降雨,道路往往会泥泞难行,运送货物也就非常不方便了。法国外交官福瓦·德·拉·纽夫维尔(Foy de la Neuville)[93]对莫斯科的印象与其他人大相径庭。他写道:“在莫斯科吃的和喝的都非常差。他们的食物主要是阿尔汉格尔斯克运来的黄瓜和西瓜,夏天里都是湿漉漉的,还有面粉和盐。”[94]他笔下的是夏季的莫斯科,物资较冬天要匮乏很多。

英国人詹金森曾探寻由俄罗斯前往中国和波斯的商路,其间他对伏尔加河沿岸地区进行了考察,他的书中有不少这方面的信息。在他的笔下,阿斯特拉罕此时已由俄罗斯控制,成为重要的边防要塞,城市的贸易功能也因此大为减弱。他写道:

阿斯特拉罕位于里海边,是沙皇用以抵御鞑靼人的边远要塞。沙皇在阿斯特拉罕的防卫很严格:每天都向这里派人,运来粮食和用以加固城墙的木材

在这里有贸易买卖进行,但规模非常小,简直是不值得一提,但不管怎么说,当地还是汇集了一些来自外地的商人。俄罗斯人运来的重要商品有:红皮革、绵羊皮、木质餐具、笼头、马鞍、小的皮质器具、谷物、猪肉及其他食物。鞑靼人也带来了棉制、毛制和丝制的各种各样的商品。从波斯,正是从舍马哈运来了在俄罗斯广泛使用的丝带、染料、用于制作腰带的多彩的丝绸、锁甲、葱、宝剑……有时还有粮食,核桃。但所有这些商品的数量都不多,这里的贸易规模太小了。[95]

另外,詹金森还介绍了俄罗斯与中亚布哈拉汗国的贸易情况。他指出,俄罗斯出口的商品有:红皮革、绵羊皮、各种毛纺线、木制餐具、笼头等,进口的有棉制品、丝制品、燃料等,但数量不大。[96]

马尔格雷特指出,俄罗斯人希望将财富留在国内,所以在对外贸易中很少用货币进行结算,倾向于用以物易物的方式,只有交易额低于 4 000~5 000 卢布时,沙皇才会用货币支付。[97]不过,在俄罗斯国内市场上用货币结算比较常见。英国商人约翰·哈塞(John Hasse)[98]对俄罗斯的货币流通情况做了介绍,这些信息被用来指导英国商人在俄的贸易活动。他写道:

首先,必须注意到的是,在整个沙皇俄国,商人们之间的交易除银币外,基本不使用其他金属货币,但需要留意的是,在莫斯科的穷人中间流通铜币,不过仅限用于支付格瓦斯[99]、水、水果(如坚果、苹果)及一些日常小商品,除此以外,铜币在其他地方就没有用处了。价值最小的银币可抵上18 个铜币。但我不能断定商人之间完全不使用铜币。

银币分为三种:价值最小的是四分之一戈比,另外一种为半戈比,第三种是诺夫哥罗德银币,这就好比我们按照英国的方式称其为(半个便士、一个便士和两个便士);其他有价值的货币就没有了。金币并不少见,但它们往往来自国外,这里没有法定的流通规则,只有在商人们相互协商的情况下才使用。

他们货币的币值换算如下:就如我们在英国常说的那样,半个便士、一便士、先令和英镑。在俄罗斯是四分之一戈比、半个戈比、阿尔滕和卢布。两枚四分之一戈比等于半个戈比,6 个半戈比等于一阿尔滕,而 33 个阿尔滕加上两个半个戈比等于一卢布。[100]

另外,哈塞也搜集了一些其他国家商人在俄贸易的信息,涉及税收、贸易特权等方面。他指出,土耳其和亚美尼亚商人入境时需缴纳其商品价值的十分之一作为税,并且,他们还要为所有货物上缴称重税,一卢布的价值抽取 2 个半个戈比,他们甚至还要支付固定的马匹税,一匹马要抽取 4 个半个戈比的税。[101]当时,英国人因为拥有免税权,在俄罗斯的贸易成本便要比其他国家商人低得多。哈塞也搜集到竞争对手荷兰商人的一些信息。他写道:

