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得克萨斯州长宣布祈雨日:历史与文化的融合

得克萨斯州长宣布祈雨日:历史与文化的融合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里克·佩里,得克萨斯州长,凭着得克萨斯州《宪法》及各项法令赋予我的权力,在此宣布,2011年4月22日周五至2011年4月24日周日这三天时间,为得克萨斯州的祈雨日。11在伊斯兰世界,先知穆罕默德在世时亲自实施祈雨仪式。如今,穆斯林会集体祈雨。早在4000多年以前,在“三条腿的威利”祈祷穗子连片摇曳的玉米,佩里州长祈求上帝浇灭野火以前,暴风雨神便是人类崇拜的最早神祇之一。

得克萨斯州长宣布祈雨日:历史与文化的融合

19世纪中期,得克萨斯州还是乱哄哄的共和党的天下,那时有位颇受欢迎的法官兼平信徒布道员——罗伯特·麦卡尔平·威廉姆森(Robert McAlpin Williamson),然而人们更熟悉的是他的绰号“三条腿的威利”。青少年时期,他患上了结核性关节炎。1疾病不仅令他数月不能下地行走,而且还导致他的右腿在膝盖处向后弯曲、终身瘫痪。他特别定制的裤子有三个裤腿:一个放左腿,一个放向后弯的右腿,还有一个放他右膝以下安装的木腿。

患病期间,威廉姆森如饥似渴地大量阅读,结果,他不仅成了奇才,而且还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大约十九岁时,他就上了法庭。残疾没有妨碍他做任何事情。他是技艺高超的马术师、射击手,是最高法院大法官、共和党的国会议员,还是得克萨斯游骑队中首批获得少校头衔的成员。2

作为一名出色的演说家、受人信赖的领导者,威廉姆森还肩负着另外一项光荣的使命:祈雨时,他要担任可靠的祭师。3

19世纪40年代,关于得克萨斯,最广为人知的故事是游骑队员、科曼奇人和墨西哥政府为争夺“孤星州”【15】的主权而发起的多场著名战役。但是,让得克萨斯人焦躁不安的还有天气的脾性。探测树轮的研究者们通过古老的落羽杉解读雨的历史时发现,1840年至1849年间是得克萨斯历史上最干旱的十年。4定居者直接引用《圣经》里的语句来描述当时的情形:蝗虫入侵,尘暴肆虐,野火蔓延,家畜大批死去。小溪泉水、河流干涸成泥。白骨散落得遍地都是。小麦枯萎。玉米结瘤。

一篇典型的威廉姆森的祈雨文:

哦,天主啊,圣父,宇宙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你的手中掌握着雷电,你从云中播下雨水,为你的子民生长出庄稼。现在,请带着怜悯,低头看看你的子民吧,因为庄稼缺少雨水,他们正面临着毁灭。哦,天主啊,请赐予我们充沛的雨水吧,让庄稼结出累累果实,让大地在阵雨的浇灌下重现绿色生机。天主啊,请赐予我们充沛的雨水吧,让玉米穗连片起伏摆荡;请别降下蒙蒙细丝,那样发育不全的作物,甚至地狱都不收。5

对于那些定居在得克萨斯的人来说,干旱的风险犹如红色的沙尘云一般悬浮在大平原之上。“三条腿的威利”的时代过去一个半世纪之后,2011年,因为干旱,得克萨斯发生了8000多起野火。这场干旱的严重程度与20世纪30年代的“黑色风暴事件”不相上下。当时,得克萨斯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的大气科学家们认为,全球变暖正令原本恶劣的气候条件变得更加恶劣。6但是,得克萨斯州长里克·佩里(Rick Perry)对教授们的观点表示怀疑,他满怀激情地蹬上他的黑筒皮靴,向上苍祈雨。佩里呼吁他的得克萨斯人民与他一同加入为期三天的祈雨活动,他写道,鉴于得克萨斯已经近三个月没有下过雨;鉴于野火已经吞噬了得克萨斯将近7300平方千米的土地,摧毁了400座房屋;鉴于庄稼都已歉收,买卖一蹶不振……

我,里克·佩里,得克萨斯州长,凭着得克萨斯州《宪法》及各项法令赋予我的权力,在此宣布,2011年4月22日周五至2011年4月24日周日这三天时间,为得克萨斯州的祈雨日。

那时,佩里的目光正投向美国总统一席。他向大众展示他的靴子,上面手工缝制着得克萨斯大革命时的口号——“来,将它一举拿下”(Come and take it)。他用流利的西班牙语向垂头丧气的墨西哥裔美国人发表演讲。然而,最终他那传统主义的招牌也没有为他赢得足够的呼声。他那雨水的排比句反而给他招来了“《圣经》中的恶棍”的骂名7和“试图擅用基督教日历中最重要的三天”——从耶稣受难节(Good Friday)到复活节(Easter Sunday)——的指责8

