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国志白话版第十五:魏书十五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三国志白话版第十五:魏书十五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安十三年,刘馥去世。孙权率领十万军队围攻合肥城,前后达一百余日。刘馥组织修建的塘堰,至今仍在使用。刘靖开拓边疆,加强守备,占据险要地带。刘弘有刘景升保有江汉之志,不亲附太傅司马越。司马朗,字伯达,河内郡温县人。十二岁时,司马朗考试经文,受拜为童子郎,监试者看到司马朗身材高大,怀疑司马朗的年龄,诘问司马朗。

三国志白话版第十五:魏书十五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刘馥,字元颖,沛国相县人。刘馥在扬州客居,躲避战乱。建安初年,刘馥劝说袁术的部将戚寄、秦翊,率领部众与其一起归附曹操。曹操很高兴,任命刘馥为司徒府掾史。后来,孙策任命的庐江郡太守李述杀了扬州刺史严象,庐江郡人梅乾、雷绪、陈兰等在江、淮之间聚集徒众数万人,横行无忌,郡县遭受蹂躏,一片残破。曹操正在全力对付袁绍,认为刘馥可以委以重任掌管东南之事,遂上表朝廷,拜刘馥为扬州刺史。

刘馥受命前往扬州赴任,单骑来到合肥。合肥已经成为一座空城,刘馥在合肥建立州部治所。这样,南下可以安抚雷绪等,逐一对其安抚,很快,雷绪前来合肥献贡。数年间,刘馥的仁政在扬州已经获得很大成效,百姓普遍感受到恩惠,很多流民远途跋涉,来到扬州,有上万户人家归附刘馥。于是,刘馥开始兴办学校,招收学生,带领百姓开垦农田,兴修水利,整治芍陂、茹陂、七门、吴塘等塘堰,以利百姓灌溉稻田,官民都有了一定积蓄。刘馥又组织修筑城堡,准备攻防的木、石,编织草苫数千万,贮存鱼膏数千斛,以利战时守备之用。

建安十三年,刘馥去世。孙权率领十万军队围攻合肥城,前后达一百余日。当时,天下连阴雨,合肥城几乎崩塌,军民用草苫、蓑衣覆盖,夜间点燃鱼膏,照亮城内外,监视吴军的动静,随时准备迎战,吴军无计可施,只好撤走。扬州军民追思刘馥的功德,把刘馥与战国时董安于守卫晋阳相媲美。刘馥组织修建的塘堰,至今仍在使用。

刘馥的儿子刘靖,黄初年间,从黄门侍郎任上改任庐江郡太守,文帝下诏:“卿的父亲,此前在庐江郡任职,今天,卿又前往此郡,可谓子承父业。”刘靖后来改任河内郡太守,又在朝中担任尚书,受赐爵关内侯,出任河南郡大尹。散骑常侍应璩写信给刘靖:“君入朝担任纳言,出京担负护卫京师的重任。君有富民之术,日久天长,必然会见到成效。藩落高峻,绝穿窬之心;五种别出,远水火之灾。农具必备,不应错过农时。蚕麦有草苫之备用,无雨湿之虞。封符指期,无流连之吏。鳏寡孤独,蒙仓廪之赈济。加上君明擿幽微,重之以秉宪不挠;有关官员秉承王命,百里垂拱听治。即使西汉京兆尹广汉、张敞、三王之治理,未足以比拟。”刘靖为政,的确如此。当初施政虽然烦琐,最终一定会让百姓获利,有刘馥之遗风。母亲去世,刘靖辞去官职,为母亲服孝,后又担任大司农、卫尉,晋升爵位为广陆亭侯,享受食邑三百户。刘靖上疏,力陈儒学教育之重要:“举办学校,实乃治乱之轨仪,圣人之大教也。自黄初以来,建立太学已经有二十余年,而很少有成功者,皆因为选拔博士太过于轻率,太学生为了躲避徭役才来就学,豪门士子,耻于与太学生为伍,因此,并没有真才实学者。虽然有太学之名,并无学者之实,虽然设立儒学之教,并未收到好的效果。朝廷应该慎选博士,行为堪为表率,经学可为人师,教育太学的学生。按照古制,诏令二千石及以上官员的子弟,年龄在十五岁以上者,进入太学学习。明确制度,作为官员升迁的标准;学生经学优秀者,予以褒奖,以此尊崇有德之人;荒废学业者,开除学籍,以此惩治怠惰之人;崇尚善举,重视教育,严加督促,对于浮华子弟,不禁自息。弘扬教化,安绥还未宾服者;六合承风,远人来归。此圣人之教导,治世之根本。”后来,刘靖改任镇北将军,持符节,都督河北军事。刘靖认为:“常用的法规,莫重于防患于未然,汉民与夷人之间,应该有所区别。”刘靖开拓边疆,加强守备,占据险要地带。又率领百姓,整修广戾陵渠大坝,引水灌溉蓟县的农田;指导百姓种植水稻,边民从中获利。嘉平六年,刘靖去世,朝廷追赐刘靖征北将军印绶,晋升爵位为建成乡侯,谥号为景侯。嗣子刘熙继承爵位。[638]

[638]《晋阳秋》记载:刘弘,字叔和,是刘熙的弟弟。刘弘与晋世祖同年,居住在同一闾巷,以旧谊屡受提拔,荣登显位。从刘靖到刘弘,世不旷名,都有治世的才能。西晋末年,刘弘担任车骑大将军,开府建衙,兼荆州刺史,持符节,都督荆州、交州、广州军事,受封为新城郡公。刘弘在江、汉时,正值王室多难,得以专命一方,施展其才干。刘弘对待官属,皆能够推诚相待,以公义相激励,简刑狱,务农桑。每有善举,手书郡国,反复叮咛属下,殷殷告诫,故属下莫不感佩,全力以赴完成工作,大家都说:“得刘公一纸书,好过担任十部从事。”在当时,皇帝在长安,诏命刘弘可以选用州宰、郡守。征士武陵郡人伍朝为人清高,牙门将皮初在江汉建立功勋,刘弘上奏朝廷,任命伍朝为零陵郡太守,任命皮初为襄阳郡太守。皇帝诏书,以襄阳郡为大郡,皮初资历尚浅,改任刘弘的女婿夏侯陟为襄阳郡太守。刘弘上疏:“统治天下者,当与天下同心;治理一国者,当与一国推实。臣统领荆州十郡,需要有十个女婿,才能治理!”于是,刘弘又上表:“夏侯陟姻亲,按照旧制,不得相互监察政事,皮初建立功勋,应当委以重任。”皇帝批准奏请,朝臣皆佩服刘弘以天下为公。广汉郡太守辛冉以天子蒙尘,四方扰攘不安,向刘弘献上联合诸侯、纵横天下之计。刘弘大怒,斩杀辛冉,当时人对刘弘此举莫不称善。

《晋诸公赞》记载:当时,天下虽然陷于动乱,荆州仍然保全。刘弘有刘景升保有江汉之志,不亲附太傅司马越。司马越对刘弘颇有忌恨。恰逢刘弘病逝。儿子刘璠担任北中郎将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郡温县人。[639]九岁时,有客人直呼司马朗父亲的名字,司马朗说:“侮辱他人父亲者,也不会尊敬自己的父亲。”客人连忙道歉。十二岁时,司马朗考试经文,受拜为童子郎,监试者看到司马朗身材高大,怀疑司马朗的年龄,诘问司马朗。司马朗答:“司马氏的家人,祖辈以上,都长得高大。司马朗虽然稚弱,并没有虚报年龄。为仰慕权贵,以求早日成为侍郎,绝非本人之志。”监试者听了,颇感诧异。后来,函谷关以东义兵骤起,原冀州刺史李邵家住在野王县,靠近山中险隘,欲搬往温县。司马朗对李邵讲:“以唇齿相依相比喻,这里就是虞国、虢国,温县与野王县,同样如此;而今,去彼而居此,是为躲避战乱。而且府君实乃国人仰望,今贼寇还未到,先带着家人躲避,野王县的百姓必然恐慌,这是摇动民心,打开奸宄之途,窃为郡内百姓担忧。”李邵不听。靠近山区的乱民果然造反,百姓纷纷内迁,有的遭到抢劫。

[639]司马彪著《序传》记载:司马朗的祖父司马俊,字元异,博学好古,为人倜傥不羁,大度容人。身高八尺三寸,腰粗十围,仪态魁伟,与众人不同,乡党族人都愿意亲附司马俊。司马俊官至颍川郡太守。父亲司马防,字建公,性情耿直,不善变通,虽然闲居家中,生活闲适,威仪不改。司马防雅好《汉书·名臣列传》,所讽诵者有数十万言。少年时,司马防在州郡出仕为官,历任洛阳令、京兆尹,以年老,改任骑都尉。司马防在闾巷静心养志,阖门自守。几个儿子虽然都已行过加冠礼,成为大人,司马防不让他们进屋,儿子仍然不敢进;不让他们坐下,儿子仍然不敢坐;没有所问,儿子在父亲面前,不敢乱言。父子之间,父严子孝,儿子对父亲恭敬有加。司马防建安二十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有八个儿子,司马朗最大,次子即晋宣帝。

