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活动的建立与评估

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活动的建立与评估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为有效地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提升参研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在一年半的时间里,笔者最大程度地利用和优化社会各种教育资源和外部条件,使参研教师在教师职业学习共同体内经历集体职业学习活动,并组织了如下五个模块的教师职业学习和发展活动。为实现以上目标,笔者主要组织了两类职业发展活动。

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活动的建立与评估

在项目设计和实施原则的指导下,依据利贝曼(Liebermann,1995:592)的观点:只有当人们(教师)积极参与到所学内容并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时,他们才能清晰地陈述自己所学的知识。而这样的职业学习的最好方式应是在学习组织(Senge,2006)或“实践共同体”(Wenger,1998)中发生。

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为有效地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提升参研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在一年半的时间里,笔者最大程度地利用和优化社会各种教育资源和外部条件,使参研教师在教师职业学习共同体内经历集体职业学习活动,并组织了如下五个模块的教师职业学习和发展活动。

1.模块一:集体教学实践与反思活动

模块一的职业发展目标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教育学本体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实践,将个人和集体学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用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中,并通过不断反思,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生教学。

为实现以上目标,笔者主要组织了两类职业发展活动。与第一阶段做法一样,首先,笔者鼓励5名教师中的授课教师和辅导教师,在教授硕士研究生课程中,加强基于日常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集体备课,集体负责所教授的学生。同时,笔者协调参研教师与国外教育专家通过邮件进行硕士研究生授课的互动交流,随后,鼓励教师将不同形式的互动交流中所学到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应用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中。在结束每一模块或单元教学后,通过集体评判学生作业,从学生作业中反思集体负责的每门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是否满足了学生需求,将反思结论应用到下一个单元的教学,并对上一个单元的教学进行修正和完善。

其次,利用和创造各种机会,组织共同体所有成员不定期举行见面会、邮件交流、彼此听课学习。交流的内容涵盖所有成员负责的每门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授课计划和授课方式,彼此相互借鉴,并针对大家日常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反思,将讨论和反思的结论应用到各自教学实践中。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体授课后,笔者又将这5名参研教师组织在一起,讨论曾经反思过的集体教学效果以及出现的新问题,然后再进行讨论、反思以及从事反思后的集体教学实践。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在集体教学中反思,在反思实践中发展的集体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频繁,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和信任,更重要的是,教师本人的教学理念也得到很大提高。正如李海华所言:

我觉得这种集体授课模式对我教学的理解和实践帮助很大。我从事英语教学快十年了,之前也没有系统学习过有关教育学方面的知识。说实在的,也没有和别人共同教授过同一个班的学生,所以感觉这种方式挺新颖。在教同一课程内容时,看到其他老师这么教,我就想:“哎,我怎么没有想到呢?”“哎,这一点原来可以这么讲!”特别好的一点是,在与我们项目老师的交流过程中,我学到了教育学方面的知识,能够领会出这个老师教的背后的理论原因,挺好!(与李海华的一次非正式交流实地札记)

2.模块二:笔者引领的教师个体教学实践和反思

如同建立职业学习共同体的第一阶段一样,参研教师在参加集体实践过程中,也同时从事自己的本科教学实践。和第一阶段做法一样,该模块的主要目的是引领、指导教师进行个人教学实践和反思,主要为教师各自课堂教学实践提供支持和建设性意见的反馈,促进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有效的反思。

具体而言,在集体学习和实践基础上,鼓励教师将学习和实践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用到各自日常的本科教学实践中,并通过对个人教学实践的反思完善各自教学。例如,在一次课后访谈活动中,笔者主要引领教师如何将自己设计的本科教学课程计划置于学生动态的变化需求和表现上:教师不能按部就班地遵循课程计划,而是在实施课程计划时,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变化了的需要,对课程计划进行动态调整,作出相对应的教学决策,以真正满足学生需求,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由于这种常规化的导向性指导以及教师有效的教学反思,参研教师在各自教学实践和教学观念中,有很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例如,在另外一次访谈过程中,万梅青老师反映:

针对她所教的一次课程,她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语言的应用能力。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的,万老师在课前决策时仅仅构建了一个“教学框架”,但具体这个“教学框架”里内容是不“固定”的。她解释说,之所以这个框架里的内容不确定,是由于学生在课堂中对教师的需求、对教学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到底“框架”里的内容是什么或者有多少,完全由学生的需求决定和学生的表现而定。

