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汉兴衰史-谷园讲通鉴

东汉兴衰史-谷园讲通鉴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汉书·种暠传》他不想吃父亲的老本儿,要靠自己开创未来。—《后汉书·种暠传》谁说高人异士必须隐居山泽?—《后汉书·种暠传》被派主管太子宫事务。—《后汉书·刘宠传》一天到晚没个安生的时候。记载刘宠传的《后汉书·循吏列传》中,循吏任延的故事也挺好。—《后汉书·任延传》一下子成就了一千多对夫妻。—《后汉书·任延传》我认为,作为一个官员,最重要的是忠于职守、忠于国家,而不是忠于某个领导。

东汉兴衰史-谷园讲通鉴

汉桓帝本是汉之中主,并非只宠信太监,手下三公皆为一时之选,除黄琼、杨秉、陈蕃外,种暠和刘宠也不简单。

种暠既是个官二代,也是个富二代。

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汉书·种暠传》

其父去世,他竟将家财全部散掉,救济穷亲戚、穷乡亲。

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后汉书·种暠传》

他不想吃父亲的老本儿,要靠自己开创未来。

始为县门下史。—《后汉书·种暠传》

他从底层开始,先做家乡洛阳县的“县门下史”,大致是管洛阳县城门的小公务员,每天朝九晚五上下班在城门底下晃悠。有一天,有个贵人一眼搭上了他。此人叫王谌,素有知人之明,其舅田歆时任河南尹。就在前一天,按朝廷要求,田歆要从本郡举荐孝廉,找来王谌商量人选,说:

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戚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名士以报国家,尔助我求之。—《后汉书·种暠传》

意思是,外甥,我现在手里只有六个孝廉的名额,可是,一大帮朝中权贵都跟我打招呼、批条子,要我的名额,举荐他们的人。我都得罪不起,却也不能完全辜负皇上的信任,说什么也得留一个名额,举荐一个真正的名士。你最知人,你看举荐谁好?

王谌答:我虽然认识几个名士,但感觉他们都还差点事儿,您给我点儿时间,我再访求访求吧。

田歆点头:你说得对,真正的大贤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大隐士,是得访求访求。咱不着急。

转过天来,王谌便兴高采烈地来找田歆:舅舅,我找到了大贤。您说怎么这么巧,今天上午,我送一个朋友出城,打洛阳县城门底下远远看见一个人,哇,气宇不凡!我赶紧上前问他尊姓大名,他说叫种暠,是咱洛阳县门下史。我跟他一通聊,嚯,他的谈吐、才学、见识,实在了不起,正是您要找的大贤!

田歆一撇嘴:拉倒吧。

当得山泽隐滞,近洛阳吏邪!—《后汉书·种暠传》

我还以为是什么隐居山泽之间的奇人异士呢?原来只是我手下洛阳县的一个小公务员,这样的人能有什么大能耐?

王谌一笑:

山泽不必有异士,异士不必在山泽。—《后汉书·种暠传》

谁说高人异士必须隐居山泽?谁说基层小公务员就不能有高人?孔圣人不也做过“委吏乘田”的小公务员吗?贤与不贤,您把他叫来看看聊聊就知道了。

果然,见面一聊,田歆就服了,立马把这个仅有的实实在在的孝廉名额给了种暠。

种暠随即在仕途崛起,并且不畏梁冀等权贵,得到汉顺帝的赏识。

监太子于承光宫。—《后汉书·种暠传》

被派主管太子宫事务。有一天,中常侍高梵来,称奉诏接太子去皇宫。时任太子太傅杜乔一皱眉,因为按规矩,高梵应出示诏书,可是,高梵身份特殊,他也不好意思提,眼瞅着小太子被抱上车,出了宫门。这时,种暠赶到,挡在车前,拔剑呵斥:停!吁!

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后汉书·种暠传》

高常侍,没有皇上的诏书、符信,谁也不能接走太子!您要是不听我的,就从我身上轧过去吧!

高梵被震住,乖乖回宫取了诏书来,才把太子接走。

种暠后历任益州刺史、凉州刺史、使匈奴中郎将、辽东太守、南郡太守、度辽将军、大司农等,延熹四年(161)二月,被汉桓帝任命为司徒,位列三公,出将入相,皆有佳绩。三年后,病逝于任上。

种暠当上司徒的这年九月,刘宠也当上了司空,他也是孝廉出身,最早做东平陵令。

以仁惠为吏民所爱。—《后汉书·刘宠传》

他是一个受老百姓爱戴的好县令,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再三迁为会稽太守。这一年,他又被提拔,将回朝廷任将作大匠,离任时,当地好多老百姓前来送行。

山阴县有五六老叟,尨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后汉书·刘宠传》

在送行的人群之中,有五六位须发皆白的老先生手里各自捧着一百钱,要送给刘宠。

刘宠急忙答谢:老人家,怎么还拿钱来啊?您几位是从哪儿来?

