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代辽阳行省女真人经济生活研究

元代辽阳行省女真人经济生活研究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辽阳行省东部女真人的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兼有畜牧业和采集业。辽阳行省东部地区的自然条件适合农业生产,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农业较为发达。正是由于辽阳行省东部的女真人地区存在农业经济,高丽才以给予良田来诏诱东夏人。开元、合兰诸路府是元朝粮食产地之一,该地区又是辽阳行省征收税粮的主要地区。在元代辽阳行省东部地区还有三处与女真人相关的屯田区,分别为肇州屯田、浦峪路屯田和婆娑府军屯。

元代辽阳行省女真人经济生活研究

辽阳行省东部女真人的社会经济农业为主,兼有畜牧业和采集业。元朝在这一地区开展屯田,发展站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一地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一)农业

辽阳行省东部女真人农耕经济区分要分布在长白山两麓北至松花江上游和中游,以及牡丹、绥芬二水流域至开元路合懒、双城等地。这一区域属中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4~10摄氏度,年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229]。辽阳行省东部地区的自然条件适合农业生产,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农业较为发达。早在汉代,这里曾为沃沮人的居住地,这一地区“东西夹,南北长,可折方千里。土肥美,背山向海,宜五谷,善田种”[230]。优越的自然条件是该地区农业生产较为发达的基础。入元后,这一区域女真人仍以农业发展为主。高丽朝李奎报《东国李相国集》卷二十八《密告女真汉儿文》记载,“(高丽)于每处置投化场,以处你(女真)每之投来者。各给以上田令耕垦,安生乐业”[231]。正是由于辽阳行省东部的女真人地区存在农业经济,高丽才以给予良田来诏诱东夏人。

开元、合兰诸路府是元朝粮食产地之一,该地区又是辽阳行省征收税粮的主要地区。根据《元史·地理志》仅记的辽阳行省至顺年间沈阳路、广宁路、开元路、合兰府这四个地区的钱粮户数来看,沈阳路钱粮户数5183,广宁路为钱粮户数4595,开元路钱粮户数4367,合兰府钱粮户数为29600[232]。由此可见,合兰府仅一府上缴国家的钱粮户数,竟比沈阳、广宁、开元三路的总和的两倍还多。实际上,早在金朝,合兰府之地就是盛产粮食之所。金昌宗明昌三年(1192)九月,金廷诏谕尚书省,要求其商讨在上京、蒲与、速频、曷懒、胡里改等路诸县设置常平仓,以备灾年一事。尚书省的答复是“此地收多支少,遇灾足以赈济”,即该地区粮食储备充足,认为“似不必置”常平仓于该地区[233]。元代合兰、双城府地区有较好的农业基础,地域辽阔,人口稀少,有许多适宜耕种的沃土,《朝鲜王朝实录》载“双城地沃饶”[234],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元廷命高丽李行里为“总管双城等处高丽军民达鲁花赤”,由于咸州(即今朝鲜半岛咸境南道咸兴)地区“土地平衍沃饶”,李行里率领原本居住于斡东之南的百姓南下,“多处之州之归州、草古台、王巨山、云天、松豆等、都连浦、阿赤郞耳等地。故称咸州为斡东逸彦(女真谓‘民’为‘逸彦’)”[235]。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女真人与高丽居民共同从事土地的开垦。

在元代辽阳行省东部地区还有三处与女真人相关的屯田区,分别为肇州屯田、浦峪路屯田和婆娑府军屯。

1.肇州屯田

元代肇州位于浦峪路以东,学界多认为肇州治所在今黑龙江肇东县八里城古城[236],该地居民以女真人居多。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秋七月壬午,“立肇州屯田万户府,以辽阳行省左丞阿散领其事”[237]。屯田户包括不鲁古赤220户,水达达80户,归附军300,续增渐丁52户[238],共开垦耕地1500顷[239]。肇州是元代长期经营,屯户不断增加的重要屯垦区。大德二年(1298),从浦峪路屯田户中调300户到肇州屯田[240]。“延祐三年(1316)秋七月庚午,发高丽、女真、汉军千五百人,于滨州、辽河、庆云、赵州屯田”[241],此“赵州”即“肇州”。肇州屯田万户府与大宁路海阳等处打捕屯田所、浦峪路屯田万户府、金复州万户府同为元代辽阳行省四个屯田地区之一,屯田规模相对较大,仅次于大宁路,从屯田方式来看亦属于军民杂居耕种。元廷在肇州地区设立的屯田万户府,在一定程度上既增加了肇州地区的屯田力量,又缓解了奴儿干地区罪犯粮食不足的压力,在减轻财政负担等方面发挥出一定的作用。

2.浦峪路屯田

元代浦峪路位于辽阳行省开元路东部及水达达路西北部地区,即原金代蒲峪路之地,今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以东的乌裕尔河流域。《元史》卷100《兵志三·屯田》“浦峪路屯田万户府”条下记载,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十月,元廷“以蛮军三百户、女直一百九十户,于咸平府屯种”。可知,浦峪路屯田万户府正式设立于1292年,共有蛮军300户、女直190户,当时的浦峪路亦是辽阳行省四个屯田地区之一。三十年(1293),“命本府万户和鲁古�领其事,仍于茶剌罕、剌怜等处立屯”。浦峪路的屯垦活动由蒙古万户负责管理,在茶剌罕(今黑龙江青冈、望奎铁力一带)、剌怜(今黑龙江阿城一带)等处进行屯种。三十一年(1294),“罢万户府屯田。仁宗大德二年,拨蛮军三百户属肇州蒙古万户府,止存女直一百九十户,依旧立屯,为田四百顷”[242]。《经世大典》亦载:“浦峪路屯刺怜,置司,四百九十户,田四百顷。”浦峪路屯田万户府罢废于1294年,存在时间仅为两年。仁宗大德二年(1298),调拨蛮军三百户归属肇州蒙古万户府,仅留存女直地处进行屯田活动。1298年以后,从浦峪路屯田户数来看,当时浦峪路地区的屯田规模较小,从屯田方式来看,浦峪路地区的屯田当属军民参种。尽管后来浦峪路地区的屯田规模较小,但对缓解当地的粮食压力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3.婆娑府军屯

