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为本,人文化成:中国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实践

生为本,人文化成:中国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实践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学校是第一批进入“双高建设”的院校,在财经类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确立每年的5月23日为“爱生节”,11月23日为“深化爱生节”。二是打造文化建设标杆校。我们学校一直致力于文化建设、文化治理和文化育人,构建了三维文化体系。

生为本,人文化成:中国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实践

庄曼丽:“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您在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方面可以说硕果累累。同时,贵校被誉为浙江省金融界的“黄埔军校”“行长摇篮”,可见您在理论研究和办学实践两方面都很有想法。所以,接下来,请您谈谈您是如何引领全校师生将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打造成“金融黄埔”的。

周建松:针对我们学校自身来说,除了要加强理论研究,还要加强教育培养实践。我们学校是第一批进入“双高建设”的院校,在财经类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第一,在教学成果方面,我们学校虽不是综合性高职院校,而只是行业型院校,但从产出角度来说,我们学校的人才产出量很大,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从我们学校走出了将近5000名行长,其中包括大量银监会及总行层面的领导。“与5000名行长同一母校”已经成为新时代金院学子的身份标志和前行动力。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办学层次不高的学校,取得上述成果实属不易。同时,在近些年的办学过程中,我们学校也取得了很多标志性成果,包括获得教育成果奖、学生技能大赛等相关奖项,以及建设职业教育国家资源库,并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案例、学生管理50强案例中均列第二。

第二,在机制建设方面,我们以“三千”项目为载体,构建以人为本的长效机制。首先,从2017年开始,学校设计并实施学生“千日成长”工程,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其理念是把学生在校三年约1000天的时间规划为三块:一年级“金院学子”,二年级“院系学友”,三年级“行业学徒”。确立每年的5月23日为“爱生节”,11月23日为“深化爱生节”。这些举措唤醒了学校教师对学生工作的重视,也得到了学生的支持、家长的认可和同行的赞誉。其次,学校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进行高品质幸福队伍建设。我认为,教师队伍培养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关键。学校实行教师“千万培养”工程,即对教师队伍千万要重视,每年拿出千万资金专门用于青年教师的培养。此项工程也取得了重大成果,培养了一大批领域内的全国拔尖人才,教学名师全国仅71人,我们学校就有两人。最后,我们实施校友“千花盛开”工程,不但重视校友在岗位上的发展成长,而且凝聚校友力量为母校建设服务。学校设立校友节,重视成功校友,关心成长校友,巩固老校友,开发新校友,校友跟母校间有“2300”校友文化活动,即千名学生访校友(在校学生跟踪访问校友,启迪自身发展)、千名校友回课堂(校友利用学校资源再提高),百名校友话人生(校友分享成功经验)、百名校友上讲台(校友兼职教育教学工作)、百名教师进企业(教师深入校友企业进行社会实践、社会调研和社会服务,构建良性循环机制)。

简言之,办学校就是办文化,我们学校通过实行“三千”工程,把三者联动起来,打造学生、教师、校友共同体。我们认为,办一所好学校,就是办一个好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就是党和国家重视教育,学校把党和国家的政策转化为领导对教师的关心爱护,将教师的关心爱护转化为对学生的关心爱护,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获得成功后回馈学校、回馈社会,以此构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机制。(www.xing528.com)

第三,在内涵建设方面,鼓励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创新,凝练教育教学成果。鼓励学校的高水平教师积极申报国家重大项目,教师组织、培养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在全国关于金融专业的职业教育民间排行榜中,我们学校在“武书连2019中国高职高专综合实力排行榜”中位列第13名,在“2019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列第12名,在“2019《广州日报》高职高专排行榜”中位列第10名,这些成绩都反映了社会对我们学校的认可。

此外,学校要提高国际影响力,在国际职业教育中具有话语权。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响应国家号召,学习借鉴德国新加坡、日本等国的相关经验,但关键是要走出自己的道路,从以前的学习借鉴到输出中国标准,我们走出了“专业+语言+国别研究”的职业教育国际化新模式。根据“一带一路”倡议中浙江省对接捷克共和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学校专门成立了捷克研究中心,并建立捷克馆,聘任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作为顾问单位,每年用中、英、捷三种语言发布相关报告。教育部非常重视并认可我们的工作。2019年,教育部所属高校的国别研究中心会议就在我们学校召开。同时,学校机构改革后,捷克研究中心作为正处级单位已获批。

庄曼丽:刚刚您提到“办学校就是办文化”,这里的文化指的是教师、学生、校友共同发展的文化,那么贵校是如何建设这一文化共同体的呢?

周建松:针对教育部就“双高建设”提出的“一加强、四打造、五提升”任务,我们学校提出“10+2”的命题,“10”是教育部要求的命题,“2”是学校提出的两个命题。一是要构建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我们从2018年就开始研究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是怎样的一条道路,有什么样的文化特征和制度标准,并已形成初步的理论成果,在《现代教育管理》和《中国高教研究》等杂志上发表了几十篇文章。既然国家提出了“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要求,2035年要进入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就一定要有对于高职教育的道路和话语体系的研究。二是打造文化建设标杆校。一种教育类型有没有生命力、有没有影响力,关键看有没有文化。我们学校一直致力于文化建设、文化治理和文化育人,构建了三维文化体系。我把三维文化体系分为诚信文化、金融文化和校友文化。诚信文化教学生如何“立身”,金融文化培养学生如何“立业”,校友文化引导学生如何“立世”。通过“诚信·金融·校友”三维文化育人体系,学生的人格走向、从业素养和求学环境在一个切实的育人目标下达到了和谐统一,为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石。此外,我们在全国高校中首次发起两年一次的文化建设论坛,现已召开六次,并于2018年在召开论坛10周年之际出版了文化专著《浙水流金》。现在我们学校是省教育工委的文化建设试点学校。我希望在文化建设中,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能成为样板学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