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研究成果汇编

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研究成果汇编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国内还没有适用于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统一的实训指导教材,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训仍处于摸索阶段,有些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很难把握教材的取舍和实训的方向,实训有时停留在一般演示性实验层次上。

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研究成果汇编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徐公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近几年高职院校发展迅猛,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在校生规模,都已占据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高职教育毕竟是新生事物,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从电大中专等合并升格来的,很多高职院校还存在着办学定位不准确、专业特色不明显、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不能适应岗位需要的情况,特别是存在着实训内容单一、满足于一般的验证性实验、与岗位需求脱节等问题。高职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是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训课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如德国的“双元制”课程体系中的一元就是以实训课程为核心的实践课程体系。教育部有关文件也指出:“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实训课程可单独设置,以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实训课程是根据职业岗位需要开发的,课程目标是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按照职业岗位活动来选择、编排课程内容,从而使实训课程与现实的生产技术紧密相联。支撑高职院校的是特色专业,支撑特色专业的是高职特色的课程。高职课程的薄弱环节是实训教材,通过加强实训,培养市场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何完善和规范实训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强对岗位的适应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且紧迫的任务。目前,国内还没有适用于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统一的实训指导教材,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训仍处于摸索阶段,有些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很难把握教材的取舍和实训的方向,实训有时停留在一般演示性实验层次上。实训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学结合,瞄准市场和岗位群需要,加强实训教材的研究与编写,是职业教育的需要,是专业建设的需要,也是培养具有高职特色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非常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文件和措施,牢固树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理念,2002年就启动了理论、实践教学双大纲制度,《高职畜牧学课程进生产基地的探索与实践》《兽医临床实训教材的编写》于2003年就已列入学院的教改项目。2004年畜牧兽医系被评为教学大纲建设先进单位。我院现有猪场、鸡场、饲料厂、孵化厂、动物医院等校内实训基地,以及全国大型畜牧业龙头企业——山东凤祥集团和高唐蓝山集团等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畜牧兽医系依托丰富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不断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90%以上的学生毕业前能取得高级兽医防治员职业资格证书,70%以上的学生能取得两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由于技能训练开展得扎实有效,被聊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为“聊城市畜牧兽医职业技能训练基地”。畜牧兽医系的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常年参与校内猪场、鸡场、饲料厂或动物医院的生产与管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多次承担山东省科技厅和聊城市科技局的科研攻关项目,近几年取得12项科研成果,发表论文21篇,编辑出版专业书籍8部。为我院教师承担中国职教学会课题研究奠定了理念、方法、实践、条件等方面的基础,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一)课题的组织与管理

1.成立课题组

高质量完成课题的关键因素是人,所以课题组必须选择责任心强、专业基础好的骨干力量组成科研团队。要注意培养科研梯队,老中青结合,便于成果转化与应用。突出工学结合,开发职业特色课程,积极吸纳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

课题组长:徐公义(畜牧兽医系主任、博士

课题副组长:葛长城(聊城绿亚禽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李英民(高级兽医师

课题秘书:吕云鹏(兽医师)

专家指导组:各学科教研组长、行业企业专家

课题成员:部分优秀教师(娄玉花、吕俊、王守山、魏东芳)行业企业技术骨干(王俊锋、赵登福、解学峰、李辉)

2.建立和健全课题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管理,与有关人员签订子项目或任务协议书;建立制度,课题组成员采取流动制,及时吸收优秀分子加入,能者上、庸者下;加强协调与督促,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二)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与技能的培训

让每一个研究人员充分认识实训的重要意义、实训课程的特点及其构成要素等。

1.实训的重要意义

(1)畜禽生产与兽医临床实训是进行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培养合格的高级畜牧兽医人才,必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具有良好的兽医医德和医风,具有较高的疾病诊疗能力以及健康的心理和体质。然而,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兽医医德医风等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养成的过程。同时,实训也是服务、学习、服务的过程,即通过防治动物疫病为畜主服务,在服务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临床工作能力,再用这种能力为畜主服务。经过与畜主广泛、深入的接触以及防治动物疫病的实践,可以逐步培养关爱病畜、全心全意为畜主服务的思想;逐步养成急畜主之所急、想畜主之所想的优良品质和医德医风。此外,实训的过程也是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从而了解社会、了解农村、了解农民的过程。通过与广大农牧民和农村的接触,可以培养学生关心农业、农村、农民的思想感情;通过在生产第一线的实践与锻炼,又可提高动手能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2)畜禽生产与兽医临床实训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理论联系实际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由于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导,客观上存在着脱离实际的可能性,因此重视与加强实践教学,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极为重要。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前人已总结过的知识,而且要在实践中验证、巩固与综合应用这些知识,尤其要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上述教学要求说明,只有加强专业实训,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强化实践教学管理,才能促进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增强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要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是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是人类认识规律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

