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汉史:残忍宫殿建筑揭秘

秦汉史:残忍宫殿建筑揭秘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后下令将当时在场的人全部杀死。豪华富丽的宫殿建筑秦始皇穷奢极欲,随着统一战争的胜利愈来愈升级。《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又“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经研究断定,“西起窑店大队的聂家沟,东至刘家沟大队的山家沟,其间是秦咸阳宫殿建筑遗址分布最多、最密集、规模最大的地方”。这些考古资料进一步说明,秦始皇所修建的宫殿规模之大,建筑之豪华,绝非后人虚构。

秦汉史:残忍宫殿建筑揭秘

“少恩而虎狼心”早在全国统一以前,就有一个魏国人尉缭说:“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67]“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史记·秦始皇本纪》)尉缭仅仅从秦始皇相貌、声音就下判断,似乎有点轻率。不过,他的确说得很对,秦始皇果然是“少恩而虎狼心”,在全国统一以后,这种剥削阶级卑劣的本性,得到恶性的发展,天下臣民都遭到他的无情蹂躏。

秦始皇不仅视人民为草芥,动辄杀人,“乱狱纠纷、俎烹车裂,黔首穷愁,饮泣永叹”(《太平御览》卷48),而且对他周围的大臣也不放心,他每天要亲自处理各种奏章文书,以竹、木简一石(一百二十斤)为标准,不尽此数不休息。在他手下只有那些专搞严刑酷法的狱吏才得到宠幸,其余的大臣不仅只能唯命是听,且随时有被杀的可能。如秦始皇听从卢生之言,不让别人知道自己行止,以便取得不死之药。所以就规定:“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例如,有一次,秦始皇在梁山宫,从山上见到丞相李斯的车骑仪仗甚为隆重,表示不满意。后来,李斯忽然减损了车骑。秦始皇便认定有人泄漏了自己的话。最后下令将当时在场的人全部杀死。从此,再没有人敢泄漏秦始皇的行动和机密了。

豪华富丽的宫殿建筑 秦始皇穷奢极欲,随着统一战争的胜利愈来愈升级。在秦都咸阳和故都雍,本已有不少豪华宏丽的宫殿,但秦始皇并不满足,在与东方六国战争的过程中,他就在咸阳大兴土木,每灭一国就仿照该国的宫殿式样在咸阳“北阪”盖起同样的宫殿,以至“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史记·秦始皇本纪》)。在消灭六国以后,秦更是大肆修建,如统一后的次年(前220年)“作信宫渭南”(《史记·秦始皇本纪》)。信宫又称咸阳宫,“因此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制紫宫,象帝居,渭水灌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三辅黄图》)。又如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营朝宫于渭南上林苑中”。这个宫殿相当大,“可受十万人。车行酒,骑行炙,千人唱,万人和,销锋镝以为金人十二,立于宫门”(《三辅黄图》)。朝宫的前殿,就是有名的阿房宫[68]据记载: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后来的诗人曾以“蜀山兀,阿房出”(杜牧阿房宫赋》)的著名诗句,来形容阿房宫的修建,其工程浩大的程度可见一斑。此外,现知秦始皇时营建的宫殿尚有兴乐宫(见《三辅旧事》《宫殿疏》)、梁山宫(见《汉书·地理志》)等等。秦王朝时宫殿之多不可胜数,《三辅旧事》记载:始皇“表中外殿观百四十五”(《史记·秦始皇本纪》《正义》引)。《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又“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这么多的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三辅黄图》),在咸阳附近的宫殿都以“复道甬道相连”(《史记·秦始皇本纪》)。

以上诸书记载,已经得到考古材料的证明,据勘探调查,在今咸阳市西起窑店镇毛王沟,柏家嘴,北起高干渠,南至咸铜铁路以北的东西十二里,南北四里的地段,发现有大量的带有纹饰的秦砖、秦瓦以及水管道等遗物。经研究断定,“西起窑店大队的聂家沟,东至刘家沟大队的山家沟,其间是秦咸阳宫殿建筑遗址分布最多、最密集、规模最大的地方”。在“毛王沟宫殿建筑遗址曾出土过云山纹瓦当,柏家嘴亦曾采集有关东特点的瓦当”(刘庆柱《秦都咸阳几个问题的初探》,载《文物》1976年第11期)。1974年至1975年秦都咸阳考古工作站又在牛羊村发现了一号宫殿,后来又在附近发现并发掘了第三号宫殿遗址。这些宫殿究属咸阳宫何殿,目前虽有争论(见王丕忠《秦咸阳宫位置推测及其它》,载《陕西省文博考古科研成果汇报会论文选集》),但从其遗址可以看出:这组宫殿规模宏大,分布对称,各殿之间有飞阁复道相连。主体宫室建于高台之上,环绕主体宫室分布着层叠的宫室群,建筑结构相当精美(见《秦咸阳宫第一号遗址复原问题的初步探讨》,载《文物》1976年第11期)。这两组宫殿群都发现了大型壁画,特别是三号宫殿的壁画,虽历两千多年,又曾遭火焚,但色彩仍比较鲜艳,造型生动,内容丰富,反映了这群宫殿建筑的豪华程度(见《秦都咸阳第三号宫殿建筑遗址发掘简报》,载《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2期)。这些考古资料进一步说明,秦始皇所修建的宫殿规模之大,建筑之豪华,绝非后人虚构。《史记》等书的有关记载是有根据的。

