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双一流建设稳步推进及大学教学改革研究成果

高校双一流建设稳步推进及大学教学改革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双一流”建设的本质是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重点发展思想的延续。从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学校的名单也不难看出,一流学校基本是“985工程”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学校也多是“211工程”学校。因而,“双一流”建设在延续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重点发展思想基础上,逐步实现政策的不断调适,较为系统地回应了前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双一流建设稳步推进及大学教学改革研究成果

“双一流”建设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双一流”建设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基于“985工程”“211工程”建设成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力求平稳开局、平稳过渡、平稳推进,不搞全体发动、推倒重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加快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切实促进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和质量提升。

“双一流”建设的本质是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重点发展思想的延续。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重点发展政策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早已成为国家意志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等教育发展领域的重要体现。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思想不同,它缘起于我国在国力较弱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穷国办大教育”的政策选择。1991年,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计划“有重点地办好一批大学。加强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使其在科学技术水平上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同类学科的水平”。随后,国家计委、教委、财政部印发《“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的通知,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学校整体办学条件建设;二是重点学科建设;三是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6]“双一流”政策于2015年正式发布,无论是从建设的原则、目标、总体思路,还是从建设的政策工具来看,都是“985工程”“211工程”的延续。从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学校的名单也不难看出,一流学校基本是“985工程”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学校也多是“211工程”学校。但“双一流”建设不是“985工程”和“211工程”的简单延续,它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在政策上的调适。

毫无疑问,“985工程”和“211工程”极大地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顶尖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但仍然留下了不少问题。第一,虽然“985工程”和“211工程”高度重视体制和机制建设与创新,但我国高等教育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产生重大原创成果方面仍然与发达国家具有一定的差距;“985工程”和“211工程”重在培育和发展研究型大学,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大学在世界大学中的排名和地位,但我国大学依然面临着持续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钱学森之问”至今仍是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一个困惑。第二,“985工程”和“211工程”过于依赖国家单一的高等教育投入体制,较多的行政干预的倾向一定程度上成为高等学校发展和学术研究进步的桎梏,制约了我国高等学校和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第三,我国高等教育区域、校际发展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985工程”和“211工程”动辄数十亿甚至过百亿的办学经费预算与大部分地方院校教学经费不足形成鲜明对比,高等教育系统的中层和底层高等学校的资金不足,无法满足地方院校提供优质教学资源的需求,实际上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阿喀琉斯之踵”。[7]第四,尽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较为喜人的进步,但我国在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方面存在显著的逆差,一些发达地区的重点高中和班级甚至超过一半的优秀学生选择留学[8]此外,在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内部存在“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一系列其他问题,迫切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实施方式”[9]。因而,“双一流”建设在延续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重点发展思想基础上,逐步实现政策的不断调适,较为系统地回应了前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在“双一流”建设方案中强化兼顾公平、体现差异、注重实效、尊重办学自主权等,在具体做法上较为突出地重视学科的整体发展。(www.xing528.com)

学科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无论是梳理大学的发展脉络还是考察现代学位制度的发展历史,都不难发现学科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存在着天然的、无法割裂的关系。不管是理性主义大学思想,强调大学对永恒真理的追求以及对大学的纯洁性、学术自由的向往而将知识与市场和政治场所相分隔,构建“象牙塔”式的大学[10],还是工具主义的大学观,强调大学的社会服务与经济发展的功能,都不能忘了“现代大学制度的第一个重要传统就是学科中心,大学的基础组织结构以学科为基础”[11]。大学本质上是以学科为基础形成的学术共同体。大学不是简单的学术知识的累积——那只是图书馆;大学也不是简单地聚拢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讲师、教授、研究员等一系列人员的机构,而是以多学科为基础所形成的学术共同体。它是发现、应用、综合与传播学术的学科共同体。大学与学科休戚相关,拥有一个或者数个一流学科无疑是评判一流大学的重要指标。2016年5月,潘懋元先生在厦门大学举行的“一流本科教学高峰论坛”上指出,在“双一流”建设中,应当重点加强一流学科建设,把学科建设摆在第一位。[12]学科存在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相对于教育而言的学科(subject);二是相对于学问而言的学科(discipline)。前者是指知识的分门别类,后者是指专门而高深的知识。[13]依托学科进行的大学教学也就存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作为分门别类的学科知识的学习;二是专门高深知识的发现、探索、创新和传递。学科建设不仅是实现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主题之一,同时也是大学专业建设和

2003:12-13.大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大学教学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学科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逻辑框架。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础,没有一流的学科,就不可能有高层次的人才产出,同样不可能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背景下,如何进行大学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有效提升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