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嵊泗渔民画:异地移植的非遗成果!

嵊泗渔民画:异地移植的非遗成果!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8年2月9日,文化部命名嵊泗县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渔民画还作为本土文化,在本县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有选择地进行渔民画特色教育,并成立了“嵊泗县渔民画创作研究会”。此外,县文化馆设立了“嵊泗县渔民画创作基地”,并在大悲山景区建造了“嵊泗县渔民画陈列馆”。

嵊泗渔民画:异地移植的非遗成果!

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即北纬30°24′—31°04′、东经121°30′—123°25′,是浙江省最东部、舟山群岛最北部的一个海岛县,全岛有大小岛屿404个,其中有百人以上常住人岛屿13个。嵊泗县东西长180千米,南北距23千米至91千米,海陆总面积8824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86平方千米,海域面积8738平方千米,是一个典型的海洋大县、陆域小岛。全县辖三镇四乡,菜园镇、嵊山镇、洋山镇、五龙乡、黄龙乡、枸杞乡、花鸟乡分别坐落在七个小岛上,是一个需要靠海往来交流的县域。嵊泗县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温差较小。同时,嵊泗县鱼类、蟹类、软体动物类资源丰富,是一个适宜海作的地区,因此当地居民与海洋有亲密接触和深入了解。[6]

嵊泗渔民画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民间画种,原作者是一批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的海岛青年,他们以对大海独有的视角和深切的理解在画面上反映渔民的生活、梦幻和古老神秘的海洋世界

嵊泗渔民画是农民画的一种变体。农民画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发展史上分为“大跃进”时期的河北束鹿与江苏邳县模式,文艺政治服务,构图简单,手法夸张;“文革”时期的户县模式,农民画开始转向生活化,提出“画现实、画记忆、画理想”的创作口号;改革开放时期的上海金山模式,农民画开始回归民间艺术,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加强。[7]农民画在“大跃进”和“文革”中被作为一种政治宣传手段而发展势头迅猛;到改革开放后,农民画逐渐淡化意识形态色彩,转变为一种逐渐市场化的文化产业。此外,具有代表性的地域农民画有:上海西郊农民画、陕西户县农民画、上海金山农民画、山东日照农民画、吉林东丰农民画、广东龙山农民画、广西侗族农民画、贵州水城农民画等。[8]1988年2月9日,文化部首批命名34个农民画创作突出的县乡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也证明了农民画已经有了一定的关注度。此后,各地的农民画陆陆续续申请成功成为非遗项目,但大多都只是市级非遗项目,如2008年岫岩农民画被确认为市级非遗,2015年龙门农民画被纳入惠州市市级非遗项目。1985年底,以李佛裔[9]为代表的嵊泗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在进行群众文化工作时发现嵊泗县的美术创作一直处于停滞的状态,很少有年轻人能进入美术院校、出版社或展览馆。同时期,文化馆在整理民间美术时确认,由于历史地理、人口等条件所限,全县极少发现民间艺术的精品,很难寻到会剪纸描花的“巧婆婆”,当时没有一个专门从事民间美术的艺人,就连社会民俗、住房建筑服装首饰等也由于频繁的文化交往而逐渐与江浙大陆同化,不再具有渔民特色。[10]