这几位老先生都眼含深情:我们都是若邪山里的山民,祖祖辈辈在山里面各家守着几亩薄田过日子,很多人从来没有进过城,原本过得挺清静。可最近十几年来,总有官吏时不时到我们山村里,今儿个征税,明儿个又拉人服徭役。

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后汉书·刘宠传》

一天到晚没个安生的时候。唯独您主政会稽这几年,从未派官吏来打扰我们的山居生活,我们过得清静自在。

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后汉书·刘宠传》

感谢啊,真舍不得您走,这点钱是我们全村人的一点心意,您快收下吧。

刘宠很欣慰:谢谢老伯,这钱,我收!不过,我只能收一块钱。

为人选一大钱受之。—《后汉书·刘宠传》

这一块钱,这辈子我都会带在身边的。

曾国藩有次过生日,爱将鲍超送来十六大包礼物,曾国藩只挑了一顶小帽留下,余则归还。与刘宠此则故事相似。刘宠后官至司空,汉灵帝时再迁司徒、太尉,只是再无好故事。

记载刘宠传的《后汉书·循吏列传》中,循吏任延的故事也挺好。

任延是新莽后期的太学生出身,他被更始帝刘玄任命做会稽都尉时只有十九岁,非常年轻,也非常有作为,颇有政绩。随后,光武帝平定天下,他被任命做九真太守。九真郡,今属越南,在其首都河内以南,东汉时尚未完全开化。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后汉书·任延传》

它还未进入农耕文明,当地人靠打鱼打猎为生,经常吃不饱。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后汉书·任延传》

任延教给当地人民农业生产技术,开垦土地,发展农业。

另外,当地还有一个方面非常原始:

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后汉书·任延传》

没有婚姻礼法的约束,不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的追,女的跑,安全自由恋爱。坏处是,孩子只认妈不认爸。任延要化民成俗,便策划组织了史上第一场大型的集体婚礼,男子二十岁到五十岁的,女子十五岁到四十岁的,各自配对牵手

同时相娶者二千余人。—《后汉书·任延传》

一下子成就了一千多对夫妻。正好这年风调雨顺,人们营养充足,当年便新生了好多孩子。人们感激大媒人任太守,多以“任”字为孩子取名。

任延后调任武威太守,上任前,光武帝亲自接见并对他提了几点要求:

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后汉书·任延传》

此前任延可能跟上级领导处得关系不大好,所以光武帝嘱咐他“善事上官”,要跟领导搞好关系,要听话。任延一拨拉脑袋:这个,臣不认同。(www.xing528.com)

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后汉书·任延传》

我认为,作为一个官员,最重要的是忠于职守、忠于国家,而不是忠于某个领导。您说呢?

刘秀一愣,拍手称好:言之有理!朕说得不对。

后来,任延又历任颍川太守、河内太守,都深受百姓的爱戴。

《后汉书·循吏列传》所记循吏多为太守,唯独有一个循吏只是亭长,相当于今天的乡镇干部,此人叫仇览,本是一个小县城里的普通读书人。

年四十,县召补吏,选为蒲亭长。—《后汉书·仇览传》

四十岁时考上当地公务员,做了蒲亭长,尽职尽责,兢兢业业。

劝人生业,为制科令,至于果菜为限,鸡豕有数。农事既毕,乃令子弟群居,还就黉学。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以田桑,严设科罚。躬助丧事,赈恤穷寡。期年称大化。—《后汉书·仇览传》

从《后汉书》的这段记载可见,当时亭长干的工作跟今天乡镇政府的工作内容差不多:一是发展农业生产;二是发展教育事业;三是维护社会治安;四是救助弱势群体。这四方面的工作,仇览做得都很到位,一年下来,这个小地方便气象一新。

其间,仇览很注重推行儒家教化。有一天,有个大娘来哭诉:我从年轻就守寡,好不容易把那个孽障儿子拉扯大,结果他不孝顺我……仇览一皱眉:你先别哭,你家的情况我知道点儿,虽然我跟你儿子不认识,但是看你家房屋都挺板生,地里活儿也都应时按景,说明你儿子还是挺能干的。他年轻,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咱可以慢慢教他,你这么一闹,他还怎么做人?这样吧,你回去,别跟人说来找过我。随后,我教教他。

大娘止住哭声:哎呀,您说得对,我真是老糊涂了,太着急了。我先回去了,您费心吧。

随后,仇览便把她儿子叫来,拿着一本《孝经》一字一句地教了一遍。

小伙子幡然醒悟,回家跪在母亲的床前认错:

谚曰:孤犊触乳,骄子骂母。乞今自改。—《后汉书注》

从今以后,我一定改好,要好好孝敬您。

后来,这小伙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孝子。

当地县令王涣是太学生出身,颇贤能,闻此事甚悦:我们这位仇亭长能以德化人,了不起!