(3)加强畜禽生产和兽医临床实训是改革兽医学教育的重要措施。

目前的兽医学教育,虽然进行了不少改革与探索,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尚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填鸭式”教学仍然普遍存在,学生习惯于“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的机械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和学习习惯的明显不足是理论与实践、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实际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简单地掌握一般的知识与技能,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不强,收集、总结临床资料以及实际操作的能力薄弱,创新意识与继续学习能力也更显缺乏。因此,远远不能适应动物疫病防治的实际要求。尽管要彻底地改变兽医学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善因教学中的书本与实际相脱节、理论与临床相脱节而产生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强的状况,还需进行一系列改革,但加强不同教学阶段的临床实训,不断提高临床实训质量,将是其重要内容和有效措施。

2.实训课程的主要特点

实训课程是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与其他实践教学环节相比,实训课程有以下特点:

(1)实训课程的培养目标更贴近生产一线实际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对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比实验、实习要求的要高,定性掌握理论知识面要宽,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强,以适应生产一线技术工作需要。

(2)实训课程教学内容为生产一线的典型工作任务,并随着职业要求的变化而变化,改革旧的实践教学模式,推行模块教学。允许学生根据个人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3)实训课程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即可以采用课堂讲授、现场教学、参观、示范、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有利于提高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

(4)实训教学的考核与评价,要以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为标准,考核、评价标准与培养目标一致,每完成一个单元(或模块)的教学,都要进行考核与评价。着重考核与评价学生的基本操作和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及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考核标准,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自我评价,检查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通过考核与评价,检查教学效果,得到教学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3.实训课程的构成要素

实训课程的构成要素是指作为开设的一门课程所必须具备的内容及内容所涵盖的要求。实训课程的构成要素有如下六项。

(1)实训目标。实训课程的目标是依据实际工作岗位或相应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制定的。目标中规定了通过实训课程学生应掌握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及达到的程度。不同专业的实训可能采取不同的要素组合,从而形成不同的实训模式。

(2)实训内容。实训内容应围绕实训目标,针对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项目(或任务)来确定。在确定实训内容时,实训载体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它直接影响实训课程质量。实训载体的选择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选择一个或多个轮换岗位作为实训载体,通过完成岗位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掌握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二是选择一项产品或服务任务作为实训载体,通过产品的产出和任务的完成,掌握生产服务流程和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三是选择某一生产流程的模拟控制系统为实训载体,通过对生产流程的模拟仿真控制,掌握生产岗位的控制操作技术。

(3)组织形式。为了达到实训目标的要求,实训的组织形式应按照实训载体的工作要求和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关键能力的要求进行设计,尽量把两个方面的要求统一起来,形成综合实训的特定组织形式。具体的形式可以有:按实际工作流程安排的班组形式;按照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需要组成工作小组或项目小组;按模拟的工作场景扮演不同角色的形式等。

(4)实训环境。实训环境是综合实训课程效果的保证。实训设备及训练软件要有模拟操作性,便于完成接近企业实际的生产、服务过程。实训场所和相应的教学资源要有真实性,便于反映接近现场的真实工作气氛,以满足做中有学、学中有做、边做边学的实训模式。同时,实训环境还应具有适应多个相近专业的可组合性,以提高教学实训环境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培训工位的数量应能满足每个参加实训学生都能动手的要求;实训工位的种类应能满足学生分组、分岗位轮换训练。

(5)实训指导。综合实训的指导,既要遵循生产、服务的自身规律,又要遵循教学规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指导综合实训的教师应是“双师型”教师,具有相关岗位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综合实训教师不但要有理论结合实际的专业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协调、组织能力。必要时可以组成一个专业、技能、年龄结构优势互补的指导教师小组,靠集体的力量完成好实训指导工作。

(6)考核评价。考核评价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导向、检验诊断、反馈调节等多重作用。综合实训的考核内容应注重多重性,如专业能力的考核与关键能力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考核方式强调多样性,如实际操作考试、笔试、面试;考核主体突出多元性,如个人评价、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等形式。

4.开发训练综合能力的实训课程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主要实施的课程体系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学科本位”模式,课程结构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要特征,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种课程下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以“零距离”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第二种是“能力本位”模式,课程结构以“特定的职业岗位能力结构”为主要特征,强调知识的实用性、针对性。这种课程下培养出的学生知识面狭窄,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受“学科本位”思想影响较重,目前课程模式正处于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过渡阶段,课程目标仍不能满足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未来人才的需求。实现课程模式的跨跃式发展,是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关键能力与专业能力相结合的高职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属于“人格本位”模式的课程体系。其以“终身学习思想”为主要特征,强调个体一生不断地学习与发展,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职业知识与技能,而且具有健康的职业人格特征,为学生的继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1.筹备阶段

成立课题组,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与技能的培训,规划课题研究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2.研究阶段

(1)调查阶段:深入我院猪场、鸡场、饲料厂、孵化厂、动物医院和山东凤祥集团和高唐蓝山集团,以及聊城八县市畜牧局、乡镇兽医站、专业养殖户等畜牧兽医行业生产、管理、治疗、服务单位,调查研究岗位对学生技能的要求,明确培养目标。

(2)分析论证阶段:集合课题组成员和部分行业、企业专家,召开会议,初步确定实训大纲。

(3)分头起草阶段:召集各学科优秀任课教师,根据实训大纲制定实训项目。

(4)征求意见阶段:把制定的实训项目送交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指导委员会审查。

