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东文化之齐鲁美食-齐风鲁韵 山东文化

山东文化之齐鲁美食-齐风鲁韵 山东文化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自进入农业社会以后,就以粮食作物为主食。山东的主要农作物是麦子,把麦子磨成面粉,经过蒸、煮、烤、炸等方式做出各种各样的面食,是山东人最基本的饮食习惯。馄饨和饺子可以说是面食一族里的姊妹花。“糖酥煎饼”已成为山东特产。“民以食为天”。孔子则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说法,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饮食观。到了汉代,人们的饮食水平已有了很大进步。宋代都城汴梁中,人们已把“北食”作为鲁菜的代称。

山东文化之齐鲁美食-齐风鲁韵 山东文化

我国自进入农业社会以后,就以粮食作物为主食。在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鬲、甗、甑等炊具,说明早在五六千年前,人们已会煮粥做饭了。

山东的主要农作物是麦子,把麦子磨成面粉,经过蒸、煮、烤、炸等方式做出各种各样的面食,是山东人最基本的饮食习惯。这些面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而且也调节了他们生活的节奏,点缀了他们平凡刻板的生活,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情趣盎然。

馒头是用发酵的面粉做成的,形状似山丘,蒸熟之后食用,旧时人们还将馒头作为祭品祀天地、神灵、祖先。馒头的花样很多,有的在馒头上蒸出十字裂纹,叫“开花馒头”;有的则把馒头揉成个儿极小的,看上去新奇精巧,玲珑可爱,例如长清崮山的“崮山小馒头”很有名气。如果把面粉和好,弄成大小均一的剂子,擀成面皮,再将拌好的馅子包到面皮里,笼屉上一蒸,一个个白亮光滑、软嫩鲜香的包子就摆到了你的面前,让你垂涎欲滴。

面条在古代叫“索饼”。《齐民要术》记载它“挼如箸(筷子)大,薄如韭叶,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可见面条的历史已相当悠久。家庭主妇们把面剂子擀成直径半米左右的大圆饼,薄薄的,然后折叠几次,用刀细细切开,切的粗的叫面条,细的叫挂面,更有巧手的媳妇刀工特好,切出的面条细如须发,称为“龙须面”。面条是山东人日常生活中最常吃也最爱吃的面食之一,人们将它做成各种可口的面,如“菠菜面”、“鸡蛋面”、“肉丝面”、“炸酱面”,五花八门,美不胜收。沿海地区则出产“鱼面”,用小鱼磨碎加在面粉里制成面条,再晒干,就成了走亲访友馈赠亲朋的“土仪”。在不同的场合吃面,也就有了不同的含义。去走亲戚,人一落座,主人家就会端过一碗面条给客人吃,叫“点心点心”;新生儿降生,男家要向亲戚、街坊邻居送“喜面”,亲朋去给产妇“送月子”,叫“吃面”;老人家祝寿,照例是吃“长寿面”。

饼的花样也很多,加上不同的配料就制成各式各样的饼,咸的“油饼”、“家常饼”等可以作一日三餐的主食,甜的“杏仁饼”、“玫瑰饼”是人们喜欢吃的茶食点心。还有一种炸制的,叫油饼。淄博的周村烧饼、马蹄饶饼,商河的“将够本”烧饼,还有以《水浒传》而闻名四海武大郎卖的炊饼,是“饼”这一家族的知名成员。此外,济南的盘丝饼、油饣旋、莱芜的瓤子火烧等也是知名度颇高的特色小吃

馄饨和饺子可以说是面食一族里的姊妹花。山东的馄饨皮薄、味香,馅子是肥瘦都有的鲜肉糜,佐以油、盐、葱花姜末味精拌好,馅子裹在薄薄的混饨皮儿中,下锅煮熟。吃的时候浇上香菜蒜苗、酱油、麻油等调味品,还未等吃到口里,你就已唇齿生香了。饺子更是具有丰富含义的面食了。饺子的馅可荤可素,荤的有牛肉韭菜胡萝卜羊肉白菜猪肉,素的呢,芹菜豆角、黄瓜、豆腐、鸡蛋韭菜粉丝,随便什么都成。喜欢吃野菜的,可用荠菜作馅,另有一番清香风味。“起脚饺子落脚面”,是山东人送行接风的老规矩。当有亲人远行,人们就会包饺子为他饯行,饺子不仅代表了亲友的无限情意和殷殷祝福,也包含着祝远行者早日“发财还家”的意思,因为饺子状似元宝。逢年过节,尤其是在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包饺子,又说又笑,其乐无穷,吃饺子时更是热闹。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来,用筷子夹起,在醋和芥末里一蘸,吃得人眼泪直流,接连不断打喷嚏,额头上,鼻尖上亮晶晶一层小汗珠儿。如果有人吃到了包着硬币的饺子,全家人都会恭贺他一年好运,财源旺盛。

