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争创一流大学,攀登世界高峰,心中的云大

争创一流大学,攀登世界高峰,心中的云大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7年4月,龙云电邀时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算学系教授兼主任的云南人熊庆来回乡执掌云南大学。熊庆来并请求龙云增加学校经费,使省立云南大学教授的工资不低于国立大学教授的工资;在教学、人事、行政等方面不干涉云大。对于熊庆来的这些要求,龙云一概应允并积极办理。

争创一流大学,攀登世界高峰,心中的云大

1937年4月,龙云电邀时任清华大学学院院长、算学系教授兼主任的云南人熊庆来回乡执掌云南大学。熊庆来慨然应允,自甘“下乔木而迁幽谷”,恭敬桑梓,为家乡培养人才服务。(拟用图及说明文字如下)

图:龙云像(云南省主席,云南大学第二、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

熊庆来像(数学家、云南大学校长并简介)

熊庆来高瞻远瞩,请求龙云争取将省立云南大学改为国立云南大学,以获得中央政府对云南教育的更大支持。熊庆来并请求龙云增加学校经费,使省立云南大学教授的工资不低于国立大学教授的工资(当时云大教授的工资仅为外省大学教授工资的三分之一左右);在教学、人事、行政等方面不干涉云大。对于熊庆来的这些要求,龙云一概应允并积极办理。(拟用图及说明文字如下)

图:教育部批准云南大学改为国立的训令

龙云致蒋介石要求改云大为国立大学的电文

国立云南大学大门

国立云南大学关防

校歌(熊庆来词、赵元任曲)

熊庆来励精图治,雷厉风行。他认为:“不是我们的校舍不如(巴黎大学、剑桥大学、哥廷根大学)他们的宏伟,人数不如他们众多,乃是内容不如,精神不如。”(《大事记》第48页)他用法国著名教授亚贝的话说:“大学如无思想上的贡献,其所传必枯燥而寡味。”(拟用图及说明文字如下)

图:熊庆来1937年9月16日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书法):

“勿论教者与学者,均一本重质不重量之本旨”

“今后将使省大毕业学生其造就不在一般国立大学之下而为社会有用之人才”

张正平《扩充云南大学矿冶系为矿学院意见书》(《云南日报》1937.12.17)

吴文藻《云南大学与地方需要》(《云南日报》1939.2.5)

针对云大当时的情况,熊庆来提出了一系列整治改造云大的方针。(拟用图及说明文字如下)

书法:(熊庆来整治学校的五项原则)

慎选师资,提高学校地位;严格考试,提高学生素质;整饬校纪;充实设备;培养研究风气

图:管理机构图

规章制度照(叠印)

熊庆来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他认为:“学校成绩之良窳,过半由教授负责。”因此,他十分强调“慎选师资”。(拟用图及说明文字如下)

图:教授榜(1937—1949年期间)