当时,董卓逼迫献帝迁都长安,董卓仍留在洛阳。司马朗的父亲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跟随献帝西迁,因为战乱四起,把司马朗及家人迁回本县。有人告发司马朗欲逃亡,逮捕司马朗,去见董卓,董卓对司马朗讲:“卿与我已去世的儿子同岁,几乎有负于我!”司马朗答:“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逢阳九之乱,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顾,将要振兴治世也。明公的威德日隆,功业已著,而乱兵骤起,州郡鼎沸,郊县之内,民不安业,抛弃家产,流亡四方,虽然在四关设禁,明公施以刑戮,仍不能阻止百姓逃难,这正是司马朗之所以留在县邑。愿明公思考臣的想法,稍加三思,明公的威名犹如日月,即使伊尹、周公,不足以比拟。”董卓说:“我也有此想法,卿的话,言之有理!”[640]

[640]裴松之按:司马朗这次回答董卓,只称述董卓的功德,并未有箴言相告,不过为自己申辩而已,而董卓便说:“吾亦醒悟之,卿言说得有理!”客主之辞,好似不相应酬也。

司马朗看出董卓必然灭亡,担心被强迫留在洛阳,随即散去家财,用以贿赂董卓手下主事者,请求回到家乡。回到家乡后,司马朗对父老们讲:“董卓狂悖谋逆,为天下人所痛恨,此时,正是忠臣奋发抗争之时。河内郡与洛阳相邻,洛阳东边有成皋,北边有黄河,天下举义兵者,如果不能前进,势必停留在此地。此地乃四战之地,难以求得安稳,不如趁着道路还畅通,带着家眷东行至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与乡里有旧姻亲,作为监营谒者,统领兵马,足以为大家做主。如果以后有变故,再想其他办法也不迟。”乡亲们安土重迁,不愿意搬迁,只有同县人赵咨带着家眷与司马朗前往黎阳。过了几个月,函谷关以东,州郡起兵,有数十万人聚集在荥阳及河内郡。诸将不能统一,有人纵兵烧杀抢掠,百姓遭受战乱,死于战乱者有一半人。过了很久,关东的军队才撤走,曹操与吕布在濮阳对峙期间,司马朗带着家眷返回温县。此时,又遇上大饥荒,有人相食,司马朗收拢族人,加以安抚,教育族中的子弟不在乱世中放弃学业。

二十二岁时,曹操任命司马朗为司空府掾,又出任成皋县令,因为有病,司马朗辞去官职,后来,又担任堂阳县长。司马朗施政,力求宽仁,对犯罪的百姓很少用鞭打,百姓在司马朗的治下也很少犯禁。此前,百姓有迁徙至京师者,后来,堂阳县征调百姓造船,已经迁徙的百姓担心不能按期完工,相率返回家乡,帮助造船,由此可见百姓对县长的爱戴。司马朗改任元城县令,又调入京师,在丞相府担任主簿。司马朗认为,天下已成崩溃之势,秦国取消五等爵位,而郡国也取消秋狝冬狩,缺乏战争技艺。如今,五等爵位虽然不能恢复,可以暂令州郡建立军队,对外防备四夷,对内惩治不轨,以此谋长远之策。司马朗又谏言,应该恢复井田制。在以往,民众各自有积累的家产,在战乱中被抢掠殆尽。而今,百姓家中一贫如洗。可以趁着大乱之后,民众分散,田地没有主人,把私田变为公田,恢复井田制。奏议没有被采纳,然而,州郡掌握军队,却与司马朗的想法相同。司马朗改任兖州刺史,在任上,推行教化,政令得以畅行,百姓交口称赞。虽然人在军旅,司马朗常粗衣素食,以俭朴率身垂范。司马朗为人文雅,喜欢谈论人伦、典籍,家乡人李觌等负有盛名,司马朗常公开贬低他们;后来,李觌等落败,当时人佩服司马朗有眼光。钟繇、王粲著文评论:“非圣人不能致太平。”司马朗认为:“伊尹、颜回等,虽然并非圣人,只要数代人能像他们那样,传承儒学,太平可致。”[641]建安二十二年,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讨伐吴国大军进抵居巢,军中暴发瘟疫,司马朗亲自巡视,为病人送医送药,不幸感染瘟疫,病逝,年仅四十七岁。司马朗留下遗言,要求穿着布衣幅巾,以平时穿的衣服殡殓埋葬,兖州人追思司马朗的功德。[642]明帝即位,封司马朗的儿子司马遗为昌武亭侯,享受食邑一百户。司马朗的弟弟司马孚又以儿子司马望作为司马朗的后嗣。司马遗去世,司马望的嗣子司马洪作为后嗣,继承爵位。[643]

[641]《魏书》记载:文帝赞赏司马朗的观点,诏命秘书登录其文章。

孙盛曰:钟繇既失之,司马朗亦未得之。在往昔,“商汤重用伊尹,而不仁者远离。”《易经》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由此而言,圣人与贤人,行藏道一,舒卷斯同,御世垂风,理无降异;升泰之美,岂俟积世哉?“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又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数世之论,其在斯乎!方之大贤,固有间矣。

[642]《魏书》记载:司马朗临去世前,对将士们讲:“刺史蒙受国家厚恩,都督万里,微功未效,而遭受瘟疫,既不能自救,辜负国恩。身死之后,用布衣幅巾,殡殓时,穿平时的衣服,切勿违背吾志。”

[643]《晋诸公赞》记载:司马望,字子初,是司马孚的长子。有见识,很早就是知名士人。咸熙年间,官至司徒,入晋受封为义阳王,改任太尉、大司马。当时,司马孚担任太宰,父子居上公位,自中代以来,未曾有过。司马洪,字孔业,受封为河间王。

当初,司马朗与同乡赵咨一起前往黎阳。赵咨官至太常,也是知名人士。[644]

[644]赵咨,字君初。赵咨的儿子赵酆,字子晋,在晋朝担任骠骑将军,受封为东平陵公。参见《百官名》。

梁习,字子虞,陈郡柘县人,曾担任郡府主簿。曹操担任司空,任命梁习为漳县长,改任乘氏县、海西县、下邳县令,在任上,卓有政绩。梁习返回朝廷,又担任西曹令,改任西曹掾。并州刚归附朝廷,梁习以别部司马,兼领并州刺史。当时,并州在高幹叛乱之后,破败不堪,匈奴靠近边郡,凶狠暴虐,吏民大多逃亡,或反叛,进入匈奴部落;当地豪强拥兵自重,抢掠百姓,成为当地一害,而且相互煽动,与朝廷对抗。梁习到任,加以抚恤,招降纳叛,劝诱叛匪投降,以礼召请豪强见面,又予以举荐,使其前来幕府;豪强势力逐渐瓦解,梁习又依次征集壮丁从军;又借大军出征之际,分别请带兵的将军征用兵员。官吏、军队离去后,梁习迁徙他们的家庭,把他们迁往邺城,前后迁徙数万人口;不肯服从命令者,派兵镇压,斩杀上千人,投降、归附者达万计。匈奴单于归顺,匈奴名王投降,给匈奴部众安排事情或职务,同内地居民一样编列户籍。边境逐渐恢复安宁,百姓安居乐业,梁习又劝勉百姓勤农务桑,令行禁止。梁习向朝廷推荐当地名士,这些名士皆显露名声,详情记载在《常林传》。曹操很欣赏梁习施政有方,赐爵关内侯,正式任命梁习为并州刺史。当地老人谈起梁习,赞颂不已,认为从他们记事以来,担任并州刺史者,没有人能超过梁习。建安十八年,并州划归冀州,梁习又担任冀州议郎、西部都督从事,统领冀州及属下官员。后来,梁习出使上党郡,征调大量木材,供邺城修建宫室。梁习上表,设置屯田都尉二人,率领六百名农夫在路旁种植菽粟,以供给人畜食用。后来,南匈奴单于入侍朝廷,西北不再有大的战事,这些都是梁习治理的结果。[645]曹丕接受汉室禅让,登上帝位,重新设置并州,梁习担任并州刺史,晋升爵位为申门亭侯,享受食邑一百户;其政绩是天下州郡最优。太和二年,梁习担任大司农。梁习在州部任职二十余年,而居处依然破旧,没有购买当地的珍奇宝物,明帝颇为诧异,赠予梁习钱物。太和四年,梁习去世,嗣子梁施继承爵位。

