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素质依据:综合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素质依据:综合能力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技术学院、专科学校毕业生之敬业精神、就业稳定、外文能力均低于产业之期望均数,高职毕业生则只有人群关系高于期望值。此外,无论是制定教育目的还是制定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人们都自觉不自觉地遵循一定思想或理论的指导。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制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素质依据:综合能力

为了满足21世纪对宽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世纪之交,各国在坚持职业针对性特点的基础上,注意在职教课程中加强旨在提高劳动者通用性职业能力的教学内容。这种能力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一般素质的关键能力;另一类是指某一行业范围内体现通用性的职业能力,即行业能力[7]。所谓行业能力,一般是指行业劳动能力,亦即劳动能力。对什么是劳动能力,马克思有个著名定义:“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8]这就是说,人的体力和智力是构成劳动能力的基本要素。因此行业劳动能力的发展,就是体力和智力的发展。

1.各国教育的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德国劳动力市场与职业研究所在1972年给欧盟的报告《职业适应性研究概览》中第一次使用了“关键能力”的概念[9]。“关键能力”的概念发展到今天,已被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所接受,但在不同的国家,其称谓和含义也存有差异。它在德国被称为“软能力”或“关键能力”,在美国被称为“基本技能”,在英国被称为“核心技能”,在澳大利亚被称为“关键能力”,在新西兰被称为“必要技能”,我国多采用“关键能力”[10]这一称谓。现将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中国六国关键能力的含义概括如表4-1:

表4-1 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地区关键能力的比较

(资料来源: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编:《职业教育学与课程改革研究分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吴靖国著:《技职通识教育理论与实务》,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9年发行。)
②王敏,等.关键能力培养的要求和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3):51.(www.xing528.com)

2.企业界所需的职业能力

以台湾为例[11]。台湾相关经济部门在《资讯人才供需推估研究计划》调查中指出,企业界认为学校应加强培养资讯相关科系毕业生的能力,依序为:①确认及解决问题能力(67%);②团队工作能力(58%);③学习新知能力(52%);④忠诚合作(34%);⑤发掘及使用资讯能力(33%);⑥策划能力(33%);⑦创意能力(26%);⑧适应多元文化能力(25%);⑨理解及辨证能力(23%);⑩评估工作效果能力(22%);⑪懂得培训同辈(10%)、决策能力(8%)、其他(4%)。

台湾《天下杂志》第203期(1999年4月1日出版)对不同产业进行雇用人力需求的调查中指出,企业雇用员工的首要考虑是:①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佳;②能团队合作;③学习能力强,可塑性高;④工作稳定性高,能配合公司规划发展;⑤专业能力强;⑥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略知,企业取才的关键已经由“能力”转为“态度”。在《天下杂志》的报道中指出,许多企业主管有“学历愈高愈不敬业”的刻板印象,其引述一名台电中级主管之陈述“现在大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都够,但却普遍缺乏敬业和团队合作的素养”;而IBM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也强调:“业绩不好但能团队合作的,是可造之才;但如果业绩好而不能团队合作,就是组织之癌。”所以企业界最需要的是懂得跟人合作的人,因为这些人比较会替别人想、有耐性、会调适,不会动不动就想辞职。

台湾谷家恒等人在《由全面品质管理理念探讨技职教育与产业界配合之研究》中指出,在研究所列十二项能力表现中,业界方面有七项(专业能力、发展潜力、学习能力、敬业精神、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就业稳定)给予技职学校毕业生较高的评价;另外五项(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外文能力、表达能力、人群关系)则给予普通学校毕业生较高的评价。而技术学院、专科学校毕业生之敬业精神、就业稳定、外文能力均低于产业之期望均数,高职毕业生则只有人群关系高于期望值。业界普遍对于技职体系毕业生有肯定的评价,但在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外文能力、表达能力及人群关系方面有较劣势的评估;在研究中参与座谈会的专家学者也纷纷表示,技职学生较欠缺人文艺术、管理等方面的素养,并建议各级技职学校应全面加强通识教育,强化其课程、师资及图书,让学生除学习专业知识外,有更多机会学习人文、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课程。

此外,无论是制定教育目的还是制定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人们都自觉不自觉地遵循一定思想或理论的指导。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制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