煎饼是山东农村里的主食。是把五谷杂粮磨成粉,加水拌成浆,用勺子舀起来,倒在灼热平滑的鏊子上,再用煎饼筢子将浆摊平,很快一张煎饼就熟了。煎饼的种类也很多,有米面的、豆面的、玉米面的、地瓜面的,有酸的、甜的、咸的、五香的。“糖酥煎饼”已成为山东特产。

“民以食为天”。山东的人民在生活中,在日常饮食中,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美,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就菜肴来说,鲁菜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也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此菜系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的宠臣易牙,即是古代的名厨,县志记载“易牙,善和五味。渑淄之水,尝而知之。”孔子则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说法,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饮食观。各国国君也都尽力追求饮食的甘美,享受口腹之乐。到了汉代,人们的饮食水平已有了很大进步。诸城前凉台村的东汉画像石基中,有一幅“庖厨图”,画面上有推牛的,有宰羊的,有屠狗的,有杀鸡的,有剖鱼的;还有一人从井中汲水,有两三人在做酒,有三个人在一长案上做饼,有三四人在一个长方形火盆上烤肉串;在一个正方形的锅灶上,架着一口大锅,一个人往锅里放东西,一个人蹲在灶前烧火,另一个人在旁边劈木柴;在一头的肉架上,挂着猪肝、猪腿、猪肉、羊肉、鸡、鸭、鱼。这可看出当时齐地人的饮食生活水平是较高的。嘉祠武氏祠里也有一幅“庖厨图”,图的左部是一个两火眼灶,斜烟突,灶上放甑、釜,一男子跪坐在灶前烧火;灶的上方悬挂着一个猪头、一只羊、一只鸡和一条大鱼。中部两人围着一只大盆宰杀鸡鸭;在他们的下方站着两个人,一人操刀,一人两手比划着什么。右部有一井,井旁有一具桔槔,一人正在汲水;桔槔立杆上悬挂着一只羊(或狗),一个男子正在操刀剥皮。两幅图都有贵族在重楼高阁里举办宴会的画像。但是两图比较便可看出,鲁人的饮食远比齐人俭陋,齐人奢侈而鲁人节俭。

魏晋时期齐鲁地区的烹饪理论与实践都有了很大发展。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对以齐鲁为主的北方烹调技术作了系统的理论总结,从原料选择、刀工处理、调味方法、烹饪技法,直到菜肴和面点制作,都有系统的论述。盛唐之时,鲁菜又达到了新的高度,山东人段文昌极讲究饮食,并编写了一部菜谱,时称《邹平公食经》。宋代都城汴梁中,人们已把“北食”作为鲁菜的代称。明清时鲁菜发展成完善而独立的体系,尤其是清代,鲁菜作为北方风味菜的代表,进入宫廷,成为御膳的主要部分,而且,由于地域的不同,经济、文化风格的差异,鲁菜又形成济南、胶东孔府三个不同风味的小菜系。(www.xing528.com)

济南是个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南北要冲,商业经济发达,民俗讲究饮食。济南菜以清香、鲜嫩和味纯著称。烹调讲究火候,擅长爆、炒、烧、炸、溜、烤。济南的爆炒菜堪称一绝,名菜“爆鸡丁”就以爆炒神速而且脆嫩著称,清同治年间的山东巡抚丁宝桢喜爱这道菜,他调任四川总督后,将“爆鸡丁”引进四川,溶进四川风味,成为川菜名肴“宫保鸡丁”。

