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雕塑本体语言研究:威廉·塔卡《雕塑的语言》的视角

雕塑本体语言研究:威廉·塔卡《雕塑的语言》的视角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关现代雕塑物感创作理论语境的探讨,笔者将其线索概述为:现代性的悖论——审美现代性的诉求——艺术创作上的“物性凸显”。现代雕塑在创作上的“物性凸显”的现象,只有在现代社会才是可以成立的。

雕塑本体语言研究:威廉·塔卡《雕塑的语言》的视角

雕塑创作回归“作为‘自定的物’”(或“物性凸显”)的这一现象,是现代艺术领域感性解放潮流的一部分,而且是现代艺术感性解放中最为耀眼的探索方向。然而,作为现代艺术领域感性解放潮流中的一支,现代雕塑在物感创作方面为何会变得如此明显、强烈且具有突进性质?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一种状况?这个问题是值得深究的。因此在着手阐述本书的主题之前,将现代雕塑物感创作的理论语境或者说学理背景交代清楚,是十分必要的。有关现代雕塑物感创作理论语境的探讨,笔者将其线索概述为:现代性的悖论——审美现代性的诉求——艺术创作上的“物性凸显”。根据此思路,笔者参照了吴兴明先生在2016年9月的“飞亚达综合文化设计理论前沿讲座——产品设计与消费社会”研讨会中有关现代性之启蒙现代性、审美现代性的研究思路和相关论述。

现代雕塑在创作上的“物性凸显”的现象,只有在现代社会才是可以成立的。也就是说,它出现的一个大的社会背景是“现代”。而现代社会存在的理论依据和自足性的保障,即说它与古代社会的区别就在于它具有“现代性”。悖谬在于,现代性在撇除了信仰、教义、道德因素独自证明现代社会的同时,也陷入了某种自身的悖论,造成了现代社会、现代文明现代人的分化与分裂。如何消弭这种分裂,使人回到现代社会出现之前的统合状态?对于这一问题,西方众多思想家都指向了“审美”,提出“审美救世说”。“审美救世”的核心就是“感性解放”,就是“感性冲动造反逻各斯”。这种感性解放的潮流在现代社会最为突出地表现在三个领域——艺术、设计、时尚,而这三者中无论哪一个,在现代,都以“物性凸显”“物感”创造作为自己创作、设计和规划的趋势。因此,在这里,必须要将它梳理清楚。(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