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只是给学生一个纲要,一个框架。至于学生怎样去填充这个框架,我并不过多地干预,我会充分地给予学生自主的权利,但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会给予帮助……学生能做的我不会做,我做的都是学生所不能做的。(万梅青访谈)

在万老师看来,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只有教会他们学习方法,他们才能更好地持续学习,将学到的语言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从万老师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参研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很强,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了能够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意识,培养他们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能力。

3.模块三∶ 外国专家引领的反思活动

在维系教师职业学习共同体的第二阶段,共同体成员经过一年的集体和个人教学实践以及反思活动后,笔者充分利用了国外教育专家对参研教师所负责的硕士研究生教学评估的机会,通过与国外教育专家协商和沟通,在他们评估教学的同时,组织了由国外教育专家和应用语言学家专家组引领的集体教师反思活动。

在确定职业发展活动的内容时,笔者充分考虑了教师希望学习和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也考虑了如何从理论上丰富参研教师对教师间的合作和分享交流的理论认识,以及深刻理解教师职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故此,针对这些内容,笔者组织安排了由国外教育专家引领的为期三天的工作坊和小组讨论,5名教师均参加了此次工作坊。

组织此次工作坊的主要目的,除了帮助教师有效地将语言教学与目的语国家文化密切结合、将现代教育技术与第二语言教学密切结合外,更重要的是利用国外教育专家,帮助笔者进一步引领教师如何有效地反思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同时,使教师在分享各自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实践和理论层面加深对教师职业学习共同体重要性的认识。

针对工作坊的组织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师职业发展需求,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在此次工作坊之前,笔者通过与外国专家就拟在工作坊里进行的教师职业学习的内容和教师职业活动的形式,进行了很多次的邮件交流,最终决定在为期三天的工作坊里,围绕以下职业学习内容,开展相关的教师职业发展活动:

(1)以学生为中心的个人和集体教学实践反思

在第一天的工作坊里,笔者邀请外国专家引领教师对一年多来的集体和个人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和讨论。首先,国外教育学专家引导每位参研教师反思个人是否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中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学生需求的分析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学资源的灵活运用者以及能够对学生学习结果作出科学评价者。为了引导教师有效地对教师的角色进行反思,国外教育专家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设计了相关反思性问题。例如,“我对课程开发过程的了解”“我在使用别人开发的课程资源时感到很自如”“我目前使用的课程资源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我有意识地去了解我校(班)学生的知识体系、兴趣和经历”“我相信教师应该调整原有课程计划(以满足学生需求)”“我有信心在我的专业教学领域开发课程资源”“我主要通过站在讲台上讲课的方式来教授我的课程”“我班的学生发现我的课程能够满足他们作为学习者的需求”“我能够改编我班(我校)所使用的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我班(我校),我是主要课程资源的设计者”“标准化的测试是测试我班(我校)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最好的办法”。围绕这些问题,教师很自然地结合自己的集体教学实践和本科教学实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共同交流了各自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看法和实践,形成了不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使每一位参研教师(包括笔者)进一步反思了个人和集体教学实践,在分享教育愿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的合作交流的群体教师文化中,支持了教师的个人和集体教学实践

(2)集体学习、讨论教师合作的作用(www.xing528.com)

在第一天的工作坊中,围绕个体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在这个基础上,很自然,第二天的工作坊中,国外教育专家谈到了教师职业发展以及教师合作在教师职业发展项目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引导参研教师意识到教师合作的重要性,首先,外国教育专家引导教师对教师专业化问题进行了讨论,在大家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外国专家总结教师专业化主要体现在:教师应有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策略,参加过相关的职业培训和职业发展活动,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共同体成员间教学与科研彼此支持等。在此基础上,外国教育专家讨论了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学习小组的建立、有经验教师的引领、制定自我发展方案、教师自主发展驱动等。然后,他们组织讨论了合作、分享的群体文化以及教师反思在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最后,他们引领每位参研教师制定自我职业发展方案,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反思:

①今年我重点关注什么样的教学问题或教学行为?