但是,佩里祈雨所致敬的传统,远比得克萨斯甚至基督教历史悠久,且覆盖面广阔得多。在干燥的美国西南地区,印第安雨舞依然夸张地演绎着现实版的古老祈愿,在这里自古以来,祈雨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9这一点,从古普韦布洛人盛水陶罐的云样图案和曾在如今亚利桑那州生活过的史前时期的霍霍坎人(Hohokam)所佩戴的蛙形手镯和吊饰上就能清楚地看出。雨水已经深深地渗透进许多当地土著的精神生活中,因此,就像霍皮人中水族(Hopi Water Clan)使用的陶器和珠宝上的雨云标记一样,雨也常常被用作名字、一个宗族的象征,或者仅仅是个人的记号。10

不管是19世纪的“三条腿的威利”,1999年担任得州州长的乔治·W. 布什,还是2007年担任佐治亚州长的桑尼·珀杜(Sonny Perdue),长久以来,为了缓解干旱时期土地的干渴,基督徒们一直保持着祈祷暴雨的传统。犹太人和穆斯林也有类似的做法。每年,在庆祝丰收的朝圣节日——住棚节(Sukkot)的第八天,全世界的犹太人都会举行祈雨活动。领唱者身着一袭白色的长袍,吟诵着特别的祈雨祷文,以此标志着以色列雨季的到来。11在伊斯兰世界,先知穆罕默德在世时亲自实施祈雨仪式。他向天空举起双手,背对着大众,掀开长袍。如今,穆斯林会集体祈雨。他们吟诵着《祈雨拜》,掀开外衣,举起双手。12

在以色列近来一次破纪录的干旱秋季中,穆斯林、基督徒和犹太人以前所未有的默契,一起聚集在位于耶路撒冷和伯利恒之间的山谷里,祈祷干旱早点结束。13雨是一种促进团结的强大力量。当它把现代基督徒、犹太人和穆斯林集中到一起共同祈雨时,它也把他们跟他们的宗教起源在中东炙热的古老沙漠中联系在了一起。

早在4000多年以前,在“三条腿的威利”祈祷穗子连片摇曳的玉米,佩里州长祈求上帝浇灭野火以前,暴风雨神便是人类崇拜的最早神祇之一。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之上,挥斥闪电的雨神稳稳地站在疾速狂奔的公牛背上,飞在天上,穿行在一片凶猛的暴风雨中。他就是苏美尔人的伊斯库尔(Iškur),或阿卡德人的阿达德(Adad)。14阿卡德人把暴风雨云说成阿达德的“小牛犊”。(在某些传统的说法里,雨神伊斯库尔/阿达德是暴风雨神恩利尔的儿子。恩利尔是个既能唤起干旱又能发动洪水的厌恶人类的神,美索不达米亚之所以变干,全是拜他所赐。)

在花粉颗粒和深海沉积物中,我们能看到地质学家如何发现在人类放下枪矛、拾起锄头的时期,气候从潮湿转变成干旱的证据。与此同时,考古学家注意到,在最早的城邦中,敬神者的大脑也经历了变化。在狩猎采集者们狂热祈求子嗣的地方,农学家们则更多把希望寄托在了雨水上。在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及其他新石器时代的文明中,母亲女神的工艺品数不胜数——高耸的乳峰暗示着当时的文化尤为重视生殖繁衍。紧接着,这些文明也诞生了雨和风暴之神。15但是唯有更替到农业生产及城市生活时代,学者们才在图像和文本材料中发现对男性暴风雨神越来越紧迫的呼唤,这其中就有骑牛的伊斯库尔/阿达德。

在一些地区,如上美索不达米亚,农业的发展更多依赖的是雨水而不是灌溉,暴风雨神在所有神祇中地位最高。有些被人们视为天上的国王,不仅统治其他的神,甚至还能将王权赋予人类。16还有的被视为生育率的主宰者,当他们感到被取悦时就会降下雨水、孕育生命;而当他们勃然大怒时,便会布下干旱、发动洪水,让子民难以繁衍生息。17公牛是很常见的雨神形象,不仅因为它们跑起来蹄声轰隆如雷鸣,而且还因为它们是雄性及性能力的象征。18女性雨神也存在,不过,她们通常都是暴风雨神身旁赤身裸体的护卫。

