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北联大培养9015名文理工农医师范学生

西北联大培养9015名文理工农医师范学生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北联大的一项巨大教育成就是培养了9 015 名毕业生。其中北平大学251 人,北平师范大学307 人,北洋工学院39 人,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11 人,他校转学借读生57 人。国立西北工学院对学生课业要求严格,淘汰、降级或转学者较多。国立西北医学院在1939 年即有3 名毕业生,但颁发的是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毕业证书。国立西北医学院—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自1940 年至1949 年,培养10 届396 名医学毕业生。1934 年至1949 年西北农学院共毕业学生1 657 人。

西北联大培养9015名文理工农医师范学生

西北联大的一项巨大教育成就是培养了9 015 名毕业生。

1937 至1939 年,西安临大—西北联大毕业学生665 人,仍发给原校证书。其中北平大学251 人,北平师范大学307 人,北洋工学院39 人,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11 人,他校转学借读生57 人。

1946 年由西北联大后继院校国立西北大学补发1937,1938 年度西北联大借读生、转学生60 人的毕业证书,1947 年补发1939、1940 年度西北联大毕业生160 人的毕业证书。

国立西北大学外国语文系分为英文、俄文两组,英文组自1940 至1948 年培养学生113 人,俄文组自1943 至1948 年培养学生30 人;地质地理系初分为地理、地质两组,地理组1940 至1948 培养学生63 人,地质组自1943 至1948 培养学生56 人;法律系自1947 年分为法理组、司法组,法理组1947,1948 两届毕业学生19 人,司法组两届毕业学生66 人。西北大学毕业生中的医学生299 人计入西北医学院,西大毕业学生总数按2 112 人计。1949 年,西北大学尚有二年级425 人、一年级299 人,共计724 名在校生。西大医学院亦有六年级在校生41 人和五年级在校生56 人,计入1949 届毕业生,另有四年级在校生9 人。

国立西北工学院对学生课业要求严格,淘汰、降级或转学者较多。其1938 年度在校生为773 人,1939 年度为828 人,1940 年度为927 人,1941 年度为910 人,1942 年度为1 018 人。

国立西北农学院自1934 年至1949 年,共培养本科生1 396 人,专科生261 人,总计1 657 人。其中,尤以农业经济系培养人数最多,也对改善我国落后的农业经济管理意义重大。

国立西北医学院在1939 年即有3 名毕业生,但颁发的是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毕业证书。国立西北医学院—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自1940 年至1949 年,培养10 届396 名医学毕业生。1948 年时,尚有六年级在校生41人,五年级在校生56 人(将六年级、五年级均计入1949 届毕业生),四年级在校生9 人,共计106 名在校生。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在1940 年时有在校学生521 人(男生396 人,女生125 人);1944 年11 月全部迁兰后,各类在校生有1 020 人;1946 年6月“复大运动”后,部分教职员和300 名学生转北平;1949 年,在册学生有551 人。

至1949 年,西北大学共毕业10 届学生2 408 人(医学院毕业生计入国立西北医学院)。另外,在1949 年,西北大学尚有二年级在校生425人,一年级在校生299 人,共计724 人。西北医学院也尚有四年级在校生9 人。其中从学生中走出24 名两院院士和著名学者,包括:首次发现高等植物收缩蛋白的阎隆飞院士(1945 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生物学系),大庆油田的重要发现者之一田在艺院士(1939 年7 月考入西大地质地理系,次年转学,1945 年毕业于中央大学),中国大地构造的探索者任纪舜院士(1955 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创新者刘昌明(1948 年入学,1952 年西大地理系毕业),等等。在人文社科毕业生中有:中联部副部长、驻古巴、印度大使申健(1937 年入西安临大—北平师大),驻苏大使杨守正(西安临大毕业),著名作家柳青(1937 年西安临大先修班肄业),全国学联主席郑代巩(北平大学法商学院—西安临大先修班肄业),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1949 年西大教育系毕业),全国劳动模范、骨科专家尚天裕(1948 年毕业于西大医学院),全国劳动模范罗健夫,开国大典的播音员齐越(西大外语系)等。还涌现出贾平凹、迟子建、牛汉、雷抒雁、王子今、杨圣敏、张维迎、魏杰等大批才俊。西大赢得了“中华石油英才之母”,“青年经济学家的摇篮”“作家摇篮”等诸多美誉。