(5)学生实验阶段:根据确定的实训项目,在各年级学生实训中试行,广泛征求学生和代课教师意见。

(6)修订阶段:根据反馈意见对实训项目和具体内容进行修订。

3.结题阶段

整理有关资料,写出结题报告,编辑成实训教材。

三、课题研究方法

我们主要采取了调查统计法、交流总结法,本着“以突出能力为宗旨,以现代岗位需要为目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各门课程和综合技能相结合,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开展课题研究。

关于课程的开发,北京联合大学副院长高林教授讲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理念和方法”给我们很大启示。他说,一个创新型国家不仅需要精英,还需要每个岗位上有创新能力的工作者,每个工作者不能被动地去工作,应该比较主动地去设计自己的工作。第一个层面是会操作;第二个层面是能够比较主动地设计完成任务的计划;第三个层面是能够优化计划和组织实施,第四个层面是创新。要培养这么多的能力需要找到一个教学载体,课堂不行,课堂只能传授知识,实训基地也不能完成全部任务。德国人找到一个载体,那就是“典型工作任务”,它能完成上述四个层面的能力培养。这种课程设计的方法是:通过对某种职业多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归纳出与该职业相关的学习范围的描述,然后总结成学习领域的描述,最后开发成关于“职业描述和学习领域”的职业教育课程。这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还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很好地回答了什么是高职的问题。按照这一理论,某一职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分四类,初学者掌握的是第一类即基本技能,以后技能逐渐提高,逐渐变成熟练者、高技能人才,最后达到专家水平。如果学生能创造性地完成任务,也就实现了高职与中职的区别。这种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也很好地回答了普通本科与高职的区别,学术性教育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分析为主,是通过对学科知识体系的分析形成课程;职业性教育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以综合为主,是完成职业任务要求的各种要素的综合运用形成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只有开发出特色课程体系,专业特色才更明显。

具体做法是:

(一)深入与畜牧兽医相关的基层单位调查研究,根据岗位要求,确定专业能力培养目标。

(二)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训大纲。

(三)根据实训大纲要求,与相关课程结合,制定详细的实训项目。

(四)进一步调整实训项目的目标、仪器设备、方法和步骤等。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实训目标的研究

为切实编写出一本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指导教材,必须首先研究畜牧兽医行业、企业的具体岗位对专业学生有哪些方面的技能要求,只有了解了岗位的需要,才能有的放矢地安排实训项目。为确定符合市场需要和岗位要求的实训培养目标,我们深入学院猪场、鸡场、饲料厂、孵化厂、动物医院和山东凤祥集团、高唐蓝山集团,以及聊城八县市畜牧局、乡镇兽医站、专业养殖户等畜牧兽医行业生产、管理、治疗、服务单位,调查研究岗位对学生技能的要求。走访有关单位或专业户,发放和分析问卷,筛选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并把初步选定的技能培养方向发给有关企业,根据反馈意见进行微调。

(二)实训大纲的研究

在调查论证好技能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组织课题组成员初步研究草拟了实训大纲草稿,先后召集课题组成员和部分行业、企业专家召开多次会议,根据培养目标,确定了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训大纲。为便于操作,针对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家畜环境卫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家畜繁殖学”“猪生产”“禽生产”“牛羊生产”“动物病理”“动物生理”“动物普通病”“动物疫病”“犬猫疾病”“动物防疫检疫”等13门主干课程的实训大纲,把总的技能训练目标分解在相关课程中。

(三)实训项目的研究

召集各学科优秀任课教师,根据实训大纲的要求,与相关课程结合,制订出了详细的实训项目。其中确定了关于“家畜环境卫生”的实训项目13项、关于“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实训项目20项、关于“家畜繁殖学”的实训项目12项、关于“猪生产”的实训项目17项、关于“禽生产”的实训项目18项、关于“牛羊生产”的实训项目12项、关于畜牧的实训项目92项;确定了临床保定,临床检查,临床治疗与用药,兽医临床常见症状诊断与处理,猪、禽常见病理变化,病变鉴别诊断,生理指标化验等关于“动物病理”“动物生理”“动物防疫检疫”“动物微生物”“动物普通病”“动物疫病”等兽医类的实训项目一百多项。特别是根据岗位技能的需要,把课程目标与总体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制订了二十多项综合实训项目;把理论与实践结合,按临床症状归纳整理制订了分类诊断实训项目。综合实训项目的制订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实训项目的完善

要想达到实训项目的训练目标,必须完善实训项目的可操作性。针对确定的实训项目,课题组认真细致地研究了实训的方法步骤等,并在我院畜牧兽医系各年级学生实训中试行,广泛征求学生和任课教师意见,回收反馈意见六百多条,经过二十多名教师多次分析论证,对实训项目和具体内容进行了修订。大幅压缩了验证性实验的数量,完善了实训、操作方法等,增强了实用性。

(五)实训环境的研究

思考实施实训课程需要的校内外实践条件、要求及建设建议。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根据岗位对技能的需要,制订了技能培养目标

