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历史起点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历史起点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时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完成此前“两步走”“翻两番”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基本社会保险制度的基础上,提出并落实“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方针。这造成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引发各类严重的环境问题,人民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受到很大损害,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也受到极大影响。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历史起点

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在北京召开,以胡锦涛总书记的新的领导集体产生。此时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完成此前“两步走”“翻两番”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六大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在21世纪头二十年,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2003年7月,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表明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发展理念和文件正式提出,此后科学发展观也成为党的十七大主题。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议,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改革开放进行到2003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已经差不多25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具体表现是严重的经济社会矛盾: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严重。[13]

以上严峻的现实表明,中国必须要转变发展的思路和理念。还在2003年4月15日,在广东指导抗击“非典”工作时,胡锦涛就提出,“要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全面的发展观,通过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创新优势。”[14]7月28日,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胡锦涛进一步指出:“我们讲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里的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我们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更加自觉地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15]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至此,科学发展观正式成为党的新的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尤其强调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是也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尤其是社会发展滞后。这既影响了人们的幸福感,其发展本身也不可持续。“非典”以危险和刺眼的方式凸显了这一问题。所以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11月21日接受《华盛顿邮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新一届领导通过抗击SARS这场疾病,得到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要注意协调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就如同一个人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一样,一定会跌跤的。”[16]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实现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发展。

加大对“三农”问题的投入和农村的建设,是全面发展的一面镜子。“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这是人们对中国城乡差别现状的生动描述。造成如此差别的根源是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其结果是乡村大量贫困人口存在,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受限。同时户籍制度造成农村和城市人口的国民差别待遇,农村人口在城市落户难、子女上学不便。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2006年1月1日,正式废除了实行千年的农业税,反哺农村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缩小地区差异是另一端。“一个中国,四个世界”局面,是人们对中国巨大的地区差异的描述。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采取地区全面发展的战略,鼓励东部沿海沿江地区率先发展,在西部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东北地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中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www.xing528.com)

加快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同步,文化产业、卫生医疗保障和基础设施便利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为此,新政府下大力气深化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包括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基本社会保险制度的基础上,提出并落实“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方针。2003年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9年全国普遍实现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2007年开始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9年开始试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决定从2011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如此广度和深度的社会发展举措,其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17]

科学发展观尤其突出发展的可持续性。由于认识不足和对发展的片面强调,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一直沿用高污染、高消耗、高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2003年中国GDP总量为13.58万亿元,占世界4%,但消耗约16亿吨煤、2.5亿吨石油、2亿吨钢材、8亿吨水泥,能耗占世界三分之一。这造成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引发各类严重的环境问题,人民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受到很大损害,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也受到极大影响。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18]

当然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还是要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论述科学发展观时说:“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1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20]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科学发展是新的发展理念,其目标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1]其具体图景是这样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确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22]这是我们都应该也愿意为之奋斗的未来。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共十七大之后,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当前主要任务,全党上下用一年半时间,开展了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岀,在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成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中央果断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基本保证了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另外,中央还出台了其他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继续促进社会向前发展,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