[645]《魏略》记载:鲜卑首领育延,州部常畏惧。有一天,育延率领部众五千骑兵,前来拜谒梁习,请求与汉民互市。梁习想,不答应他们的要求,担心鲜卑因此而怨恨;答应他们的要求,又担心鲜卑乘机抢掠。于是,梁习把鲜卑安排在一座空城,与汉民互市交易。梁习敕令郡县,由郡县主要官员率领治中以下军队,前往集市监督,维持秩序。互市交易还未结束,集市吏收捕一位胡人。育延率领的骑兵皆惊慌,随即上马,弯弓指向梁习,把梁习包围数重,吏民惶怖不安、不知所措。梁习很镇静,招呼集市吏,问为何要绑缚胡人,其实是胡人侵犯汉人。梁习让翻译招来育延,育延来到,梁习责备育延,说:“你带来的鲜卑胡人自己犯法,集市吏并未冤枉这位胡人,你为何要让你带来的胡人骑兵动刀动枪,造成市场慌乱?”遂斩杀这名胡人,其他胡人胆战心惊,不敢妄动。此后,胡人与汉人互市,再无抢掠的行为。建安二十二年,太祖攻取汉中,撤军返回长安,太祖留下骑都督太原乌丸王鲁昔,率领军队驻扎在池阳,以防备卢水胡人。鲁昔有一位爱妻,住在晋阳。鲁昔常思念爱妻,又担心回不去,于是率领所部五百骑兵叛逃回并州,留下的骑兵仍然布置在山谷间,鲁昔单骑驰入晋阳,带走他的妻子,已经出城,被州郡吏民察觉;吏民担心鲁昔善射,不敢追赶。梁习命令从事张景,招募鲜卑人,派他们追赶鲁昔。鲁昔的马还要驮载他的妻子,马负重,跑不快,还未来得及与其部众会合,被鲜卑人射死。当初,太祖听说鲁昔反叛,担心其在北部边郡作乱;听说鲁昔被射杀,大喜,太祖认为,梁习前后都有谋略,赐爵关内侯。

当初,济阴郡人王思与梁习都担任西曹令。有一次,王思值班,禀告值班时发生的事情,不符合曹操旨意。曹操大怒,命令召来主事者,将对王思施以重刑。当时,王思在外,梁习代替王思回答问题,也被收捕,王思急忙骑马返回,自我承认有罪,罪该受死。曹操叹息梁习不为自己申辩,而王思也敢主动承担责任,曹操说:“没想到在军中,竟有二位义士!”[646]后来,二人同时被拔擢为刺史,王思担任豫州刺史。王思同样是能吏,然而,政事琐碎,其不会关注大事。王思官至九卿,受封为列侯。[647]

[646]裴松之认为:梁习与王思,仅为同僚而已,亲非骨肉,义非刎颈,而梁习却以自身代替王思,遭受不测之祸,以义为先,不正像先哲教导的吗?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故君子不为苟存,不为苟亡。若王思没有引咎自责,君主不加以宽恕,二人被杀,被弃之于沟渎,无人能知。梁习敢于死义,真为之叹息!

[647]《魏略·苛吏传》记载:王思与薛悌、郤嘉一起从卑微被起用,官位相同。三人中,薛悌儒术稍差,所在任上,施政重在减省。郤嘉与王思行事方式相似。文帝下诏:“薛悌担任官吏,施政简易;王思、郤嘉可谓能吏,各赐爵关内侯,以报其勤政。”王思施政琐碎,为人勤勉,熟悉文书,敬贤礼士,倾意形势,也因此而知命。正始年间,王思担任大司农,因年老眼睛昏花,瞋怒无度,属下官吏嗷然,不知所措。王思变得性情猜疑,当时,有一名官吏,父亲病情沉重,住在附近的宿舍,向王思请求告假。王思怀疑其不老实,发怒曰:“世上有思妇、病母,岂此谓乎!”遂不准假。官吏的父亲第二天病死,王思也了无悔意,其为人刻薄,竟然如此。王思又性情急躁,曾经执笔写信,蝇集笔端,驱去复来,如是再三。王思恚怒,站起身来驱蝇,而不能得,坐下来取笔,丢在地上,还用脚踩在笔上,把毛笔踩坏。当时,有丹杨郡人施畏、鲁郡人倪 、南阳郡人胡业都担任刺史、郡守,当时人认为,这几位官员苛暴。又有高阳郡人刘类,历任宰守,为人特别苛刻,以善修人事,不废于世。嘉平年间,刘类担任弘农郡太守。郡府有官吏二百余人,刘类不让他们休假,专使为不急。过无轻重,刘类抓着属吏的头发,乱棍捶打,牵出复入,如是数四。刘类还让人在地面挖洞找钱,所在集市,皆有孔穴。刘类又外托简省,每次出行,表面上敕令督邮不得让官属表现礼敬,实际上发现有不来者,则发怒中伤。刘类性情又喜欢猜疑,每次派遣大吏出差,则派小吏跟踪监督,大白天常从墙壁缝隙中窥视属下,夜晚则让能干的属吏监察诸曹,即使这些都做了,还不相信,又派遣铃下或奴婢转相检验。曾经有一次,刘类办案出行,在民家歇宿。民家有两条狗追逐家猪,家猪受惊奔走,头卡在栅栏间,嚎呼很久。刘类怀疑外面的官吏擅自饮食,不复调查,便让伍百曳五官掾孙弼进来,按着头,责问之。孙弼以实情相告,刘类自愧不调查清楚,就发脾气,又托辞问其他事情。有一位老人,名字叫尹昌,年龄有一百多岁,听说刘类出行要经过这里,就对儿子讲:“扶我迎接府君,我要向府君感谢恩惠。”儿子扶着尹昌在路旁迎候,刘类望见,呵斥老人的儿子:“扶这样的死人,让他来见我?”其对待人无礼,皆如此类。按照旧俗,百姓诅咒官员,有三不肯,是迁、免、死。刘类在弘农郡,吏民患之,在郡府门上题写:“刘府君有三不肯。”刘类虽然知道自己的毛病,还是不能改正。后来,安东将军司马文王西征,途经弘农郡,弘农郡人控告刘类昏聩,不能胜任郡宰,司马文王召刘类回来,又任命为五官中郎将。

张既,字德容,右冯翊高陵县人。十六岁时,张既在郡府担任小吏。[648]后来,张既历任要职,被举荐为孝廉,没有应召。曹操担任司空,征召张既,张既未去,又被举荐为茂才,担任新丰县令,在任上,张既政绩为三辅第一。袁尚在黎阳与曹操对峙,派遣河东郡太守郭援、并州刺史高幹及匈奴单于前来攻打平阳,又派遣使者西行,与关中诸将联合。司隶校尉钟繇派张既劝说将军马腾等,张既为他们分析利害得失,马腾等愿意归附朝廷。马腾派儿子马超,率领一万余人,与钟繇会合,反击高幹、郭援,大败高幹、郭援,斩杀郭援首级。高幹及单于投降。后来,高幹再次在并州反叛。河内郡人张晟率领一万余人,无所归属,在崤山、渑池一带抢掠百姓,河东郡人卫固、弘农郡人张琰起兵响应。曹操任命张既为议郎,为钟繇参谋军事,令张既西行,征调关中诸将马腾等,引兵合击张晟,逐一击破。钟繇斩杀张琰、卫固首级,高幹窜逃至荆州。曹操上表,封张既为武始亭侯。曹操将要讨伐荆州,马腾等仍然占据关中。曹操再次派遣张既晓谕马腾等,令其离开部众,前往京师。马腾已经答应,后来又心存疑窦,张既担心马腾又有变故,命令沿途诸县准备接待马腾,二千石官员在京师外郊迎。马腾不得已,只好东行。曹操上表,任命马腾为卫尉,任命其儿子马超为将军,仍然统领其部众。后来,马超反叛,张既跟随曹操在华阴县大败马超,大军西进,平定关西。朝廷拜张既为京兆尹,张既招抚流民,抚恤安慰民众,恢复京兆属下县邑,百姓感念张既的恩德。魏建国初,张既担任尚书,后又出任雍州刺史。曹操对张既讲:“君这次回到家乡,可谓衣锦还乡。”张既跟随曹操征伐张鲁,又另外率领一支军队,从散关出兵,讨伐叛氐,收获其麦子,以补充军粮。张鲁投降,张既劝说曹操,迁徙汉中数万户百姓,以充实长安及三辅。后来,张既与曹洪一起,在下辩县打败吴兰,又与夏侯渊一起,讨伐宋建,张既率领一支军队,攻打临洮、狄道,逐一平定。当时,曹操迁徙百姓,充实河北郡,陇西郡、天水郡、南安郡的民众受到扰动,惊恐不安。张既借三郡官吏、将领休假的机会,派人帮助百姓修建房屋,制造水碓,民心这才安定下来。曹操准备从汉中撤军,担心刘备北上攻取武都郡氐道,以大军威逼关中,向张既问计。张既答:“可劝喻百姓北上就食,躲避蜀军。先到者,予以奖赏。先到者看到好处,后边的百姓就会接踵而至。”曹操采纳建议,亲自到汉中,指挥撤出大军,令张既到武都郡,迁徙氐道五万余户氐人到右扶风、天水郡安置。[649]