元代婆娑府,沿袭金代婆速府故地设治管辖,治所位于辽宁省丹东市九连城古城址,一直是女真人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元朝在该地先后设置婆娑府、婆娑府巡检司等机构[243]。婆娑府地区的屯田是辽阳行省境内开辟最早的一处屯田,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开始,忽必烈逐步撤出高丽境内的屯戍军,中统三年(1263)六月,忽必烈“禁女直侵轶高丽国民,其使臣往还,官为护送。命婆娑府屯田军,移驻鸭绿江之西,以防海道[244]。由此可知,早在中统三年以前元朝就在婆娑府地区设有屯田军。而后元廷出于东征日本的需要,于世祖至元七年(1270)设立高丽屯田军,婆娑府屯田军成为高丽屯田军的一部分。《元史》卷100《兵志三·屯田》对此作了记载,高丽屯田“世祖至元七年创立,是时东征日本,欲积粮饷为进取之计,遂以王綧、洪茶丘等所管高丽户二千人,及发中卫军二千人,合婆娑府、咸平府军各一千人,于王京东宁府,凤州等一十处,置立屯田,设经略司以领其事,每屯用军五百人”[245]。可见婆娑府屯田是戍守这一地区的女真驻军的军屯,担负鸭绿江口海防的重要责任,屯田目的是解决军粮。

蒙元统治者在辽阳行省东部女真地区进行屯田,是因为这一地区的女真人有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同时表明这一地区女真人已经具有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

(二)手工业

农业的发展为辽阳行省东部地区女真人的手工业生产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这一地区女真人的手工业主要包括金属冶炼制造业和纺织业。

1.金属冶炼制造业

金代女真人已经掌握冶铁技术,蒙古灭金后,东北地区仍保存了原有的冶铁业。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许多金末东夏国时期的铁器,这些铁器主要以军器为主[246]。如1928年黑龙江宁安县镜泊湖畔城子后山城,有人在此处开荒时从三口井中起出五六百斤铁制军器,其中有刀、镞等兵器。1960年,黑龙江省考古队到城子后山城进行调查,认定此处为东夏国遗址[247]。在另一处东夏国遗址,即位于吉林延吉市东北与龙井县交界的长安镇磨盘村山城里屯西城子山顶端的城子山山城内,考古工作者出土了铁镞、马镫、牢辖、铁斧、铁矛等军器,以及三足铁锅等军民两用炊具[248]。另外,位于吉林珲春东北部的干沟子山城也是一处东夏国山城,这里曾出土三楞铁镞、扁平双叉铁镞和铁锅等铁器[249]。从铁器的种类看,主要是兵器、马具和炊具。

近年来,在牡丹江流域海林县大海林林业局地区曾出土一批铜镜,计有六面,其中一面带有“北京验记”字款的人物故事镜,从铜镜发现的地点推测,这是一面东夏铜镜,字款上的“北京”应是东夏国北京路的治所[250]。这说明女真人存在制铜业,且已经可以制造工艺较为复杂的铜镜。

女真地区素来“地产多金”[251],但是元初一直禁止女真人从事采金活动,直到至元二十年(1283)才“罢女直出产金银禁”[252]。合兰府境内是采金较为活跃的地区,如和州(今朝鲜永兴)居有女真人的专业“采金户”,且人数较多[253]。至元十三年(1276),元政府派遣采金人夫“于辽东双城及和州等处采焉”[254],此次元廷“遣大将军印公秀及达鲁花赤采金于洪州,只得二钱”[255]。得知该地有金,至元十四年(1277),元再次遣官,与高丽将军张舜龙组织去合兰府“洪州等处淘金,计七十日,用夫工一万一千四百四十六名”,但70天的时间,动用万余人,仅仅“才得金七两九分”[256]。至元二十一年(1284),元廷再次命“也速带儿所部军六十人淘金双城”[257]。元政府多次遣人开采合兰府的金矿,然而收获无多。

2.纺织业

辽阳行省东部的女真居民多以布、丝、麻等纺织品作为其制衣原料。前面述及东夏国铜镜中有一面铜镜的镜背右侧描绘了一妇女织布的情景,前面为一妇女双手托着一卷布匹,有两个儿童一前一后,随同妇女向织布的妇女走去,构成一幅劳动妇女织布的生动场面[258]。《元史·食货志二》记载:“癸卯年(1243),合懒路岁办课白布二千匹,恤品路布一千匹。”[259]说明恤品路、合兰府一带女真人的纺织业产品达到一定数量,这与当地女真人农业经济较为发达,纺织业成为家庭手工业有密切关系。高丽朝李奎报《东国李相国集》卷二十八《密告女真汉儿文》记载,高丽诏诱女真人时对于“偕十人而来者,给廪食若干、金帛若干”[260]。粮食绢帛是女真人日常生活必需品,也成为高丽引诱女真人口流入的主要手段。从这一地区经济水平发展的程度看,这里女真人的服装面料和样式当比辽阳行省北部女真人的服饰多样而讲究。

(三)畜牧业

畜牧业是元代辽阳行省东部女真人社会生活的重要经济成分之一。这一地区女真人饲养的畜类主要有猪、马、牛、羊、骆驼等。马是狩猎和作战的主要工具。金末东北女真人地区由于蒙古的入侵,造成社会动荡,对畜牧业冲击严重,但由于对外战争交通运输的需要,养马业仍是女真人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丽史》中就有关于东夏马匹用于军事方面的记载,如高宗二十三年(1236)八月“戊子,东女真援兵百骑自耀德、静边趣永兴仓”,三十七年(1250)二月,“甲辰,东界兵马使报东真兵二百骑入境”,四十年(1253)二月,“辛卯,东界兵马使报东真三百骑围登州”,四十二年(1255)五月“辛亥,东界兵马使报东真兵百余骑入高、和州”,四十四年(1257)“五月戊午,夹击东真兵,获兵仗鞍马及所虏男女牛马等物”,同年五月,“丁卯,东北面兵马使报东真兵三千余骑入登州”[261]显而易见,东夏向高丽用兵主要依靠骑兵,马匹遂成为东夏军队的主要战斗工具之一。在今吉林省延吉城子山山城出土的马镫、车辖,珲春干沟子山城车�等文物的出土,说明这一地区女真人将马匹用于军事与交通。

