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赵宋南外宗与泉州的弦管与孟昶孟郎君

赵宋南外宗与泉州的弦管与孟昶孟郎君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时,泉州的南音亦称弦管,而孟昶(孟郎君)就被泉州弦管界的馆阁奉祀为乐神,且每年都对其举行春秋两祭。泉州的一些方言,与孟昶当时后蜀的一些语言相类似,如泉州方言称“月初”为“月头”,称“外面”为“外头”等等,这些泉州方言应该与孟昶和花蕊夫人的弦管“曲词”等等有关。由此看来,中外南音团体长期供奉孟郎君孟昶神位,并举行拜祭“郎君爷”仪式,尊崇孟昶为乐神,是有其道理的。

赵宋南外宗与泉州的弦管与孟昶孟郎君

古时,泉州南音亦称弦管,而孟昶(孟郎君)就被泉州弦管界的馆阁奉祀为乐神,且每年都对其举行春秋两祭。雷海青(田都元帅)被泉州戏剧界奉祀为戏神,一是雷海青是泉州人,二是因为他属忠义之士(死于反抗安禄山的叛乱之中)。而孟昶并非福建的名人,且是一位五代时期后蜀的失败之君,为什么孟昶会成为泉州弦管的乐神?孟昶与泉州弦管拉上关系,是因为他与自己的慧妃,别号“花蕊夫人”经常一起为他的宫廷乐队“填词谱曲”。花蕊夫人著有《宫词》百首,文学史界认为:花蕊夫人的《宫词》对晚唐五代诗词与音乐的结合、特别是对弦管中“曲词”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与孟昶及泉州弦管有关的花蕊夫人《宫词》有几首,其中:“御制新翻曲子成,六宫才唱未知名。尽将觱篥来抄谱,先按君王玉笛声。”“舞头皆著画罗衣,唱得新翻御制词,每日内廷闻教队,乐声飞上到龙墀。”从这两首《宫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后蜀主孟昶,不但会作曲,而且也能填词,还会吹奏玉箫(笛即箫,其曲谱洞箫类同),孟昶也亲自担任过宫廷乐坊的教授。泉州的一些方言,与孟昶当时后蜀的一些语言相类似,如泉州方言称“月初”为“月头”(《宫词》有“月头支给买花钱”),称“外面”为“外头”(《宫词》有“外头还似此间无”)等等,这些泉州方言应该与孟昶和花蕊夫人的弦管“曲词”等等有关。孟昶和花蕊夫人(徐氏慧妃)一起,把中原宫廷音乐和秦川民间音乐融为一体,一个作曲,一个作词,这个由孟、徐二人所改造的“南乐”,是有别于北方音乐的新南音,这个新南音,曾一时风靡整个锦城

盛唐音乐经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之后,破坏几尽,只有当年唐玄宗等先后入川时,由宫廷乐师带到西蜀的盛唐音乐,才得到保存和发展。宋军迫降后蜀后,孟昶和花蕊夫人等被押上汴京时,他们精心培养的乐工,也被选出139人进入宋初建立的宫廷教坊,成为传承盛唐和五代音乐的骨干。欧阳直卿(北宋时泉州府仙游人,曾任海阳县令),他所写的《温叟词话》有记载过:徐氏(花蕊夫人在孟昶去世后被宋太祖收为皇妃)心未忘蜀,每悬后主像以祀,诡言是宜子之神张仙。宋太祖赵匡胤谥封张仙为“郎君大仙”,《张仙挟弹图》即后主孟昶。据传徐氏与宋太祖生有一子,也属皇家族人。这就让孟昶和花蕊夫人及宋代的南外宗正司拉上关系。而继承盛唐和五代音乐精华的北宋宫廷音乐,在南宋初期,又随南外宗正司的迁入泉州而带到泉州府中,并进一步与当年晋人南迁带来的晋唐音乐同化合一,这就促使泉州的弦管得到再一次的提高和升华。由此看来,中外南音团体长期供奉孟郎君孟昶神位,并举行拜祭“郎君爷”仪式,尊崇孟昶为乐神,是有其道理的。(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