[648]《魏略》记载:张既家族世代单传,张既很注重仪表。年少时,张既工于书法,在郡府门下担任小吏,张既家中富裕。张既自以为出身寒门庶族,想着无以显达,常准备好刀笔及简牍,等到哪位大吏需要时就送上,可以此被大家认可。

[649]《三辅决录注》记载:张既还是儿童时,郡府功曹游殷观察张既,颇为诧异,把张既带回家,张既敬诺。游殷先到家,让家人先摆好家具,摆设待客的肴馔。及至张既来到家,游殷的妻子笑着说:“君是不是昏了头?张德容这样的小孩子,是什么贵客?”游殷说:“卿勿怪,这孩子将来有方伯之器。”游殷与张既谈论霸王之道。吃完饭后,游殷又让儿子游楚出来,托付给张既;张既谦让,连称不敢,游殷又一再托付,张既以游殷辞意恳切,难违其旨意,最后答应下来。游殷此前与司隶校尉胡轸有矛盾,胡轸诬陷冤杀游殷。游殷死了一个月后,胡轸得暴病,口中只是说:“伏罪,伏罪,游功曹派鬼来。”很快病死。当时,关中人称道:“生有知人之明,死有贵神之灵。”游殷的儿子游楚,字仲允,曾担任蒲坂县令。曹操平定关中,汉室安排的郡府官员缺位,曹操问张既,张既说游楚有文武之才,曹操遂任命游楚为汉兴郡太守,后又改任陇西郡太守。

《魏略》记载:游楚为人慷慨,历任州宰、郡守,所在任上,以恩德治理百姓,不喜欢刑杀。太和年间,诸葛亮出兵陇西,吏民骚动。天水郡、南安郡太守放弃郡府职守,东下逃亡。游楚却在陇西郡安抚吏民,游楚对百姓讲:“太守对百姓并无恩德。而今,蜀军猝然而至,邻郡有很多吏民响应诸葛亮,这也是诸卿富贵之秋。太守是国家任命的官员,义在必死,诸卿可取太守的头颅,前去向诸葛亮请功。”吏民流着眼泪,都说:“生死当与明府同命,绝不敢有二心。”游楚又说:“卿曹若不愿意,我为诸卿策划一计。而今,东部两个郡的官员已经离去,蜀军必然前来,但可与诸卿共同坚守城池。若国家救兵来到,敌寇将不得不撤军,这样,为一郡守义,人人可以获得爵禄。若官军救兵不到,蜀军攻打紧急,尔等再取太守的头颅,投降诸葛亮,未为晚也。”吏民遂帮助太守坚守城池。而南安果然派出蜀军,前来攻打陇西郡。游楚听到贼军杀来,令马颙出城设阵,自己在城上晓谕蜀军将帅:“卿若能阻断陇西,使东部的魏军不能上来,一个月内,则陇西的吏民不攻自破;卿如果不能,在这里只是空耗时间,疲敝士众。”游楚令马颙擂响战鼓,进攻蜀军,蜀军退却。又过了十余日,魏军上了陇山,诸葛亮败走。南安郡、天水郡因为响应诸葛亮,被魏军屠杀,两个郡的太守也各获重刑,游楚以坚守不降有功,受封为列侯,郡府长史掾属,皆受赐拜。明帝嘉赏游楚善于治理民众,特别诏令,举行朝会,引游楚上殿。游楚长得矮小,讲话的声音很大,自以为担任地方官吏,从未到过京师朝觐,被诏命登上台阶,不懂得礼仪。明帝令侍中赞唱名字,引游楚上殿。明帝说:“陇西郡太守上前。”游楚本来应当回答:“唯。”而大声回答:“诺。”明帝看着游楚,笑了,遂慰劳勉励一番,罢朝。游楚又上表,乞求留在宫中宿卫,明帝拜游楚为驸马都尉。游楚不喜欢学问,而喜欢游戏音乐。游楚在京师蓄养歌姬,欣赏琵琶、筝、箫,每次出行,将这些歌姬带在身边。所在樗蒲、投壶,游楚都玩得很高兴。几年后,游楚再次出任北地郡太守,去世,享年七十余岁。

当时,武威郡人颜俊、张掖郡人和鸾、酒泉郡人黄华、西平郡人麹演等,举郡反叛朝廷,自称将军,又相互攻打。颜俊派遣使者送母亲及儿子到曹操处,作为人质,请求曹操救援。曹操向张既问计,张既答:“颜俊等对外凭借国威,对内悖逆无道,一旦计谋得逞,势力坐大,此后一定会反叛朝廷。如今,曹公正在平定蜀郡,无暇顾及陇西,姑且让他们争斗,犹如卞庄子刺虎,坐收其利。”曹操说:“你说得对。”一年后,和鸾斩杀颜俊,武威郡人王祕又斩杀和鸾。当时,还没有设置凉州,从三辅到西域,皆属于雍州。曹丕即魏王位,开始设置凉州,任命安定郡太守邹岐为凉州刺史。张掖郡人张进逮捕张掖郡守,举兵抗拒邹岐,黄华、麹演各自驱逐原酒泉郡、西平郡太守,举兵响应。张既进军,为护羌校尉苏则壮势,因此,苏则得以建立功勋。张既晋升爵位为都乡侯。凉州卢水胡人伊健妓妾、治元多等反叛,河西地区陷入战乱。文帝很忧虑,说:“非张既不能安定凉州。”于是召回邹岐,任命张既为凉州刺史。文帝下诏:“在往昔,贾复奏请光武帝,进攻郾城贼寇,光武帝笑着说:‘执金吾进攻郾城,我还有何忧虑?’卿谋略过人,今天正是卿施展才能的时候,可以便宜行事,无须请示。”文帝派遣护军夏侯儒、将军费曜等,随后跟进。张既到了金城郡,欲渡过黄河,诸将认为:“我等率领的兵太少,道路艰险,不可深入冒进。”张既答:“道路虽然艰险,绝非像井陉一样狭隘,夷狄都是乌合之众,并无李左车的谋略,如今,武威郡正处于危急之中,我军应该加速前进。”遂指挥渡过黄河。七千余贼寇骑兵盘踞在鹯阴口,张既放出风声,大军将由鹯阴口攻入,暗中指挥大军由且次攻入,直指武威。胡人以为天兵神将到来,遂撤回显美县。张既占领武威城,费曜军随后赶到,夏侯儒等仍在途中。张既犒劳将士,欲继续进攻胡人。诸将皆以为:“士卒疲倦,胡虏人多势众,锐气正盛,难以与之争锋。”张既答:“我军没有多余的粮食,应该用缴获敌寇的粮食,以资军用。如果胡虏看到我军会合,就会退入深山,我军追至深山,道路艰险难行,加上饥饿,如果退兵,会遭受敌寇的截击。这样,就很难尽快结束战事,此所谓‘一日纵敌,患在数世’。”张既指挥大军,进抵显美县。胡人骑兵有数千人,欲借助大风放火烧营,魏军将士惊恐不安。张既连夜埋伏精兵三千人,派幕府参军成公英率领一千余骑兵,向胡人挑战,佯装败退。胡人果然拼命追击,张既埋伏的精兵断其后路,前后夹击,大破贼寇,斩杀、擒获上万人。[650]文帝很高兴,诏命张既:“卿渡过黄河,历尽艰辛,以疲惫之师,进攻安逸之敌,以寡胜众,功绩超过周宣王的大将南仲,辛苦超过周宣王的大臣吉甫。此功勋不但打败胡人,还保证了河西地区的安宁,使我不再有西顾之忧。”文帝封张既为西乡侯,增加食邑二百户,合并之前,共享有四百户。

