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6-17世纪西欧眼中俄罗斯的后续发展及现实影响

16-17世纪西欧眼中俄罗斯的后续发展及现实影响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6—17 世纪是近代西欧人认识和了解俄罗斯的第一个历史阶段。“奇异和野蛮”是这个时期西欧人对俄罗斯的总体印象。18 世纪初,彼得一世在俄罗斯推行了全面的西方化改革,西欧的科技、制度因素被引入,西欧国家成为俄罗斯全面学习和仿效的对象,俄罗斯就此被纳入现代化的发展轨道上。然而,在西欧对俄罗斯的表面认可之下,轻视和鄙夷的先见仍在暗流涌动。

16-17世纪西欧眼中俄罗斯的后续发展及现实影响

16—17 世纪是近代西欧人认识和了解俄罗斯的第一个历史阶段。“奇异和野蛮”是这个时期西欧人对俄罗斯的总体印象。18 世纪初,彼得一世在俄罗斯推行了全面的西方化改革,西欧的科技、制度因素被引入,西欧国家成为俄罗斯全面学习和仿效的对象,俄罗斯就此被纳入现代化的发展轨道上。1721 年彼得一世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俄罗斯 加 入 到 了 欧 洲 强 国 的 行 列 。 18 世 纪 下 半 期 , 叶 卡 捷 琳 娜 二 世(ЕкатеринаⅡ,1729—1796,1762 年即位)继承并深化了前辈的改革,将西欧的思想文化因素引入国内,同时还仿效西欧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教育体系,并积极参与欧洲的政治经济事务,推动了俄罗斯的近代化进程。可以这么理解,彼得一世从躯体上改造了俄罗斯,而叶卡捷琳娜二世为该躯体注入了西方的灵魂。

彼得一世在开启俄罗斯近代强国之路的同时,也将西欧人俄罗斯观的发展引入到了第二个阶段。自 18 世纪开始,西欧人所认识的俄罗斯相较于以往具有了更多的“欧洲的”和“文明的”特征。由此开始,俄罗斯被视为一个年轻的欧洲国家,被视为欧洲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还被视为是决定世界命运的一切历史进程的全权参与者。[12]不同于前一个阶段中构建俄罗斯国家形象的西欧人主要是外交官、商人和旅行家,从 18 世纪开始,西欧的知识分子加入认识俄罗斯的人群中,他们将西欧人的俄罗斯观向更全面、更有深度的方向推进,法国知识分子在这个阶段贡献了重要力量。

然而,在西欧对俄罗斯的表面认可之下,轻视和鄙夷的先见仍在暗流涌动。尤其是当俄罗斯人在艺术和文化领域出现了超越西欧的迹象时,那些旧有的印象便渐渐地复活,由下层浮到了表面。一些西欧人高傲地将俄罗斯人定位为“模仿者”,而无视俄罗斯人在吸收西欧文明的同时,融入了本国文化元素加以创造和发扬的努力。彼得一世建立的新都圣彼得堡[13]被视为一扇面向西欧的窗户。这是一座体现了西欧建筑风格的城市。来自西欧的建筑师规划和设计了它,所用的建筑石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西欧人在惊叹于圣彼得堡市容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了质疑。

当代英国历史学奥兰多·费吉斯(Orlando Figes)认为,圣彼得堡与其他城市不同,无法用商业和地缘政治来解释,它应该是一件艺术品。他引用了一位 1812 年到访圣彼得堡的法国作家的原话:“这里的一切创造都是为了视觉上的效果。”[14]但事实上,圣彼得堡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西欧的艺术品,它代表着当时国家发展的方向,并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此前,阿尔汉格尔斯克是俄罗斯与西欧进行直接联系的主要港口,但北方航路路途遥远,且通航期只有四个月。波罗的海海路到西欧主要国家的航程短,且无冰封期。圣彼得堡建成后便成了俄罗斯面对西欧的主要港口,阿尔汉格尔斯克随之衰落了。1710年,有 153 艘外国船只抵达阿尔汉格尔斯克,而抵达圣彼得堡的船只在 1722 年已有了 166 艘,到 1724 年增至 240 艘;1725 年,除佩尔诺夫(Пернов)和喀琅施塔德(Кроштадт)以外的所有波罗的海港口共有 914 艘西欧商船入港。[15]可见,俄罗斯与西欧的联系转移到了波罗的海沿岸,圣彼得堡开始成为俄欧联系的中心。

