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与新用:揭秘材料运用研究

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与新用:揭秘材料运用研究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材料发展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最直接体现,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更新、发展。无论是最传统的自然材料还是当下的工业材料,都是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重要的组成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发展的进程中,第一代设计师们在材料的运用上给我留下了丰富的宝贵遗产。

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与新用:揭秘材料运用研究

建筑装饰设计是社会科技与文明发展的标志;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美好人居环境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技术与艺术双重属性。最近十多年来,我国大面积推进新型城镇化、美好乡村等项目建设建筑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建成了大量的商业建筑与住宅,有力地推动了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愿望、以及低碳、环保、可持续性行业发展的要求下,建筑装饰材料的更新、发展、综合性应用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建筑装饰材料的新用、绿色材料、智能材料、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的应用等。这些新材料的出现对建筑装饰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材料的发展对建筑装饰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引领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潮流。

材料发展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最直接体现,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更新、发展。从远古时代的石器、陶器到近现代的钢铁、玻璃等材料的广泛应用,再到当下各种节能材料、环保型材料、智能材料的普及性运用。无论是最传统的自然材料还是当下的工业材料,都是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重要的组成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装饰材料不仅要考虑强度、硬度、环保美观等方面的因素,还要考虑声、光、电等更多的交叉学科技术要求,熟练掌握材料的特性并综合考量,创新性得运用传统材料是建筑装饰设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如果在探索或创造美的时候,我们忽略了事物的材料,而仅仅注意它们的形式,我们就坐失提高效果的良机。因为不论形式可以带来什么愉悦,材料也许早已提供了。材料效果是形式效果的基础,它把形式效果的力量提高得更高了”。材料的性能、质感、肌理和色彩是构成环境的物质因素。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任何人造环境都是一个由各种材料、以一定的结构和形式组合起来的具有相应功能的系统。材料、结构、形式和功能是空间环境不可缺少的属性,它们各从不同侧面规定、制约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环境。

材料是空间环境的物质承担者。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了自然中所存在的物质美的因素。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考工记》中的:“审曲而势,以伤五材,以辨民器”就是强调先要审度多种材料的曲直势态,根据它们固存的物质特性来进行加工,方能制成自己所需之物。《考工记》提出了生产劳动的四个条件: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认为优良的材料是人们制作、生产的前提。《荀子》中也提到金属工艺要“刑范正,金锡美,工治巧,火齐得”。其中“金锡美”也是材美的具体化。

在现代环境设计发展的进程中,第一代设计师们在材料的运用上给我留下了丰富的宝贵遗产。密斯。凡.德。罗设计的美国范斯沃斯住宅是座颇能代表“密斯风格”的作品。这座用钢与玻璃为主要材料的私家别墅,以八根工字钢夹持一片地板、阳台和一层层顶板,四周为透明的大玻璃,简洁、纯净到极限,模糊了与外部环境的界限,室内空气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住宅中央有一小块封闭的空间,内藏设备、浴室与厕所,除此之外,再无固定的分割与遮掩,这座精致的“玻璃盒子”充分体现了密斯“少就是多”的设计美学的意蕴,美国建筑大师赖特1936 年为宾夕法尼亚匹茨堡市的考夫曼设计的流水别墅,其立面表现了平行与垂直、显隐与进退错综交差的板状阳台和附属空间,室内假借材料的变化来显示和区别各种不同用途的空间以及取得内、外空间与不同空间的统一和联系,玻璃与石墙得到了恰到好处的对比。平台、瀑布和周围的墙石、丛林、溪流纵横溶融,表现了赖特运用建筑材料的驾轻就熟,对生活场所融入自然的理解,以及刻意打破箱形建筑及找出建筑的内部空间作为建筑实物体的表现方法。

如果说第一代设计大师中密斯·凡·德·罗喜好钢结构与玻璃,勒·柯布西埃倾心于钢筋混凝土及赖特钟情于砖石的话,那么,芬兰著名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则体现了擅长运用木材来表现其设计意图的特点,并通过木材的肌理、节疤以及加工留下的创痕来显示材质的自然韵味。巴黎西郊的路易·卡雷住宅室内由兼作画廊起居室地坪高差变化,以及贴上木皮的波浪形天花等所造成的多层次的室内连续空间,宛如拥有生命般地扩张和宣泄。阿尔托大量使用木材并从附于其中的质感和稳定性中,提炼出许多优美的“单词”和丰富的“语汇”。为了缓冲工业化材料的冷漠枯燥,他在钢筋混凝土或钢柱上、金属的门把手上,缠上藤条和皮革,或应用木屋构架、清水砖墙等,流露出一股浓郁的地方特征和乡土自然气息。1940 年,他曾写到:“建筑师所创造的世界应该是一个和谐的,和尝试用线把生活的过去和将来编织在一起的世界。而用来编织的最基本的经纬就是人纷繁的情感之线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之线。创造许多既在承受性能和使用方面达到最佳状况,又在视觉美感方面给人以十分宜人、舒适的享受,确实达到了“突破技术范畴而进入人情与心理的领域”(阿尔托)的设计境界。