在最干燥地区的文化中,男性雨神往往会源远流长地存留下来。晚至16世纪,西班牙的编年史家还记录了当时阿兹特克人将孩童献祭给他们的雨神特拉洛克时的情景。然而,鲜有考古证据证实这些记录的真实性。直到最近,研究者们在位于今天墨西哥城(Mexico City)的特拉特洛尔科(Tlatelolco)发现了37具儿童骸骨及6具成人骸骨。在一个庙宇里,这些骸骨被小心翼翼地搁放着,似乎处在某种祭典仪式之中。这些遗骸中,还包括被包裹好放进瓮坛里的小婴孩的骨骸。时间经测定,可以一直追溯至15世纪中期由干旱引发的饥荒时期。

阿兹特克人相信,在山脉峰峦间生活着许多小神,他们都是特拉洛克的助手,具体的施雨者。特拉特洛尔科的庙宇就供奉着其中一名小雨神伊厄科特尔—奎兹尔科亚特尔(Ehécatl-Quetzalcóatl)。分子人类学家分析了受害者的DNA后发现,绝大多数受害者的年龄都不足三岁。所有已被鉴别出性别的骸骨无一例外都属于男性——人格化的伊厄科特尔—奎兹尔科亚特尔。阿兹特克人想用他们所能发现的最大相似性来竭力取悦这位精灵雨神。19

许多宗教和文化,将雨水本身视为男性——印第安人却认为滂沱大雨为男性,轻柔细雨为女性,两者对滋润生命、浇灌大地都同等重要。希伯来神创造大地时,将天上的水与地下的水划分开来。犹太传统根据《以赛亚书》中的诗句“让大地敞开口子接受吧,这样它或许能结出赎罪的果实……”,把天上的水——雨水——认定为男性,而地上的水——湖水、河水、泉水——认定为女性。20在梵文中,雨一词“varsha”源自更古老的“vrish”。“vrish”不仅意味着“下雨”,而且还意味着“拥有男性力量”“强大的生殖力”。21印度教徒视河流为女性,有时把河水随着季风上涨描述成河流怀孕22

有些文化把雨水跟精子更实际地联系在了一起。为了引来雨水,耕作的夫妇会在田野里交合;另一些文化则把赤身裸体的女人打发到庄稼地里为雨献上淫荡的歌。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会在部落成员中选出他们眼中的“造雨者”,把这些“造雨者”的血泼洒到其他部落成员身上,然后强制命令所有的参与者在雨水降临之前不得与自己的妻子接触。澳大利亚人还将降雨能力赋予实施割礼时剥除的包皮。23他们把这些皮肤藏起来,不让任何女人看见;遇上干旱再取出来。

苏美尔的伊斯库尔或阿卡德的阿达德都是态度游移不定的雨神,他们预示着一神论里时而和蔼、时而严厉的上帝。他们会插手帮助人类,赋予庄稼雨水;也会布下干旱,或发起滔天洪水来释放怒火,通常这怒火是由某个道德缘由引起的。(其他的暴风雨神因肆虐破坏而著称,如约鲁巴人的“Shango”、波利尼西亚人的“Tāwhiri”,还有日本人的须佐之男[Susanoo]。因为太难管束,须佐之男被驱逐出了高天原。)24

一块楔形文碑描述伊斯库尔“浑身笼罩着令人骇然的光辉;他轰鸣着雷声,聚集起厚厚的云层;他打开天庭的乳头;他令处处生机勃勃、物产丰饶”。25伊斯库尔和阿达德的古老故事也让我们可一睹长期干旱时的凄凉景象;在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史诗《阿特拉哈西斯》(Atra—Hasis)中提到的裸露的土壤便是证据:“天上,阿达德令雨水日渐稀少。地上,地底深处的泉水不再喷涌,洪水止息。田野保住了它的肥沃。然而,一场变化造访了尼沙巴【16】的胸部,一夜之间田野全都变成了白色。”26

在《旧约》中,亚伯拉罕与上帝立下约定:亚伯拉罕放弃对所有其他神的偶像崇拜,只忠诚于上帝。亚伯拉罕许诺离开美索不达米亚北部,远离那里的多神崇拜。作为对亚伯拉罕的忠诚的回报,上帝会照顾在水草丰美、风调雨顺的迦南美地生活的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

几百年过去之后,这些后裔在一场旷日持久的干旱中忍饥受饿。他们中很多人失去了信仰,逃亡到富庶的埃及。刚开始,他们迅速地发展。然而,渐渐地,他们沦为奴隶,被驱赶到尼罗河三角洲建造城池。最后,摩西把他们从奴役中解放出来,带领他们回到迦南美地,重享自由。

在接下来的出埃及过程中,这一事件发展到了高潮阶段并出现了与之相关的气候大变迁:上帝希望他的子民返回到他能通过雨水和干旱控制他们的地方。正如近三百年前,卫理宗的创始人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在他那本现在依旧大受欢迎的《圣经注解》(Notes on the Bible)中所阐释的,上帝思虑周密地没有让他的子民定居在埃及,而是定居在了迦南;“没有让他们定居在有诸如尼罗河等河流灌溉土地,使之物产丰饶的地方,而是令他们定居在完全依靠天庭降雨的地方。这样上帝把降雨的钥匙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能更加有效地使子民顺从于他。”27