文 学 袁嘉谷 姜亮夫 刘文典 徐嘉瑞 尚 钺 向 达 胡小石

楚图南 罗膺中 程 璟 吕叔湘 唐 兰 皮名举 闻家驷

邹循正 翁独健 方树梅 闻在宥 刘尧民 罗 庸 姚从吾

郑天挺 张印堂 施蛰存 张若名 丁则良 马奉琛 朱杰勤

叶法钧 王 逊 余冠英 贺 麟 范 琦 何永佶 程仰秋

刘宗宏 游国恩 魏 巍 洪思齐 蔡维藩

史 学 顾颉刚▲ 钱 穆 方国瑜 江应樑 吴 晗 白寿彝 华 岗

李长之 陶 音 丁道衡 薛观涛 白之翰 宓贤璋 岑家梧

李 埏 张维华

哲 学 冯友兰▲ 汤用彤▲ 金琼英

教育学 徐继祖 杨家凤

政治学 林同济 王赣愚 朱驭欧 陈复光 潘大逵 李德家 陆钦墀

经济学 肖 蘧 秦 瓒 梅远谋 朱炳南 沈来秋 鲁冀参

法 律 陶天南 王伯琦 王 政 周新民 于振鹏 宋玉生 饶重庆

邓鸿藩 吴薇生 赵崇汉

社会学 吴文藻 费孝通 杨 堃 陶云逵 陈达▲ 许烺光 李树

张之毅 李有义 胡庆钧 戴世光 罗振庵 徐雍舜 史国衡

杨怡士 瞿同祖 万法先 倪中方 林耀华

外 语 凌达杨 柳灿坤 吴富恒 赵诏熊 纳 忠 陈 铨

邵可侣(法籍) 兰克斯顿(英籍) 董公勖

数 学 何衍睿 何 鲁 熊庆来 庄圻泰 陈省身▲ 华罗庚▲ 王士魁

张 燮 张福华 赵访熊 卫念祖 朱德祥 陈遵妫

物理学 赵忠尧▲ 彭桓武△ 严济慈▲ 沙王彦 张其睿 张永立 汪发缵

田 渠 钟盛标 张 伸 霍秉权 顾建中

化 学 曾昭抡▲ 赵雁来 张瑞伦 王树勋 黄士辉

生物学 朱彦丞 崔之兰 秦仁昌△ 严楚江  陈 植 吴征镒△

潘清华 周家炽 殷汝棠 郭文明 肖承宪

农 林 汤惠荪 张福延 段永嘉 诸宝楚 金善宝△ 王世中

林成跃 曾 勉 孙逢吉 秦秉中 曹诚一 蒋同庆 郑万钧

李达才 汪子瑞 蔡克华 陆星垣 李莘农 徐永椿 袁同功

地质学 冯景兰△

古生物学 徐 仁△

医 学 范秉哲 杜 棻 赵明德 刘崇智 李 枢 魏述征 沈福彭

蓝 瑚 魏颉沉 朱肇熙 李念秀 姚碧澄 秦教中 戴练江

朗萨拉维(法籍) 经利彬 朱锡候 王绍莘 张蓬羽

缪安成 刘学敏 黄万杰 石毓澍

矿 冶 张正平 蒋导江 朱熙人 陶桂芬 石 充 熊秉信 黄国瀛

李清泉 张文奇 卢焕云

土 木 顾宜荪 李季伟 邱勤宝 姚 瞻 杨克嵘 李炽昌 高 琪

殷之澜 邹恩泳

航 空 王绍曾 郭佩珊

机 械 马光辰

铁 道 李吟秋

电 讯 周荫阿

注:▲者为中央研究院1948年评选出的院士

△者为中国科学院1994年以前评选出的院士(改称学部委员)

以上23个学科,共224名教授。

熊庆来罗致人才不讲学派,广纳百家;不究资历,博采众长;他主张学术自由,只要有真学问者,不问其政治倾向如何皆要。时年仅29岁的吴晗,在清华大学仅为讲师,熊庆来将其请到云大任教授,因为吴晗对明史有独到的研究;一些共产党员,甚至被国民党跟踪、怀疑、通知“解聘”的,如楚图南、郭佩珊等,也被他保护、聘用;而“慎选师资”之严,一些曾在其他大学任过教授的教师,尽管有朋友推荐,都被他反复考核、试用,见其确有才能、成果卓著者,才予提拔,甚或重用。(拟用图及说明文字如下)

图:吴晗像(最好找到吴晗年轻时照)

楚图南像

庄圻泰像

王士魁像

顾建中像

吴晗等回忆熊庆来聘任教师的文字照

熊庆来十分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和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他常说:“教学最重要的是带学生上路。一个人能有自己的判断,认清方向,孜孜不倦,终必能发挥他的创造能力的。”他强调“通才”教育,尽量安排学术基础雄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给学生上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拟用图及说明文字如下)

图:冯景兰教授上“普通地质学”像

吴文藻教授上“社会学”像

吴晗教授上“中国通史”像

楚图南教授上大一“国文”像

严楚江教授、陈植教授上“植物学”及实验课像

林同济教授上“政治学”像

崔之兰教授上“动物学”及实验课像

赵诏熊、吴富恒、兰克斯顿(英籍)教授上大一“英语”像

闻在宥教授上文史系“文字学概要”像

楚图南教授上“历代文选”像

白寿彝教授上“中国史学名著选读”像

吴晗、胡小石、施蛰存教授教各种体裁作文像

熊庆来、庄圻泰教授上“高等算学分析”“函数论”像

华罗庚教授上“数论”像等

熊庆来要求教师自己编写讲义,并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心得贯穿其中,引导学生。由于这些教师都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又有科研的坚实基础,因此,云大的教学质量迅速提高,学生水平日渐上升。(拟用图及说明文字如下)