[650]《魏略》记载:成公英,金城郡人。中平末年,追随韩遂,成为韩遂的心腹。建安年间,韩遂从华阴县败走,返回湟中,部众逃散,只有成公英跟随。

《典略》记载:韩遂(字文约)在湟中县,其女婿阎行欲杀害韩遂,投降朝廷,夜间攻打韩遂,不能攻进。韩遂叹息道:“大丈夫蒙受困厄,祸起婚姻乎!”对成公英讲:“如今,亲戚叛离,部众减少,恐怕要从羌中西南,前往蜀郡耳。”成公英答:“将军兴军数十年,今日虽然暂时受挫,怎能抛弃家门,而依附于他人?”韩遂说:“吾年老矣,子欲何为?”成公英答:“曹公不能远来,只有夏侯。夏侯之众,不足以追我,又不能久留;且息肩于羌中,以等待其撤军。招呼故人,安绥羌胡,仍然可以有所作为。”韩遂听其计,当时,有随从男女数千人。韩遂此前有恩于羌人,羌人拥护韩遂。及至夏侯渊撤军,让阎行留在后军。羌胡数万人攻打阎行,阎行欲退走,恰逢韩遂病死,成公英投降曹公。曹公看到成公英,大喜过望,任命成公英为军师,封为列侯。成公英随从曹公出外狩猎,有三只鹿跑过,曹公命成公英射之,三发三中,皆应弦而倒。曹公抵掌大笑,对成公英讲:“卿既然可以为韩文约尽节,为何不可为孤尽忠?”成公英下马跪拜,答:“不欺明公。假若成公英的主人还在,实不肯来此。”遂流涕哽咽。曹公嘉其敦旧,遂亲敬之。延康、黄初年间,河西有人谋逆。文帝下诏,派遣成公英辅佐凉州,平定陇西,成公英在军中病逝。

《魏略》记载:阎行,金城郡人,又名阎艳,字彦明。年少时,阎行有英雄之名,当初担任小将,追随韩遂。建安初年,韩遂与马腾相互攻击。马腾的儿子马超号称英雄。阎行曾在马上用矛刺向马超,矛折断,阎行用折断的矛砍向马超的脖颈,差点杀死了马超。建安十四年,阎行为韩遂出使,拜谒太祖,太祖厚遇之,上表拜阎行为犍为郡太守。阎行借机请求,让其岳父入宫宿卫。阎行返回西部,来见韩遂,宣示太祖的教令:“谢过文约:卿当初起兵时,自有所逼迫,我已经了解详情。卿应当早些来,共同匡辅朝廷。”阎行对韩遂讲:“阎行也认为,将军兴军,已经有三十余年,兵民疲惫,所居之地狭窄,应该早日归附朝廷。此前在邺城,我已经请求曹公,当令老岳父前往京师,诚谓将军也应该派遣一子,以示诚信。”韩遂答:“暂且观望一下,再等待几年!”后来,韩遂派遣儿子,与阎行的父母一起东下。恰逢韩遂西征张猛,留下阎行守卫军营,而马超等与阎行谈话,定下反谋,推举韩遂为都督。及至韩遂返回,马超对韩遂讲:“前钟司隶任命马超,令马超取将军的人头,关东人实不可相信。而今,马超背弃父亲,以将军为父,将军也应该舍弃儿子,以马超为子。”阎行劝谏韩遂不要与马超搅在一起。韩遂对阎行讲:“而今,诸将不谋而合,似有天数。”于是,东行至华阴县。及至曹公与韩遂在马上交谈,阎行在其后面,曹公望着阎行,说:“当念作孝子。”及至马超等败走,阎行跟随韩遂返回金城。太祖听说阎行此前的意思,故诛杀韩遂留在京师的侍子。太祖又亲笔写信,告诉阎行:“观文约所为,令人笑话。吾前后写信给韩遂,无话不讲,如此,何可复忍!卿的岳父谏言,自以为平安。虽然如此,牢狱之中,非养亲之处,而且,官家亦不能久为人养老。”韩遂听说阎行的父亲还在,想到儿子遇害,韩遂欲令阎行一心一意效忠自己,强行把小女儿嫁给阎行为妻,阎行不得已。太祖果然怀疑阎行。恰逢韩遂让阎行兼领西平郡太守,阎行遂率领部众,与韩遂相攻击。阎行不能取胜,把家人送往太祖处。太祖上表,拜阎行为列侯。

酒泉郡人苏衡反叛,与羌人首领邻戴及丁令胡人一万余骑兵,攻打边郡县邑。张既与夏侯儒打败来犯之敌,苏衡及邻戴等投降张既。张既上疏,奏请与夏侯儒一起治理左城,修筑亭障要塞,设置烽火台、邸阁,以防备胡人。[651]西羌恐惧不安,羌人首领率领余众二万余人投降。此后,西平郡人麹光等杀害西平郡守,诸将欲进攻羌寇,张既说:“只有麹光等造反,郡中人未必肯追随。如果大军兵临羌胡,羌胡必定以为国家不能明辨是非,更使得他们相互倚靠,与我军对峙,这等于为虎添翼。麹光等欲以羌胡为外援,而今,先让羌胡袭击麹光,重赏招募勇士,所缴获者,皆用以奖励他们。在外阻止其造反势头蔓延,在内可离间他们的交往,这样,可不战而平定叛乱。”于是,张既发布檄文,告谕诸羌胡,被麹光裹挟造反者全部赦免;能斩杀叛贼统帅首级者,将予以重赏。此后,麹光部下有人斩杀麹光,送来首级,余众很快安定下来。

[651]《魏略》记载:夏侯儒,字俊林,是夏侯尚的堂弟。当初,夏侯儒担任*陵侯曹彰的幕府骁骑司马,司马宣王担任征南将军,都督荆州、豫州军事。正始二年,朱然围困樊城,城中守将乙修等求救甚急。夏侯儒进驻邓塞,以兵员太少,不敢冒险,但作鼓吹,设置导从,距离朱然六七里,翱翔而还,使乙修等遥遥相望,多次如是。一个月后,及至太傅司马懿赶到,一起进军,朱然等败走。当时人都说夏侯儒胆怯,有人认为,夏侯儒以少疑众,得声救之宜。夏侯儒也因此被召回,担任太仆。

张既在雍州、凉州十余年,施惠于民众,政绩卓著,被张既以礼招请的右扶风人庞延、天水郡人杨阜、安定郡人胡遵、酒泉郡人庞淯、敦煌郡人张恭、周生烈等,最后都在官任上享有名气。[652]黄初四年,张既去世。文帝下诏:“在往昔,荀桓子在翟国建立功勋,晋侯赏以千室之邑;冯异向光武帝输力,光武帝封赏其两个儿子。原凉州刺史张既,能宽容民众,蓄养士民,使得羌人归附,可谓国之良臣。不幸殒命,朕甚为哀愍,赐张既的小儿子张翁归爵关内侯。”明帝即位,追尊张既谥号为肃侯。嗣子张缉(qī)继承爵位。(www.xing528.com)

[652]《魏略》记载:当初,张既担任郡府小吏,郡府功曹徐英曾经鞭打张既三十下。徐英,字伯济,左冯翊大姓人家,建安初年担任蒲坂县令。徐英性情豪爽,自认为其族人胜过张既,在乡里名行在前,加上此前羞辱过张既,虽然知道张既显贵,终不肯有求于张既。张既虽然得志,也不计较前嫌,欲与徐英讲和。张既借着酒醉,欲亲狎徐英,徐英抗拒,不肯接纳张既,徐英由此不复进用。故当时人称赞张既不念旧恶,同时赞赏徐英不屈不挠。

张缉以中书郎,稍后担任东莞郡太守。嘉平年间,张缉的女儿做了皇后,齐王曹芳拜张缉为光禄大夫,享受特进位,封张缉的妻子向氏安城乡君。张缉与中书令李丰共同谋划造反,被杀。详情记载在《夏侯玄传》。[653]

[653]《魏略》记载:张缉,字敬仲,太和年间担任温县县令,有能吏之名。恰逢诸葛亮出兵祁山,张缉上表,陈述御敌之策,明帝下诏,诏问中书令孙资,孙资认为张缉有谋略,明帝遂召张缉,拜为骑都尉,派遣张缉参谋军事,征伐蜀军。大军撤回,张缉入朝,担任尚书郎,以称职被明帝赏识。明帝认为张缉有才干,欲委以重任,试呼相面者为张缉相面。相面者云:“不过二千石。”明帝问:“为何这么有才干,仅位至二千石?”及至在东莞,张缉领兵数千人。张缉吝啬,对于财产很看重,自矜其势,一旦其女儿被征前往郡府,张缉返回家里,悒悒烦躁不安。张缉多次上表,向朝廷陈述东吴、西蜀的形势,又曾经为司马大将军分析,料定诸葛恪虽然在边境取胜,此后一定会被杀。大将军问其原因,张缉答:“诸葛恪威震其主,功盖一国,想要不死,可能吗?”及至诸葛恪从合肥撤军返回,吴国果然杀了诸葛恪。大将军听说诸葛恪被杀,对众人讲:“诸葛恪多智耳!近日,张敬仲分析诸葛恪,认为诸葛恪一定会被杀,果不其然。敬仲之智超过诸葛恪。”张缉与李丰是通家,又居住得很近,与李丰时有往来,儿子张藐前去探视,也有所咨询。李丰被捕,事情牵连到张缉,张缉被捕,送往廷尉,赐死在狱中,张缉的几个儿子被杀。张缉的孙子张殷,晋朝永兴年间担任梁州刺史,参见《晋书》。

