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瑶族:三十年的生存理念

瑶族:三十年的生存理念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初到异国他乡,美、法瑶人的生活主要靠当地政府的接济。至今,美、法瑶人进入西方社会已有二十余年。美、法瑶人现在的生活状况与在老挝时的农耕生活相比,有了天壤之别,许多美、法瑶人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美、法社会的生存环境比东南亚国家好,故瑶人对在美、法的生活较为满意。但美、法瑶人仍在坚持着自己的生存理念,坚持着自己民族传统的文化。

瑶族:三十年的生存理念

初到异国他乡,美、法瑶人的生活主要靠当地政府的接济。但政府的接济只是暂时的,美、法瑶人一方面安排年纪大些的人到农场种植草莓葡萄;另一方面把年轻人送到各类技术学校学习,培养他们的生存技能,如学语言、学驾驶、学缝纫、学机修、学电脑装配等,以便找到工作。至今,美、法瑶人进入西方社会已有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他们经历了艰苦、辛酸的生活,从不懂语言到能流利使用所在国语言,从找不到工作到可以从事多种职业,从只能承接简单的工程到活跃在广泛的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现在,美、法瑶人中有了农民、工人、牙医、翻译、经理、律师、教师、机械师、政府公务员等。美、法瑶人现在的生活状况与在老挝时的农耕生活相比,有了天壤之别,许多美、法瑶人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工作。随着经济生活的不断好转,不少美、法瑶人步入了中产阶级的行列,许多家庭拥有汽车,大部分人已从租房阶段过渡到了买房阶段,有的家庭不仅自己建别墅,还买下一两幢旧房做租赁用,经商意识非常浓厚,比过去那种自给自足的经济意识进步了许多。

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和拼搏,美、法瑶人基本上适应了西方的经济生活,终于可以自食其力,经济上也有所积蓄。美、法社会的生存环境比东南亚国家好,故瑶人对在美、法的生活较为满意。但他们作为一个外来民族,生存在西方文化的氛围里,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正如法国瑶人李福官所说:“我们现在的生活还算不错,法国政府对儿童和老人有一定的补助政策,大多数青壮年都有工作,每月的收入也有一两千欧元,已有能力支付买房子的贷款利息。但我们是瑶人,我们热爱自己的民族传统、民族文化、民族风俗习惯和民族宗教,特别是观念上仍保留着传统的意识。比如我们希望儿女长大后能找自己民族的人或黄种人结婚,举行一定的宗教仪式;逢年过节双方父母可以走走亲戚,交流交流。”但出生于美、法的瑶人的后代对先辈所讲述的故事感到很遥远,对于本民族传统的习俗感到很陌生,他们从小接受西方的语言、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已与西方社会融为一体。他们唱的是流行歌曲,跳的是迪斯科;有90%的瑶人青少年不愿意使用瑶语交谈,即使在家与父母交谈也大都使用英语法语;虽然父辈们要求婚姻对象找黄种人,但有不少青年找白人做婚姻对象,甚至有的不着急举行结婚仪式、不办酒席就同居生子。不少年轻瑶人对老一辈的训言不屑一顾,还对父母亲说:“你们老用老挝的道理(他们以为瑶人的传统文化出自老挝)来教育我们,那你们只在老挝好了,不要来这里。”[13]

看着民族观念、民族文化在年轻一代的身上淡化,瑶人组织的领导人十分担忧和焦虑。在他们的生存理念中,民族传统文化是永恒的,是民族凝聚、认同的旗帜,只有坚持民族传统文化,才能使族人认同、凝聚。为此他们千方百计挽救民族文化、推崇民族文化。在瑶人组织内部的管理上,坚持传统“长老制”和西方民主制两者相辅;强调对外使用英语或法语,但对内则使用瑶语;在家里和在瑶人同胞中间提倡互相帮助、尊老爱幼;逢年过节及喜庆的日子一律穿着民族服装庆贺;红白喜事沿用瑶人传统的宗教仪式。美国奥克兰的一位盘姓师公说,十多年来,他为300多位瑶人男青年举行过“挂灯”仪式。[14]

在美国各地的瑶人社区,各种瑶人组织分别制定了保存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民族经济、加强民族文化教育等一系列措施。美国瑶人还十分重视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推广使用,各地的瑶人组织开办瑶文培训班,编印瑶文课本,甚至连《圣经》和在教堂里吟唱的赞美诗也用瑶文印制。美国政府推行多元文化政策,使瑶人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美国政府允许瑶人创办自己的学校并施行双语教学,还规定少年儿童免费入学。1984年,美国俄勒冈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广播电台为瑶人创办了瑶语节目,每周安排15分钟。[15]即使如此,瑶人组织的领袖们还认为不足以保障瑶人文化的传播。为了使青年一代瑶人保持和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瑶人组织还创办华文学校,不仅用“勉”瑶语上课,还教授中文课程。笔者在法国图卢兹瑶人赵富胜先生家中看到的中文课本《破理书》写道:“有理莫骂父,有钱莫欺官,有功莫赛艺,有文莫慢师——骂父必定寿命短,欺官必定是非多,赛艺必定劳工力,慢师必定指法门”;“赶早莫赶夜,赶晴莫赶雨”;“耕种要工多,读书要苦磨,七耕八苦得成富,九磨十练得成师”。

美、法瑶人置身于西方文化圈中,他们必须接受西方文化和西方的经济政治管理模式,因为他们需要在当地社会生存下去。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瑶人传统的生存理念难免慢慢向西方文明观念靠拢,瑶人文化终究只能在西方文化的圈子中生存,随时都有被吞噬、被融合的可能。但美、法瑶人仍在坚持着自己的生存理念,坚持着自己民族传统的文化。美、法瑶人意识到:要保持瑶人传统的民族文化,必须与中国的瑶族保持永久的联络,到中国学习发展了的瑶族文化。因此他们不断地加强与中国瑶族的联系。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经常打听是否能到中国读书、到中国购房、到中国看病、到中国养老。他们希望能常到中国看望同根同语的瑶族人,相互沟通感情甚至结婚联姻,这是他们生命中的部分理念,更是他们的希望所在!

【注释】

[1]原载《世界民族》,2004年第1期。

[2]吴永章:《瑶族历史研究中若干重要问题新说》,《民族研究》,1999年第2期。

[3]赵砚球:《生活在美国的瑶人》,《瑶学研究》第3辑,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第96页。

[4]盘泰福:《美国瑶族地区访问纪实》,《瑶学研究》第2辑,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275页。

[5]吴永章:《瑶族历史研究中若干重要问题新说》,《民族研究》,1999年第2期。(www.xing528.com)

[6]赵砚球:《生活在美国的瑶人》,《瑶学研究》第3辑,第96~97页。

[7]此为笔者访问法国时亲眼所见。

[8]盘朝月:《中国瑶族学者代表团访法汇报》,《瑶学研究》第2辑,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270页。

[9]唐金汉:《赴美考察瑶族情况的报告》,《瑶学研究》第2辑,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258页。

[10]徐桂兰:《法国瑶族生存策略的变迁》,《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54卷第6期。

[11]黄珏、黄方平:《国际瑶族概述》,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49页。

[12]李远龙:《认同与互动:防城港的族群关系》,广西族出版社,1999年,第11页。

[13]以上均为笔者访问法国时亲耳所闻。

[14]赵砚球:《生活在美国的瑶人》,《瑶学研究》第2辑,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260页。

[15]唐金汉:《赴美考察瑶族情况的报告》,《瑶学研究》第2辑,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26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