(四)采捕、渔猎业

元代辽阳行省东部女真人地区盛产珍珠,据《元史·食货志》载:“产珠之所曰南京,曰水达达,……(珠)在南京者,于阿爷苦江等地采之。”[262]南京为东夏国的南京万户府(今吉林省延吉市东城子山山城)。阿爷苦江即今图们江上游。珍珠的采捞一向由元廷直接掌控,“至元十一年,命灭怯、安山等于宋阿江、阿爷苦江、忽吕古江采之”[263]。1274年,元朝政府命灭怯、安山等组织人夫在宋阿江(松花江)、阿爷苦江(图们江上源)、忽吕古江(乌苏里江)等处采取珍珠。至元十三年(1276),元世祖命朵鲁等采捞乃颜城等地珍珠[264]。乃颜城,《经世大典》云:“通政院钦奉圣旨,咸平府至聂延立十五站。”[265]《黑龙江舆图》在纳延城下注明“元乃颜故城”,在通肯河的支流毕喇河源以西,接近头道沟。核对今图,为拜泉县以南中兴镇东南之地。“纳延城……在齐齐哈尔城东北三百六十里,周围六百步。”[266]据《新增东国舆地胜览》[267]记:“真珠池,直抚夷堡之东,有大泽通于海,俗传,有龙产真珠。”《龙飞御天歌》记载:“纫出阔失猛安朱胡完者。”[268]“纫出阔失”为女真语,真珠之义。纫出阔失的地理位置,据《龙飞御天歌》注记:“纫出阔失,地名,自庆兴北行一日,渡豆满江而至,南距斡东九十里许,东距眼春一日程,其地有大泽产珍珠。其俗谓真珠为纫出阔失,故因名焉。”[269]由上述两书的记载来分析,纫出阔失(珍珠池)正是今吉林省珲春市黑顶子与土字界牌之间的圈河(此池通图们江口入海)[270]。此地为元代五大产珠地之一,珠课是女真水达达路岁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带的水达达经常采珠货卖内地,元朝也经常遣官兵监督女真人的采珠作业[271]

元代辽阳行省东部女真人的物产资源丰富,多人参、蜜蜡、珍珠、鹰、鹞、海东青之类,兽以牛、马、麇、鹿、貂鼠、青鼠等为大宗。东女真与西女真人常常把这些“土物”“方物”作为与高丽贸易的物品。女真各部落酋长与高丽交往者,几乎月月皆有,不绝于书。辽阳行省东部女真人地区盛产人参,《高丽史》载,“人参唯产于东北界,其馀地面罕有之”[272],可知采集渔猎业是元代女真人经济生活中的重要部门。

(五)站赤

元廷亦在辽阳行省东部女真人活动地区设有水陆路站赤,至元二十七年(1290),“于双城(今朝鲜永兴)、西京(今朝鲜平壤)两地中,三百里地内,设三站走递客使”[273]。此陆路站赤的设置是为了加强开元路东端与东宁路之间的联系。

至元三十年(1293),从不答迷(黑龙江省宾县乌河口古城)至肇州(即今黑龙江省宾县西北沿松花江上溯至肇东境内)三百里间设立三个水驿,“每站船五只,无车马[274]。至元三十年(1293),“自耽罗(今朝鲜济州岛)至鸭绿江口沿海置水驿凡十一所”[275],令辽阳行省右丞洪君祥来管理。根据《析津志·天下站名》,这十一个驿站由西至东依次为谊州、灵州、宣州、云兴、安信、都获(今朝鲜安州)、肃州、安定、东宁、生阳、洞仙洞仙驿,“其东海,其北接合懒府”[276]

此外,有元一代,辽阳行省至少存在两条航线,一条是辽阳行省北部从黑龙江口至库页岛,横越鞑靼海峡的航线。至元二十三年(1286)十月,元朝遣塔塔儿带、杨兀鲁“以兵万、船千艘征骨嵬”[277],行驶的就是此航线。另一条航线较长,是从辽阳行省东部朝鲜半岛起航至库页岛或黑龙江口。至元十九年(1282),女直六十“造船运粮赴鬼国赡军”[278],鬼国指骨嵬,女直六十居于朝鲜半岛。此航线即由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终至奴儿干地区。

此外,元廷还在辽阳行省东部女真人分布区设立狗站,自桑吉(吉林省安图附近)至双城(今朝鲜永兴)设置狗站15处,平均每站有马15匹、牛15头、车15辆,每站约有站户23户,这15个狗站,每站有狗200头,站户20[279]

本章小结

元代辽阳行省东部地区的女真人可分为两部分,分布在长白山西麓北至松花江上游和中游,牡丹江、绥芬河流域的女真人主要是东夏遗民。分布在朝鲜半岛东北部远及今朝鲜江原道的中部铁岭一线的女真人,主要是辽金以来迁入这一地区的女真土著民。元朝曾三次东征日本,在前两次的征伐行动中皆启用了女真人。辽阳行省东部女真人的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以畜牧业、渔猎业为辅,元朝在东部女真人地区设置的屯田所有肇州屯田所、浦峪路屯田所、婆娑府屯田所,促进了女真地区的农业发展。元朝在这一地区设有站赤,以应对女真地区出现的军情、灾情及突发事件。元朝对辽阳行省东部女真人的政治统辖处于羁縻制向直接统治的过渡阶段。

【注释】

[1](元)脱脱:《辽史》卷15《圣宗纪六》,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70页。

[2]《辽史》卷20《兴宗纪三》,第241页。

[3](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22《北蕃地理》,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4]《辽史》卷46《百官志二》,第756页。

[5][朝鲜]郑麟趾:《高丽史》卷2《太祖世家二》,太祖十四年十一月辛亥条,卷92《尹瑄传》,平壤:朝鲜科学院古籍研究所刊本,1957年版,第1册,第21页,第60页。[朝鲜]金宗瑞等:《高丽史节要》卷1《太祖神圣大王》,太祖四年辛巳春二月条,首尔亚细亚文化社,1973年版,第15页。