为制订符合市场需要和岗位要求的技能培养目标,共走访有关单位或专业户248个,发放问卷1 612份,回收有效问卷1 532份,根据得票数筛选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技能18项,使实训的研究有了方向。

(二)根据技能培养目标,制订了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训大纲

课题组成员和部分行业、企业专家集思广益,先后召开了12次会议,根据技能培养目标,制订了畜牧兽医实训大纲;并根据实际课程设置情况,制订了高职畜牧兽医13门主干课程的实训大纲,明确了相关课程实训的目标和要求。

1.环境卫生实训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培养目标是学习、理解家畜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掌握家畜环境测试技术,进而对畜禽舍环境做出正确评价。

具体要求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科学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通过实验,加深对家畜环境卫生学在畜牧兽医学科中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实事求是、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2.动物营养与饲料实训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培养目标是:通过实训使学生逐步掌握动物营养学的基本操作技术,进一步了解动物营养学的实验方法,验证和巩固动物营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在科研工作和饲料生产中逐步培养学生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和严谨的作风。

具体要求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效养殖的动物对营养的需求;熟悉动物营养研究的常用方法;掌握基本的饲料配合方法。

3.家畜繁殖学实训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培养目标是:通过实训掌握家畜繁殖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基本实验技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实践操作规范化,某些内容则要求熟练掌握;鼓励学生开展小型科学研究活动。

具体要求是: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繁殖理论指导繁殖实践并具备本学科方面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在系统学习掌握繁殖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生殖生理知识和现代繁殖新技术去指导家畜的繁殖实践;提高家畜的繁殖力,充分发挥优良公母畜的生殖潜能。

4.牛、羊疾病诊疗实训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培养目标是:通过生产实训,培养学生独立诊疗和预防牛、羊常见疾病的能力,使其具备从事兽医师工作的素质和技能。

具体要求是:掌握牛、羊个体及群体临床检查方法;掌握牛、羊常用保定(站立、倒卧)、注射(皮下、肌肉内、静脉内、瓣胃内)、穿刺(腹膜腔、瘤胃)、绷带、麻醉(非吸入、局部)、止血、缝合、炎症治疗方法、清创术等外科诊疗技术;掌握牛、羊副鼻窦圆锯术、气管切开术、腹腔探索术、瘤胃切开术、皱胃变位整复术、瓣胃冲洗术、阉割术等常用手术操作;掌握牛、羊消化、呼吸系统常见疾病(食管梗塞、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瘤胃鼓气、瘤胃酸中毒、创伤性网胃腹膜炎、瓣胃阻塞、皱胃变位、肺炎等)及代谢病(酮病、生产瘫痪、脂肪肝、骨软病)、中毒病(有机磷农药中毒、有机氟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食盐中毒、棉子饼中毒、酒精中毒)等群发性普通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技术;掌握牛、羊常见肢蹄病(关节扭伤、挫伤、透创、脱位、关节周围炎、骨关节炎、神经麻痹、蹄叶炎、腐蹄病等)的诊断及治疗技术;掌握牛、羊重要传染病和人兽共患传染病(副结核、牛黏膜病、口蹄疫、羊梭菌性疾病、蓝舌病等)的诊断要领、实验室诊断技术及防治原则和措施;掌握制定牛、羊重要传染病防疫措施和方法;掌握牛、羊寄生虫病和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胃虫病、旋毛虫病、肝片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裸头绦虫病、棘球勤病、皮蝇蛆病、伊氏锥虫病、巴贝斯虫病、泰勒虫病等)的诊断技术,虫体、虫卵检查,综合防治办法及常用驱虫技术;掌握牛、羊妊娠诊断及助产方法;掌握常见产科疾病(流产、阴道脱出、孕畜截瘫、子宫扭转、子宫套叠、子宫脱出、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卵巢机能减退、乳房炎等)的诊断及防治措施;了解牛、羊生产过程中品种选育、繁殖、饲养管理及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了解牛、羊产品卫生与质量检验技术。

5.猪病诊疗实训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培养目标是:通过实训,能较好地运用动物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根据猪的解剖、生理特点,生物学特性,以及不同生理阶段群发病、多发病的特点,应用正确的临床诊断方法,搜集临床症状与资料,掌握猪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独立开展猪病的预防、治疗工作。具有养猪生产和管理,动物保健、防疫检疫,兽医公共卫生和兽医业务管理的能力。

具体要求是:巩固和掌握猪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病理、药理、微生物和免疫等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以及这些理论和技术在猪病诊断、预防、治疗上的应用;了解和学习养猪生产中的主要疾病防治技术的现状和最新进展,尤其是有关猪的急性、烈性传染病,腹泻疾病,生殖道病,呼吸道病,人、猪共患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中毒病和疑难杂症及其他疾病的防治经验;重点掌握当前对养猪业危害严重的疾病如猪瘟、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猪喘气病、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病、霉菌毒素中毒等病的免疫程序及综合防制措施;学习猪场管理技术、饲养管理及饲料配制等技术;熟悉国家关于动物生产发展规划,兽医防疫检疫、环境保护、动物进出口检疫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等。

