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慈城:十中药业摇篮与宁波帮的起源

慈城:十中药业摇篮与宁波帮的起源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慈城的药商和药业从业人员因文化发达而产生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人力资源。在声名显赫的“宁波帮”中,慈城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一生致力于工商事业,对浙江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宁波帮”的形成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周仰山在苏州、宁波等地创办电力公司等企业,并提步携“企业大王”刘鸿生走上创业之路,是“宁波帮”中的中坚人物。

慈城:十中药业摇篮与宁波帮的起源

享有“仙魂商魄"之称的慈城是一座有悠久历史商城。在它的西郊计家山上,安睡着中国第个职业经济学家、中国商圣范靠的老师和顾问一计然。这个出生于河南的商业奇才为何选择慈城作为他的宿呢?这或许是他期待着浩荡的商风能在此地吹起。事实上,慈城没有舉负这位先贤的期望。一千年后,一个行业在这里倏然兴起,蔚成大观,这就是中药业。两千年后,一个商帮在这里横空出世,酒向上海、北京,成为转型最好、影响最大的天下第一商帮,这就是宁波帮。北宋年间,五马桥的冯氏就以经营药业致富,名臣舒直为此以“药肆万金饶”赞之。此后,冯氏世代以经营药业为生,至明清之际,声震大江南北。慈城产生了数t位国药业的巨商大字,执中国国药业之牛耳三百年。

如大清药王、同仁堂的创建者乐氏家族是慈城人,上海的冯存仁堂和童涵春堂、天津达仁堂、广州的敬修堂、济南的宏济堂、沈阳的维仁堂、杭州的张同泰堂等数家赫赫有名的百年老店,以及宁波最有名的两家中药店冯存仁药店和寿全斋药店,都是慈城人创办和经营的。被誉为江南药王的杭州胡庆余堂,它的首位姓翁的掌柜,维任经理冯挺五,后任经理桂正馨、俞绣章以及当今的掌门人冯根生都是慈城人。药业是明清两代慈城商人的主业,儿乎所有慈城的大家望族都有人从事药业买卖,以至于慈城最终成为明清时期中国国药业的大本营,国药业经营者的+黄址军校”。

连绵千年的慈城药业为何能薪火传承,长盛不衰?这要从慈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传统去探索。其原因有三:一是慈城地狭人众,自古以来有向外求生谋事的传统,在重仕轻商的古代就有“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不为良医,即为良商”的小环境,使人乐于从商,善于经商。二是慈城文运发达,“田家有子皆读书”,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高。而药业经营需要较高的文化基础。慈城的药商和药业从业人员因文化发达而产生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人力资源。三是自宋以来,慈城豪门冯氏家族五马桥支系即以经营药业致富,历千年而不衰。药业的丰厚利涧使众多乡人为之向往。因此,许多家族举合族之力,经营药业,如董家、陈家、缪家、叶家、王家等都是这样。其强大的家族资本和信誉使之屡战屡胜。而以孝义著称的慈城人,其特有的平和谦顺和诚信之道又获得社会广泛认同。于是自明至清延至民国,慈城药商的事业和影响日益发展,终于形成了与山西平遥票号、安徽徽州盐商鼎足而立的中国三大地方专业商帮。