于是提拔仇览做主簿,相当于县委办主任。仇览的主簿工作仍很出色,王涣称赞:

今日太学曳长裾、飞名誉,皆主簿后耳。—《后汉书·仇览传》

即便是京师太学里的那些领袖人物,他们的水平也不在你之上。这是我上月刚发的工资,你拿着,凑个路费,去太学进修一下吧,也结交一些当世名士,会会他们。这样,以后你才能有更大的发展。你总窝在这个小县城里,太屈才了。

随后,仇览便到了洛阳,进太学读书。

前述,汉安帝时太学一度衰颓,近乎荒废,汉顺帝进行了修缮、恢复。到汉质帝时,梁太后主政期间,又推出一项促进太学发展的重要政策。

令郡、国举明经诣太学,自大将军以下皆遣子受业。—《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五》

要求各郡国都得推荐人才到太学读书,大将军以下六百石以上的官员的子弟也必须送到太学读书。

自是游学增盛,至三万余生。—《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五》

一下子,洛阳的太学生达到了三万多人,规模空前。当时的太学生们还有了一些参政议政的机会。《后汉书·刘陶传》提到,有次朝廷要搞货币改革。

事下四府群僚及太学能言之士。—《后汉书·刘陶传》

就是说,朝廷主动向大将军、三公等四府幕僚及太学生代表人物征求政策意见。这是之前的太学生所没有的政治权力。刘陶作为太学生领袖还曾成功领导了一次数千太学生参与的请愿活动。

太学生刘陶等数千人诣阙上书。—《后汉书·朱穆传》

他们请求释放因得罪太监而被关押的冀州刺史朱穆。汉桓帝诏准。

总之,当时的太学生们非常活跃,关心政治、社会问题,对学习六经六艺反而不那么认真。

多以浮华相尚,儒者之风盖衰矣。—《后汉书·儒林列传》

没有人踏实做学问。

仇览的同乡符融也算是一个太学生领袖人物,每天宿舍里都聚满了人,他们高谈阔论。仇览的宿舍则冷冷清清,没人上他这儿来,他也不上别人那儿去,每天除了上课,就是读书。有一次,符融跟仇览说:我看得出,您是大才。不过,小弟想提醒您:

今京师英雄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学,守之何固。—《后汉书·仇览传》

意思是,到太学来读书是次要的,结交朋友才是主要的,这样才能为以后做官、做事业积累人脉资源。书读得再好,将来没人举荐你又有何用?

仇览摇头一笑:我不这么看。

天子修设太学,岂但使人游谈其中?—《后汉书·仇览传》

国家投入那么大的财力、物力建起这太学,难道就是让人们来闲扯淡、交朋友的吗?道不同不相为谋,咱们两便吧。

符融虽然被撅,但并不烦,对仇览更加另眼相看,随后邀另一位更加著名的太学生领袖郭泰来与仇览相识、交流,郭泰也服了。

只可惜,如此大贤的仇览几年后结束学业返乡,未及大展才华,便病死了。命也夫!无奈何。

而郭泰、符融等风风火火的学生领袖人物们也未能大展才华,因为一场空前的政治灾难马上就要来了。

《后汉书·循吏列传》里最后一位循吏叫童恢,是汉灵帝时期不其县的县令,他也是以德化人。

一境清静,牢狱连年无囚。—《后汉书·童恢传》

在东汉末期的乱世中,童恢带领着一方百姓安居乐业。这天,手下来报:您快去看看吧,逮着了!

童恢问:逮着什么了?

手下答:老虎!头些天不是说山上跑下来一只老虎咬死人了吗?当时让它跑了,村民们便挖了陷阱。今天真逮着了,而且一下子逮了两只。您快去看看怎么处置它们。也分不出咬死人的是哪一只,是都杀了,还是怎么着?

童恢一皱眉:虎乃百兽之王,也是生灵,可不能随便杀,咱们去看看。

他们来到陷阱旁边,只见里面两只大老虎,“呼哧呼哧”喘着粗气,抬头瞪着上面的人们。

童恢也把眼一瞪。

咒虎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虎狼当食六畜,而残暴于人。王法杀人者死,伤人则论法。汝若是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呼称冤。—《后汉书·童恢传》

他竟然把老虎审问了一通:大胆老虎!你们怎么可以咬死人呢?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我们人间的法律。你们老实交代,到底是谁咬死的,赶紧低头认罪!谁是无辜的,可以冲我喊冤。

老虎还真有反应,立马就有一只“低头闭目,状如震惧”,低头认罪了。另一只则“视恢鸣吼,踊跃自奋”,如同喊冤。

于是,当庭宣判,立即执行,杀一只,放一只。

吏人为之歌颂。—《后汉书·童恢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