6.禽病诊疗实训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培养目标是:在动物医院或禽病门诊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准确识别家禽常见疾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熟练运用家禽剖检技术、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技术及合理应用药物的技术,掌握禽病诊断的基本思路,基本具备独立从事禽病门诊的能力。(www.xing528.com)

基本要求是:运用学过的家禽解剖学、家禽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家禽普通病学、家禽寄生虫病学和家禽传染病学等理论知识,从事禽病临床实践,了解家禽种类、生活习性特征、饲养管理方法;了解禽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正确识别禽病的症状和主要病理变化;熟练运用家禽剖检技术,识别并能正确描述其病理变化,掌握病原学、血清学等常规实验室诊断技术及诊断疾病的判断标准;学会运用临床思维和理论思维的方法,掌握禽病诊断的基本思路;熟悉家禽用药物的种类、药理作用、应用范围、使用方法与剂量,达到合理应用药物;掌握疫苗、血清、细胞因子等生物制剂的种类、应用范围、使用方法与剂量,掌握各种家禽的免疫接种程序。

7.伴侣动物疾病诊疗实训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培养目标是:熟悉常见伴侣动物的生活习性、生理活动和常用生理指标;了解与掌握接触、保定伴侣动物的方法;掌握伴侣动物常见疫病的诊断技术、治疗方法、免疫程序、人畜共患病的防制措施,达到能独立诊疗疫病的水平。

具体要求是:通过实训,让学生学会犬、猫的保定方法,掌握常见疫病的种类及其诊疗技术,如静脉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口服给药、直肠给药、麻醉、常见手术、免疫注射、免疫程序和驱虫等技术。了解和初步掌握某些特殊诊疗技术,如血液、尿、粪的检测分析、B超的图形分析、X线片的观片方法。了解伴侣动物常用药品的品种、剂量和用途。此外,还应初步了解常见伴侣动物行为学、动物比较心理学知识,建立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8.动物园动物疾病诊疗实训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野生动物在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动物园作为野生动物世界的一个缩影,比较集中地饲养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禽异兽,这对珍稀动物的保护和拯救濒临灭绝的动物起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人工饲养、繁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使某些动物的繁殖种群不断扩大,繁殖幼兽的出售和动物之间的相互交换,既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又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动物园动物疾病的防治仍是保障动物园动物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于到动物园实训的学生来说,掌握必要的动物园动物疾病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是十分重要的。

培养目标是:通过诊疗实训使学生了解动物园设计、建筑的概况,常见动物园动物的分类。熟悉动物园动物的接近方法、保定方法,掌握动物园动物的一些生物学特性,新增疾病的流行特点,常见疾病和特有疾病的发生规律、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今后从事动物园动物的繁(养)殖及疾病的防治工作,普及动物园动物的科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要求是:熟悉动物园动物的接近方法,动物园动物的野性一般都非常强,因此接近该类动物时要先向饲养管理人员请教,了解动物的习性,随时保持高度警惕,确保人、兽安全。熟悉动物园动物的各种保定方法,尤其是化学保定方法。应使保定达到牢固、确实、安全的目的。在进行化学保定时,应熟悉常用化学药物及其特性、使用方法及使用范围。掌握动物园动物疾病的诊断方法,包括基本的临床检查方法、特殊检查方法、实验室的检查(验)方法。掌握动物园动物疾病的防治方法,应根据动物园动物的疫病特点进行疫苗的预防接种;根据动物园动物的生理特点进行药物防治等。

9.动物防疫检疫实训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培养目标是: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独立防疫检疫动物疫病的能力,使其具备从事兽医师工作的素质和技能。

具体要求是: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等与从事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有关的法规;掌握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的方法;掌握动物疫病病料的采取、保存和送检方法;掌握重要动物疫病的临床检查方法、病理剖检方法、病原分离鉴定方法及血清学试验;掌握制订重要动物疫病免疫程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免疫监测技术;掌握重要动物疫病疫情预报和监测技术;掌握制订动物疫病防疫措施的方法和内容;掌握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措施: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采集病料、调查疫源、上报疫情、实施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掌握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管理办法和行业标准、检疫对象;掌握进出境动物及其产品和运输工具检疫技术;了解境外动物疫病疫情及防疫检疫新技术;了解境外动物新发疫病。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和WTO制定的有关动物及食品安全的规则和协议。

10.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实训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培养目标是:通过生产实训,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监督的能力,使其具备从事兽医师工作的素质和技能。

具体要求是: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中国兽医卫生监督实施办法》等与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监督有关的法规及行政管理规定;掌握肉用畜禽(猪、牛、羊、鸡)宰前,屠宰加工过程及宰后检验技术;掌握肉品和肉制品(食用油脂、熟肉制品、腌腊制品、肉类罐头等)感官检验、常用理化检验及微生物检验技术;掌握屠宰畜禽常见疫病(炭疽、口蹄疫、结核病、猪丹毒、猪传染性水疤病、旋毛虫病、囊尾蚴病、弓形虫病、棘球勤病、肉孢子虫病等)、肿瘤、常见代谢病及其他疾病的宰后鉴定与处理技术;掌握劣质肉即性状异常、病畜禽肉和死畜禽肉、中毒畜禽肉、应激猪肉、掺水肉等的检验技术;掌握乳与乳产品(奶粉、炼乳、酸乳等)的卫生检验技术;掌握禽蛋的卫生检验技术;了解动物进境、出境、过境检疫,携带、邮寄物检疫及运输工具检疫技术;掌握动物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加工场所、用具消毒的方法;掌握动物性食品加工、储存、运输、消费过程中的兽医卫生监督(职责、程序、行政处理与处罚、行政复议等)及卫生评价。