宁波港和宁波商帮是宁波腾飞的双翅。宁波商帮以其悠久的传统、强烈的商魂、众多的人才和特殊的贡献引起世界的瞩目,被称为“天下第一商帮”。在声名显赫的“宁波帮”中,慈城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宁波帮”的开山鼻祖慈城东乡人严信厚是李鸿章的幕僚,他在慈城创办了浙江第一座工厂——慈溪火柴厂,标志着浙江近代工业的发仞。其一生致力于工商事业,对浙江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宁波帮”的形成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对中国近代工商业的杰出贡献使他获得了崇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被当之无愧地选为上海第一届总商会会长。继他以后的四任会长,是慈城巨商周晋镳。作为中国最大的工商城市上海的最高行政长官——上海道尹,周晋镳亦官亦商,时而从政,时而经商,在商界、政界中从容转型,以他丰富的行政经验作为经商的借鉴,从而在中国工商业崛起之时发挥其独特的引导和领导作用,在商界中享有盛誉,因此连续四届被选为上海总商会会长。义和团时期的北京金融业巨子都是慈溪商人。据《梦蕉亭杂记》记载,1900年五六月间,由于战乱导致20多家制造钱币的炉房被毁,金融业受到影响。当时北京有四家最著名的钱庄——恒兴、恒利、恒和、恒源,都由慈城商人经营。由于时局不稳,怕受损失,于是同时宣布歇业。这导致京城市场大乱。为此,慈禧太后紧急召见大臣,称:“'四恒'为京师金融机关,岂可一日闭门。”传谕顺天府三日内解决,明示如资金不足,由皇家和政府各出50万两白银供其使用。于此可知“四恒”之影响之大。据专家考证,罗家是四恒的创办者。天-阁所藏《慈溪罗氏宗谱》记载,罗陶在清道光六年(1826)其十五岁时到恒兴钱铺当学徒,“铺系本宗罗氏开基,与恒利、恒兴、恒和、恒源为联号”。罗氏是慈城望族。此外,恒兴董事长为后施家巷丛桂堂钱荫堂,恒利董事长为慈城县前陈陈畏三以及冯氏、俞氏、王氏、魏氏、董氏、孙氏等家族参股进行。他们在京城的影响令慈城人特别是其家人自豪。因而至今后代还流传:“上任十万”(每位新任知府上任可先借十万银两),“皇粮造屋”(赚皇子皇孙们钱财造祠堂、豪宅)。清后期上海北市钱庄领袖为洪念祖、南市钱庄领袖为冯莲汀,两人均为慈城人,可见当时大上海金融业的领袖人物都是慈溪人。民国时期的秦润卿是上海金融巨子、银行业的领袖,长期执上海金融界牛耳。1947年,以他诚信经商的信誉和在全国金融界的广泛影响当选为全国钱商业联合会会长。他创办的普迪学校为家乡培养了大批人才。著名的“左联”烈士柔石曾任教该校,并以此经历写成了著名的小说《二月》。新中国成立后又在慈城拍摄了电影《早春二月》,使这所学校和当时慈城人的生活艺术地展现于此人面前。秦润卿与著名华侨领袖吴锦堂一南一北,造福桑梓,分别创办普辿学校和锦堂学校,并称为慈溪办学两贤。王铭槐是中国最著名的买办之一,长期在天津等地从事工商等业、其子孙多人相继成为买办,是著名的买办世家。任士刚创办著名的五鹅织造厂,其产品鹅牌汗衫畅销全国,被称为“汗衫大王”。孙衡甫为上海四明银行董事长,是上海金融界的风云人物。周仰山在苏州、宁波等地创办电力公司等企业,并提步携“企业大王”刘鸿生走上创业之路,是“宁波帮”中的中坚人物。如今仍有大量的慈城人移居港台和海外各国。如修建慈湖中学、中城小学和创立应氏围棋赛的应昌期先生就是其中代表。

“宁波帮”开山鼻祖——严信厚

上海总商会承前启后的领袖——周晋镳

现代药王冯根生

宋酒税务遗址二门

咸丰三年(1853)宁波知府段光清所写《镜湖自撰年谱》记述:

宁波一府共捐银五十余万两。惟慈溪冯姓,固宁波大富也,各省皆行商,京城御史奏伊家资二千万,皇上特旨着输数百万,绅董无能措词,司道亦谓,至少也须捐三五十万。冯姓将关收一切生意,自呈其家底账,实有家资若干,请抚台奏伊家应捐若干。宁波码头大小店户,多行冯姓本钱,闻冯姓收生意,毕云:我等不能不歇生意,宁波歇生意,则宁波之码头倒矣;各省皆闻冯姓因捐输歇生意,则天下之富户皆畏蕙,而商贾萧索矣,此其关系不小……

普迪小学

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上海钱业总公所分为南公所和北会馆。而上海钱业总董先后由慈城人赵朴斋、林韶斋、洪念祖三人相继担任。赵朴斋不但是宁波钱庄业的开创者,同时是上海早期钱庄业的巨擘。与赵朴斋同时期的冯泽夫、冯莲汀,这两位慈城冯氏家族的后裔,也是清同光时期上海金融界领袖。

据现代金融研究专家马积祚先生在《领导上海钱庄业五十年之秦涧卿》一文介绍:清光绪以来,先是慈溪林韶斋先生领袖上海钱庄,与之桴鼓相应者有同县洪念祖先生。念祖先生为湖州许氏与洞庭山万氏财团合设之宏大钱庄总督理。宏大在1892年设立,直至辛亥革命洪氏无意经营止,垂二十年。林、洪二氏先后递任钱业公所总董(即会长)以迄秦润卿先生组上海饯业公会为止,故同光以后,领导上海钱业者,可谓全是慈溪人的天下。其后与秦氏声气相应者,有顺康经理李寿山,赓福庄经理盛筱珊,鸿胜庄经理郑秉权,鸿祥庄经理冯受之,鸿费庄马春康。鸿胜、鸿祥、鸿费、鸿丰四钱庄均由葛辛木先生任总督理。其他如益昌庄经理徐伯熊,寅泰庄经理冯斯仓,恒隆庄经理林友三,裕丰庄经理林联琛等,以上各大汇划庄经理都为慈溪人。他们团结一致,而以秦涧卿先生马首是瞻,而所经营,均取稳健政策。

抗战时蓄须明志的秦润卿先生

创办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的北京最著名的四恒号钱铺,为慈城嘉德堂罗氏宗铺,是浙东地区文字记我历史最久、资本雄原、实力强大的银号。据《慈溪罗氏宗谱》记述“铺系本宗罗氏开基,与恒利、恒和、恒源、恒兴为联号。”

北京“四恒”钱铺创办者钱正业世家——嘉德堂罗氏

明末清初开始到辛亥革命之前的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慈城成衣业商人始终牢执着北京成衣业之牛耳,形成了代表中国裁缝的最大流派——浙慈帮。他们不但是当今驰名中外的红帮裁缝的祖师爷,而且是名扬四海的“宁波帮”的先驱。

