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纺织界教育专家姚穆院士职业经历及成就

纺织界教育专家姚穆院士职业经历及成就

时间:2023-09-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姚穆院士是我国纺织界深孚众望的教育专家和纺织材料专家,数十年一直奋战在教学第一线,治学态度严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理事。

纺织界教育专家姚穆院士职业经历及成就

1.姚穆

姚穆,男,汉族,江苏南通人,1930年5月出生,1952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纺织材料学家和纺织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院长、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西安工程大学(原西北纺织工学院、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名誉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姚穆院士是我国纺织界深孚众望的教育专家和纺织材料专家,数十年一直奋战在教学第一线,治学态度严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善于把学科前沿知识和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实践中,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引人入胜,深受学生欢迎。他特别注重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示范,成为在学识修养上站在专业领域前沿的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多年来,为国家培养出博士8名,硕士43名及大批科技骨干。

姚穆院士是我国纺织材料领域学术带头人,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特别在国际上刚刚兴起的而国内尚属空白的服装舒适性研究领域有系列突破性贡献,姚穆院士先后研制系列纺织测试仪器16种,起草国家标准及军用标准多项,研制成功军港纶,已装备军队制服及行业制服。主编教材多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姚穆院士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奖多项。先后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及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科技精英、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优秀博士生导师等荣誉称号。

2.周国泰

周国泰院士是我国著名的防护专家、军用、民用功能服装和个体防护领域学术技术带头人,197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现任解放军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军用、民用功能服装和个体防护研究,在防弹装备、特种防护服装和防寒保暖材料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先后主持研制防弹背心、防弹头盔,解决了防弹材料及防弹结构体复合成型、树脂基体合成等一系列技术关键,居国际先进水平,已装备军、警及执法部门,出口美国等10余个国家。曾荣获首批聂荣臻发明创新奖、国际科学与世界和平友好使者金奖。他长期从事功能服装和个体防护研究,他主持研究的“防弹背心”,“防弹灰盔”等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他把自己研究的防护装具系列命名为“护神”,要充当人类的安全“守护神”。

此外,他还开展静电防护理论、特种防护服装研究与技术开发,研制的防静电、抗油拒水、阻燃等系列防护服装,装备到全国各大油田,并广泛用于石化、冶金林业等部门。主持被服保暖材料、保暖机理和生产技术研究,合作研制成功热熔黏结絮片和PTFE防风防水透湿层压织物,广泛用于作训服、防寒服、南极考察服和运动服等。创建我国服装工效研究中心和单兵防弹装备V50弹击试验室,系统开展了服装工效学研究,实现了我国防弹装备测试评价与国际接轨。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成果奖励。

3.周翔

周翔,女,1934年生于上海,汉族,嘉兴学院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教授,嘉兴学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在站院士,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专家。1986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院士委员会委员、东华大学基层委员会主委。东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位委员会副主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理事。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1年至1955年就读于华东纺织工学院染化工程系。1955年至1956年在山东省济南成通纺织染厂见习。1956年起在华东纺织工学院(1985年9月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后又于1999年8月更名为东华大学)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86年晋升教授。1984年起任系副主任,1985年主持全系工作,1986年至1993年任系主任。1981年至1983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农业部南方研究中心合作科研。主要研究方向:纺织品功能整理、新型纺织化学品、功能高分子材料、纺织材料的表面改性、染整加工与环境。主要研究成果有:“超低甲醛DP功能整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纺织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获纺织部科技进步四等奖、“地毯背衬阻燃胶黏剂FRA-1”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羊毛、化纤阻燃地毯”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Investigating the Reaction Course of N-Methylolation Reaction of Methyl Carbamate by NMR”、“The Application of Fire Retardant DFR to Polyester”、“Relationship between Cellulase Treatment and Dyeing Properties of Cotton Fabrics”等60多篇学术论文。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九三学社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九、十届中央常务委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上海市政协委员。

4.季国标

季国标,1932年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父亲是一个小商店的店员,家境比较清寒,从小就体验了生活的艰辛。1938年在东林书院读小学,而后在辅仁中学念中学。1949年高中毕业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先后就读于工业管理系和纺织染化系。1951年院系调整,转入华东纺织工学院,次年毕业。在大学期间,他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大学毕业后,季国标被分配到青岛印染厂实习。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www.xing528.com)

1954年,纺织工业部为了发展中国化学纤维工业,选派季国标等6名青年去德国学习化纤技术,回国后,在保定化纤厂任技术室主任,协助厂长主管全厂的生产技术工作。

1958年秋,化工、纺织两部组团去日本考察化肥和化纤生产技术,由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任团长。出发前,周总理亲自接见,交代任务。考察团回国,向周总理汇报后,国家决定筹建北京维尼纶厂。

1963年,季国标被调到南京化纤厂任副总工程师,在技术上主持建设和生产准备工作。

南京化纤厂建成投产后,季国标于1965年被调往兰州化纤厂参加筹建,为此又被派到英国学习合成纤维生产技术。学成回国后,担任兰州化纤厂副总工程师,直至工厂建成。

1973年,调纺织工业部,先后任化纤办公室工程师、成套设备进口办公室副主任、建设局副局长、化纤局局长、外事局局长、中国纺织机械技术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等职。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季国标曾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纺织工业部科技委主任、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等职,现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技术专家。1993年被联合国工发组织授予注册的高级化纤专家资格。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2000年为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2004年荣获由中国工程院管理和承办的第五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5.蒋士成

蒋士成,化纤工程设计与技术管理专家。1934年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957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现任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顾问,兼任中国化纤协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化工、化纤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技术管理工作。作为主要设计总负责人,规划了我国最大的化纤基地——仪征化纤工程,全面负责设计、施工、安装、生产等方面的技术管理工作,为仪化一、二、三、四期工程的建成投产和生产、技术管理、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国产化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主持聚酯八单元30%增容技术改造,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大容量聚酯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开创了聚酯装置建设国产化的道路。主持仪化公司贯标工作,推动仪化公司质量及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曾获建设部设计金奖和特奖各1项,中国纺织总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石化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6.郁铭芳

郁铭芳,化纤专家。1927年生于上海市,祖籍浙江省鄞县。1948年毕业于上海私立东吴大学。曾任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所长兼总工程师,现任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顾问、高级工程师。20世纪50年代,参加筹建我国首家自行建设的合成纤维实验工厂,纺出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根合成纤维,成为我国化纤领域的奠基人和学科带头人之一。1960年起先后主持多种化学纤维的研制,并获得多项国家省部级科学进步奖。在反复论证、多方准备的前提下,率先提出关于喷丝成布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的建议。1990年投身于1992、1993年度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年产7万吨聚酯切片”的建设工作,该项目对于根本改变上海纺织化纤原料依靠外来供应的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7.孙晋良

孙晋良,产业用纺织材料及复合材料专家。1946年生于上海市。1968年毕业于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长期从事碳/碳复合材料、特种纤维及特种纺织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研究成功的新型复合材料增强骨架——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整体毡曾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主持的碳/碳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曾三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制成功的各类碳/碳复合材料已应用于多种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系统及防热系统。在长二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发射铱星中,在亚星二号、艾克斯达一号卫星发射中用于近地点发动机均获圆满成功。此外,在特种纤维及特种纺织材料等领域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研究成功的导电性合成纤维、复合材料成型用辅料——吸胶透气材料等成果在劳动防护、航空、航天等领域均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曾发表过的主要论文有“碳/碳复合材料”“碳纤维多向编织物概述”“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针刺整体毡”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