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凉文化:源迁河西,繁荣影响深远

五凉文化:源迁河西,繁荣影响深远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原有识之士为躲避战乱迁入河西,开馆延学、著书立说、参政议事,造就了五凉文化的繁荣。五凉文化,是十六国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凉政权重视汉文经籍的典校和编著。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五凉张骏、谢艾、王济的创作给予充分肯定,说明五凉文学作品在南朝也有较高声誉。五凉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凉州、肃州、敦煌三个创作中心。

五凉文化:源迁河西,繁荣影响深远

十六国时期,甘肃河西地区(包括今青海河湟一带)先后建立了5个割据政权,分别是汉族张轨建立的前凉(301—376)、氐族吕光建立的后凉(389—403)、鲜卑秃发乌孤建立的南凉(397—414)、汉族李暠建立的西凉(400—421)、匈奴卢水胡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397—439),史称“五凉”。五凉时期,中原战乱不断,经济遭到极大破坏。中原有识之士为躲避战乱迁入河西,开馆延学、著书立说、参政议事,造就了五凉文化的繁荣。五凉文化,是十六国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凉文化的成就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儒学兴盛

五凉时期,各政权大力倡导儒学,积极培养选拔人才。张轨初掌凉州,便“征九郡胄子五百人,立学校,始置崇文祭酒,位视别驾,春秋行乡射之礼”;西凉李暠设立五经博士,训诫诸子熟读周礼之教。同时,征辟硕儒名士,传授儒学,编校经籍。酒泉人祁嘉博通经史,被前凉张重华征为儒林祭酒,传授儒学,受业者多达2000 人;敦煌人刘昞是五凉最为卓著的学者,被誉为儒宗,以敦煌名士索敞、阴兴作为其助教。五凉政权重视汉文经籍的典校和编著。敦煌学者阚骃“博通经传”,被沮渠牧犍拜为秘书考课郎中,后阚骃率文士30人整理古籍,典校经籍3000余卷。刘昞曾主持编写《略记》130 篇,84 卷。这一时期敦煌、酒泉一带名儒开设私学之风盛行,仅宋纤、郭荷、郭瑀、祈嘉、刘昞等几位大教育家的受业弟子就多达六七千人。如前凉敦煌学者宋纤隐居酒泉南山,前来求学的弟子多达3000。郭瑀精通经学,隐居临松薤谷(今张掖市甘州区城南60千米的临松山下),专事著书授业,门下弟子千人。曾任西凉、北凉儒林祭酒的刘昞,拜郭瑀为师,他隐居酒泉时,开设私馆授学。

(二)文学繁荣

五凉文学上承建安,下启隋唐,创作成就居于当时中国北方之首。《晋书》《北史·文苑传》《十六国春秋》《隋书·经籍志》都记载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盛况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五凉张骏、谢艾、王济的创作给予充分肯定,说明五凉文学作品在南朝也有较高声誉。五凉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凉州、肃州、敦煌三个创作中心。西凉国主李暠重视文学创作,曾组织大规模文学创作活动,亲自参与,擅长辞赋,代表作《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客赋》等,均是五凉文学中的佳作。前凉国主张骏擅长五言诗,多以咏史和抒怀为题材,颇有建安之风,《隋书·经籍志》载有张骏文集8卷。前秦秦州刺史窦滔之妻苏蕙曾作诗200余首,这些诗歌可正反诵读,故称“回文诗”,后世也称《璇玑图诗》。民歌民谣是诗歌的一个分支,魏晋以后在河陇广泛流传,这些歌谣内容均为歌颂英雄和揭露统治的黑暗。散文因文辞优美而受到文人的欢迎。天水人赵逸任职北魏时,魏太武帝命群臣赋诗,赵逸为诗集作序,序文文辞优美,流传甚广。陇西人王嘉著述颇丰,以《拾遗录》最为著名。