以色列人刚定居下来不久就开始为农田、牧场的降雨以及降雨的时机没完没了地忧心;早来的阵雨对种子发芽、新庄稼生长至关重要。28上帝不仅许诺降雨,而且还许诺在合适的时间降雨:“你们若留意听从我今日所吩咐的诫命,爱耶和华——你们的神,尽心尽性事奉他,他必按时降秋雨春雨在你们的地上……”【17】 29

按照“经外传”说,雨水是上帝令我们保持诚实的方式,因为承诺之后紧随着的是警告。“你们要谨慎,免得心中受迷惑,就偏离正路,去事奉敬拜别神;耶和华的怒气向你们发作,就使天闭塞不下雨,地也不出产,使你们在耶和华所赐给你们的美地上速速灭亡。”【18】30

正如上帝对约伯所言,只有上帝才是雨水之父,只有他才能创造出雨水。(快把这话告诉气候工程师!)只有他能降下雨水以作赐福或夺走雨水以示惩戒。偶像崇拜、流血杀戮、无法无天都会招致上帝的愤怒布下干旱。除了大洪水的显著例外,上帝更常以干旱而非洪水的形式来发泄自己的愤怒。《旧约》中,尽是上帝令庄稼短雨少水,把雨派往一城而不派往另一城,让天空数月数年滴雨不下的事例。

同样,书里也尽是上帝降雨赐福的事迹——他的“宝贵财富”降落在以色列和所有土地之上:“耶和华必为你开天上的府库,按时降雨在你的地上。在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赐福与你。”【19】31

的确,从伊斯兰教的真主安拉把云朵拧碎成雨滴,到佛教里的各种雨云王,在众多宗教传统中,雨是最重要的福祉之一。在犹太教中,据说降雨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甚至比《托拉》律法的授予更加重要。正如公元3世纪的拉比Tanchum bar Chiyya所言:“《托拉》律法的授予是以色列的福音,但是雨水的降临却是整个世界的福音。”32

宗教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类的历史及其纷繁复杂的世界,包括他们对气候的看法与认识。一神论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及犹太教,全都诞生于干燥的中东沙漠。有些历史学家把一神论追溯到在这些干燥土地上注视着天空、期盼着带来生机的雨水的农学家们。绝大多数的多神宗教诞生于湿润的季风雨地区。有些学者揣测,当人们在千差万别的气候条件中形成他们的信仰体系时,他们同时也形成了与上帝、自然以及他人沟通时千差万别的交互方式。“在荒芜的沙漠中,生命在竭力求存,因此,有某种神圣的存在从虚无中创造出了生物,并且时间和所有生命都将在末日审判后迎来最终的完结,这听起来合情合理。”研究亚洲季风雨及其对人类影响的地球科学家彼得·克里夫特(Peter Clift)写道,“与此相反的是,在夏季季风雨的影响下生长起来的森林地带,生命无处不在、千姿百态。热带雨林里涌动着生命,生老病死永无止境地循环往复,从而衍生出一个既不强调创造的开始也不强调创造的终结的神学体系。”33

不论在哪种气候的地区,人们都在虔诚地祈祷降雨,因为即使世界上降雨最多的地方也有可能面临干旱。通常只有在湿度最大、有稳定季风雨浇灌的地区,雨水和河流方能源源不竭。34在亚洲尤其如此。在印度,全国大约十亿的印度人都视雨水哺育的恒河为圣河。而包括受人尊敬的克利须那神在内的众神的生活,都跟雨水密切相关。克利须那的肤色是暴风雨的蓝,他名字的意思是“如同暴风雨云一样浓黑”。35自从他在一个可怕的狂风暴雨夜降生在马图拉一户皇室人家的那一天起,雨水便始终追随着他。暴雨帮助克利须那的父亲秘密地把他带过亚穆纳河(Yamuna River)(恒河最长的支流),跟一户牧牛人家的婴孩调换,这样,克利须那才没遭到马图拉恶毒统治者的杀害。在这一过程中,暴风雨起到了掩护的作用。