图:熊庆来所编讲义:《平面三角讲义》《球面三角讲义》《方程式论》《高等算学分析》

《解析函数讲义》《微分几何讲义》《偏微分方程讲义》等十几种

何鲁所编讲义:《变分法》《虚数详论》

何衍璿所编讲义:《整数论》《微积概要》《解析几何》《矢的理论和运动学

朱德祥所编讲义:《代数与几何》(译著)《近世几何讲义》

杨堃所编讲义:《原始社会史》《民族学调查方法》《民族学概论》《人类学概论》

(以上讲义,若能找到应拍照展出,并陈列于展柜中)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熊庆来还采取了多种措施,夯实学生基础,提高学生素质。(拟用图及说明文字如下)

图:与西南联大联合招生,规定最低录取线,大一新生一年级不分系,加强基础知识教育,举办先修班(对考试尚不能直接上大学者)

加强学生社会实习

严格考试,严格纪律

(本节内容可充分利用档案材料、照片,如办班记录、招生布告、规章制度、实习照片等)

熊庆来办学十分注意从实际出发,顾及地方环境资源及历史条件,为地方培养人才,为地方的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服务。他主张:“各大学及专门学校,宜就其学校历史及环境需要,将学科集中,设置讲座,提高地位,聘请专家教授负责指导,以期造就专门人才。”对于云大,他认为,宜“就本省天然物产,加以研究,如采矿冶金植物学等,以期蔚为西南学术重心”。因此,他十分重视吴文藻、张正平、汤惠荪等教授的意见,充分利用云南地方资源优势,办好几个有特色的学科。

为此,他首先在学科建设上作了很大的调整,扩大办学规模,加强基础建设。(拟用图及说明文字如下)

图:《省立云南大学改为国立云南大学办法》(档案照)

国立云南大学院系设置图(《一览》民国三十六年)

吴文藻:《云南大学与地方需要》(《云南日报》1939.2.5)

张正平:《扩充云南大学矿冶系为矿学院意见书》(《云南日报》1937.12.7)

汤惠荪:《抗战建国中吾人对于农业问题应有的认识》(《云南日报》1939.10.29)

“非有充实之设备,亦不足以言研究。”对于图书设备之充实,熊庆来亦有充分的认识,但在熊庆来长校的十二年时间里,不幸偏偏战事连绵,国家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熊庆来每向政府请求经费,政府总因“战争期间,经费紧缩”而不予批准,或者减半。熊庆来不得不向社会求援,通过各种渠道,争取支持。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在他执掌云大十二年的时间里,云大仍得到了相当的发展。(拟用图及说明文字如下)

图:云南大学拟扩充图(民国二十六年,谭茂森著《后勤志》第110页)

熊庆来致中基会函(交蔡孑民转,谭茂森著《后勤志》第141页)

杨杰致熊庆来函(谭茂森著《后勤志》第137页)

董澄农、顾映秋捐资往来函照

《云南日报》等报纸有关报道照

澄农馆照

映秋院照

科学馆照

附属医院及云瑞西路分院、华山南路门诊部照

林场苗圃照

体育场照

实验室照

标本室照

飞机棚照

图书馆

大门(推路扩校后)照及说明

呈贡碓角村农场

表:1939—1944年国立云南大学获各种补助费统计表(谭茂森著《后勤志》第321-322页)

“近年来新建筑一览表”(谭茂森著《后勤志》第363-364页)

抗战胜利后,熊庆来还抓住国民政府军政机关转移调整之机,向国民政府军政当局要求将其不便转移或暂不派用的物资设备转赠云大,以作教学研究之用。因此,此时之云大又获得了大量的图书、仪器设备,大大充实了教学、科研力量,改善了办学条件。(拟用图及说明文字如下)

图: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赠病床、X光机照

中央研究院赠天文台设备照

空军拨赠云南大学直升飞机》新闻报道

轰炸机直升机照(可到北航博物馆拍)

熊庆来致重庆航空委员会函照(www.xing528.com)

熊庆来致周至柔函照

熊庆来致蒋廷黻函照

周至柔复熊庆来函照

晏玉琮复熊庆来函照

熊庆来还代表学校接受了一些私人、单位、团体的捐赠。(拟用图及说明文字如下)

图:梅贻琦、傅斯年、张伯苓致熊庆来表示拟赠北迁所遗物品函

联大赠电讯专修科设备

清华航空研究所赠风洞、机翼等

教育部电:赠《清实录》《玄览堂丛书》《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以及英文书籍傲慢与偏见》等