[6]《高丽史》卷2《定宗世家》,定宗三年九月戊申条,第1册,第30页。

[7]《高丽史》卷4《显宗世家一》,显宗二年五月乙亥条,第1册,第54页。

[8]《高丽史》卷6《靖宗世家》,靖宗元年九月戊子条,第1册,第82页。

[9]《高丽史节要》卷5《文宗仁孝大王二》,文宗三十五年辛酉九月条,第154页。

[10]《高丽史》卷3《成宗世家》,成宗十二年夏五月条,第1册,第45页。

[11]《高丽史节要》卷3《显宗元文大王》,显宗八年丁巳八月条,第84页。

[12]《高丽史》卷6《靖宗世家》,靖宗四年八月丁丑条,第1册,第85页。

[14]《高丽史节要》卷1《太祖神圣大王》,太祖戊寅元年八月条,第13页。

[15]《高丽史节要》卷2《成宗文懿大王》,成宗十二年癸巳冬十月条,第57页。

[16][朝鲜]丁若镛:《与犹堂全书》第6集地理集《疆域考四·西北路沿革续》。

[17]《高丽史节要》卷2《成宗文懿大王》,成宗十三年甲午秋八月条,第59页。

[18]《高丽史》卷82《兵制二·城堡》,第1册,第662页。

[19][朝鲜]成大中:《青城杂记》卷4《醒言》,此版本收藏于首尔大学奎章阁。

[20][朝鲜]许穆:《记言》卷30《杂篇·边塞》,此版本收藏于首尔大学奎章阁。

[21][日]池内宏:《关于鹘岩城的所在地》,转引自蒋秀松:《东北亚研究:东北民族史研究(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61页。参见沈岩:《元代朝鲜半岛女真人的分布与行政建置研究》,长春:吉林大学,2005年硕士生学位论文(以下引自此文不再出注)。

[22][朝鲜]卢思慎等:《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49《咸镜道·安边都护府》山川“铁岭”条下。

[23]《辽史》卷13《圣宗纪四》,第143页。《高丽史》卷3《成宗世家》,载第一次征伐高丽的时间是在成宗十二年(993)八月,第1册,第45页。此据《辽史·圣宗纪》。

[24]《辽史》卷15《高丽传》,第168页。

[25]《辽史》卷115《高丽传》,第1521页;《高丽史》卷4《显宗世家一》,显宗戊午九年十二月戊戌条,第62页。

[26]《高丽史》卷4《显宗世家一》,显宗庚申十一年二月己酉条,第1册,第63页。

[27]《辽史》卷16《圣宗纪七》,第187页。

[28]《辽史》卷13《圣宗纪四》,载:“(统和)十一年春正月壬寅,……高丽王治遣朴良柔奉表请罪,诏取女直鸭渌江东数百里地赐之。”第143页;《高丽史》卷3《成宗世家》,成宗甲午十三年春二月条,第1册,第45页。

[29]《辽史》卷一三《圣宗纪》,第143页

[30]《高丽史》卷3《成宗世家》,成宗甲午十三年春二月条,第1册,第45页。

[31]《高丽史》卷82《兵制·城堡》,第2册,第661—662条。

[32]《高丽史》卷6《靖宗世家》,靖宗甲申十年冬十一月条,载:“兵马使金令器奏,‘今筑长、定二州、元兴镇不日告毕’。”第1册,第92页。

[33][朝鲜]丁若镛:《与犹堂全书》第6集地理集《大东水经·渌水二》,此版本收藏于首尔大学奎章阁。

[34][高丽]郑梦周:《圃隐集》卷一《诗》,《到义州·点马渡江》,杜宏刚、邱瑞中、[韩]崔昌源辑:《韩国文集中的蒙元史料》,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26页。

[35]曷懒甸是高丽千里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其具体位置是今朝鲜咸镜南道南从定平长城,东北到咸关岭的地区,即广义的咸兴平原。参见曹中屏:《高丽发动争夺曷懒甸的战争与丽金关系》,《韩国学论文集》(第十七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68页。

[36]《高丽史节要》卷7《睿宗文孝大王》,睿宗三年戊子三月条,第194页。

[37]关于九城的位置的详细考证参见,魏志江、潘清:《女真与高丽曷懒甸之战考略》,《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韩]李丙焘:《韩国史——中世编》,汉城:乙酉文化社,1961年版,第381页,转引自蒋秀松:《东北民族史研究》(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61页。

[38]《高丽史节要》卷7《睿宗文孝大王》,睿宗四年己丑十二月条,第199页。

[39]《高丽史节要》卷8《睿宗文孝大王》,睿宗十二年丁酉三月条,第213页。

[40][朝鲜]徐荣辅:《万机要览》卷10《军政编四·关防·平安道》,首尔:韩国景仁文化社,1972年版,第1392页。

[41]《高丽史》卷15《仁宗世家一》,仁宗丙午四年夏四月丁未条,第1册,第222—223页。

[42]《金史》卷135《高丽传》,第2885页。

[43]《高丽史》卷16《仁宗世家二》,仁宗庚戌八年十二月乙酉条,第1册,第239页。

[44]《金史》卷66《完颜勖传》,第1558页。

[45]《金史》卷135《高丽传》,第2886页。

[46]刘子敏:《关于“公崄镇”位置的再考证——以与某些韩国学者的相关说法商榷为中心》,马大正主编:《中国东北边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53页。

[47][朝鲜]成海应:《研经斋全集》卷15《文辩·五国城辩》,此版本收藏于首尔大学奎章阁。

[48]曹中屏:《高丽发动争夺曷懒甸的战争与丽金关系》,《韩国学论文集》(第十七辑),第65页。

[49]关于金代曷懒路的治所,学界看法不一,根据王崇时《关于金代曷懒路的几个问题》,“中外学者先后提出为朝鲜之镜城、吉州、咸州等数种主张”。引自陈述主编:《辽金史论集》(第二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303页。本文从镜城说,参见张博泉、苏金源、董玉瑛:《东北历代疆域史》,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97页。