11.都市生态养殖场实训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养殖业有了很大发展,全国肉、蛋、奶等总产量跃居世界前列,人均每日占有可食动物性食品总量也比以前增长了4~8倍。但是,饲料资源问题、能源问题、排污治理问题以及养殖业产品的品质问题等仍然是制约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养殖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障碍。加入WTO以及我国公民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都要求养殖业生产的动物性产品符合安全、标准的要求。因此,建立生态养殖场,尤其在城市周边地区建立生态型、可持续发展型养殖场势在必行。

培养目标是:通过在都市生态型养殖场实训,使学生掌握生态型养殖业的发展状况、前景,掌握生态型养殖场建设的设计、布局、规划以及其饲养控制和管理体系;掌握HACCP体系在动物性产品的生产环节的施行情况,掌握在养殖过程中保证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关键技术,包括如何保证饲料、饮水的安全,如何保证在生产的动物性产品中无药物残留、无病原体超标等方面关键技术;掌握保障动物福利的操作规程,掌握集约化饲养的动物疾病监控、治疗和预防的技术。

具体要求是:让同学们勤于观察和思考,积极参与到生态型养殖场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中去,掌握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和出现问题时的应对策略、方法;同时,要善于同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交流和请教,通过在生产实践中的锻炼,掌握现代养殖业的操作模式;并查阅有关国内外资料,比较我国的生态养殖与发达国家的生态养殖模式的差异,研究如何结合我国实际进行改进和优化等。

12.兽医药学实训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培养目标是:在深入学习药理学与毒理学重要理论的基础上,了解药理学与毒理学研究方法,如实验药理学方法、临床药理学方法;掌握兽药质量检测及兽药残留分析的基本技能;了解与掌握兽医药剂学的知识与技能。

具体要求是:掌握小白鼠、家兔等实验动物的捉持、保定、灌药、皮下注射、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等操作技术;学会药物血浓度的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和清除率等三种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方法;掌握兽药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检测方法、动物组织中兽药残留分析原理与技术;了解与熟悉常用兽药制剂的制备、复方制剂的研制及药剂学的基本方法。

(三)根据实训大纲要求,制订了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各主干课程的具体实训项目

召集各学科优秀任课教师,根据实训大纲的要求,与相关课程结合,制订出了详细的实训项目共二百多项。

1.家畜繁殖实训项目

公母畜生殖器官观察、PMSG的制备与PMSG及FSH效价测、家畜假阴道的安装、精液品质的感官检查及精子活率检查、精子数量计算和畸形率的测定、常用精液稀释液的配制及精液稀释、牛冷冻精液的制作、母畜的发情鉴定和输精操作、人工授精器材的洗涤与消毒、母畜的妊娠诊断、超级排卵、同期发情及胚胎移植等。

2.环境卫生实训项目

空气温度的测定、空气湿度的测定、气流的测定、气压的测定、畜舍采光的测定、畜舍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测定、畜舍机械通风量的计算、水样的采集、保存和水质感官检查、水中“三氮”指标检验、水硬度的指标检验、畜舍设计图的认识、畜舍设计图绘制、塑料暖棚畜舍设计、畜牧场环境消毒、畜牧场环境卫生调查与评价等。

3.动物营养与饲料实训项目

动物营养缺乏症的观察和识别、常用饲草的识别与分类、饲料配方的设计、饲养试验的设计与实施、饲料样本的采集、制备及保存、饲料的感官鉴定和显微镜检、饲料水分的测定、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饲料中纤维的测定、饲料粗脂肪的测定、饲料粗灰分的测定、饲料中钙含量的测定、饲料中总磷量的测定、饲料中可溶性氯化物的测定、配合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测定、配合饲料粉碎粒度的测定、参观配合饲料厂、颗粒饲料硬度的测定、脲酶活性的测定、养殖场饲养效果分析与营养诊断等。

4.禽生产实训项目

家禽品种的认识、参观养鸡场机械设备、蛋品质的测定、鸡的人工授精、种蛋的消毒、孵化器的使用、家禽胚胎发育观察、初生雏鸡的雌雄鉴别技术、鸡的断喙技术、均匀度的测定技术、鸡的外貌选择法、产蛋曲线的分析应用、了解某肉用仔鸡场的生产经验、肉鸡体重偏离培育目标时的校正、肉鸡的屠宰与分割、大型肉用仔鸭饲养场的参观、活体取羽绒技术、水产禽的调查等。