至1948 年,西北工学院毕业学生2 222 人。从学生中走出的两院院士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吴自良(1939 年毕业于北洋工学院—西北工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师昌绪(1941 年考入国立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945 年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校长高景德(1941 年毕业于陕西武功国立西北农学院附属高中,1945 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电机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原校长史绍熙(1939 年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北洋工学院—国立西北工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留校任教),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恒德(1942 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沛霖(1940 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矿冶系冶金组),中国科学院院士高为炳(1948 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航空系),中国工程院院士雷廷权(1949 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机械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秉聪(1939 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43 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机械系),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北京邮电大学原校长叶培大(1938 年毕业于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电机系),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原校长傅恒志(1946—1947 年在焦作工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前身学习,1950 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机械系),等等。

1934 年至1949 年西北农学院共毕业学生1 657 人。从师生中走出的院士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振岐(1949 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于天仁(1941 年考入西北农学院农业化学系,1945 年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洪璋(1936 年考入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40 年自国立西北农学院毕业,1942 年在西农任教),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光炯(1928 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并留校任教,1948 年任国立西北农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光远(1946 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农学院),等等。

1939 年至1949 年,西北师范学院毕业学生1 677 人。从1940 年起颁发国立西北医学院或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毕业证。1940 年至1949 年毕业生396 名。其中,1942 年第三班有21 名毕业生应征入伍,分配至军政部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军政部军医署等处。从学生走出的院士有韩启德、丛斌等。

据此,国立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和国立西北五校,在1937年至1949 年,共计毕业学生9 015 人。2012 年统计的9 257 人的数据[86]重复计算了西北医学院并入国立西北大学时期的人数,予以纠正。

【注释】

[1]教育部.训令(二十七年发汉教第5942 号),国立西北大学档案,67—5—306—1[A].西安:陕西省档案馆.

[2]1957 年10 月西北工学院与西安航空学院合并成立西北工业大学,1958 年由咸阳迁西安。1957 年10 月,中央批准将咸阳的西北工学院校址转交西藏,1958 年9 月15 日西藏公学(今西藏民族大学)在此开学

[3]校史编辑室.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0:453—457.

[4]张建新,李晓霞,姚远.国立西北工学院工程教育课程体系的演化[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2(4):684—687.

[5]赖琏.对本院第二届毕业生训词一工程人员的责任、信仰与修养[J].西工友声,1940(1):3—5.

[6]赖琏.对本院第二届毕业生训词一工程人员的责任、信仰与修养[J].西工友声,1940(1):3—5.

[7]周宗莲.英国之土木工程[J].北洋理工季刊,1936,4(3):12—19.

[8]罗仲言.大学丛书·中国国民经济史(上、下册)[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4.

[9]1954 年调入西北大学,任经济系教授、校图书馆馆长。1976 年退休

[10]1954 年任西北大学经济系教授,1960 年随系转入陕西财贸学院(1978 年改为陕西财经学院)。1969 年逝世。

[11]陈元.民国大学工科研究所的发展及其研究生教育特征[J].教育评论,2015(5):154—157.

[12]刘德润.西北工学院工科研究所拟增设部门过渡办法,国立西北工学院档案,61—2—124—2[A].西安:陕西省档案馆.

[13]函管理中英康款董事会.函保王朝林等三名为科学工作人员连同申请书等件送请核办理由,国立西北工学院档案,61—2—124—3[A].1940—01—04,西安:陕西省档案馆.

[14]魏席儒.函赖琏,国立西北工学院档案,61—2—124—3[A].1940—07—30,西安:陕西省档案馆.

[15]潘承孝.函野秋函,国立西北工学院档案,61—2—124—4[A].1940—08—06,西安:陕西省档案馆.

[16]姚远.中国大学科技期刊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93—395.

[17]教育部.训令(二十七年发汉教第6076 号)国立西北农学院档案,84—2—315[A].西安:陕西省档案馆.

[18]教育部编.全国专科以上学校要览(上册)[M].正中书局,1942:207.