[50]《金史》中“曷懒路”与“合懒路”并称,“曷懒”亦称“合懒”,曷合本通,然以“曷懒”为常见。

[51]《金史》卷3《太祖纪三》,天会二年五月乙巳,有“曷懒路军帅完颜忽剌古”,第50页。

[52]《金史》卷91《蒲察世杰传》,第2020—2021页。

[53](清)魏源:《元史新编》卷17《太祖平服各国传》,台北:文海出版社1979年版影印本。

[54][朝鲜]丁若镛:《与犹堂全书》第6集地理集《疆域考四·北路沿革续》。

[55]《高丽史》卷130《韩恂传》,第3册,第644页。

[56]《高丽史》卷22《高宗世家一》,高宗甲申十一年正月条,第1册,第337页。

[57][日]箭内亘:《东夏国之疆域》,见《满洲历史地理》第2卷。引自王慎荣、赵鸣岐:《东夏史》,第135页。

[58][朝鲜]金熤:《竹下集》卷16《淮阳客舍古迹记》,韩国:首尔大学奎章阁版。

[59]孙进己等:《女真史》,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141页。

[60][朝鲜]李秉璇:《渊斋集》卷53《附录》,首尔: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本,1906年版。

[61](宋)彭大雅:《黑鞑事略》,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8页。

[62]《高丽史》卷22《高宗世家》,高丽高宗甲申十一年春正月戊申条,第1册,第337页。

[63]《高丽史节要》卷17《高宗安孝大王》,高宗四十六年己未六月壬寅条,第459页。

[64]《高丽史节要》卷15《高宗安孝大王》,高宗十五年戊子八月条,第410页。

[65]《高丽史节要》卷15《高宗安孝大王》,高宗十二年乙酉秋八月条,第405页。

[66]《高丽史节要》卷15《高宗安孝大王》,高宗十四年丁亥九月条,第408页;冬十月条,第409页。

[67]《高丽史节要》卷15《高宗安孝大王》,高宗十五年戊子秋七月条,第409页。

[68]《高丽史节要》卷15《高宗安孝大王》,高宗十六年乙丑五月条、八月条,第411页。

[69]《高丽史节要》卷16《高宗安孝大王》,高宗十八年辛卯冬十月条,第415页。

[70]《高丽史》卷22《高宗世家一》,高宗乙酉十二年六月辛卯条,第1册,第338页。

[71]《高丽史》卷22《高宗世家一》,高宗戊子十五年六月壬子条,第1册,第340页。

[72]《高丽史》卷22《高宗世家一》,高宗己丑十六年二月壬子条、五月甲戌条,第1册,第341页。

[73]《元史》卷5《世祖纪二》,第100页。

[74]《元史》卷17《世祖纪十四》,第366页。

[75]《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49《咸镜道·定平都护府》。

[76][高丽]郑梦周:《圃隐集》卷二《诗·定州重九·韩相命赋》,杜宏刚、邱瑞中、[韩]崔昌源辑:《韩国文集中的蒙元史料》,第627页。

[77]《高丽史节要》卷27《恭愍王二》,高丽恭愍王十一年壬寅秋七月条,第699页;卷31《辛禑二》,高丽辛禑王五年己未八月条,第775页。

[78]《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48《咸镜道·咸兴府》。

[79][朝鲜]成海应:《研经斋全集》外集之卷47《地理类·西北疆域辨上》,此版本收藏于首尔大学奎章阁。

[80][朝鲜]李算:《弘斋全书》卷52《策问五·北关》,此版本收藏于首尔大学奎章阁。

[81]《高丽史》卷40《恭愍王世家三》,高丽恭愍王甲辰十三年春正月庚辰条,第1册,第617页。

[82][朝鲜]权踶、安止、郑麟趾等:《龙飞御天歌》卷7第52章。

[83]《朝鲜王朝实录》卷7,太宗四年四月甲戌条。

[84]《高丽史》卷40《恭愍王世家三》,高丽恭愍王甲辰十三年春正月庚辰条,第1册,第617页。

[85]《龙飞御天歌》卷7第52章。

[86]《朝鲜王朝实录》卷7,太宗四年四月甲戌条。

[87]《高丽史节要》卷26《恭愍王一》,高丽恭愍王五年丙申秋七月条,第681页。

[88][朝鲜]郑元容:《经山集》卷3《诗·仆之使燕也》,《韩国文集中的清代史料》,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451—452页。

[89][朝鲜]成海应:《研经斋全集》外集之卷63《古迹类·小华古迹·肃慎城》,此版本收藏于首尔大学奎章阁。

[90][朝鲜]成海应:《研经斋全集》续集册16《东国地理辩·双城辩》,此版本收藏于首尔大学奎章阁。

[91]《高丽史》卷116《李豆兰传》,第3册,第438页。

[92]《龙飞御天歌》卷7第52章。

[93]《朝鲜王朝实录》卷7,太宗四年五月己未条。

[94]《朝鲜王朝实录》卷7,太宗四年四月甲戌条。

[95]《龙飞御天歌》卷7第52章。

[96]《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49《咸镜道·端川郡》。

[97]《龙飞御天歌》卷7第52章。

[98]《朝鲜王朝实录》卷7,太宗四年四月甲戌条。

[99]《高丽史》卷111《赵暾传》,第3册,第341页。

[100]《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50《咸镜道·镜城都护府》。

[101][朝鲜]金正浩:《大东地志》卷20《咸镜道·镜城》。

[102]《龙飞御天歌》卷7第52章。

[103]《朝鲜王朝实录》卷7,太宗四年四月甲戌条。

[104]《大东地志》卷20《咸镜道·端川》。

[105]《高丽史节要》卷26《恭愍王一》,高丽恭愍王五年丙申九月条,第683页。

[106]《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50《咸镜道·吉城县》。

[107]《龙飞御天歌》卷7第52章。

[108]《朝鲜王朝实录》卷7,太宗四年四月甲戌条。

[109]《高丽史》卷58《地理志三》,第2册,第274页。

[110]《龙飞御天歌》卷7第52章。

[111]《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49《咸镜道·三水郡》。

[112]《大东地志》卷20《咸镜道·三水》。

[113]《龙飞御天歌》卷7第52章。

[114]《朝鲜王朝实录》卷7,太宗四年四月甲戌条。

[115]《龙飞御天歌》卷7第52章。

[116]《大东地志》20《稳城》。

[117][朝鲜]金鑢:《藫庭遗稿》卷3《拟唐别蒿》,此版本收藏于首尔大学奎章阁。

[118]《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50《稳城都护府》。

[119]《朝鲜王朝实录》卷7,太宗四年五月己未条。

[120]《大东地志》卷2 4《平安道·楚山》。

[121]《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5 5《平安道·理山郡》。

[122]《朝鲜李朝实录·地理志》,《平安道·理山郡》。

[123]《大东地志》卷24《平安道·碧潼》。

[124]《高丽史》卷39《恭愍王世家二》,高丽恭愍王丙申五年十月戊午条,第1册,第592页。(www.xing528.com)