5.猪生产实训项目

猪的饲料加工调制、利用和猪场建筑调查、观看猪品种的幻灯片或录像片、参加仔猪第一周的养育与护理实践、观看配种和分娩及仔猪哺育等生产环节的录像、讨论如何提高仔猪断奶窝重、如何提高母猪单产效益、当地肉猪生产的调查、肉猪的饲养管理、讨论如何提高肉猪的出栏率和商品率、猪的活体测膘、猪的屠宰测定、应用育种记录选择种猪、拟定科学养猪普及培训方案和提纲、制定新技术推广方案、机械化和规模化及工厂化养猪的比较、工厂化养猪的工艺流程设计等。

6.牛羊生产实训项目

乳品验收、牛羊品种识别、牛的体尺测量、牛的年龄鉴别、牛的外貌评分测定、乳牛体型性状的线性评定、乳牛泌乳曲线的绘制与分析、产乳母牛日粮配合、肉牛的屠宰、羊的日粮配合、细毛羊的鉴定技术、乳用山羊的外貌鉴定和体尺测量。

7.动物的接近实训项目

接近大动物的知识、接近犬或猫的知识、临床保定技术、大动物的保定、犬或猫的保定、其他动物的保定训练等。

8.动物的临床检查实训项目

体检、问诊、视诊、触诊、听诊、叩诊、特殊检查(仪器)等。

9.临床治疗与用药实训项目

病历记录、病历归档系统、处方知识、临床给药技术、注射法、犬猫针灸治疗技术、针灸基本知识、常用针灸疗法、常见犬病的针灸治疗、中药应用基础知识、食物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临床常用药物的使用说明等。

10.兽医临床常见症状的诊断与处理实训项目

发热、呕吐、便秘、腹泻、便血、胃肠气胀、腹痛、呼吸困难、咳嗽、心律失常、意识障碍和昏迷、惊厥、瘫痪、尿闭、贫血、流产、鸡产蛋下降综合征、脱水、酸中毒等症状的诊断与治疗。

11.兽医临床常见危症的诊断与处理实训项目

休克、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营养衰竭、超敏反应、中毒病等的诊断与治疗。

12.猪常见病变鉴别诊断实训项目

皮肤病变特征及鉴别诊断、淋巴结病变特征及鉴别诊断、肝脏病变特征及鉴别诊断、脾脏病变特征及鉴别诊断、肾脏病变特征及鉴别诊断、胃肠病变特征及鉴别诊断、心脏病变特征及鉴别诊断、呼吸系统病变特征及鉴别诊断、脑溢血病变特征及鉴别诊断等。

13.禽常见病理变化诊断实训项目

贫血、出血、肿胀、皮肤溃烂、肿瘤、消瘦、蛋清稀薄、蛋壳异常、皮下胶冻样渗出物、皮下干酪样物、皮下紫红色水肿、皮肤发绀、骨软、伪膜、肿胀、结膜炎、虹膜灰白、小脑软化、纤维素渗出、嗉囊扩张、胸腺萎缩、腹围增大、雏鸡卵黄吸收不良、肌肉变性、坏死、气囊霉斑、体腔积液、心脏扩张、心肌坏死、肉芽肿、肺脏淤血、出血、坏死、肝脏脂肪变性、肝脾淤血、肝脏胆汁色、肝硬化、胆囊空虚、肾肿、结石、卵黄性腹膜炎、尿酸盐沉积、腺胃溃烂或穿孔、腺胃肿大、肌胃角质膜粗糙、龟裂和坏死、血样肠内容物、小肠粘膜枣核状肿胀、小肠肠道梗塞、法氏囊肿大、萎缩、卵泡变形、输卵管炎、输卵管囊肿、关节炎、关节痛风、骨短粗症、腱断裂、坐骨神经肿大、骨髓淡染、血液稀薄的诊断与治疗。

14.手术室技术与操作实训项目

动物的麻醉技术、手术室的准备、手术人员的准备、消毒手术动物的准备及术部消毒手术的基本操作技术(组织分割、术中止血术、缝合技术、打结)手术动物的监护与抢救等。

15.化验技术实训项目

血液常规化验(血样的采集、血液的抗凝、血常规检查)、血液生化化验(血液葡萄糖测定、血液非蛋白氮测定、血液尿素氮测定、血液肌酐、肌酸测定原理、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球蛋白测定、血清胆红素测定、血清直接和间接胆红素测定、血清钾测定、血清钠测定、血清钙测定、血清(浆)总铁结合力测定、血清铜测定、血清镁测定、血清无机磷测定原理、血清转氨酶测定、诊疗室设备、化验室设备)、尿液化验(尿液的采集和保存、尿的物理学检查、尿液的化学检查、尿沉渣显微镜检验)、粪便化验(粪便物理学检验、粪便化学检验、粪便显微镜检查、粪便中寄生虫卵检查)、皮肤化验、穿刺液化验、微生物学检查、药敏试验等。

(四)课程目标与总体目标相结合,研究制订了综合实训项目;理论与实践结合,按临床症状制订了分类诊断实训项目

如兽医临床常见症状的诊断与处理实训项目:发热、呕吐、便秘、腹泻、便血、胃肠气胀、腹痛、呼吸困难、咳嗽、心律失常、意识障碍和昏迷、惊厥、瘫痪、尿闭、贫血、流产、鸡产蛋下降综合征、脱水、酸中毒等症状的诊断与治疗以及兽医临床常见危症的诊断与处理实训项目:休克、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营养衰竭、超敏反应、中毒病等的诊断与治疗。