[19]国立西北农学院概况,国民政府教育部档案[A].1947—04,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2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档案馆.民国西农纪事[M].杨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59—63.

[2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档案馆.民国西农纪事[M].杨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59.

[2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档案馆.民国西农纪事[M].杨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101.

[23]姚远.西北大学的两个历史源头[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0(3):127—131.

[24]刘志聪.西北最高学府的风光;西北学会成立大会时发出之电稿[J].西北学报,1941(1):41—47;50—51.

[25]黄觉民.教育杂志社丛刊—全国专科以上学校最近实况[J].长沙:商务印书馆,1941—07.

[26]国立西北大学.校史概况,国立西北大学档案,67—1—200.1[A].西安:陕西省档案馆.

[27]汪洪亮.民国时期的边政与边政学(1931—1948)[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173 页.

[28]1952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西北大学边政学系和兰州大学边疆语文学系,均并入西北民族学院。

[29]黄觉民.教育杂志社丛刊—全国专科以上学校最近实况[J].长沙:商务印书馆,1941—07.

[30]杨龙.北京开医道 西北续弦歌[J].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年版第91 页.

[31]国立西北大学西北联合大学改组由国立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医学院接收,前北平大学遗失印信公物收支计算书查处情形,五—2162[A].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32]编者.于院长来院视察并对全院师生训话[J].国立西北医学院院刊,1941(14—15):46—47.

[33]侯宗濂.解放前的西安医科大学追忆片段(李文辉1987 年整理)[M]∥本书编写组.西安医科大学六十年,1997:207.

[34]内科一年来概况[J].国立西北医学院院刊,1943(26-27 合刊):21.

[35]汪震.函校委会,民国档案,61—2—27[A].1939—04—12,西安:陕西省档案馆.西师的这个校歌版本待考。后来在35 周年纪念之际,国立西北师院仍沿用范源濂作词、冯孝思作曲的北平师范大学校歌。

[36]1945 年抗战胜利后,西北师范学院中的北平师范大学师生300 余人返回北平复员,至1949 年8 月兰州解放,西师有教职员工72 人,学生360 余人。1958 年改为甘肃师范大学。1981 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 年改名为西北师范大学。

[37]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编写组.北京师范大学校史(1902—1982)[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年版第111—120 页。(www.xing528.com)

[38]黄觉民.教育杂志社丛刊—全国专科以上学校最近实况[J].长沙:商务印书馆,1941—07.

[39]王镜铭.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城固社会教育实验区两年半工作介绍[N].甘肃民国日报,1943—11—08(3).

[40]西北师大校史编写组.西北师大校史(1902—2002)袁贵仁.序(2002—09—01).[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第1—3 页.

[41]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呈教育部文,民国档案33—0006[A].1940—08—31,兰州:甘肃省档案馆.

[42]黄公觉.中国第一次授教育学士学位典礼纪盛[J].教育丛刊,1922,1(3):1—8.

[43]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一览[M].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4.

[44]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师范研究所章程[J].西北联大校刊,1939(13):15—16.

[45]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师范研究所章程[J].西北联大校刊,1939(13):15—16.

[46]王淑芳,邵红英.师范之光:北京师范大学百杰人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77.

[47]黎锦熙.国立西北大学校史(1944—05),1944.

[48]孙宝琛.西北与中华文化[M]∥国立西北大学卅周年纪念刊,台北:西北大学校友会,1969

[49]于正生.从旅台校友看母校特性[M]∥国立西北大学卅周年纪念刊,台北:西北大学校友会1969.

[50]姚远.释西北大学校训“公诚勤朴”[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封二;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封二;木香,2007(17):12—13(转载)。

[51]尚爱松.奉慰黄文弼先生[M]∥尚爱松文集.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214.

[52]孙其信.在2011 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EB/OL]∥http:∥www.sanqin.com/2014/0819/32259.shtml

[53]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为已故名誉教授李仪祉先生未领之车马费作为纪念李先生基金希查照传谕由[A].1938—05—13,西安:陕西省档案馆.

[54]李书田.颂辑五汉南水功赋[J].陕行汇刊,1943,8(4):4—5.