[125]《大东地志》卷24《平安道·昌城》。

[126]顾铭学、贲贵春、宋祯焕:《朝鲜知识手册》,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38—39页。

[127]《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5 5《平安道·江界都护府》。

[128]《大东地志》卷24《平安道·江界》。

[129]学界关于开元路研究成果主要有:[日]箭内亘:《元代地名开元之沿革》,《东洋学报》第13卷第1号,该文后收入陈捷、陈清泉译:《蒙古史研究》,上海:商务印书馆,1932年版,第50—54页;[日]和田清:《关于元代的开元路》,《东洋学报》第17卷,第3号;《再论元代的开元路》,《史学杂志》第44卷,第9号;李学智:《元代设于辽东行省之开元路》,《元明史研究论集》大陆杂志史学丛书,第1辑第6册,台北:大陆杂志社编辑出版,1960年版,第36—48页;景爱:《关于开元路若干问题的探讨》,《学习与探索》1979年第3期;[日]箭内亘:《满洲た於ける元の疆域》,《满洲历史地理》第2卷;[日]池内宏:《元代の地名开元の沿革》,《满鲜史研究》中世第1册,东京:吉川弘文馆,1979年;谭其骧《元代的水达达路和开元路》,《历史地理》(创刊号),1981年;张博泉:《开元城史地考略》,《史学集刊》1983年第3期;张泰湘:《试论元初开原城的位置》,《学习与探索》1982年第1期;李健才:《关于东夏几个问题的探讨》,《民族研究》1985年第3期;王颋:《夏主经营》,《圣王肇业——韩日中交涉史考》,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第165—184页。

[130]《元史》卷59《地理志二》,第1400页。

[131](清)刘基:《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卷24《辽东都指挥司》“开元路条”,《续修四库全书》本。

[132]张博泉:《开元城史地考略》,《史学集刊》1983年第3期;李健才:《关于东夏几个问题的探讨》,《民族研究》1985年第3期。

[133]薛磊:《元代东北统治研究》,第210页。

[134]《元史》卷4《世祖纪一》,第74页。

[135]张博泉:《开元城史地考略》,《史学集刊》1983年第3期。

[136]《元史》卷165《贾文备传》,第3869页。

[137]《元史》卷5《世祖纪二》,第85页。

[138]《元史》卷6《世祖纪二》,第110页。

[139]《元史》卷59《地理志二》,第1400页。

[140]王颋:《圣王肇业——韩日中交涉史考》,第178页。

[141]《元史》卷21《成宗纪四》,第453页。

[142]毕恭、任洛:《辽东志》卷1《地理志》,《辽海丛书》本。《元史》卷40《顺帝纪三》,第863页。《元史》卷100《兵志三》,第2565页。

[143]《元史》卷40《顺帝纪三》,第863页。

[144]李学智:《元代设于辽东行省之开元路》,《元明史研究论集》大陆杂志史学丛书,第1辑第6册,第48页。

[145]景爱:《关于开元路若干问题的探讨》,《学习与探索》1979年第3期。

[146]《元史》卷165《贾文备传》,第3869页;《元史》卷4《世祖纪一》,第76页。

[147]李学智:《元代设于辽东行省之开元路》,《元明史研究论集》,第48页。

[148]《元史》卷14《世祖纪十一》,第286页;《元史》卷59《地理志二》,第1399页。

[149]《元史》卷120《吾也而传》,第2968页。

[150]《朝鲜王朝实录》卷1《太祖康献大王实录·总序》。

[151]《高丽史》卷24《高宗世家三》高宗四十年八月、四十五年十二月,第1册,第363、375页。

[152]民族学院编辑组东北小组:《〈中国历史地图集〉东北地区资料汇编》,内部发行,1979年版,第204—205页。

[153](清)刘基:《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卷24《辽东都指挥司》“开元路条”,《续修四库全书》本。

[154]《明太祖实录》卷175,第2661页。

[155]《高丽史》卷2 4《高宗世家三》,第1册,高丽高宗戊午四十五年十二月乙丑条,第375页。

[156]《龙飞御天歌》卷4,第2 3章。

[157]《高丽史》卷113《崔莹传》,第3册,第38 5页。

[158]《高丽史》卷39《恭愍王世家》,高丽恭愍王丙申五年七月丁亥条,第1册,第588页。

[159]《元史》卷94《食货志》,第2390页。

[160]《元史》卷6《世祖纪三》,第110页。

[161]《明太祖实录》卷144,明洪武十五年五月辛丑,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版,第2268页。

[162]《高丽史》卷40《恭愍王世家三》,高丽恭愍王世家壬寅十年秋七月条,第1册,第606页。

[163]《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48《咸镜道·咸兴府》。

[164][朝鲜]成海应:《研经斋全集》外集之卷47《地理类·西北疆域辨上》,此版本收藏于首尔大学奎章阁。

[165]《龙飞御天歌》卷7,第53章。

[166]蒋秀松:《东北亚研究:东北民族史研究(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128页。