(五)完善了部分实训项目的方法、步骤,增强了实训项目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把制订的实训项目送交行业、企业的专家审查,并在各年级学生实训中执行,根据反馈意见对实训项目和具体内容进行修订。压缩了验证性实验的数量,完善了实训、操作方法等。

(六)编写《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指导》教材

根据对实训目标和实训大纲的研究,组织编写了三十多万字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指导》教材的样稿。

(七)分析了影响实训课程实施的制约因素,探索了保障实训课程顺利实施的环境条件

1.影响高职实训课程实施的制约因素

(1)教学理念有待进一步更新。教师知识更新不够,教学方法还停留在传统普通学术教育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上,教育理念滞后。许多教师仅把教学作为谋生的手段,对高职教育并未真正理解,对高职学生也缺乏耐心,往往只“教”不“育”。

(2)教学资源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求。由于高职院校连年扩招,办学规模超常规发展、扩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跟不上学校发展的速度,导致实验、实训课程开出率较低,同时,由于实践教学的开展对师资、设备、基地建设和产学合作等硬件条件要求很高,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如资金投入不足,实训设备老化,必然导致实践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超前性较差;缺少足够数量且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势必影响现场学习和训练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权重;多数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理论教学型教师较多,高技术素质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由于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在质和量上的缺乏,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实际经验、教训来指导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转换,同时也难以指导学生如何在实践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往往造成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与学生的基础不相适应等。

(3)教育制度的制约。现行的教学管理方式是学年制,刚性强,柔性差,对学生管得过严,学制固定,考试机械,不适应市场和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特点,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同时,教学质量评价及考核体系与职业能力评估体系衔接不够。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偏重于课堂教学且重视学校自身的评价监控,缺乏引入社会的评价监控机制。这种评价手段忽视了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2.工学结合,为开设实训课程创造条件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及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我院产学合作教育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1)构建与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三级合作网络

各系部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关系与渠道,广泛与国家、省、市三级行业主管部门、学会、协会、龙头企事业单位联系,建立三级合作网络,吸纳有关领导、专家和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相应的组织,不断完善和优化产学合作教育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充分发挥他们在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实践教学组织实施等方面的作用。学院和各系积极邀请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专家,不定期的举办产学合作教育座谈会,促进产学紧密结合。各系积极加入或组建相应的职业教育集团,成立相关的地方协会,在参与或引领行业发展中寻找工学结合、实施实训课程的机遇。

(2)抓好三类重点项目建设

抓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不断深化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学院提供土地或厂房等,引进企业资金、技术、设备等,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开设实训课程创造条件。

抓好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通过广泛联系、增强服务能力、均衡双方利益和寻求政府支持等手段,深化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各系根据实际需要建设一批实训条件优越、实习管理规范、联系密切的高水平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抓好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对专任专业教师要加强实践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对兼职教师要加强教学能力的培训与考核。通过考核与培训,逐步建立一批优秀的专业教学团队,教师是实施实训课程的关键。

六、课题自我评价

(一)选题准确

如何完善和规范实训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强对岗位的适应性,是摆在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且紧迫的任务。我们选择的课题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院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过程规范

开题时有详细的、较为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定了明确的研究目标和可行性的计划、步骤以及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法。实施过程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必要的调整,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通过问卷调查、讨论分析、阶段性交流等活动,积累了详实的资料。

(三)内容丰富

即制订出了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大纲,又制订了各主干课程的具体实训项目,还修订了项目实施的方法、步骤。

(四)结论可靠

我们注重了过程管理,积累了丰富、真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在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该课题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岗位需要确定了实训大纲,再根据实训大纲制定具体的实训项目。有些技能目标和综合实训项目是第一次提出来,实现了课程目标与总体目标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编写成了《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指导》书稿,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各实训项目有目的、有方法、有步骤,可操作性很强,对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产学研结合办学理念的贯彻与实施,对职业教育特色教学模式的体现等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社会影响

目前,国内还没有适用于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统一的实训指导教材,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训仍处于摸索阶段,有些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很难把握教材的取舍和实训的方向,实训有时停留在一般演示性实验层次上。《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指导》的编辑出版,将填补国内无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专用实训教材的空白,必将对规范、指导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教学产生深远影响。

本课题的研究也激发了我院相关专业探索、完善、规范实训项目的积极性;深化了产学结合理念,增强了师生对实训重要性的认识,规范了实训内容,初步形成了重实训、比技能、强特色的高职教育模式。

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研究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对于某些专业技能的训练方向还有待进一步的细化;一些实训项目的考核体系还不够完善;训练综合技能的实训项目比例还有待提高。这些问题我们将会在以后的研究中认真加以解决。

九、今后的研究设想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调研畜牧兽医行业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重点开发提高综合技能的训练项目,不断完善实训项目的考核体系,使课题研究和实训指导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教材的研究与编写”课题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