在印度教一个最著名的故事里,青年克利须那说服所在地区的人停止崇拜雨神因陀罗(Indra)。因陀罗不仅是暴风雨神,而且还是众神之神。克利须那建议跟他一起牧牛的同伴们转而崇拜哥瓦尔丹山;克利须那将会成为这座山,接受他们的供奉。因陀罗大发雷霆,降下狂怒的大雨。这时,克利须那举起哥瓦尔丹山,将之犹如一把巨伞擎在牧童们的头顶上。蓝色的克利须那神用手指举重若轻地稳稳掂起哥瓦尔丹山,为他的快乐同伴们遮风挡雨的景象,是印度教一批最重要艺术作品描绘的主题。数个世纪以来,这个情节被雕刻成寺庙及石墙上的浅浮雕,被绣进纺织品里,并以欢快鲜明的颜色绘涂成画。在这些造型艺术中,山的裂缝里通常会躲藏着大大小小的动物,雨在四周落下,却没有给它们带来任何不安。

渐渐地,克利须那变得比因陀罗更强大,更受欢迎。并且,对雨及河流的崇拜成了恒河沿岸的主流信仰。长约2525千米的恒河孕育了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盆地,悲哀的是,它也是污染情况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向南和向东流淌过印度北部平原,流进孟加拉国。在孟加拉国,恒河把雨季的雨水返回至它们的诞生地——孟加拉湾。现实中,恒河是印度教教徒的朝圣地;拟人化之后,它成了恒河女神——一个相貌端妍的女人,没有腿,长着一条鱼尾,端坐在鳄鱼水怪摩伽罗(Makara)的身上。女神右手持一朵象征雨水、生育和丰饶的睡莲,左手托着一个水罐。不管在哪种仪式或节日中,印度人都会讴歌赞美恒河。大壶节(Kumbh Mela)也不例外。这个节日吸引来庞大的人群,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集体沐浴聚会。人们扎进仪式性的沐浴中,脸上喜气洋洋,湿透的纱丽五彩缤纷地贴在皮肤上。2001年,印度政府估计,为了在神圣的河水中沐浴,大约7000万人聚集到了恒河岸边。36

夏季到来时,强大的季风雨从印度洋上刮来。数百个类似的雨季节庆吸引着朝圣者或参加庆典的人前往印度各个城市及村庄。在偏远东北部的阿萨姆邦(Assam)——那里是世界上降雨最多的地方之一,也是印度最重要的朝圣地之一——在流经那里的布拉马普特拉河(Brahmaputra River)的南岸上,旅行者们蜂拥至卡摩加耶寺(Kamakhya Temple),庆祝迦梨女神节(Ambubachi Festival)。季风雨令布拉马普特拉河水位上涨,人们便说,季风雨为司掌寺庙的女神带来了一年一度的经期。在这为期三天的经期里,山顶寺庙闭门谢客。大批信徒守候在门外,一旦寺门打开,信徒们便疯狂地挤进去,争抢沾有“经血”的小块湿布——湿布浸润了季风雨全部的魔力,会带来儿孙满堂、土地肥沃和神其他的祝福。37

正如恒河女神及恒河在印度教的信仰中占据核心地位一样,传说中曾流经古老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明、现已失落的沙罗室伐底河也同样如此。在被写进《吠陀本集》之前,有关沙罗室伐底河的神话已经变成了印度人的回忆,通过故事和歌曲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38在这一过程中,沙罗室伐底河也变成了女神,司掌艺术和教育。

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吾珥城发掘《创世记》规模大洪水证据的考古学家伦纳德·伍利一次曾经说:“我们应该设想,在虚假和荒诞的重重覆盖之下,总还潜伏着一些真相。”伍利解释说,他并不打算用神话来构建历史。正好相反,他打算找到神话中隐藏的历史。当然,在史上最波澜壮阔的雨的事故中,依然还有很多真相等待着被发现。39

19世纪之前,西方人对大洪水故事的了解仅是来自希伯来《圣经》中的《创世记》。这个故事人人耳熟能详,就像它展现的报复之心一样让人记忆深刻:自亚当之后的十个世代,人类变得卑鄙邪恶、不可救药,“凡有血气的人都已败坏了他们在地上的全部行径”。上帝很后悔创造出这样一个地方,于是决定毁灭一切,重新开始。但是,他把他的决定事先透露给了虽不完美但很虔诚的600岁的挪亚。“我将连着四十个昼夜向大地降下大雨,”上帝对他说,“所有我创造出的活物都将遭到毁灭,从地上消失干净。”接着,上帝告诉挪亚如何建造一艘木质方舟,如何拯救他的家人以及每种生物的一公一母。上帝从天庭释放下暴雨,从地底深处涌出洪水,直到大水淹没了最高的山峰。这场灾难没完没了地持续着,在有的版本里,它持续了150天;在另一个版本里,它持续了整整一年。最后,挪亚和方舟里的所有动物漂浮在一个怪异、寂静、满目疮痍的世界里,直到方舟在亚拉腊山(Ararat)停下来。挪亚放出一只渡鸦,渡鸦没有返回。挪亚又放出一只鸽子,鸽子衔来了一片橄榄叶,这标志着洪水已经退尽。挪亚建造了一座神坛,向上帝进行了燔祭。在这段传说的最后,上帝许诺,尽管人类有不可挽回的罪恶,但是他再也不会作出消灭大地及其生物的举动,至少不会再以发洪水的形式。彩虹是上帝与人类契约的见证:作为一件信物铭记着“上帝与地上所有有血气的活物之间的永恒约定”。40(www.xing528.com)