[55]傅恒志.在电影《古路坝灯火》首映式上的发言(2015—04—23)[EB/OL]∥[2015—04—27]http:∥news.nwpu.edu.cn/info/1002/29454.htm

[56]宋如海.抗战中的学生[M].重庆:世界学生会中国分会,1942.

[57]国立西北工学院.古路坝增建请示[A].1942—07—27,西安:陕西省档案馆.

[58]国立西北工学院.通知开古路坝市政管理委员会筹备会议希届时出席由筹备古路坝市政管委会、豁免天主教堂税捐(一)[A].1939—09—07,西安:陕西省档案馆.

[59]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工学院建筑七星寺分院校舍工程经过[A].西安:陕西省档案馆.

[60]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工学院关于迁校后不用家具拟让与陕西省教育厅及七星寺小学一事给教育部的代电;陕南天主教堂古路坝总堂接收国立西北工学院院房产交接清单[A].西安:陕西省档案馆.

[61]关联芳.西北农业大学校史(1934—1984)[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46—47.

[62]刘均爱.农学院二三事[M]∥刘潇然.土地经济学.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518.

[63]国立西北工学院.干事赵光启上季公主任:函报南郑办事处被炸情形并暂设东关汉城旅社办公由[A].1939—11—03,西安:陕西省档案馆.

[64]国立西北大学.为函知附属诊所迁移文家庙内准予备案并提常会报告希查照由[A].1939—5—18,西安:陕西省档案馆.

[65]余晴初.日本飞机轰炸汉中情况[J].汉中市文史资料,1987(5).

[66]孙维林.日本飞机轰炸西北医学院[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枣庄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枣庄文史资料,1991(12):149—152

[67]国立西北工学院创造从军运动之新纪录[N].西北文化日报,1944—11—20.

[68]永代字222 号国立西北工学院关于造送志愿从军学生简历名册请核发各项费用一事给全国知识青年从军指导委员会的代电;西北工学院分院从军学生册;志愿从军女生简历名册,国立西北工学院档案,61—1—42—1[A].1945—01—29,1945—01—03,1945—02—02,西安:陕西省档案馆

[69]国立西北工学院创造从军运动之新纪录[N].西北文化日报,1944—11—20.

[70]国立西北工学院.永代字222 号国立西北工学院关于造送志愿从军学生简历名册请核发各项费用一事给全国知识青年从军指导委员会的代电;西北工学院分院从军学生册;志愿从军女生简历名册[A].1945—01—29,1945—01—03,1945—02—02,西安:陕西省档案馆.

[71]国立西北大学.陕西省知识青年志愿从军档,1945 年青年军专卷[A].西安:陕西省档案馆.

[72]王兆麟.徐佐夏在西北医学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安市新城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新城文史资料,1990(8):78—85.

[73]杨龙.颜守民:中国现代儿科学宗师[2015—12—07]http:∥newsxq.xjtu.edu.cn/info/1033/60200.htm

[74]王明昭.袁先生说兰州有三大好处[M]∥刘基,丁虎生.西北师大逸事.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160—162.

[75]袁枚.回忆父亲——袁敦礼[J].体育文史,1996(1):29—30.

[76]袁枚.回忆父亲——袁敦礼[J].体育文史,1996(1):29—30.

[77]徐兆寿,徐延海.不搞特殊的师长[M]∥刘基,丁虎生.西北师大逸事.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168—169.

[78]胡国钰[M]∥刘基,丁虎生.西北师大逸事.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138—140.

[79]卢苇:自城固迁西安的国立西北大学[N].青年日报,1946—6—30。

[80]国立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大学员生工役膳补数目表[A].1936—05,:城固县档案馆.

[81]李孟岩.风雨十年[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

[82]穆嘉琨.回忆城固时期的西北大学[M].方光华,姚远,姚聪莉.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3:366—376.

[83]丹林.西北农学院速写[J].青年月刊,1939,8(6):26—28.

[84]编者.张家岗一瞥(1940—09)[J].学生之友,1940,1(6):41—43.

[85]丹林.西北农学院速写[J].青年月刊,1939,8(6):26—28.

[86]姚远.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分合的历史意义[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2(3):11—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