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扶绥县革命老区发展及借市兴县

扶绥县革命老区发展及借市兴县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更好地发展郊县型经济,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县委决定全力配合南宁地区大郊区经济的发展战略,借市兴县,努力扩大扶绥县郊县型经济的优势。推广甘蔗优良品种、发展水果生产是新一轮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郊县型农业经济的主攻方向。在进一步加快水果生产方面,全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水果生产,形成南北八角,中部龙眼、芒果、柑果的经济林格局,经济林面积达44691亩。

扶绥县革命老区发展及借市兴县

为了更好地发展郊县型经济,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县委决定全力配合南宁地区大郊区经济的发展战略,借市兴县,努力扩大扶绥县郊县型经济的优势。

(一)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县各级党委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稳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抓好农业生产。

1.实施“粮食增产五大工程”

粮食是稳民心安天下的大事,县委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农业经济工作的首位,在全县范围内实施“粮食增产五大工程”,实施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抛秧技术工程,实现省水、省田、省力和早熟、高产、稳产;实施晚稻赶早稻的综合增产工程,推广新品种,运用改良土壤、配方施肥、科学灌溉等综合技术措施,逐步缩小早、晚稻单产的差距;搞好耕作改良,变“三跑”(跑土、跑肥、跑水)为“三保”(保土、保肥、保水),推广套种技术和地膜覆盖技术;实施良种化、产业化工程及抗灾农业工程,因地制宜采用抗灾品种,改革耕作制度,采取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改善生产设备和条件等,减灾防灾。实施“粮食增产五大工程”,推动了全县粮食生产的发展,从1996年开始到1998年,全县粮食生产获得连续丰收,1998年粮食产量达17020万公斤。

2.兴修水利实施治旱工程

为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问题,1997年6月,县委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实施治旱工程,力争基本解决人畜饮水问题。

治旱工程实施当年,全县共建成电灌工程33座,喷灌工程2座,总装机容量2550千瓦,架设渡槽18座,总长4368米,新开挖渠道24公里,完成渠道防渗124.4公里,打成深井29口,开挖大口井14处,建成田头水窖、水柜1.33万处,蓄水31.5立方,初步建立了以龙头、昌平、中东、扶南、岜盆、渠黎等乡镇为主的高效农业综合开发区,建立了渠怀、岜盆、必计等三个治旱示范片,经济作物治旱取得成效,甘蔗灌溉面积9万亩,亩产从3.5吨提高到4.5吨以上。1997年8月,南宁地区治旱现场会在扶绥县召开,与会的自治区党委领导、自治区水电厅领导、南宁地委领导以及南宁地区各县(市)有关领导参观了扶绥县岜伦、弄廪解王岭等开发地下水工程和汪庄水库渠道硬化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

3.加快农、林、果的综合开发

1997年,扶绥县采用大拱棚塑料薄膜,融反季节种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土地利用潜力、单位面积高产为一体,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高产值。1998年,全县开发种植20万亩冬种农作物,当年全县经济作物总收入66759万元,占农业收入92138万元的72.6%。

推广甘蔗优良品种、发展水果生产是新一轮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郊县型农业经济的主攻方向。1998年,县委出台《关于加快我县甘蔗两高一优品种的决定》,对甘蔗品种优化种植作出了明确规定,层层建立甘蔗良种高产基地和示范点,动员号召专业户参与甘蔗良种推广繁殖,想方设法协调解决甘蔗良种良法推广的资金问题,对乡镇领导干部、村干部进行培训,推广蔗地深耕深松技术。当年,扶绥县被列为国家16个甘蔗良种良法配套项目开发定点县之一,全县甘蔗面积41.8万亩,入厂原料蔗172.6万吨,农民交售原料蔗收入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2343元,蔗糖提供财政收入占当年财政收入的53%。

积极实施国家“863”计划甘蔗智能化生产,提高甘蔗生产的科技含量,甘蔗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2001∕2002榨季入厂原料蔗达288吨,比1998∕1999榨季增加113万吨,增长64.6%,糖料蔗总产量从全国排名第7位跃居第3位。

在进一步加快水果生产方面,全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水果生产,形成南北八角,中部龙眼、芒果、柑果的经济林格局,经济林面积达44691亩。1998年12月,县委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水果生产的决定,规划到2005年全县种植水果面积过25万亩,新种名、优、稀品种,调整品种结构,使水果早、中、迟熟品种趋向于合理化,适应市场需求。到2003年水果种植面积从1998年的20.8万亩增加到了23.4万亩。