设计师对材料的认识是优秀环境设计的前提和保证,在设计教育中,早在1919年成立于德国魏玛的包豪斯学院,在其教育体系的预备部(基础)课程中,即十分重视材料及其质感的研究和实际练习,教师们意识到材料的特征、功能等仅靠语言来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运用材料进行造型训练并通过实践操作以深化理解,探究其美感。包豪斯早期阶段的重要负责人伊顿在《造型艺术基本原理》一书中写道:“他们(指学生)陆续发现可资利用的手工材料时,就更加能创造具有独特材料质感的作品来。”伊顿总结道:通过实地研究,学生们认识了他们四周的世界实是充满了具有各种表情的触觉的环境,同时领悟到了若不经过上述训练,就不能正确地把握出材质训练的重要性。所以,如果要做出优秀的设计作品,材料的特性是我们必须熟悉和掌握的,只有充分的体会材料的性格才能够更恰当的运用它,将它本身的特性发挥的淋漓尽致。同时,材料的特性也必然包含室内和室外的区别,室内外的材料的选择可以更好的符合其所在的环境特点,烘托环境,同时也被环境吸收和接纳,成为环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www.xing528.com)

(一)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设计中材料的运用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在人类建筑历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它并不是简单地表现装饰美感,而是通过巧妙地利用各种装饰材料,挖掘民族“题材”来表现建筑自身的历史文脉与精神内涵,以富有形象化的符号与图式语言来装饰建筑空间,营造出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氛围与场所精神。中国古代建筑在材料、结构、造型、空间等各方面都能通过彩绘雕刻镶嵌等处理手法赋予建筑外部形态美感。如楼、阁、亭、台、榭等基本样式,并没有追求高度,而是从外部形态与结构造型上体现建筑的装饰美。材料的结构形式美感体现在榫卯结构的广泛运用,汉代已普遍运用斗拱,隋唐时期古建筑继续发展更新,而到了宋代木建筑结构技术基本得到成熟,榫卯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最为重要的结构形式。在建筑构件装饰雕刻方面,中国古代建筑雕刻构件与图案丰富多样,根据历史资料,和对现有材料与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中国古代建筑构件装饰雕刻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类:云气星象类、瑞神兽类、几何类、文字类、动物类、植物类、纹样类、器物类等叫。古代建筑中的梁、柱、椽、斗棋、天花、门相、山墙柱础、屋脊等建筑构件都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材料,运用寓意深刻的、绚丽多彩的、形态各异的手法进行装饰。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题材构件丰富多样,根据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资源分布情况,史料及调研成果,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题材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类:云气星象类、瑞神兽类、几何类、文字类、动物类、植物类、纹样类、器物类等。

(二)西方古代建筑装饰设计中材料的运用

西方建筑由于受到宗教、价值观念、文化观念、历史、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大多追求建筑绝对高度,外部形态挺拔高耸,内部空间狭窄,崇尚神权石材的天然属性使其成为西方建筑中最主要的装饰材料。从建筑外部形态来看,这些建筑都显得伟岸、庄严、肃穆、让人油然而生敬畏之情。在古代希腊时期,石制的如梁、柱、山花等建筑构件,成为当时建筑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如古希腊柱式—爱奥尼、多立克、柯林斯、塔斯干等柱式等,深刻影响了西方建筑的发展川。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建筑在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建筑更加重视类似于山花、柱头、券拱、檐口、门套等部位的细部的处理和装饰。无论是拜占庭式、哥特式,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材料多以石材与砖体材料为主,并有大量雕刻装饰痕迹。建筑构造多是空间采用弯顶的形式,如伦敦历史博物馆。巴洛克建筑是在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装饰风格,通过规划、图案、柱形、空间、光影、材料和幻觉装饰等手段创造豪华、浮夸的效果。无论是宫殿还是城堡教堂或是修道院、别墅、花园、公共建筑、皇家广场等建筑式样,在构图、外形、装饰等方面均追求奢华、浮夸的效果,共性是其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强烈的色彩、富丽堂皇的装饰、精美的雕刻、椭圆形空间与穿插的曲面等。罗马耶稣会教堂是巴洛克风格的代表作,也是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伦敦历史博物馆

罗马耶稣会教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