[167]《高丽史》卷134《辛禑传二》,高丽恭愍王七年十一月癸未条,“海阳万户土音不花遣人献鹰”,第3册第710—711页。

[168]《高丽史》卷43《恭愍王世家六》,高丽恭愍王辛亥二十年十二月丁未条,“海阳万户弓大及镇边元帅达麻大遣使贺正”,第1册,第646页

[169]《高丽史节要》卷31《辛禑二》,高丽辛禑八年壬戌二月甲戌条,“海阳万户金同不花,遣其子夫耶介为质”,第788页。

[170]《朝鲜王朝实录》卷1《太祖实录·总序43》。

[171]《高丽史》卷105《俞千遇传》,第3册,第255页。

[172]《高丽史》卷104《金周鼎传》,第3册,第237页。

[173]《金史》卷2《太祖纪》,第25页。

[174]《高丽史》卷39《恭愍王世家二》,高丽恭愍王丁酉六年八月戊午条,第1册,第393页。

[175]《朝鲜王朝实录》卷7,太宗四年四月甲戌条。

[176]《龙飞御天歌》卷7第52章。

[177]《高丽史》卷43《恭愍王世家六》,高丽恭愍王辛亥二十年二月甲戌条,第1册,第643页。

[178]王国维:《黑鞑事略笺证》,《蒙古史料校注四种》,北京:清华学校研究院刊本,1926年版,第24页。

[179][朝鲜]丁若镛:《与犹堂全书》第6集地理集《疆域考四·北路沿革续》。

[180]《高丽史》卷23《高宗世家二》,高丽高宗乙未二十二年九月丙子条,第1册,第354页。

[181]《高丽史》卷24《高宗世家三》,高丽高宗癸丑四十年夏四月甲寅条,第1册,第362页。

[182][朝鲜]李瀷:《星湖全集》卷17《答洪圣源书》,此版本收藏于首尔大学奎章阁。

[183][高丽]李奎报:《东国李相国集》卷28《物状·密告女真汉儿文》,杜宏刚、邱瑞中、[韩]崔昌源辑:《韩国文集中的蒙元史料》,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21页。

[184]《高丽史》卷23《高宗世家二》,高宗丁未三十四年三月条,第1册,第358页。

[185]《元史》卷5《世祖纪二》,第85页。

[186]《元史》卷5《世祖纪二》,第100页。

[187]关于元朝与高丽往事联姻,参见萧启庆:《元丽关系中的王室婚姻与强权政治》,《元代史新探》,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83年版,第231—261页。“甥舅之好”语见虞集《大庆寿寺大藏经碑》,《道园学古录》卷5。转引自陈得芝:《蒙元史与中华多元文化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274页。

[188]《高丽史》卷30《忠烈王世家三》,忠烈王乙酉十一年三月己丑条,第1册,第466页。

[189]《高丽史节要》卷30《忠烈王三》,忠烈王十二年丙戌八月条,第1册,第467页。

[190]《高丽史》卷30《忠烈王世家三》,高丽忠烈王丁亥十三年九月庚子条,第1册,第469页。

[191]《高丽史》卷29《忠烈王世家二》,忠烈王甲申十年春正月条,第1册,第463页。

[192]《高丽史》卷30《忠烈王世家三》,忠烈王乙酉十一年三月己丑条,第1册,第466页。

[193]《高丽史》卷30《忠烈王世家三》,忠烈王丙戌十二年七月甲戌条、八月戊戌条,第1册,第467页。

[194]《高丽史》卷36《忠惠王世家》,忠惠王辛未元年夏四月庚寅条,第1册,第554页。

[195]《高丽史》卷37《忠穆王世家》,忠穆王丁亥三年春正月壬申条,第1册,第568页。

[196]《高丽史》卷31《忠烈王四》,忠烈王丙申二十二年春正月甲申条,第1册,第485页。

[197]《高丽史》卷113《崔莹传》,第3册,第383页。

[198]所谓“田民辨正”,是指查清“田民”的所有者,纠正非法占有的部分;“安辑”指将农民束缚于原地。参见朴真奭:《中朝经济文化交流史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2页。

[199]三别抄原系开京的夜间巡逻。前权臣崔瑀曾下令成立夜别抄。以后,夜别抄改编为左、右二别抄,再加以从蒙元逃回的高丽俘虏组成的神义军,合称三别抄。

[200]《元史》卷208《日本传》,第4626页。

[201][高丽]李齐贤:《益斋乱稿》卷9《世家》,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朝鲜鸡林府许颖刻本。

[202]文永之役,即第一次元日战争,发生于日本文永十一年、元朝至元十一年(1274),当时日本后宇多天皇的年号为“文永”,遂称“文永之役”,此役以元军的失败而告终。

[203]《元史》卷208《日本传》,第4628页。

[204](元)苏天爵:《元文类》卷41《经世大典序录政典·征伐·日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61页。

[205]《高丽史》卷28《忠烈王世家一》,元宗甲戌十五年冬十月己巳条、十一月己亥条,第1册,第428—429页。

[206]《高丽史》卷104《金方庆传》,第3册,第224页。

[207]《元史》卷8《世祖纪五》,第147页载:“(至正)十年戊午,敕自今并以国字书宣命。命忻都、郑温、洪茶丘征耽罗。”此处记载郑温随军征耽罗的时间应以世祖本纪为准,即至正十年(1273)。

[208]《元史》卷154《郑温传》,第3644页。

[209]《元史》卷152《刘通传》,第3595页。

[210]《高丽史》卷28《忠烈王世家一》,高丽元宗十五年八月条,第1册,第427页。

[211]据《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32《平安道·昌原都护府》,山川条记载:“高丽元宗十五年(至元十一年)正月,元世祖欲征日本。”可知元朝第一次征伐日本的时间应在至正十一年(1274)正月以后。

[212]薛磊:《元代征东行省新论》,《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年第3期。

[213]《元史》卷100《兵志三·屯田》载:“高丽屯田:世祖至元七年创立,是时东征日本,欲积粮饷为进取之计,遂以王綧、洪茶丘等所管高丽户二千人,及发中卫军二千人,合婆娑府、咸平府军各一千人,于王京、东宁府,凤州等一十处,置立屯田,设经略司以领其事,每屯用军五百人。”第2570页。

[214]《元史》卷154《郑温传》,第3644页。

[215][日]池内宏:《元寇の新研究》第7章《元の第一次日本征伐——文永の役》,京都:东洋文库,1931年版,第20页。

[216]王颋:《忽必烈汗远征日本史事补正》,《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第9集,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15—334页。

[217]王慎荣:《〈元史〉列传史源之探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报》1990年第2期。

[218][日]池内宏:《关于征东行省的建立及其废止》,《中朝关系史译文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版,第337页。全罗北道的边山及全罗南道天冠山,据《高丽史·元宗世家》十五年六月条所载,上中书省书——边山是在扶安的西南,南控黄浦港之山,天冠山是今长兴郡古邑面的海边之山。

[219]《高丽史》卷30《忠烈王世家三》,高丽忠烈王丁亥十三年九月庚子条,第1册,第469页。

[220]《元史》卷208《日本传》,第4628—4629页。弘安之役,即第二次元日战争,发生于日本后宇多天皇弘安四年、元朝至元十八年(1281),当时日本天皇的年号为“弘安”,称“弘安之役”,此役元军再度以失败收场。