4.搞活农副产品流通(www.xing528.com)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扶绥县农村商品生产逐步暴露出流通渠道不畅、部分产品积压滞销等问题,农产品流通不畅已成为制约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1998年12月,县委决定用三年时间加强全县农产品流通工作,县、乡领导牵头建立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中心,将有关农产品流通信息定期传送到各乡镇,村一级建立信息服务组,落实专人把信息及时传给农户;在县城新建一个大型果菜批发市场,扩建中东镇香蕉批发市场,在山圩镇新建一个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成立农产品流通服务中心,各乡镇政府抽出三分之一的干部职工专职负责农产品流通工作,乡(镇)、村成立农产品购销公司,经联社牵头组织农户联合销售自己的农产品;建立无籽西瓜生产基地、优质龙眼生产基地、黑皮冬瓜生产基地、红瓜子生产基地、木薯生产基地、以辣椒豆角苦瓜大白菜为主的蔬菜生产基地、香蕉生产基地、畜牧水产养殖基地,使农产品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化方向发展,为搞活农产品流通创造条件。

全县农产品流通工作的全面展开,形成了多元化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几年时间,从事个体农产品营销的农户中年营销平均有40万公斤的50多人,农副产品销售量大增,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抓大放小 搞活工业企业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根据这一改革思路,扶绥县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企业改革工作,其中扶南东亚糖业股份有限公司、扶绥县吉星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功组建,为扶绥县开创了中外合资经营、股份制合作经营的先河,为国有企业的纵深改革提供了经验。1997年5月,县委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全县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债务重、经营困难的现状,明确全县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10月,县委出台《扶绥县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方案》,根据这一方案要求,全县按照“抓大放小”的方针,对全县国有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改革。到2001年东门糖厂等10家国有企业实现改制,东门糖厂产权转让组建东门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提高了制糖企业的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县内两家制糖企业压榨能力由1998∕1999年榨季的1.25万吨∕日,提高到2002∕2003年榨季的1.8万吨∕日。

广西扶南东亚糖业有限公司(梁盛 摄)

在“抓大”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开发力度,重点支持发展制糖和建材工业,在扶南东亚糖业有限公司稳固发展的同时,做好东门糖厂日处理原料蔗1万吨及综合利用项目的工作。在“放小”方面,通过兼并、合作、租赁、拍卖等形式,改组原扶南糖厂的几个分厂、县轻化厂、县大修厂、复合肥厂、县印刷厂、县制药厂、县酒厂、县煤炭公司、县重晶矿、县铁矿、县矿产公司、县砖瓦厂等小企业,真正把小企业搞活。抓大放小搞活工业企业后,全县工业企业逐步走上了集团化道路,形成了“制糖、建材、矿产、轻化、肥料”五大支柱七大企业,在生产、市场上发挥了规模效应。

在“抓大放小”搞活工业企业的同时,县委坚持“多轨运行、积极扶持、合理规划”的发展方针,稳步发展乡镇企业。1994年2月,扶绥县被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自治区1993年度发展乡镇企业图强奖总收入第5名,人均收入排第8位,同时获得乡镇企业速度奖称号。1994年度荣获广西发展乡镇企业速度奖、总量奖、南宁地区发展乡镇企业特等奖——“金马奖”。到1995年,全县乡镇企业已发展到16686个,从业人数67444人;1999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到22.46万元,较上年增长15.5%。

与此同时,扶绥县积极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规划建设了南密、东区等市场,带动了个体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001年私营企业增至51家,个体工商户增至10556户,荣获南宁地区2001年度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工作一等奖。

(三)抢抓机遇 项目投资有突破

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2001年实施项目建设年,建立县级项目库,储备项目117个,先后引进建设变性淀粉生产线项目、黑皮冬瓜深加工项目、麻纺厂纤维制品加工厂,以及总投资2亿元的山圩剑麻工业园等项目,开工项目36个,其生产性项目19个,完成投资7504.2万元。2001年荣获南宁地区招商引资工作一等奖。1998年至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6.7亿元。建成县自来水扩建工程、县文化广场、县城大江口防洪堤(20年一遇防洪能力)等项目。

实施“一城四基地”发展战略,发展郊县型经济,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7.38亿元,比1993年的4.9亿元增长2.5倍,年增长17.0%;财政收入18008万元,比1993年增长1.9倍,年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1647元,比1993年增收1.1倍,年均增长9.9%。经过多年的奋斗,扶绥县于1996年摘掉了自治区贫困县的帽子,先后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通公路、户户通电、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的目标,其间,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双基”工作先进县等称号。2001年,全县经济综合实力在南宁地区排名第4位,比1998年排名上升1位,在全区各县(市)中排名第37位,比1998年排名上升5位。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彩电洗衣机等家电进入千家万户,人们的交通工具也从自行车逐步换成了摩托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