此后,俄罗斯的历史发展进程激荡起伏,波折不断。但西欧对俄罗斯的那些带有负面色彩的旧印象却依然很有市场,在双方关系的发展中发挥着作用。2018 年,斯克里帕尔中毒事件发生后,在未经调查和掌握证据的情况下,西方各大媒体都将矛头指向了俄罗斯,这场媒体战的背后除了隐藏着利益的纷争外,也许还有那些固有历史偏见的影响。从西欧人早期认识俄罗斯的这段历史中,我们或许也可得到一些启示。

最后,谈一下西欧人早期关于俄罗斯的著作对历史学研究的意义。在俄罗斯留存下来的 16、17 世纪的历史文献数量较少,该时期西欧人有关俄罗斯的著作为后来的历史工作者提供了大量研究当时历史的一手资料,其中像赫伯斯坦、霍西、弗莱彻、奥勒阿里乌斯、科林斯等人的著作直到今天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只是需注意的是,使用这些资料时,我们应该持审慎的态度,做好史料的鉴别工作,注意区分因作者主观态度所造成的非理性和不客观的记述,合理地选取和运用史料。

程》(第四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年,第 119 页。

【注释】

[1]В. О. Ключевский, Сказания иностранцев о Московском государстве, С. 8.

[2]M. S. Anderson, “English views of Russia in the 17 th Century”, The Slavonic and East European Review, Vol. 33, No. 80 (Dec., 1954), p. 156, 158.

[3]M. S. Anderson, “English views of Russia in the 17 th Century”, The Slavonic and East European Review, Vol. 33, No. 80 (Dec., 1954), p. 157.

[4][俄]尤·谢·里亚布采夫著,张冰、王加兴译:《千年俄罗斯:10 至 20 世纪的艺术生活与风情风俗》,第 116 页。(www.xing528.com)

[5]Немецкая слобода (《德国人区(外国人区)》), http: //dic.academic.ru/dic.nsf/ruwiki/235326, 2015-10-15.

[6]M. S. Anderson, “English views of Russia in the 17 th Century”, The Slavonic and East European Review, Vol. 33, No. 80 (Dec., 1954), p. 160.

[7]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 世纪》,第 288 页。

[8]Chester Dunning, “James Ⅰ , the Russia Company, and the Plan to Establish a Protectorate over North Russia”, A Quarterly Journal Concerned with British Studies,Vol. 21, No. 2 (Summer, 1989), p. 212.

[9]Т. Л. Лабутина, “Представления Британцев о русском народе в ⅩⅥ - ⅩⅦ вв.”,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 №. 8, 2009, C. 22.

[10]M. S. Anderson, “English views of Russia in the 17 th Century”, The Slavonic and East European Review, Vol. 33, No. 80 (Dec., 1954), pp. 150-151.

[11]В. Мединский, О жестокости русской истории и народном долготерпении, С.116.

[12][俄]弗谢沃洛德·巴格诺著,刘文飞译:《西方的俄国观》,载《俄罗斯文艺》,2012年第 1 期,第 156-161 页。

[13]该城在 1703 年奠基修建,1712 年至 1917 年间曾是俄罗斯的首都,历史上曾几度易名。它起初名为圣彼得布尔赫(Санкт Питербурх),这是模仿荷兰语“圣彼得的城市”的发音。1720 年,它改名为圣彼得堡(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因城市名字中的“堡”源自德国发音,这年城市更名为彼得格勒(Петроград)。1924 年列宁去世,为了纪念这位革命领袖,城市改名为列宁格勒(Ленинград)。1991 年,该城恢复了旧名圣彼得堡。

[14][英]奥兰多·费吉斯著,郭丹杰、曾小楚译:《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 年,第 18 页。

[15][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著,张咏白、郝建恒、高文风、徐景南译:《俄国史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