在19世纪中期的伦敦,一个叫作乔治·史密斯(George Smith)的青年镌版工沉溺在挪亚及《旧约》的其他故事中不能自拔(他的下巴上也晃动着一把传说中的挪亚式大胡子),一心扑在近东出土的古董上。在伊拉克的沙漠里,英国考古学家不断发掘出精美的工艺品。亚述帝国(Assyrian Empire)的繁华首都尼尼微(Nineveh)立刻从《创世记》的书页上跃然而出。那时,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公元前6世纪亚述王亚述巴尼拔(Ashurbanipal)的图书馆。史密斯供职于一家银行纸币雕版制作公司,公司不远处就坐落着大英博物馆。博物馆里,译解密码者正忙着将成千上万块楔形文板和残片拼凑完整并翻译出来。这些石板碑片均出自亚述巴尼拔建造的那座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馆。史密斯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泡在了博物馆里,把所有的积蓄都花在买书自学楔形文字和古亚述语上。他对此类材料的敏锐直觉给图书馆的学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久,他们就给了他一份工作,主要负责将已有两千年历史的残碑断板拼起来。史密斯得在数千块打上标记的残碑断板中逐一察验、分类,再将这些残块拼回原来的样子。他太喜欢这份工作了,以至在伦敦大雾期间,博物馆因缺乏人工照明而必须关闭时,他感到火冒三丈。41

用博物馆同事的话来说,史密斯是一个“很敏感、容易紧张的人”。42在1872年的几个星期里,他焦躁不安地等待着同事重返工作,去清理一块石碑上的石灰岩状沉积物。这些沉积物凝固在石碑的一角上,碑角上被遮住的文字让人非常好奇。

这块仅有10厘米宽的沉积物,将会改变史密斯的一生。当恼人的沉积物最终被刮除干净,史密斯能够分辨那些细小的刻痕时,他发现自己读到的内容非常非常的熟悉。他是这样描述这一时刻的:“我的眼睛捕捉到一段关于船停靠在尼兹尔山脉的叙述,接下来是派遣鸽子出去,它找不到落脚地并返回的叙述。我立即明白,我在这里至少发现了部分迦勒底有关大洪水的叙述。”43

史密斯手中拿着的这份大洪水叙述,至少比最早版本的《圣经》还早一千年。(更不用说比荷马那本备受赞誉的“文学圣经”的问世提早了多少个世纪。)根据博物馆某个同事的文字记录,史密斯把那块东西放在桌子上,然后“跳了起来,欣喜若狂地满屋子狂奔,接着,令所有在场的人目瞪口呆的是,他开始脱掉自己的衣服”。44

史密斯发现的是由十二块板子组成的《吉尔伽美什史诗》(Epic of Gilgamesh)中的前十一块板子。史诗讲述了美索不达米亚传说中的统治者吉尔伽美什的事迹以及他寻求长生不老的故事,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学作品之一。史密斯发现的部分描述了吉尔伽美什与乌特纳比西丁(Utnapishtim)的会面。乌特纳比西丁虔诚地拥护神,因此深受神的信赖,事先获悉神将发大洪水淹没大地的计划。这一篇章内容跟《创世记》的记述几乎别无二致:警告与精心挑选的幸存者;建造木质方舟,拯救“大地上的所有走兽飞禽”;在山上着陆;派遣燕子、渡鸦和鸽子去寻找陆地;甚至也有众神作出永不再令人类陷入滔天水患的承诺。45

大洪水的传说传遍了整个古代世界。46巴比伦的版本在当时的迦南地区很出名。故事的片段已在土耳其中部地区的赫梯人的皇家图书馆里被发现。许多人认为,赫梯人把故事传给了希腊人。因此,这些故事也融进了希腊神话里。宙斯是希腊神话中法力最大的神,他司掌天空,掌控着雨。在希腊版本里,宙斯对人类深恶痛绝,因此释放出滔天洪水,几乎消灭了所有的人,只有建造方舟的丢卡利翁(Deucalion)和妻子皮拉(Pyrrha)得到拯救。