温恢,字曼基,太原郡祁县人。父亲温恕,曾担任涿郡太守,在任上去世。温恢当年十五岁,为父亲送丧,返回乡里,家里仍然富裕,仍有余财。温恢说:“天下大乱,怎么能安享富贵?”一朝将家产散尽,用以帮助族人。州里人称赞温恢,把温恢与郇越相比。温恢被举荐为孝廉,担任廪丘县长,*陵县、广川县令,彭城、鲁国相,所任职务,均有政绩。后来,温恢入朝,担任丞相府主簿,又出任扬州刺史。曹公说:“很想把卿留在身边,但是又想,在朝中担任职务,不如在州部更能发挥卿的作用。《尚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是否把蒋济调往扬州,担任治中?”当时,蒋济担任丹杨郡太守,曹公把蒋济调往扬州,又告诉张辽、乐进等:“扬州刺史温恢通晓军事,凡有军情事务,皆可与温恢商议。”

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打合肥,当时,各州都有军队驻扎。温恢对兖州刺史裴潜讲:“此间虽有贼寇,不足挂虑,我担心的是征南将军那边会有变故发生。而今,雨季到来,江水暴涨,而征南将军曹仁孤军深入,远离后方,准备不足。关羽骁勇善战,乘势进攻,必将成为大患。”结果,樊城失守,于禁被擒。魏王诏书,召裴潜及豫州刺史吕贡等,裴潜等拖延时间。温恢暗中对裴潜讲:“这一定是襄阳军情紧急,急欲调兵救援。之所以没有急于调你们进京,是不欲惊动远离京师的官员。一二日内,必定会有密信,催促卿上路,张辽等也将被召。张辽等平素了解魏王,后召先至,卿一定会受到责备!”裴潜听取谏言,留下辎重,轻装上路,果然,催促赶路的诏令很快来到。张辽等也被召见,正如温恢所料。

曹丕接受汉室禅让,继位为皇帝,任命温恢为侍中,出任魏郡太守。几年后,温恢改任凉州刺史,持符节,兼领护羌校尉职事。在途中病逝,享年四十五岁。文帝下诏:“温恢有柱石大臣之资质,服侍先帝,功勋卓著。为朕任事,忠于王室,故授予温恢万里之任,负责一方之事。谁料想不遂人愿,朕甚哀愍之!”文帝赐温恢的儿子温生爵关内侯。温生过早去世,受封爵位断绝。

温恢死后,汝南郡人孟建担任凉州刺史,在任上有政绩,官至征东将军。[654]

[654]《魏略》记载:孟建,字公威,年少时与诸葛亮一起游学。诸葛亮后来出兵祁山,在回复司马宣王司马懿的书信时,让杜子绪向孟公威传达旨意。

贾逵,字梁道,河东郡襄陵县人。还是儿童时,贾逵玩游戏,常学着排兵布阵,祖父贾习看到后,很诧异,说:“这孩子长大后,能够担任将军。”就向贾逵口授兵法数万言。[655]当初,贾逵在郡府担任小吏,后来,代理绛邑县长。郭援攻打河东郡,所经过的城邑纷纷投降,贾逵坚守不降,郭援连续攻打,不能攻下,于是招请匈奴单于猛攻绛邑。绛邑城将被攻破,绛邑父老与郭援约定,不能杀害贾逵。绛邑城破,郭援久闻贾逵大名,欲拜贾逵为将军,派兵威胁贾逵,贾逵不为所动。左右人拉着贾逵,劝其叩头,贾逵怒斥道:“哪里有国家县长向贼寇叩头之理!”郭援大怒,要杀贾逵。绛邑吏民听说郭援要杀贾逵,皆登上城顶,大呼:“郭援负约,要杀我们贤君,宁愿一起受死!”郭援身边的人被贾逵的义气感动,很多人为其求情,贾逵这才得以免死。[656]当初,贾逵经过皮氏县,说:“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先占领皮氏县者,一定能获胜。”及至贾逵被围困,知道不能免祸,派人从小路送还印绶给郡府,同时嘱咐:“赶快占领皮氏县。”郭援已经攻下绛邑,兼并绛邑的军队,还准备进兵。贾逵担心其先攻占皮氏县,就另外用计,迷惑郭援的军师祝奥,郭援因此在绛邑停留七日。郡府按照贾逵的嘱咐,先占领皮氏县,故得以不败。[657]

[655]《魏略》记载:贾逵家族是当地大姓。年少时,贾逵成为孤儿,由于家贫,冬天穷得没有棉裤穿,前往其妻兄柳孚家里住宿,第二天清晨,无奈把柳孚的棉裤穿走,故当时人笑话贾逵。

[656]《魏略》记载:郭援捕获贾逵,贾逵不肯下拜,对郭援讲:“王府君临郡几年,不知足下为何人?”郭援大怒,说:“赶快杀了。”诸将庇护贾逵,把贾逵囚禁在壶关,关在土窖里,用车轮盖上,派人在外面看守。将要杀贾逵时,贾逵从窖中对守卫讲:“此间无健儿邪,而让义士死在此窑中?”当时,有一位军士叫祝公道,与贾逵并非故人,此间听说贾逵,哀怜其守正不阿、不肯屈服、深陷困厄,夜晚放出贾逵,把贾逵引出城去,折断枪械,护送贾逵离去,不告诉其姓名。

[657]《孙资别传》记载:孙资让河东郡计簿吏到许都向丞相府举荐,说:“贾逵在绛邑,率领吏民,与贼寇郭援交战,力尽而败,被贼人俘虏,昂然挺立,面不改色,不屈不挠;忠言闻于大众,烈节显于当时,虽古人忠直,守正不移,无以复加。贾逵兼文武之才,诚为可用之才。”

《魏略》记载:郭援败后,贾逵才知道此前救自己者是祝公道。祝公道,河南郡人。后来因某事受到连累,应当伏法受死。贾逵救之,力不能解,为其改为服劳役。

后来,贾逵被举荐为茂才,担任渑池县令。高幹反叛,张琰欲举兵响应。贾逵不知道张琰将要反叛,去见张琰。听说张琰也要兵变,欲返回,又担心被张琰扣押,于是为张琰设计,好像与其共谋,张琰相信贾逵。当时,渑池县的治所在蠡城,城池并不坚固,贾逵向张琰借兵修筑城墙。城中欲作乱者,都没有隐瞒贾逵,贾逵将其一网打尽,全部诛杀。随后,贾逵修筑城墙,抗拒张琰。张琰兵败,贾逵以祖父去世,辞去官职,司徒府征召贾逵,拜为掾史,贾逵以议郎在司隶校尉处参谋军事。曹操征伐马超,大军进抵弘农郡,曹操说:“这是西行道路,可谓要害之处。”遂任命贾逵兼任弘农郡太守。曹操召见贾逵,商议军国大事,很高兴,对左右人讲:“如果天下的二千石官员都能像贾逵这样,我还有何忧虑?”之后,曹操发兵,贾逵怀疑屯田都尉藏匿流民。都尉自以为不属于郡府管辖,出言不逊。贾逵大怒,遂收捕屯田都尉,历数都尉的罪状,将其脚踝打断,贾逵被免职。然而,曹操对贾逵很欣赏,又任命贾逵为丞相府主簿。[658]曹操将要讨伐刘备,先派贾逵到斜谷视察地势。途中遇上水衡都尉押着数十车打入囚车的犯人,贾逵以军情紧急,仅留下一个重罪犯人,将其余的全部释放。曹操对贾逵的处置很满意,又拜贾逵为谏议大夫,与夏侯尚共同参谋军事。魏王在洛阳驾崩,贾逵负责丧葬一应事务。[659]当时,*陵侯曹彰代行越骑将军职事,从长安来奔丧,问贾逵,先王的玺印绶带在何处。贾逵正言厉色道:“太子在邺城,国家有储君。先王的玺印绶带,非君侯所宜询问。”贾逵护送梓宫返回邺城。