荷兰人本不受限制;但他们恣意妄为地进行了一些不正当的活动,丧失了所拥有的特权。被收回的特权使得他们一个夏天的收益化为乌有。俄罗斯的一个法官告诉我,荷兰人为此支付了 3 万卢布的费用,而这些特权在里加(Рига)、多尔巴特(Дорпат)[102]、雷瓦尔(Ревель)这些承认俄罗斯特权的地方也适用。我并不清楚这是否是俄罗斯人的夸大其词,但他确实是这么说的,在我们逗留期间,也的确有来自立窝尼亚的大使来确保他们的特权。[103]

在俄罗斯经商时,巴尔巴罗多次与俄罗斯商贩打交道,他记录了自己对俄罗斯同行们的印象。在他看来,俄罗斯的商贩很狡猾,善于耍花招欺骗顾客。他写道:

他们非常喜欢作恶,几乎所有人都是大骗子,很会暗中搞鬼,所以与他们接触时千万要百般提防。当和他们做生意时,应永远保持警惕和小心翼翼,尤其是不可盲目相信他们。因为他们常常话说得漂亮,但做事时则作恶,会用和善的表情、谄媚的语言掩盖奸诈的诡计。并且,他们都是造假大师,善于以次充好,会用一种特别的技术加工貂皮,使其按顶级货品卖出。或还有此现象,当他们向你们展示待卖的商品时,你们开始议价后,他们会装作要离开,似乎不满意你们的报价,在你们没注意时,他们会趁机换掉商品,再和你们谈价并做出让步。[104]

玩弄花招、见利忘义是那时商人群体中常见的现象。1453 年,正是热那亚背信弃义出卖拜占庭,带土耳其人通过海上封锁线,君士坦丁堡才很快沦陷。在 16—17 世纪的俄罗斯,一些西欧商人就背地里干着非法的勾当,以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17 世纪时,俄罗斯商人在 1627年、1637 年、1639 年、1642 年、1646 年和 1648—1649 年共六次向沙皇呈递诉状,请求废除外国商人在俄罗斯的贸易特权。在 1646 年的诉状中,他们以大篇幅列数了外国商人的种种不法行为。针对英国商人的抨击主要有:来俄经商的英国商人数目远多于沙皇贸易特权名单上的人数;英国人在阿尔汉格尔斯克进行走私贸易,造成了沙皇的税收流失;一些享有贸易特权的英商已经去世,但亲属却冒用其身份进行贸易活动;英国商人以次充好,销售的商品不如从前……此外,使臣衙门(Посольский приказ)[105] 曾在 1623 年、1634 年和 1636 年就不法贸易活动向英国的莫斯科公司代表问责。[106]

16、17 世纪,沙皇政府曾多次派人前往西欧招募技术工匠。在那时与西欧的贸易中,俄罗斯出口的多为原材料商品,进口的大多为手工业产品,说明当时俄罗斯的手工业发展比较落后。同时代的西欧人也注意到了这一点。16 世纪 80 年代出访俄罗斯的德国外交官丹尼尔·普林茨发现,手艺好的工匠只有莫斯科才有,但大多数是德国人,而别的地方除了裁缝和鞋匠外,就没有别的手艺人了,人们要么是经商,要么是从事农耕工作。[107] 半个世纪后,奥勒阿里乌斯发现,通过向西方工匠学习,俄罗斯人的手工业水平提高了。对此,他写道:

这些人非常擅长各种手艺活,轻轻松松地便能模仿在德国人那里见到的手艺。过了些年,当他们掌握后,便又开始尝试学习新近见到的、以前并不了解的手艺活。所以,现在他们出售改良工艺品的价格已远远高于从前了。尤其让我感到惊奇是俄罗斯的金属工匠,他们现在制作的带装饰品的银质餐具是那么的艺术和雅致,完全不输给德国同行。[108]

雅各布·鲁特恩菲尔斯比奥勒阿里乌斯稍晚一些时候来俄罗斯,在他的记述中也提到了当地手工业水平的提高。他谈道,以前在俄罗斯技术高超的工匠并不多,但在他那个时代高水平的工匠多了起来。他认为,该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在于俄罗斯人与西欧人交流越来越多,有了更多机会接触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在于俄罗斯人与生俱来的聪慧和领悟力帮助了他们学习先进技术。他指出,通过学习,俄罗斯人已开始有一些优质的发明创造了。[109] 17 世纪的西欧人已能看出俄罗斯人在技术方面的进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