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期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学研究中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独特性

新时期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学研究中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独特性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要直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政策观科学分析形势,深刻理解政策,明辨是非,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发展,勇于实践,紧跟时代步伐,具有强烈的时效性与针对性。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时效性与实效性就体现在其教育内容的变化性上。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方法相比,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新时期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学研究中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独特性

严格来说,独特性在每门课程中都有体现,只是各自的特点不同,形势与政策课程更显特殊。它的内容有相对固定不变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讲解与灌输,但更多的是对社会形势变化、社会热点等现实问题的具体回应,富有变化性,需要及时添加新鲜内容。同时,涉及的知识点多面广,政治性、原则性的要求较强。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任务的独特性

一是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形势、理解贯彻政策的能力。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理解何谓形势、形势发展变化的规律,何谓政策、政策的产生和发展、政策的本质和特征等基础知识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形势政策观、科学分析形势与政策的方法论等基本理论。同时还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的基本内容,通过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与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贯彻政策的能力,尤其是对国际重大时事、社会热点、敏感问题等的分析、研判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约束自我,立志报国。这也是形势与政策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在教学任务上显著的差异。

二是科学分析形势,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关键任务是要教育和引导学生理解认识世界性重大事件、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状况、发展变化趋势以及我国对外交往的立场、原则问题,教会学生自觉运用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科学分析形势,尤其是要紧密结合我国国情,联系社会现实等进行思考、分析与研究,使之能科学预测和准确把握形势变化,形成正确的政治观。

结合当前的形势变化,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就是要将新理念、新思想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相融合,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在生活中体验,自觉地站到维护理论、理解政策的队伍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将民族的“中国梦”与个人的“中国梦”相结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努力奋斗。

三是增强教育使命感与责任感,为学生答疑解惑。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发展服务,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根本任务也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做思想保证。“传道、授业、解惑”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所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传道”就是传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的“大道”,使学生能够正确把握国际社会热点问题、时事动态的发展方向,深化对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及重大事件处置等的思考与研究;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授业”就是要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敏感话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厘清所处的形势和肩负的任务,讲清事件背景缘由,阐明党和政府的原则立场,积极引导学生服务大局,凝心聚力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解惑”就是要辨析当今社会的各种思潮,努力清除各种消极思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消除复杂多变情形给学生带来的各种疑虑,加强对敏感问题的正面引导,引导青年学生把握时代脉搏,统一思想和行动,以更加理智、务实、成熟的态度投身于现代化建设,增强学习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刻苦学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发图强。

(二)教学内容的独特性(www.xing528.com)

一是课程性质的反映。有关政策文件指出:“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的主要渠道。形势与政策课程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该门课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但它又不同于其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教学实践中要直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政策观科学分析形势,深刻理解政策,明辨是非,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发展,勇于实践,紧跟时代步伐,具有强烈的时效性与针对性。

二是内容特点的反映。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时效性与实效性就体现在其教育内容的变化性上。形势的发展往往都是千变万化的,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就必须与时俱进,反映在教学内容上就是要随时增加新内容以适应形势变化。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没有固定的教材,主要是依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要点实施。同时各省市、地方高职院校依据下发的教学要点,根据形势变化发展增添与现实紧密相连的新知识、新内容,以此保证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效性与时效性。

三是教学方法的反映。作为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课堂教学依然是其主要的教学手段。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方法相比,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形势与政策课程要求能讲得清楚,听得明白,就必须精选教学内容,结合理论通俗讲解。教学内容既要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有的理论深度,但又不局限于只做理论的灌输与传授,而是要紧跟形势,富于变化,能够及时将新知识、新理论纳入其中,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够自觉地转化其为内在的知识,运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指导实践,学生一旦占领了理论的制高点自然就能够洞察变化,辨别大势,把握未来。

第二,形势与政策课程要求有重点、有难点,就必须巧妙组织,重点讲解。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向学生解读、宣传党的纲领、政策,阐释我国对外或是举办、处置重大活动与重大事件的原则、立场及原因等。在讲解过程中要准备充分,细选材料,精心组织,结合形势变化与政策调整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讲解与介绍,旨在帮助学生进行客观分析,理解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性与正确性,使学生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上。

第三,形势与政策课程要求有实效性,就必须形式多样,答疑解惑。形势与政策课程不仅要分析形势、解读政策,还要能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疑问与困惑。理论源于实践,却又高于实践,理论是实践的高度凝集。学生在实践中往往会对理论进行误读或是直接丢失,因而产生困惑与疑虑。对于答疑解惑要机动灵活,形式多样。如对于学生存在疑虑和争议的问题要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课堂集体讨论、课下单独交流;对学生理解有难度或是不能理解的观点,要仔仔细细听意见,真真切切再讲解,允许有知识接收、消化的缓冲时间,不做“一刀切”。

第四,形势与政策课程要求有全局性,就必须丰富知识储备,快速应对变化。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容常讲常新,涉及知识点多,这就要求教师拥有宽广的知识面、敏锐的洞察力,对形势变化趋势、政策调整情况、社会热点事件等都能敏捷地做出正确反应,以高度的理论自信,吸引广大青年学生,做到对新形势看得透、新理论讲得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