希腊人又把这个寓言传给了罗马人。罗马神话中的朱庇特,类似于希腊的宙斯和印度的因陀罗,既是众神之神,又是雨水之神;因为司掌雨水,所以他又被称作雨神朱庇特。公元前1世纪末,诗人奥维德(Ovid)在罗马作了如下记述:朱庇特对人类的罪恶行径——蔑视褚神、暴虐凶残、嗜杀成性——大为震怒,因此决定将人类铲除干净。然而,这一决定令其他的神不满,因为这样做的话,谁来给他们的祭坛供奉香火呢?朱庇特说,不用担心,他会创造出另一个种族,这个种族远远优于前一个种族。于是,朱庇特让大雨倾泻下来,释放出大风,并命海神特里同(Triton)掀起巨浪,让河水漫过堤岸。绝大多数人类都被淹死了,剩下的人渐渐饿死。等到朱庇特不再降雨、特里同吹起海螺平息海水时,只有丢卡利翁和皮拉还活着。后来,他们从石头中创造出一个新的种族。

在印度教典故中,创造之神梵天(Brahmā)化身成一条鱼,前来警告他的儿子——第一个人类——摩奴(Manu):即将有一场世界级的大洪水暴发。摩奴也制造了一艘大船,收集起所有生命的种子。当天地万物被清除干净后,他向众神献祭;于是众神为他创造出一个美丽的女人。此后,他和这个女人孕育出一个新的种族。

一个多世纪以来,来自全球的洪水传说已经引发了无数猜想,被考察研究、著书立说,甚至被拍成了多部电影。受到史密斯的发现及其他线索的启发,20世纪20年代在吾珥城开展发掘工作的伍利深信,如果长年累月地坚持深挖,他就能够找到存在于《创世记》中记载的那般规模大洪水的实际证据。

伍利挖到埋藏着苏美尔人艺术品和冶金制品的土层,并一直向下挖,最终一直挖到美索不达米亚首批定居者时代的土层,那时的吾珥还只不过是一个小山村。在这一层,他挖到了被水运送而来的淤泥。很显然,这是一片洪水沉积物,它深达3米,曾经淹没过房屋和庙宇。伍利认为自己发现了一场古代大洪水,其规模之大,足以使整个人类遭遇灭顶之灾。

伍利的宣告攫住了全世界的目光,报纸头条、无线广播、影院里的新闻短片都在报道,更不用说教堂集会。伍利不仅发掘出一个失落的《圣经》世界,而且这样一来,他还找到了希伯来《圣经》中一则最重要的故事发生过的证据。他1929年的著作《迦勒底的吾珥》(Ur of the Chaldees),成为有史以来被阅读最多的考古学书籍。47

伍利的大洪水发现,几十年间,一直被大众想象着。然而,后来科学证明,这一发现只不过是一场泡影。在吾珥城及邻近的古老聚落展开的后续发掘都没能找出相同的淤泥层。经过几十年日益先进的科学探测,科学家们认定,吾珥大洪水是一场地方性的洪水,也许不过是幼发拉底河某个河口决堤造成的。

一场地方性的大洪水能够激发创作出如此壮丽的史诗吗?任何一场洪水,只要把你的邻人淹死、把你生活的地方冲走,感觉都会像是世界末日到来。在美索不达米亚,如注的雨水随着春日融雪一同袭来,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很可能会漫过河岸,将整个地区覆没于宽阔的湖下。考古学家称,大约5000年前,古老的苏美尔城舒鲁帕克(Shuruppak)(伊拉克的法拉丘)正是因为遭遇了洪水而沦为废墟。《吉尔伽美什史诗》的巴比伦版本提到了舒鲁帕克的名字。这个版本记录了一场消灭人类的大洪水的发生经过,以及虔诚的国王朱苏德拉(Ziusudra)的际遇。48朱苏德拉偶然从一位心怀恻隐的神那里得知,一场大洪水即将到来。因此,他建造了一艘巨船,得以幸存。

在美国地质学家威廉·赖恩(William Ryan)和沃尔特·皮特曼(Walter Pitman)看来,洪水泛滥是不会跟这些戏剧化的叙述相一致的。灾难来临前既不会有警告,人们也不会有时间建造方舟。赖恩和皮特曼用了二十年时间为8500年前实际发生在中东的一场大洪水构建了证据链。49这场大洪水可能引发了一场跟《吉尔伽美什史诗》和《创世记》中记载的规模相当的大灾难。他们提出了一个假设,今天的黑海曾经是一片比如今规模更小、被陆地包围的淡水湖。沉积物及海床的高分辨率图像表明,这里一度是干燥的平原。新石器时代的人很可能定居在肥沃的土地上捕鱼和耕作。上一个冰期结束之后,全球气候迅速变暖,海平面稳定上升。地质学家们假设,海平面升到一个关键水位之后,地中海漫过了今天土耳其和欧洲之间狭窄的伊斯坦布尔海峡(Istanbul Bogˇazi),当时海水的日推动力大约相当于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的200倍。50水位令人不安地持续上涨,日复一日,周复一周。当村民们终于意识到这并不是往年促进播种的洪水,而是一片死亡之海时,他们拆掉了房舍与棚屋,用房梁和支柱建造起临时的船只,逃走了。

