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赤壁市大开放:扩权县城的显著成效

赤壁市大开放:扩权县城的显著成效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3年,赤壁市被列为全省首批扩权县(市)之一;2002—2012年,全市不断推进大开放、大招商取得显著成效。为扩大全市对外开放,新千年后,市委要求外贸部门要统筹规划好外资、外经、外贸工作,抓重点产业、重点商品、重点企业的出口,夯实外贸基础。21世纪初,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各地把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涉外合资企业及接受国际援助等涉外经济活动,作为推动开放型经济的重要一环来抓。

赤壁市大开放:扩权县城的显著成效

为适应沿海经济向中部发展的新形势和湖北省“中部崛起”战略,加快全市改革开放步伐,2002年3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规定》,锲而不舍地实施项目开发战略。2003年,赤壁市被列为全省首批扩权县(市)之一;2002—2012年,全市不断推进大开放、大招商取得显著成效。

对外贸易加速发展。为扩大全市对外开放,新千年后,市委要求外贸部门要统筹规划好外资、外经、外贸工作,抓重点产业、重点商品、重点企业的出口,夯实外贸基础。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工程技术合作和承包,以带动技术、设备、劳务、物流和“三国文化一揽子出口,全市开放开发迈上新台阶。(1)外贸出口再创新高。2005年赤壁市有出口供货企业35家,有自营出口企业32家,直接出口682万美元;2006年自营出口2005万美元,是1978年的170倍,出口产品除了过去的竹制工艺品外,新增加纺织服装、毛巾、体育休闲品、工装、粮食机械机电产品等多种产品。从出口产品为零发展到全省第36位,2007年跃为全省第20位。2012年全市有外贸出口企业61个,比2002年增加44家,出口总额5655.4万元,较2002年增长140%。(2)利用外贸迅速发展。2007年,赤壁市有中外合资企业14家,利用外资2321万美元;中外合作企业三家,利用外资38万美元;外商独资企业8家,利用外资29966万美元。1979—2008年,全市累计利用外资32325万美元。在“大办工业,办大工业”的政策鼓励下,境内一区二园建设快速发展,利用外资也突飞猛进,2007年共利用外资3786万美元,由2006年全省的50位跃升到第4位。2008年尽管全球出现了经济危机,全市依然完成利用外资3821万美元,完成年任务212.3%,比上年增长0.9%。2012年利用外资144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3)外经合作不断发展。21世纪初,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各地把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涉外合资企业及接受国际援助等涉外经济活动,作为推动开放型经济的重要一环来抓。2005年开始,赤壁市每年申请到日本、美国、芬兰、澳大利亚、泰国、毛里求斯、新加坡等国从事缝纫、纺织、印染、焊工钳工、机修、渔工、厨师、护士、经商等国际劳务合作,各种劳务和经营营业额达一千多万美元。按照“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陆水枢纽工程局承包阿富汗帕乐旺水利工程、尼泊尔阿旺水利工程等经济技术援助,湖北华舟有限公司到苏丹承包桥梁工程。为配合“湖北海员”品牌劳务输出,2006—2008年,在赤壁市适龄高中、中专毕业的青年中选派海员生,全市已有35名外派海员生在省有关外派海员学校学习,2009年,在市机电信息学校建立外派劳务培训基地,全市共有外派劳务一千八百余人,其中2012年共外派劳务二百多人。

招商引资全面开展。2002年8月,赤壁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招商引资的若干规定》。2004年8月,设立市招商局(为常设正科级单位)。同时,印发《赤壁市招商引资项目资料》3000份,推介本地招商引资项目74个。其中工业项目37个、农业项目25个、旅游项目6个、商贸项目6个。2005年,通过拍卖、转让、租赁、承包等形式,落实改造开发项目66个,占应改造项目总数的89.2%。赤壁市在做好传统的“亲朋商”“同学商”“老乡商”的同时,2003—2005年,先后成立武汉、北京、广州赤壁商会。每年年底,市委、市政府都在三地分别召开“商会”座谈会,畅叙友情、引荐客商、洽谈投资。2002—2005年,全市通过实施“大工业、大城建、大旅游”发展战略,开展招商引资,先后引进各类项目192个,协商投资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3.1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51个,农业项目17个,基础设施项目18个,旅游项目6个。为进一步推进全市招商引资,2011—2012年,市委采取的主要措施:完善招商机制,2011年,一是调整成立赤壁市招商安商工作委员会。二是建立招商工作委员会项目督办例会制度,分析招商工作态势,确保及时解决有关重点和难点问题。三是建立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四是成立项目建设年“三百会战”项目工作专班,对全市130个重点项目进行梳理,不定期地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督办,有力地推动了项目进程。完善招商形式,根据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新变化,不断拓宽招商思路,创新招商方式,确定招商重点,有针对性地“走出去”招商。市领导带队分别赴北京、广东、浙江、福建、江苏等省份及武汉、长沙等重点城市拜访客商约二百余人次,达成招商意向项目约39个。2年内,落户赤壁的宇顺电子、华舟应急装备产业园、碧水云谷国际休闲度假村、铜锣湾国际数字MALL、大润发华中区物流配送中心、赵李桥低氟砖茶项目、华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雍景新城、沃尔玛连锁超市综合体、德冠冷凝管项目、鑫飞直线导轨制造、九天制衣、鄂通通信器材项目等13个项目纷纷开工。(www.xing528.com)

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更加活跃。一是国际交流与合作。早在1996—1999年,以蒲圻火电厂招商引资为重点,围绕城市基础设施、交通、旅游、开发性农业、工业、科技、外贸出口等方面,开展多渠道、深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活动,4年共接待美国、日本、白俄罗斯、德国、法国、新加坡、南非、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客商158人次,洽谈项目31个,协议外资6.21亿美元。到2000年,全市有注册登记外商投资企业22家,实际利用外资总额3020.4万美元。2004年,全市接待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到赤壁考察团8批次。2011年,全市审批、审核、审查、办理因公出国人员18人次,申报自组团1批5人。接待西班牙、日本、韩国客商23人到赤壁考察。2012年先后接待白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客商3批四十多人。境内2名中学教师外派任教,有8名资教生赴英国培训,通过华文教育宣传平台宣传赤壁。二是国内交流与合作。2004年,赤壁市先后组团参加日韩在中国内地举办的招商会、鄂港经贸洽谈会、厦门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南协作区经贸洽谈会;多次组团赴宁波、广州、深圳东莞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招商考察,成功引进上海帅邦、浙江福泰隆、台湾幸福集团等大型企业到赤壁洽谈业务,投资创业。2011年6月,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在武汉召开,根据省政府要求,结合赤壁市实际情况,组团参加了此次活动。会上将有关引进海外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相关信息报送华创会组委会和国务院侨办有关网站。同时,印发资料三千多份,向海外客商宣传赤壁。三是厂校交流与合作。2003年,赤壁市被武汉大学选定为研究生实践基地。2004年11月28日,武汉大学与市政府签订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成为湖北省首个研究会社会实践基地。每年寒暑假,武汉大学组织研究生到赤壁进行学术研究活动,开发科研项目,指导技术攻关。“银轮蒲起”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三峡大学;“康华药业”与武汉大学、武汉工业学院建立产学联合关系。至2005年,厂校协作共为企业攻克难关二十多项,企业增效近千万元。2012年赤壁市在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425.2万元,较2011年增长23%;促进了大专院校对人才的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