[658]《魏略》曰:太祖欲征伐吴国,因大雨不停,三军多不愿意成行。太祖知其然,担心外面有劝谏者,发布教令:“今孤戒严,未知所之,有谏言者死。”贾逵收到教令,对其同僚三主簿讲:“今日实不可出发,而教令如此,不可不谏言。”于是草拟谏言,以示三人,三人不得已,都署上名字,进入太祖府邸,劝谏太祖。太祖大怒,当即收捕贾逵等。应当送往监狱,又问谁出此主意,贾逵当即回答:“是我的主意。”遂径自前往监狱。狱吏以贾逵为主簿,没有给他戴上刑具。贾逵对狱吏讲:“赶快给我戴上刑具。尊者会怀疑我在丞相府任职,向卿请求优待,一定会派人来检查。”贾逵刚戴上刑具,太祖果然派遣府中人来到监狱检查贾逵。既而太祖下令:“贾逵无恶意,恢复原职。”当初,贾逵身为儒生,略懂得大义,取其可用者,最喜欢读《春秋左传》,及至担任州牧郡守,常在闲暇时阅读,每月读一遍。贾逵此前在弘农郡,与典农校尉因公事相争,不得理,因愤怒而生瘿疮,后来瘿疮长得稍大,报告太祖,欲令医生割去。太祖怜惜贾逵为人忠诚,担心贾逵会因此而丧命,说:“谢过主簿,我听说:‘十人割瘿九人死。’”贾逵仍然坚持其意,而瘿疮越发变得肿大。贾逵本名衢,后来改为逵。

[659]《魏略》记载:当时,曹丕在邺城,*陵侯曹彰还未到,士民苦于徭役,又碰上瘟疫暴发,于是,军中骚动。群臣担心天下有变,欲不发丧。贾逵谏言,丧事不可保密,必须发丧,令内外皆进入府中吊唁,临殡殓时,各自安然,秩序不乱。青州军擅自击鼓,相率离去。众人认为应该禁止,不从者,镇压。贾逵认为:“大丧正在殡殓期,后嗣还未即位,应该适当安抚之。”贾逵制作长篇檄文,告诉青州军所在地,为他们供给粮食。

曹丕即魏王位,因为有数万户百姓住在邺都,很多人不遵守法律,曹丕任命贾逵为邺县县令。一个月后,贾逵改任魏郡太守。[660]大军出征,贾逵再次担任丞相府主簿祭酒。贾逵曾经因某人犯罪受到牵连,魏王曹丕说:“晋国大夫叔向有功,他的子孙可以获得十世宽宥,而贾逵的功劳仅限于自身还不行吗?”贾逵跟随曹丕至黎阳,渡河时,秩序混乱,贾逵诛杀为首者,秩序恢复。大军到了谯县,曹丕任命贾逵为豫州刺史。 [661]当时,中原刚刚安定,很多州郡不服从命令。贾逵说:“州部本来以御史监督属下诸郡,以六条法令监察二千石以下官员。因此,人们常讲,只有威武不屈者才能担任督察官员,而不是守静宽仁、有恺悌之德的人担任刺史。如今,县邑官员轻视法律,致使所辖地区盗贼横行,州部知道,而不加以纠察,天下还怎么有公正可言?”兵曹从事受到前任刺史差遣,贾逵到任数月,从事才返回;贾逵考查从事及二千石以下官员,凡放纵不遵守法律者,一律弹劾,予以罢免。文帝说:“贾逵是真正的刺史。”遂布告天下,以豫州刺史执法为准,赐贾逵爵关内侯。

[660]《魏略》记载:当初,魏郡官属以公事很多,有所急迫,听说贾逵要当郡太守,举府涌到邺县衙门外。及至上任的公文来到,贾逵走出衙门,而郡府官属挡着门,在贾逵的车下拜谒。贾逵抵掌曰:“不过是换了个治所,何必这样?!”

[661]《魏略》记载:贾逵担任豫州刺史,向曹丕进言:“臣为魏王守护天门,出入六年,天门始开,而臣在外。愿殿下为兆民计,无违天下人之望。”

豫州南面与吴国接壤,贾逵修建哨所,修缮军械、武器装备,为边境攻守做好准备,吴军不敢来犯。贾逵对外整饬军队,对内处理民事,疏浚*水、汝水,修葺水塘,又截断山间流出的溪水,修建小弋阳水塘,又凿通运河二百余里,人们称之为“贾侯渠”。黄初年间,贾逵与诸将讨伐吴国,在洞浦大败吕范,受封为阳里亭侯,兼任建威将军。明帝即位,增加贾逵食邑二百户,合并之前,共享有四百户。当时,孙权在东关,正对着豫州的南面,距离长江四百余里。每次出兵为寇,总是西边从江夏,东边从庐江。魏军征伐吴国,也是从淮水、沔水出兵。当时,豫州军队驻扎在项城,汝南郡、弋阳郡诸郡仅守卫边境而已。孙权并无北方之虞,东西军情紧急,可以相互出兵救援,很少失利。贾逵认为,应该开凿一条运河,直通长江,如果孙权亲自守卫东关,则可以攻击江夏、庐江两地;如果江夏、庐江两地失守,则魏军可以直取东关。贾逵移驻军队,驻扎在潦口,布置好军队,准备进攻吴国,明帝赞成贾逵的方略。

吴将张婴、王崇率领部众投降魏国。太和二年,明帝诏令贾逵监督前将军满宠、东莞郡太守胡质等四部人马,魏军从西阳出兵,直指东关,曹休从皖城,司马懿从江陵出兵。贾逵到了五将山,曹休再次上表,吴军有请求投降者,奏请深入吴国接应。明帝诏令司马懿就地驻军,贾逵东行,与曹休共同进军。贾逵揣度,吴军在东关没有守备,一定会在皖城聚集;曹休深入吴地,与吴军作战,一定会失败。贾逵部署诸将,水陆并进,前进二百里,俘虏吴军士兵,俘虏说曹休已经战败,孙权派兵截断夹石。一时间,魏军诸将不知该从何处进兵,有人说等待援军。贾逵说:“曹休兵败于外,退路断绝于内,进不能战,退不能回,安危之机,就在今日。吴贼以为魏军没有后援,故这样部署;现在我军疾进,出其不意,此所谓‘先发制人,以夺其心’也,吴贼看见我军,必然退走。如果等待后方援军,吴贼已经截断险要,援军虽多,又有何益?”于是,贾逵指挥魏军,兼道而行,多设旗鼓,作为疑兵。吴军见贾逵军杀来,遂退走。贾逵占据夹石,向曹休运去军粮,支援曹休,曹休军遂又军心大振。当初,贾逵与曹休不和。黄初年间,文帝欲令贾逵持符节,曹休说:“贾逵性情刚烈,多次侮慢诸将,不可以持符节,担当都督大任。”文帝作罢。及至夹石之败,如果不是贾逵,曹休军几乎全军覆没。[662]

[662]《魏略》记载:曹休怨恨贾逵进军太迟,呵责贾逵,派主事者敕令豫州刺史前来捡拾丢弃的武器。贾逵心直口快,对曹休讲:“作为国家任命的豫州刺史,不是用来捡拾丢弃的武器的。”及至引军撤回。贾逵遂与曹休相互上表弹劾,文帝虽然知道贾逵理直,但因曹休是宗室,对两人都没有责难。

《魏书》记载:曹休仍然耿耿于怀,欲以贾逵后到延期为贾逵定罪,贾逵始终不再讲话,当时人因此多称赞贾逵。

习凿齿曰:对贤士来讲,对外以身虚己、对内以身下物,妒忌之名,还会由此而产生?有妒忌之名者,都是因为斤斤计较事物,总想着胜负,想着名利。若总想着私利,将会败坏国家、危害黎民,这样的人,即使倾覆,于我何利?我苟无利,乘之曷为?以这样的态度处世,则心胸坦荡。今忍其私忿,而急彼之忧,冒难犯险,令其免之于害,使功显于明君,惠施于百姓,身登君子之途,义愧敌方之心,虽豺虎,犹将不觉所能害,更何况曹休乎?然则济彼之危,所以成我之胜,不计宿怨,所以服彼之心,公义既成,私利亦弘,可谓善争。在于未能忘胜之流,不由于此而能济胜者,未之有也。

贾逵病重,对身边人讲:“我蒙受国家厚恩,恨不能斩杀孙权,以此去见先帝。丧事从简,不得铺张浪费。”贾逵去世,谥号为肃侯。[663]嗣子贾充继承爵位。豫州吏民追思贾逵,为贾逵刻石勒碑,建立祠庙。青龙年间,明帝东征,乘坐辇车来到贾逵的祠庙,下诏说:“昨天路过项城,看见贾逵的石碑和神位头像,念之令人怆然。古人有言,但患名之不立,不患年之不长。贾逵存忠义之心,功勋卓著,不幸去世,令人追思,可谓死而不朽矣。其布告天下,以劝勉将来。”[664]贾充,咸熙年间担任中护军。[665]