荒淫腐朽的生活 秦始皇纵情享乐,过着荒淫奢侈的腐朽生活,在那些宫殿中,充满了供他享用的姬妾玩物,他将“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史记·秦始皇本纪》)。同历代的荒淫君主一样,秦始皇贪恋酒色,以妇女玩偶:“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史记·秦始皇本纪》)他还令嫔妃们“当暑戴芙蓉冠子,以碧罗为之,插五色通草苏朵子,披浅黄鑄罗衫,把云母扇子,覣蹲风头履,以侍从”。他不过是把这些妇女当作观赏的玩物,所以连宫娥们也要根据秦始皇的爱好而打扮起来:“秦始皇好神仙,常令宫人梳仙髻,帖五色花子,画为云风虎飞升。”在夏天时,又令宫人“戴黄罗髻,蝉冠子,五花朵子,披浅黄银泥飞云帔,把五色罗小扇子,覣金泥飞头鞋。”(以上均见《中华古今注》)这些记载不仅反映了秦始皇腐朽的情趣,而且证明秦王朝宫内奢侈到何等地步。

在秦始皇的后宫中,还有“宫女侍者千余人”,“作戏倡优”,供秦始皇玩赏,这些宫女都“幼妙宠丽”,每日为秦始皇弹唱歌舞,有人曾写词描写其状:“泣喻而妖兮纳其声声,丽颜歌长㯓兮叹曰骑,美人旎旖纷嬆籱。”(《绎史》卷149引《琴苑要录》)秦始皇“纵酒后宫”,荒淫无度,他轮流在各宫中淫乐,各宫殿内的奢华皆不相上下,使得秦始皇能“各案署不移徙”(《史记·秦始皇本纪》),其荒淫的程度是不难想象的,难怪50岁就一命呜呼了。

秦始皇陵(www.xing528.com)

惊人的陵墓建筑 秦始皇初即位就在骊山下为自己修坟墓。统一后又继续建造。据记载,始皇的陵墓“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史记·秦始皇本纪》)。从目前考古发掘的初步成果,可证明此记载是可信的。不久前,有人利用地质测探仪器在始皇陵地面测试,初步断定地下可能埋藏有汞,如果以后考古发掘能加以证实,则表明《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记“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不虚。又以秦始皇陵考古著名的秦陵专家杭德洲同志研究,始皇陵的规模决不止于《水经注》所记“旁行周回三十余里”的范围。初步普查和钻探可知:始皇陵的建筑遗迹南北长15华里,东西长17华里,周长64华里。其外部封土高大,“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汉书·楚元王传》)。折今日之度量,其坟高为120多米。1962年陕西省文管会对始皇陵调查,测出陵丘下部已成方形,东西长345米,南北长350米,周长1390米,在陵丘正西约277.7米处实测封土尚高约43米(《秦始皇陵调查简报》,载《文物》1962年第8期)。明人都穆《骊山记》记载,“始皇陵内城周五里,旧有四门”。据近年考古工作者调查结果表明,始皇陵内城城墙东西长580米,南北长1355米,周长约3870米,城墙宽约8米,是用每层6—8厘米左右厚的夯土筑起的。推断其高度应在8—10米以上。

考古工作者还在秦始皇陵封土北探出大型宫殿遗址,其中一处,南北长62米,东西宽57米,总面积为3524平方米。仅从遗留下的门道、地面就可看出,这座宫殿十分讲究。这只是陵墓的附属建筑,其正殿内有用青石板铺成的台阶,殿内地面是在原筑的夯土台上,又叠铺四层鹅卵石,中间以细砂灌缝,上铺一层2厘米厚的泥土,再上残存着略略雕过的线雕菱纹石铺地。地面就如此讲究,其他就不言而喻了。近年来,在秦始皇陵附近钻探、调查发现的许多遗物、遗迹都表明汉人所说的“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汉书·楚元王传》)是毫不夸张的。

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就是始皇陵的附属建筑之一,从现已发掘的情况推测,在三个俑坑内将出土陶俑、陶马八千余件。这些陶俑、陶马的塑造形象生动、逼真,陶俑一般均在1.80米左右。据研究,制作时,先用泥作好初胎,再上一层细泥,然后在细泥上雕塑出俑的五官、衣纹等细部。陶俑细部的雕塑颇费匠心。以俑的发髻为例,发髻雕塑质感甚强,不仅蓬松,且走向清楚,形象逼真。陶俑身着的甲衣,也雕塑颇细,每片甲片上的甲钉和甲片之间接连的甲带等,类型分明,出土的陶俑面部雕塑,均各不相同,表现了劳动人民的高度技巧和付出的巨大劳动(见杭德洲《略谈修建始皇陵的徭役负担》,载《陕西省文博考古科研成果汇报会论文集》),也反映了劳动力的浪费。秦始皇不仅生前,而且为了死后也如此穷奢极欲,充分反映了他和他所代表的地主阶级贪婪和腐朽的本性。

秦始皇时代动工修建的许多规模浩大的工程,都需要大批的劳动力,如修骊山陵用“七十余万人”(《史记·秦始皇本纪》),这一工程前后历时三十余年,至农民起义爆发的公元前209年才被迫停止。此外,还有“北筑长城”用“四十余万”人,“南戍五岭”又用“五十余万”人(见《续汉书·郡国志》引《帝王世纪》)。这几项工程加在一起,就超过一百五六十万人。当然,其中许多人是刑徒。其实,秦王朝把全国都变成了一个大监狱,严刑酷罚使“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汉书·刑法志》)。所以刑徒和服徭役的普通劳动人民也没有实质的区别。[69]据估计,秦时可统计的人口大约有二千万,而每年所征发的徭役起码不下于三百万人。服役的人数竟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五以上。

在滥发徭役的同时,统治者必定对人民横征暴敛。所谓“头会箕赋,输于少府”(《淮南子·氾论训》),就是说将搜刮来的财富,都归于皇室享用。秦王朝对人民的压榨,早已超过赋税制度的规定,是可以肯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