②我希望达到什么样的职业发展程度?

③我怎样完成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3)现代教育技术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在工作坊的第二天,针对教师希望学习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第二语言教学的职业发展需求,笔者邀请国外教育专家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阐释和实践层面的展示。首先,国外应用语言学专家在理论层面阐释了现代教育技术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然后介绍了众多英语教师可以利用的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学习网站,并具体展示了在他们各自的教学中,如果有效地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和对学生课外辅导上。参研教师深受启发,由此激发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兴趣,希望在未来的教学和科研中,继续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第二语言教学的科学应用。笔者在参加这方面职业学习的工作坊后,写了下面的实地反思札记:

在书上,也常听别人讲,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成功地应用到英语教学中,没有亲身经历过。今天看到的对我触动很大,我也看得出来,参研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也非常感兴趣。看来,如何将教育技术真正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是一个有着实际教学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教学问题和学术问题,那么能否鼓励参研的教师去国外进行有关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呢?

(4)集体讨论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笔者针对教师职业发展需求的探究得到结论:教师希望学习目的语国家文化,参研项目教师希望学习与教育学相关的知识。同时,也有众多的国内外文献阐述了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所以,在教授第二语言/外语教学过程中,对英语教师而言,学习如何教授文化非常重要。

鉴于此,经过多次与外国专家协商讨论,在第三天由外国专家引领的职业发展互动活动中,笔者组织了由3名外国教育专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组成的小组讨论会,就如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有效地教授目的语国家文化进行了小组讨论,同时与参研教师、参研教师所在学校的其他感兴趣的教师进行了互动交流。

在互动交流过程中,首先,外国教育专家引导所有参会教师回答“什么是文化”以及“如何界定文化”,并展开激烈辩论。在辩论的基础上,大家又强调了这一事实: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当教师教授第二语言时,需意识到隐含在语言中的目的语国家文化,必须要教授目的语国家文化,培养学生不同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意识。随后,外国教育专家结合自身在中国的讲学经历形象地说明,在当今与不同文化背景国家的人相处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能力不仅成为人生存的本领,而且也是拓展自我职业发展的必备手段。其次,围绕如何将目的语国家文化整合在语言的教与学中,参会者与外国专家之间展开了讨论。

4.模块四:集体和个人科研实践与反思

虽然笔者把集体学习研究方法体系、合作从事科研实践放在第四模块,但实际上,集体和个人科研实践与反思以及集体和个人教学实践在同时进行。换言之,集体和个人科研实践和反思一直贯穿在教师的集体和个人教学之中。

之所以组织这一模块的职业发展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满足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教师希望建立教学或科研团队,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交流学习研究方法体系,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此外,教师的职业发展应建立在教学和科研的协调发展上,教师又反映其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他们缺乏足够的时间去从事科研。考虑到教师的这些职业发展需求后,在职业学习共同体内,笔者主要组织了如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集体职业学习活动,以及集体从事科研的职业发展活动:

首先,针对参研教师普遍反映的缺乏足够的科研经验和科研方法体系,笔者组织了集体从事科学研究的职业发展活动,将学习科研方法体系融到集体申报、从事科研立项、撰写学术论文之中。具体的做法是,在笔者的引领下,成立了科研小组,共同申请科研项目,撰写课题报告,从事科研课题,按照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共同撰写学术论文并发表。

在参研教师具备了从事科研的方法和有了一定的集体从事科研经历时,笔者鼓励教师分担项目部分科研论文的撰写工作;同时鼓励教师从各自教学实践中找到科研问题,利用科学、严谨的方法搜集数据并加以分析;完成论文后,笔者帮助参研教师修改,并进行彼此的分享和讨论。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集体和个人科研实践均基于参研教师的常规化的论文撰写、彼此审阅、共同申请和从事科研课题研究等教师职业发展活动,将学习研究方法体系与教师的常规科研实践结合起来。更为重要的是,在促进教师科研水平提高的同时,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尊重、共同支持、分享交流的群体教师文化。在这一群体文化中,针对不同教师的研究兴趣动态满足教师在科研方面的职业发展需求,以促进共同体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层面获得专业成长。

综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日常教学实践和提升科研能力的科研实践的四个模块的职业学习活动,有效地维系了教师职业学习共同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