法国赠:《医学大辞典》

柏励私人赠书书目、书籍及往来函

熊庆来常说:“大学之重要,不在其存在,而在其学术的生命与精神。”他告诫师生:“云南虽处边陲,但就物产、气候、国防等各方面说来,都很重要。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他主张以“研究所能罗致之人才为中心”,结合云南的环境、条件,为云南建设服务。为此,他通过争取“庚款补助”、设立研究教授;通过社会支援,组织各种讲座;邀请名家演讲,活跃学术空气、提高学术水平;成立科研机构,进行专门研究;募集资金,出版研究成果等方法,努力建设云大。在他的苦心经营下,云大人才济济,硕果累累,成了西南学术重心,走向了世界!(拟用图及说明文字如下)

图:科研机构图(1938—1949年期间)

呈贡魁阁照

庚款补助研究教授照、教育部专款补助研究教授照

学会名录

各种赞助统计

各种社会调查照(《一览》载,个碧铁路调查、费孝通等禄丰、玉溪、呈贡、一平浪调查等)

国际合作交流:费孝通像

费孝通在美所写英文版《乡土中国》《人性与邦交》《初访美国》《中国进入机械时代》书照

邀请名人演讲(至公堂照)

茅盾演讲《抗战文艺的创作与现实》(1939.1.4)照

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演讲(1944.6.25)照

田汉、夏康农、辛毓庄演讲(1945.6.10)照

长期学术讲座(列名并介绍内容)

主讲人员:姜亮夫 顾颉刚 肖 蘧 楚图南 费孝通 吴 晗 林同济 徐中舒

朱炳南 张海秋 汤惠荪 孙逢吉 刘慎谔 卢守耕 吴耕民 徐 仁

讲座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学、历史、民族文化、物理、化学、生物、农、林、采矿、冶金等,如:姜亮夫讲《敦煌经籍校录》;徐敏讲《云南经济》;刘慎谔讲《云南食用菌之研究》;卢守耕讲《云南稻作问题》;孙逢吉讲《云南棉作问题及试验》。(拟用图及说明文字如下)

系列学术演讲(列演讲人及内容介绍)

演讲人:雷海宗 冯友兰 肖 蘧 潘光旦 吴 宓 陈序经 陈 铨 贺 麟

王赣愚 林同济 钱端升 陈岱孙 陈 达 陈雪屏 何永佶 王信忠

伍启元 李有义 费孝通 张之毅 史国衡 许烺光 谷 苞 闻一多

楚图南 李广田 常 任 冯 至 光未然 田 汉 韩北屏等

内容有:现代思潮10讲

中国问题10讲

各国情势10讲

太平洋学会云大分会7讲

题如:

李有义:《汉夷杂区经济》

费孝通:《小农经济的基础》

张之毅:《土地与资本》《乡村手工业的两种形态》

史国衡:《战时后方新工业的人力基础》

许烺光:《巫术与医药》

谷 苞:《乡村行政结构》等

抗战期间,各种全国性的学会年会、学术报告会、学术讨论会频频在云大至公堂举行,云大一时成为全国学术活动中心。(拟用图及说明文字如下)

年会、学术报告会、学术讨论会,多次在至公堂召开年会的有:

中国科学社、中国哲学会、中国社会学会、中国物理学会、新中国数学会、中国天文学会、新中国农学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地质学会及其分会等。

出席这些会议的知名学者有:

冯友兰 金岳霖 汤用彤 徐炳昶 吴 桢 梅贻琦 叶企孙 查良钊 严济慈

李书华 熊庆来 张玉哲 陈遵妫 龚继成 陈序经 伍纯武 陈 达 吴泽霖

李景汉 李有义 李树青 段复礼 姜立夫 郑蕴炽 杨石先 陆近仁 张愚钺

常宗会 何衍璿 吴正之 李继侗 孙铁仙 吴有训 周 仁 何秉权等

熊庆来还积极主张并支持学校与其他科研机关及地方合作进行科研,直接为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服务。(拟用图及说明文字如下)

图:凤凰山天文台

昆明植物研究所(北京静生植物所)

澄江蚕桑实验区、呈贡蚕桑实验区:(《大事记》第87页)

杨林马坊镇“地方事业合作委员会”(《大事记》第88页)