以此为背景,李佛裔等人同时发现,在民间艺术不景气的当时,金山、嘉兴、定海农民画发展兴盛,因此决定借鉴这种形式,从而产生了嵊泗渔民画。

1986年5月,嵊泗县文化馆物色了五名业余作者去舟山市群艺馆[11]进行渔民画的加工,这些渔民画有幸被省群艺馆的专家们选中去美国展出,这个事件使嵊泗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开始反思,并得出了“一、渔村青年比别人更接近和了解大海及其生活;二、没有受过美术训练的作者在创作思维中更自由,没有什么框框;三、年轻人的审美更接近现代观念”[12]的结论。同年9月,当地举办了一次试验性的培训班,学员是来自各乡镇文化站的管理人员和积极分子,这一批学员均是未曾学过绘画的海岛儿女,经过三个月的培训,这一批学员创作出了一批受到好评的作品。这一次的成果试验,激发了嵊泗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要创造出有影响力的群体渔民画的信心,为后续嵊泗渔民画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88年初,《中国旅游杂志(港澳版)》、《美术杂志》、《富春江画刊》、《江苏画刊》、中国台湾的《雄狮美术》等相继刊登和介绍嵊泗渔民画。1988年2月9日,文化部命名嵊泗县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1988年以来,嵊泗渔民画赴中国香港、日本、法国、德国等地展出,部分作品被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收藏,另有300余件作品被国内外画商和艺术家购买收藏。1993年,“嵊泗渔民画”被编入《中国民间美术教育大全》,卢秀绒创作的作品《乌贼夫妻》被编入全日制初中教材中。

这几年,嵊泗渔民画的创作队伍不断扩大,县文化馆每年举办一至两期“创作培训班”,培养渔民画新人,定期举办渔民画比赛。渔民画的队伍从原先的10多人发展到了现在的150多人。渔民画还作为本土文化,在本县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有选择地进行渔民画特色教育,并成立了“嵊泗县渔民画创作研究会”。此外,县文化馆设立了“嵊泗县渔民画创作基地”,并在大悲山景区建造了“嵊泗县渔民画陈列馆”。(www.xing528.com)

“中国农民画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是在特定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下发展起来的独特艺术种类。长期以来,农民画的组织者、辅导者和创作者形成了某种实质性的合作关系。”[13]“没有辅导就没有农民画,有怎样的辅导就有怎样的农民画”[14]。从以上即可看出,辅导员是农民画的塑造者。与农民画相同,嵊泗渔民画也采用辅导员的形式对学员进行培养。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辅导员采用了“三步走”的形式。

首先,辅导员帮助学员提高对传统民间艺术和现代民间绘画的认识,让学员们热爱并致力于发展渔民画。在辅导和日常生活中启发、讨论学员的想法,引起他们寻求对自然界原始的和接近于童趣的认识,引导他们对生活中引起自身强烈情绪的内容进行思索并从中找到素材。通过这种方法,辅导员帮助学员消除由于艺术分工所造成的自卑心理和精神上的负担,为创作提供一种激情状态。

其次,让学员参考各地渔民画资料,指出作品艺术层次的高低所在,提高学员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以及使学员认识到渔民画不需要任何现成的规矩、定律、楷模和样板,要有自己的创作。

最后,是让学员们进行实际创作。在学员们不敢动笔的情况下,辅导员规定每人一天至少画出五张不同的草图,尔后辅导员离开现场,让学员自行涂鸦。最后,辅导员在学员有了一定数量的草稿后辅导员再进行分析挑选。对于学员的初作,辅导员尽可能给予肯定和鼓励,为学员创造一个良好轻松的创作环境,又对他们进行“动口不动手”原则的指导,加速学员们对创作的理解,消除在创作中的依赖。

嵊泗渔民画开办过多次培训班,但因资料不足未能进行统计。就文献资料及调查资料可知:1986年,嵊泗举办了第一次渔民画培训班。培训班的主要辅导员是李佛裔、李非雪等几位老师。学员有俞慧娣、吴绥萍、卢秀绒、孙跃国、费小玉、朱娟红、董凯芸、马邵红、陆安平、徐鸿芳共10人。2018年,嵊泗再一次举办了渔民画培训班。此次培训班的辅导员只有李非雪老师一人,学员共18人,其中孙跃国、马邵红、卢秀绒、胡章夫、张开宏、王全夫、徐亚双、项修健8人均是30年前培训过的同一批人。

自1994年开始,培训班师生李佛裔、朱涓红、戴文雄、卢秀绒、吴绥萍、孙芬芳、孙跃国等人,在全国和浙江省的民间绘画展、绘画比赛中多次获奖,李佛裔的作品《龙王爷爷庙奶奶》还曾被浙江省美术馆收藏。2006年嵊泗渔民画被列入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名录,同年被列入第一批舟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