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6-17世纪西欧人眼中的俄罗斯贸易特权阶段

16-17世纪西欧人眼中的俄罗斯贸易特权阶段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阶段,西欧商人的贸易特权被取缔,英俄贸易继续走向颓势,而荷兰人则巩固了在俄对外市场上的地位。促使俄罗斯政府废除外商贸易特权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对沙皇政府而言,恩赐贸易特权作为一项政策已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其次,外商贸易特权损害了俄罗斯商人的利益,他们多次请求沙皇予以废除。外商贸易特权的存在实际给沙皇造成了很大一笔财政损失。

16-17世纪西欧人眼中的俄罗斯贸易特权阶段

1649—1699 年是英俄 16—17 世纪贸易交往的第四个阶段。在此阶段,西欧商人的贸易特权被取缔,英俄贸易继续走向颓势,而荷兰人则巩固了在俄对外市场上的地位。1649 年,阿列克谢沙皇废除了外国商人在俄自由贸易权。外商位于俄境内的居所、商站和工厂等不动产一律被取缔和没收,俄对外贸易被限定在边境城市进行,北方航路的贸易被限定在阿尔汉格尔克进行。1667 年,阿列克谢沙皇颁布了新的贸易法令,规定对外国商人征收两倍于俄国商人的税费。[57]该法令对仍在争取恢复贸易特权的英国人是沉重的打击。同年,沙皇还宣布将粮食、大黄、桅杆、鱼子酱、波斯丝绸的经营权收归政府所有。[58]其中,桅杆是英国海军急需的战略物资商品,而粮食是当时西欧各国紧缺的商品。在此时期,英俄贸易在俄对欧贸易市场所占比重再度缩减,个别年份还出现了中断的现象。英国人在俄罗斯自 1555 年开始的特权时代宣告结束,这对靠贸易特权起家的莫斯科公司是致命打击。荷兰商人虽然利润上有损失,但由于竞争者均受此损失,他们巩固了在俄对欧市场上的主导地位仍然稳固。

促使俄罗斯政府废除外商贸易特权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对沙皇政府而言,恩赐贸易特权作为一项政策已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回顾 1555 年到 1649 年这近百年的历史,贸易特权帮助俄罗斯建立起了与西欧国家固定的经济联系,这是沙皇政府实施对外商贸易优惠政策的初衷。16 世纪初期,俄罗斯与西欧国家进行贸易非常困难,招募西欧工匠来俄工作也常常受到邻国波兰和立陶宛的干涉,1553 年英国人的到来无疑是带给了俄罗斯人莫大的希望,北方航路成为俄罗斯与西欧直接联系的唯一通道。伊凡四世赐予了英国人贸易特权,终于在16 世纪中期与西欧国家(英国)建立起了长期、稳定的商业联系。到17 世纪上半期,来俄罗斯的西欧商人不仅有英国人,还有荷兰人和德意志人,阿尔汉格尔斯克港发展成了一个繁忙的商港,1630 年的到港外国商船竟超过了 100 艘。[59]北方航路作为纽带将俄罗斯与欧洲市场联系在了一起,俄罗斯开始融入欧洲经济体系中,沙皇政府使用商业优惠政策的初衷实现了。俄罗斯的统治者在特定时期采取的特定政策,而恩赐贸易特权在 17 世纪中期已不具有存在的意义了。

其次,外商贸易特权损害了俄罗斯商人的利益,他们多次请求沙皇予以废除。17 世纪上半期,英国、荷兰、瑞典[60]和德意志商人是在俄享有贸易特权的四大外商群体,其中英国人拥有最为优厚的贸易特权。凭借贸易特权,外国商人可以在俄国内地从事零售贸易,税费方面也享受优惠。与外国商人相比,俄国本土商人在资本数量和经营方式方面原本便处于劣势,且无贸易特权,便更无法与外国同行竞争了。[61]为摆脱不利局面,争取平等的竞争条件,俄罗斯本土的商人精英联合起来向沙皇呈递诉状,请求废除外国商人的贸易特权。17 世纪,俄商的第一次联合请愿是在 1627 年。此后,他们分别在 1637 年、1639 年、1642 年、1646 年和 1648—1649 年再次向沙皇发起了请愿。[62]由于本土商人是政府税收的大户,统治者集团不能不考虑他们的诉求。

最后,罗曼诺夫王朝上台初始便陷入了财政危机,废除外商贸易特权可增加财政收入。该王朝在国家几近崩溃的形势下开始了统治,挽救了处于危难中的国家。然而,面对财政紧张的问题,沙皇政府却显得有些束手无策。回收欠款、征收新税和借贷都无法扭转财政上捉襟见肘的局面。1642 年,由于财政吃紧,为避免卷入与土耳其的战争,沙皇政府不得不放弃占领几近到手的亚速夫。[63]陷在财政资源不足的困局里,沙皇政府需考虑一切可以增加税收的手段。在此形势影响下,俄罗斯本土商人的请愿更容易影响到政府的决策。当时俄各阶层人民均按法令正常纳税,甚至还负担一些临时出现的新税,而外商多享受税收优惠。外商贸易特权的存在实际给沙皇造成了很大一笔财政损失。于是,在俄商 1646 年和 1648—1649 年的请愿活动后,沙皇政府两次颁布了废除外商贸易特权的诏令。(www.xing528.com)

在 17 世纪下半期,荷兰人维持了其在白海贸易中的垄断地位。荷船年到港数占商船年到港总数的比重基本都维持在 50%以上,其中在1658 年和 1698 年分别达到了 78%和 91%。在多数年份里,英船年到港数占商船年到港总数的比重都在 10%左右,最高为 21%,出现在 1687年和 1689 年,最低为 5%,出现在 1658 年和 1674 年,1553 年、1667年和 1673 年无英船到港。德意志商船年到港数占商船年到港总数的比重变化较大,但基本都高于英国。1665 年无荷兰商船到港,此年德船占到港商船总数的比重高达 88%。[64]在贸易特权被废除后,英国人以莫斯科公司为主体代表的对俄贸易最终走向了衰败。荷兰人和德国人尽管也被剥夺了贸易特权,但凭借自由、灵活的经营方式最终在俄罗斯对外贸易市场上生存了下来。

在 16—17 世纪的西欧与俄罗斯的贸易中,西欧主要进口俄罗斯的原材料商品,如麻、油脂、毛皮、焦油、粮食、木材等,俄罗斯则主要进口西欧的手工业制成品,如布匹、金属制品武器、纸张、奢侈用品等。俄罗斯学者А. В. 霍罗舍夫指出,16 世纪俄罗斯与西欧国家的关系进入了新的时期。[65]当时,英国、荷兰等西欧国家处在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迫切需要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而俄罗斯等东欧国家正好可提供这些,这样,西欧与东欧国家建立起了经济联系。西欧国家提供工业制品,东欧国家提供原材料商品和市场,也正是从那时起,俄罗斯等东欧国家开始融入西欧主导的经济体系中,并在经济上从属于西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