(三)史学成果丰硕

五凉时期,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取得巨大成就。五凉诸国都设立史馆,或置著作郎,或置太史令,负责记载和修撰国史,五凉史学在十六国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北魏史学有重要影响,也是为唐代大规模官修史书的渊源之一。五凉时期史书成果丰硕,据《隋书· 经籍志》《史通》《旧唐书·艺文志》及《太平御览》等记载,五凉史学家有11 人,其中曾修撰过前凉史的史学家就有索绥、刘庆、刘昞、索珲、张谘、喻归等6人。敦煌人索绥作《凉国春秋》50 卷。前凉张重华时刘庆专修国史20 余年,著《凉记》12 卷记前凉张氏事。敦煌人刘昞隐居酒泉多年,潜心于典籍,是五凉时期的一位史学大师,总计著书5 种共118 卷、注述4 种(本),其中《略记》130 篇、84 卷,《凉书》10 卷,《敦煌实录》20 卷,《方言》3卷,《靖恭堂铭》1 卷;另注《周易》《韩子》《人物志注》《黄石公三略》。魏晋以前,还没有一部直接叙述上古至魏晋的通史,《史记》虽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但其内容只记载到西汉武帝太初年间,《汉书》只记载了西汉历史,《东观汉记》断断续续记载了东汉曹魏的历史。刘昞对此3 本书删削,整理成一部系统而又全面反映几千年历史的纪传体通史。《凉书》专门记述前凉史实的纪传体国别史,也是第一部详细记载公元4世纪河西历史的一部史书,刘昞成为专载河西历史的第一人。五凉史学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政府设立史官组织修史和成书卷帙之多,而且表现在他们与东晋、南朝的学术交流方面。前凉张氏时期,曾“遣督护王该送诸郡贡计,献名马方珍、经史图籍于京师”,说明前凉与东晋保持着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北凉与前凉一样,在政治上与江南东晋、刘宋王朝信使往还,文化联系也特别密切。五凉史学的发展,为后世留下了不少重要资料,是研究我国西北地方史、西北民族史和中西交通史的珍贵资料。(www.xing528.com)

(四)艺术成就辉煌

书法 五凉时期是写经书法的创立时期。佛教广泛传播,经卷翻译、抄写风靡一时,写经书法由此诞生。代表作品是敦煌发现的书写于升平十二年(368)的《法句经卷下》、建初七年(411)书写的《妙法莲花经》、承平十五年(457)书写的《佛说菩萨藏经》,笔法古朴、结构端严,真楷中略带隶法,其中以《法句经卷下》最具代表性。

绘画 五凉时河西绘画多取圣贤、神仙、高士形象,以人物画为主。这一时期河西绘画内容、形式,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原和西域影响,画工们沿袭汉魏以来传统,题材上既取古代神话和圣贤故事,又注意反映现实生活图景。绘画技巧显得较为成熟,在线条处理、色彩运用和细节刻画等都有值得称道之处;由于佛教传播,佛画绘作出现,从形象到线条都可看出西域画风的痕迹。

彩塑 五凉时期彩塑,以敦煌石窟最具代表性。敦煌莫高窟共有2400尊彩塑保留至今,魏晋南北朝时期彩塑共729尊,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敦煌雕塑艺术的水准。佛教与佛造像均是外来文化,但古代中国人依据自身文化传统为基础,将外来文化因素进行了一系列去粗取精的艺术加工,形成了中国艺术发展的创造性成果。

佛塔建造 五凉时期佛塔建造艺术,以北凉成就最有代表性。北凉造像塔,大都小巧玲珑,以高善穆造像塔、程段儿造像塔、马德惠造像塔为代表;从形体特征上看,残留有印度“窣堵波”影响,属于北凉早期作品;从造像特点上看,无论是风格还是气质上均有一种古朴严峻的气氛,在我国早期造像中最常见。

乐舞 五凉时期,西域和中原乐舞在河西地区交流、发展。《天竺》《龟兹》《西凉》三乐从西域传入河西,前凉张重华时期,天竺乐舞传入凉州,包括凤首箜篌、五弦、琵琶、笛、铜鼓、毛员鼓、都昙鼓、铜钹、贝等9 种乐器和乐工12 人。太元九年(384),吕光征西域,从龟兹获取《龟兹乐》,对其加以改造,注入诸多河西中原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西凉乐”,盛行于敦煌、酒泉、武威等地。大业六年(610)加入高昌乐曲,形成完整的《龟兹乐部》。从敦煌壁画的一些内容看,有许多高鼻深目、肤色各异的人物形象以及西域乐器和民族服饰,具有浓厚西域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