循着赖恩和皮特曼的足迹,一队科学家和工程师在海洋学家罗伯特·巴拉德(Robert Ballard)的带领下,开始勘测绘制黑海海床的地图,寻找一个失落的定居点。巴拉德最广为人知的功绩是1985年发现了沉没的海洋巨轮泰坦尼克号。深海探测仪器发回的声呐图像显示出平原和古代的湖岸线。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人找到挪亚的居住地——只在孤寂的洋底发现了一些灭绝了的淡水贝壳以及保存完好的沉船残骸。

怀疑论者运用地球历史上剧烈的气候变迁——毁灭文明的大干旱以及能够激发创作洪水神话的旷世洪涝——来证明,现代生活产生的温室气体并不是导致今天全球气候变暖及过量降雨、特大风暴和洪水泛滥增多的罪魁祸首。实际上,我们过去的气候变迁——以及洪水神话本身——让我们更有理由克服彼此间的差异,并以凝聚人类智慧的框架结构来应对新的威胁。大洪水故事的多个版本都在传达这样的智慧:要听从上天的警告。挪亚及其他建造方舟的英雄们则告诉我们,我们要团结在一起才能安然度过猛烈的风暴时期。这也是我们几十年来的传统。从沙漠到海洋,雨水把各地的人们团结在了一起。

注释

【1】英制面积单位,1英亩约为4047平方米。

【2】阿尔伯克基(Albuquerque):美国新墨西哥州中部城市。

【3】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

【4】科学家利用一些自然的或人文的资料,通过一系列反演过程来获得早期的气候和环境信息,这些资料通常被称为气候环境变化的代用资料,如历史文献记录、冰芯、湖泊沉积、树轮等。

【5】雷·罗马诺(Ray Romano):美国影视演员,他最为人熟知的是出演情景喜剧《人人都爱雷蒙德》(Everybody Loves Raymond)中的体育记者雷蒙德·巴隆(Raymond Barone)一角。剧中巴隆一家是意大利人的后裔。

【6】虽然北美大部分地区被覆盖在冰层下,然而还是有地区能免于干旱。风掀裹起冰川气流,卷至包括今天美国西部在内的温暖地区,带来了一个创纪录的雨期,创造了许多巨大湖泊。在变成著名的盐碱滩之前,邦纳维尔湖(Lake Bonneville)已经延伸覆盖了几乎整个犹他州。——作者注

【7】1.3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的确又经历了一个寒冷无雨的千年,即“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这一事件的名称来自一种高山花朵,白色的仙女木花。冰芯中的古老仙女木花粉向科学家们表明北半球的苔原取代森林的时间。“新仙女木事件”可能是由小行星撞击地球或北美冰川融雪导致大洪水涌入大西洋而引起的。这一事件搅乱了海洋的水循环整整一千年。不管事件的起因是什么,这一事件显然延缓了人类深入北半球的进程;在赤道以北的大地上,人口不是锐减就是持平。——作者注

【8】即适居带。

【9】阿加莎在这本书中塑造的被大钝器击中头部而亡的受害者,其原型正是伍利的妻子凯瑟琳。凯瑟琳并不受人欢迎,但是她非常有魄力。吾珥城最后一阶段的发掘工作正是在她的率领下才开展起来的。凯瑟琳·伍利可能还促成了一桩佳缘:阿加莎后来嫁给了伍利夫人招来给她当向导的年轻考古见习生。——作者注

【10】中国市制土地面积单位,1亩约为667平方米。

【11】古罗马门神,传说前后各有一张脸。

【12】历史上最有名的纳瓦拉的凯瑟琳在1517年已经去世,此处当指其家族或后人。

【13】桑普森居住地,距离福斯湾很近。

【14】译文来自《莎士比亚悲剧喜剧全集 悲剧II》,朱生豪译,中国书店出版社,2013年3月。

【15】孤星州(Lone Star State):得克萨斯州的别称,以此纪念得克萨斯州曾经作为独立共和国的地位,以及该州为争取独立而跟墨西哥进行的斗争。孤星的图案出现在该州的州旗、州徽上。

【16】尼沙巴(Nisaba):苏美尔文明中司掌写作、记录和谷物生长的女神。

【17】引文摘自《旧约·申命记》,是上帝耶和华通过先知摩西之口对以色列子民进入迦南之前进行的立约、告诫。

【18】同前。

【19】同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