[663]《魏书》记载:贾逵享年五十五岁。

[664]《魏略》记载:甘露二年,皇帝(曹髦)车驾东征,驻扎在项城,再次进入贾逵的祠庙,下诏:“贾逵没有遗爱,历世见 。追闻风烈,朕甚嘉赏之。在往昔,先帝东征,亦临幸于此,亲发德音,褒扬贾逵之美,徘徊之心,益有慨然!夫礼贤之义,或扫其坟墓,或修其门闾,用以崇敬也。扫除祠堂,有穿漏者修补之。”

[665]《晋诸公赞》记载:贾充,字公闾,甘露年间,担任大将军幕府长史。高贵乡公遇难,司马文王幸赖贾充,贾充得以免遭讥讽。贾充身为晋室元功之臣,官至太宰,受封为鲁公。去世后,谥号为武公。

《魏略·列传》以贾逵、李孚、杨沛三人为一卷,今列李孚、杨沛二人,继贾逵之后。

李孚,字子宪,钜鹿郡人。兴平年间,本郡人民遭受饥困。李孚身为儒生,种植薤菜,欲以生活计。有人向其索要,亦不与一茎,也不自食,故当时人不知其何意。后来,李孚担任官吏。建安年间,袁尚兼领冀州牧,任命李孚为主簿。袁尚与其兄袁谭争斗,袁尚出兵,进抵平原郡,留下别驾审配守卫邺城,李孚跟随袁尚。恰逢太祖围困邺城,袁尚还军,欲救援邺城,还未到,袁尚怀疑邺城中守备太少,欲令审配了解城外的情况,与李孚商议派谁进城。李孚回答袁尚:“今日派小人进城,恐不足以知内外,且担心不能表达清楚。李孚请求,亲自进城。”袁尚问李孚:“当率领多少人进城?”李孚答:“听说邺城外围很紧,人多了容易被发觉。臣以为,只需要率领三名骑兵,足矣。”袁尚听其计。李孚选了三名亲信,不告诉他们去哪里,只是让他们准备好干粮,不得携带兵器,各准备一匹快马。遂辞别袁尚,南下,途中在亭传休息。及至到了梁淇,李孚派从者砍了问事杖三十根,系在马鞍边,李孚自己戴着平上帻巾,率领三名骑兵,在夜色中来到邺城下。在当时,大将军虽然有禁令,而割草喂马者仍然很多。故李孚夜晚到达邺城,在鼓声一更时,自称都督,经北围沿路向东去,从东围又沿路向南去,途中不断呵斥守围将士,随其轻重,而行处罚。遂逐步走到太祖的大营前,径自向南,从南围困角落,又向西折去。当走到章门,又大声呵斥守围者,收捕绑缚。借机打开其围困,疾驰至城下,呼喊城上的人,城上的人以绳引之,李孚得以进入城内。审配等看到李孚,悲喜交加,鼓掌欢呼万岁。守围者将李孚进入城中的情况报告,太祖大笑,说:“这不过是侥幸入城,再看他怎么出来。”李孚事情办完后,欲出城返回,看到城外的围困一定会更加警惕,不敢再冒险。想到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应当迅速返回,又暗生一计,对审配讲:“而今,城中的粮食很少,无用老弱太多,不如把他们驱赶出城,这样可以节省下很多粮食。”审配听其计,当天夜晚,挑选数千人,让他们打着白色旗幡,从三个城门出城投降。又让人人手持火把,李孚很快穿上投降人的服装,随着这些举旗投降者,趁着夜色出了城。当时,守围的将士听说城中人要投降,又见火光照耀,便一同看着发生了什么事,不再注意包围圈。李孚从北门出去,随即从西北角突围出去。第二天天明后,太祖听说李孚已经突围而去,抵掌大笑,说:“果如吾言也。”李孚来见袁尚,袁尚很高兴。然而袁尚不能救援邺城,败走中山。袁谭又追击袁尚,袁尚落荒逃走。李孚与袁尚失去联系,遂到袁谭处,又担任袁谭的主簿,向东返回平原郡。曹操进攻袁谭,袁谭战死。李孚回到城中,城中人虽然必须投降,袁尚在外扰乱,还未安定下来。李孚以权宜之计来见曹操,骑马走到牙门,自称冀州主簿李孚,欲亲自向曹公禀报密事。曹操接见,李孚叩头谢恩。曹操问其要禀报何秘密,李孚答:“而今,城中强弱相互欺凌,民众心中皆不能安定。臣以为,应该令新投降者向城内所认识者宣明教令。”曹公对李孚讲:“卿回去,向城内宣明教令。”李孚跪在地上请教,曹公说:“以卿的意思,宣明即可。”李孚回到城中,宣明教令:“各安其业,不得相互欺凌。”城中很快安定下来,李孚返回曹公处禀报,曹公认为李孚可谓良吏,足以担任要职。恰逢此时,正在裁撤冗员。李孚暂时代理解县长,在任上,李孚以严厉显示能力,稍后升任司隶校尉。当时,李孚已经七十余岁,在处理政事时仍毫无倦意,而治理的效果不逊于以往。在阳平郡太守任上,李孚去世。李孚本姓冯,后改为李。

杨沛,字孔渠,左冯翊万年县人。初平年间,杨沛担任三公府令史,以牒令改任新郑县长。兴平末年,人们大多饥困,杨沛在任上,让民众多储存干桑葚,收获 (lāo)豆,看到收获有余者,即补充不足,积蓄一千余斛,藏在小仓库。恰逢太祖担任兖州刺史,西迎天子,率领一千余人,缺少粮食。经过新郑县,杨沛谒见太祖,向太祖贡献干桑葚,太祖大喜。及至太祖辅政,杨沛改任长社县令。当时,曹洪的宾客在县界,征调时,不肯按照章程办事,杨沛先打折宾客的脚踝,随后诛杀。由此,太祖认为杨沛是一位能吏。杨沛历任九江郡、东平郡、乐安郡太守,在任上皆有政绩。因为与督军争斗,杨沛被判髡刑五年。服刑未满,恰逢太祖出征来到谯县,听说邺城民众不能谨奉法令,遂颁发教选令,选人担任邺县县令,要在执法严格方面能够与杨沛相比。最后,杨沛从刑徒中被起用,担任邺县县令。杨沛已经拜受印绶,太祖接见,问杨沛:“将何以治理邺县?”杨沛答:“竭尽心力,宣示法令。”曹操说:“答得好。”回过头来,对座席上的人讲:“诸君,此人可畏,要小心呀!”曹操赐杨沛奴婢十人、绢帛一百匹,欲以此勉励,同时回报当年的干桑葚。杨沛辞别,还未到达邺城,军中豪右曹洪、刘勋等,畏惧杨沛的大名,派遣家人,骑快马通知邺县的子弟,让他们各自检点。杨沛担任县令数年,以功劳升任护羌都尉。建安十六年,马超反叛,大军西征,杨沛随军,都督孟津渡黄河事宜。太祖已经渡到南岸,其余者还未渡河完毕,而中黄门在前面渡河,忘记所带的行轩,私自北渡,回来取,向官吏请求杨沛再派一条小船,欲独自渡过黄河。官吏呵斥中黄门,不肯派,中黄门与官吏争执。杨沛问中黄门:“有公文吗?”中黄门答:“没有公文。”杨沛大怒,说:“怎么知道你不是逃亡犯?”令人抓住中黄门的头发,用棍子捶打,中黄门狼狈逃窜,衣帻皆被撕裂,向曹操控告杨沛。曹操说:“你没有被打死,还算是侥幸。”从此,杨沛声名远震。及至关中残破,杨沛代替张既,兼领京兆尹。黄初年间,儒雅并进,杨沛原来是以能吏受到重用,遂以议郎冗散,回到里巷。杨沛前后担任过几个郡县的太守、县令,不以私意讨好他人,又不肯屈服于贵人,故退身居家,家无余财。在家中养病,从儿子那里借房子居住,家中没有奴婢。后来,在河南夕阳亭,得到二顷荒芜的田地,杨沛在此建起一座瓜牛庐,居住在里面,其妻子跟着挨饿受冻。杨沛病逝,乡里人、亲友及故吏为杨沛殡殓安葬。

陈寿评论如下:汉室衰微,天下丧乱以来,州部刺史总领诸郡,在外掌握赋敛税收,督查各郡政务,不像过去,州部刺史仅负责监察而已。曹操创立基业,直至魏国结束,担任州部刺史的官员都有崇高的威望,可谓名至实归的干才。很多刺史通达政务,善于临机应变,以恩威并施治理地方,故能够肃清万里疆域,受到后人赞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