《云南日报》“医药卫生专版”等

熊庆来极为重视出版教师的专著、论文等研究成果。(拟用图及说明文字如下)

专著

刘文典:《说苑斠补》《庄子补正》《淮南鸿烈集解》《杜甫年谱》(1954年正式出版)

陈复光:《有清一代之中俄关系

光未然:《阿细的先基》(彝族长诗整理)

丛书

西南研究丛书(西南文化研究室编)

张印堂:《滇西经济地理》

方国瑜:《滇西边区考察记》

徐嘉瑞:《云南农村戏曲史》

方树梅:《明清滇人著述书目》

李意田、叶圣、曹鸿照:《缅甸史纲》

陈修和:《越南古史及其民族文化之研究》

张镜秋:《僰民唱词集》

李拂一:《泐史》《车里宣慰史司世系考订》

徐嘉瑞:《大理古代文化史

社会学研究室丛书

费孝通:《禄村农田》

张之毅:《玉村土地和商业》《易村手工业》《洱村小农经济》

费孝通:《Earth bournd China》(英文版)

史国衡:《昆厂劳工》《China Enters the Machine Age》《个旧矿工》

谷 苞:《化城镇的基层行政》

田汝康:《芒市边民的摆》《内地女工》

胡庆钧:《呈贡基层权力结构》

费孝通:《生育制度》《美国人的性格》《重访美国》《重访英伦》《内地农村》《乡土中国》《民主·人权·宪法

文法丛书

刘文典:《玄奘法师传教注》

陈复光:《有清一代之中俄关系》《中苏轴心与世界和平》(1939年同济大学出版)

向 达:《蛮书校注》(署向光明)

方国瑜:《广韵声谱》

潘大逵:《欧洲政治思想史》

姜亮夫:《屈赋校注》

刘尧民:《词与音乐

自然科学专著

张永立:《矢算初步》《相对论导论》

学报

《云南大学学报》(第一类·文史版)

第一号,内有

冯友兰:《原杂家》

张荫麟:《陆学发微》

刘朝阳:《左传与三正》

李家瑞:《苏汉五花爨弄图论

方国瑜:《王仁煦刊谬缺跋》

吴 晗:《元明两代之匠户》

第二号,内有

姜亮夫:《大英博物馆藏唐写本切韵研究之一》

徐嘉瑞:《诗与井田》

方国瑜:《宣光经幢跋》

吴 晗:《明代之粮长及其他》

楚图南:《纬书导论》

徐嘉瑞:《中国上古职业诗人》

王 逊:《六朝画论与人物认鉴之关系》

方瞿仙:《王思训传》

《云南大学学报》(第二类·数理版)

第一号,内有

陈省身:《两类仿射联络》

王士魁:《积分方程的运用:“空间中光的扩散问题”》

李国平:《关于一类循环正序亚纯函数的波雷尔点集的统一性理论》

赵忠尧、傅承义:《银原子核中不同能量中子的共振吸收》

赵雁来:《在明极真空中碳蒸馏的研究》

发表的其他论文

杨 堃:《我国民俗运动史》(1948年《民族学研究集刊》第6刊)《云南农村》(1949年《云南史地辑要》之二)

熊庆来:《无穷级之整函数》《可求知之散级数》

庄圻泰:《逊函数中之波莱尔方向》

王士魁:《银河系之漫光》《异核积分方程》《不变曲率之曲率》《星光统计》

黄子卿:《水与有机溶剂的混合溶液中某些有机脂类的其他动力学的研究》

孙承谔:《原子半径与密度的关系》《原子半径与临界温度的关系》

张青莲:《重水最大密度时的温度》

曾昭抡:《醋酸水溶液加有机溶剂的脱水研究》

徐绍龄:《水在不同温度时特鲁顿规律的修正》

(以上论文均发表于当时中国最高级之学术刊物如《中国化学会会志》等刊物上)

由于云南大学人才汇集、教学水平及学生质量显著提高,学术成果丰硕,影响日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收录列为中国在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十五所大学之一,向全世界介绍。1949年,熊庆来校长受国民政府委托,代表中国赴巴黎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

云南大学走向了世界!(拟用图及说明文字如下)

图:《不列颠百科全书》书脊、封面及书内有关介绍云大的内容

熊庆来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照(熊庆来像特写,联合国会议照)

世界地图

联合国会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