银楼业,一般从业者前店后场,是制作和经销金银饰品、镶嵌珠玉宝石的“富贵生意”。天津开设银楼最早为清光绪初年出身于胡”岩开设的杭州信源泉银楼的严信厚。他早在上海同乡开的宝成银楼任过职,后来在天津开设物华楼金店。物华楼金店初设于估衣街,民国元年迁到北旭街,估衣街旧址改为分店。这是一家信誉卓著,在大津数一数二的名店,也可视为宁波商帮在天津经营门市商的先锋。

比物华楼金店稍后,升设在天津的著名银楼号恒利金店、天宝金店,也是慈城人合股经营的老牌大店。恒利金店是北京“四大恒”(恒利、恒兴、恒和、恒源)之一恒利银号附设的金银首饰柜。创办之始聘物华楼高级职员、慈城人周宣初为经理。天宝金店由王品南、冯占祥、张润益、徐禄生四同乡合伙经营,初设于北旭街,后迁到法租界四号路。

慈城商人在天津除银楼业外,其他行业也卓有成绩,不过银楼更有代表性罢了。(www.xing528.com)

钱商业世家——三块桥板冯家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所知存世最早的民信局实寄封是已故集邮家姜治方捐献的清咸丰九年(1859)宜兴寄北京封,现存中国邮政博物馆。集邮家郑挥发现的曹氏古封,较其提前了五年,刷新了我国存世最早的民信局实寄封纪录,也为研究鸦片战争前早期宁波帮的金融活动及我国民信局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曹氏古封是慈城云湖曹氏从上海邮江北淮安府的实寄封,1997年夏为郑挥先生购得。正面书“封内要紧家信烦宝局寄至江北淮安府城外湖嘴大街祈口、丽源钱庄曹景范二哥大人收启/申江曹景才托寄”。封背书“此信要小千祈勿要耽搁立候回音要紧”,左侧是“信力由申至镇(江)付讫/镇至淮安酒资照给”,为收发双方双程收费。中缝封条书”护甲九月初十上海小东门内东街头”,上盖红色信局戳、上海民信局地址世、镇江北岸扬州中转民信局地址戳、抵淮安府后递交收件人戳。前三戳均清晰,只有淮安盖的到世因古封受蛀蚀局部剥落。

经查考,在上海(申江)的曹景才应是曹景范的同族兄弟,“家中要事”由上海同族兄弟托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邮政通讯情况,即从上海发信要比从曹家在慈城金沙岙发信快得多。

慈城集邮爱好者梅先生发现并收藏了中国历史上发行的首张邮政明信片。1957年第10期《集邮》与1984年第8期《集邮》杂志,对这张我国首次明信片发行均有介绍。

发行于1897年的明信片

首次明信片发行于1897年8月,在日本印制,习惯称“清一次片”。纸张薄而软,直长方形,96方米X60毫米,绯红色,以示吉祥。正面周围有闹5毫米的回纹边框,四角为太极图,并有如意图案;左上角印着椭圆形邮花,上部是蟠龙,下部是万年青和汉字”壹分”数值;邮花下有“邮政明信片”一行;左下角有“此面只写收信人姓名住址,后面须写寄信人各种事由”两行。宁波市内收藏人士称,这种明信片已是珍品,在宁波已属罕见。

据梅先生介绍,这张明信片是从慈城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夹鞋样本子中发现的。

寄于咸丰四年的古封

“来贪、恩未老泼”是letter envelope(信封),“配不”原来是paper(纸),“司苦而”是学堂(school),“矮夫脱侬"贝“是下午(afternoon)。

别看普通话读起来和英语单词发音还有差距,但如果用宁波话来读它,就非常接近了。它们都出自清代宁波商人编著的宁波话注音《英话注解》一书。

因为年代久远,该书封面及前言部分的一两张纸页已丢失。据留存下来的前言部分记我,此书系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由“上海北市棋盘街文渊山房书庄发兑,沪城周月记书局代影照印”。

民国初建造的洋房

前边还刻印了初刻本编者宁波慈溪人冯泽夫于咸丰庚申年(I860)仲冬所作的序言,介绍了编印此书的前因后果。那时上海流行的《英话》一书,所注均系粤音。热衷外贸的宁波商人因言语不通,多有不便。因此,冯泽夫会同其他人共同出资编著了《英语注解》一书,注以句章乡音(所谓句章,即宁波慈城旧称)。这本《英语注解》将英文单词句子音标都作了宁波话注解。

据上海历史博物馆薛理勇先生《上海第一部“洋泾浜”读本》介绍,《英话注解》(薛文中全部误作《英语注解》),咸丰十年冯泽夫等在上海刻印时,定价银洋2元,想不到这本书就成了上海刻印的第一本英语读本,并对以后上海“洋泾浜英语”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民国时期上海企业家任士刚

台湾金融家应昌期

1930年青年商人在宝善堂花园合彩

由慈溪商人捐赠的保黎医院的“爱克司光”机是中国最早的X光机(1919年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