[221](元)许有壬:《至正集》卷45《阿剌罕神道碑》,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元人文集珍本丛刊》影印宣统刊本,页222下:“至元十八年,进[阿剌罕]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行中书省事,统帅四十余万征日本,次明州(庆元路)而薨”;此“四十”当为“十四”之误。参见王颋:《忽必烈汗远征日本史事补正》,《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第9集,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31页。

[222]《元史》卷154《洪俊奇传》,第3620页。

[223]参见吴文衔、张泰湘:《元管军上百户张成墓碑铭略考》;金培锟:《从〈张成墓志〉看元初的对日战争》,《中国考古集成·东北卷·元明清(一)》,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603—608页。此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记述有关元朝东征日本的金石史料。

[224]《高丽史》卷29《忠烈王世家二》,忠烈王辛巳七年二月辛巳条,第458页。

[225]《高丽史》卷58《地理志·东界》,第2册,第269页。

[226]《元史》卷11《世祖纪八》,第226页。

[227]《新元史》卷250《日本传》,第7072页。

[228]《朝鲜王朝实录》卷1《高丽朝》。

[229]参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第10幅《中国气候(一)》、第11幅《中国气候(二)》、第12幅《中国气候(三)》、第13幅《中国水系流域》。

[230](刘宋)范晔:《后汉书》卷85《东夷列传·东沃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816页。

[231][高丽]李奎报:《东国李相国集》卷28《物状·密告女真汉儿文》,杜宏刚、邱瑞中、[韩]崔昌源辑:《韩国文集中的蒙元史料》,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21页。

[232]《元史》卷59《地理志二》,第1399—1400页。

[233]《金史》卷50《食货志五·常平仓》,第1121页。

[234]《朝鲜王朝实录》卷1《太祖实录·总序24》。

[235]《朝鲜王朝实录》卷1《太祖实录·总序16》。

[236]此说最早为屠寄提出,载《黑龙江舆地图》与《黑龙江舆地图说》,《中国历史地图集》采其说。孙秀仁:《黑龙江肇州东八里城为元代肇州故城考》,冯永谦等:《东北历史地理论著汇编 第3册 辽金元》,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1987年版,第588—592页。转引自张泰湘:《元代肇州文献补考》,《东北亚研究:东北考古研究(四)》,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社,第353页。

[237]《元史》卷59《地理志二》,第1396—1397页。

[238]《元史》卷100《兵志·屯田》,第2566页。

[239](元)苏天爵:《元文类》卷41《经世大典序录·招捕》“辽阳骨嵬”条,第590页。

[240]《元史》卷100《兵志三·屯田》,第2565页。

[241]《元史》卷25《仁宗纪二》,第574页。

[242]《元史》卷100《兵志三·屯田》,第256 5页。

[243]《元史》卷59《地理志二》,第1395页。

[244]《元史》卷5《世祖纪二》,第85页。

[245]《元史》卷100《兵志三·屯田》,第2570页。

[246]王慎荣、赵鸣岐:《东夏史》,第174—175页。

[247]孙秀仁:《东夏国山城遗址调查考略》,《黑龙江日报》1962年6月11日。

[248]《吉林省文物志》编委会主编:《龙井县文物志》,吉林省文物志编修委员会出版,1984年版,第68页;孙秀仁:《东夏国山城遗址调查考略》,《黑龙江日报》1962年6月11日。

[249]珲春县文物志编写组:《珲春县文物志》,吉林省文物志编委会出版,1984年版,第57页。

[250]张泰湘、陶刚:《“北京验记”金代铜镜》,《求是学刊》1982年第3期。

[251](元)周致中:《异域志》上卷《女真》,第11页。

[252]《元史》卷12《世祖纪九》,第259页。

[253]《高丽史》卷39《恭愍王世家二》,恭愍王丁酉六年八月戊午条,第1册,第593页。

[254]《元史》卷94《食货志二》,第2379页。

[255]《高丽史》卷28《忠烈王世家一》,忠烈王丙子二年秋七月戊午条,第1册,第433页。

[256]《高丽史》卷28《忠烈王世家一》,忠烈王丁丑三年夏四月庚辰条,第1册,第435页。

[257]《元史》卷13《世祖纪十》,第267页。

[258]张泰湘、陶刚:《“北京验记”金代铜镜》,《求是学刊》1982年第3期。

[259]《元史》卷94《食货志二》,第2390页。

[260][高丽]李奎报:《东国李相国集》卷28《物状·密告女真汉儿文》,杜宏刚、邱瑞中、[韩]崔昌源辑:《韩国文集中的蒙元史料》,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21页。

[261]《高丽史》卷23《高宗世家二》,高丽高宗丙申二十三年八月戊子条,第1册,第355页;《高丽史》卷23《高宗世家二》,高丽高宗庚戌三十七年二月甲辰条,第1册,第359页;《高丽史》卷24《高宗世家三》,高丽高宗癸丑四十年二月辛卯条,第1册,第362页;《高丽史》卷24《高宗世家三》,高丽高宗乙卯四十二年五月辛亥条,第1册,第368页;《高丽史》卷24《高宗世家三》,高丽高宗丁巳四十四年五月戊午条、五月丁卯条,第1册,第371页。

[262]《元史》卷94《食货志二》,第2378、2380页。

[263]《元史》卷94《食货志二》,第2380页。

[264]《元史》卷94《食货志二》,第2380页。

[265]《永乐大典》卷19418《经世大典·站赤三》。

[266]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208页。

[267]《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50《庆兴都护府·山川》。

[268]《龙飞御天歌》卷7第52章。

[269]《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50《庆兴都护府·山川》。

[270]董万仑:《清肇祖传》,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14页。

[271]《元史》卷94《食货志二》,第2378页。

[272]《高丽史》卷28《忠烈王世家一》,忠烈王丁丑三年夏四月庚辰条,第1册,第435页。

[273]《永乐大典》卷19423《经世大典·站赤八》。

[274]《永乐大典》卷19423《经世大典·站赤八》。

[275]《元史》卷17《世祖纪十四》,第371页。

[276](元)熊梦祥:《析津志·天下站名》,第124页。

[277]《元史》卷14《世祖纪十一》,第292页。

[278]《元史》卷12《世祖纪九》,第24 7页。

[279]《永乐大典》卷19423《经世大典·站赤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