济南风味的汤菜驰名中外。汤菜分“清汤”、“奶汤”两种。清汤系用肥母鸡、肥鸭和猪肘子,经小煮,再用鸡肉泯投入汤中,再将杂质吸附出去,就是汤清味鲜的“清汤”。如果再用骨料沸煮,使骨髓煮入汤中,呈乳白色,味醇厚,则为“奶汤”。著名的汤菜有“清汤蒸菜”、“清汤银耳”、“清汤蝴蝶海参”、“奶汤鱼翅”等。最著名的是“奶汤蒲菜”。蒲菜是大明湖特产,“其形似菱,其味似笋,为北方数省植物菜类之珍品”,用它做成的汤菜,是济南的传统名菜之一。

济南的红烧菜、宴席菜、均为山东菜系的著名菜肴。如用黄河活鲤鱼精制而成的“糖醋鲤鱼”、“九转大肠”、“拔丝山药”等,均为中外美食家所青睐。

胶东菜又称烟台菜,因其发源于烟台附近的福山县,所以又别称福山菜。胶东近海,海产品十分丰富,其中对虾、海参、鲍鱼扇贝是驰名中外的海珍。所以烟台菜以烹制各种海产品为主要特色。胶东菜擅长爆、炸、扒、蒸,口味以鲜为主,重清淡。享誉中外的名菜有“油爆海螺”、“炸蛎黄”、“扒原壳鲍鱼”、“白扒鱼翅”、“火靠大虾”、“红烧海参”、“干蒸加吉鱼”等等,尤其精于鱼翅、海参、干贝、鲍鱼、大虾等珍品的烹制。宋代诗人苏轼在登州作官时,对宴席上的一道鲍鱼大加赞扬,并作诗咏之,诗曰:“膳夫善治荐华堂,坐令雕俎生辉光。肉芝不耳不足数,醋芼鱼皮真倚墙”。有了鲍鱼,其它的无论什么珍馐都算不得什么了。“雪丽大蟹”和“梅雪争春”也是胶东菜中的名品。“雪丽大蟹”是用六只熟蟹腿,每只上都带有大块蟹肉,沾上雪丽糊后,油炸,雪丽糊鼓胀,摆放盘中,上覆蟹盖,用姜汁、椒盐佐食,形美味鲜。“梅雪争春”是用蛋清粉团糊加白糖制成“白雪”,蛋清粉团糊加食色卷挤成“干枝梅”、“白雪”下厚厚一层蛋黄牛奶粉团,再下是蜜汁香蕉。看上去梅花在雪中凌寒盛开,画景诗意俱上眼前心头,菜中佳品令人想起诗中佳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孔府菜则是著名的贵族公府菜。千年以来,它形成了烹调精细、风味独特、色香味形意俱全的别具一格的风采。这是因为孔府的内眷多是来自全国各地名门贵族的大家闺秀,她们嫁到孔府来的时候,也从娘家带来了厨师。所以孔府菜既承袭了鲁菜的传统,以之为主体,又将南北各地的烹饪技法,广采博收,融为一炉,从而使孔府菜南北风味兼具。

孔府菜多以炸、烧、烤、炒、蒸为主,口味偏重醇香。而且每一道菜都有其规格和形制,都有特殊的含义。例如孔府喜庆筵的第一道菜叫“八仙过海闹罗汉”。“八仙”指鱼翅、海参、鱼条、鲍鱼、鸡、虾、鱼肚、芦笋八种主料,分别烹制后依次排放圆瓷鼓中,再将罗汉鸡置于正中,浇上套汤。此菜一上,就表示鸣锣开戏,故取名“闹”。再如孔府菜中的夏令大件“一卵孵双凤”,就是将西瓜去硬皮,开口取出瓜瓤,装入调好味的两只雏鸡,加干贝、香菇、盐笋、口蘑、南荠等,盖上盖儿,在盘中上笼蒸。蒸熟后,雏鸡酥烂,入口即化,而且还有西瓜的清香。这道菜原名“西瓜鸡”,始于清代,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更其名为“一卵孵双凤”,增加了许多雅趣。以类似名称命名的孔府菜还有:“一品锅”、“一品豆腐”、“诗礼银杏”、“霸王别姬”、“御带虾仁”、“花篮鱼”等,不胜枚举。据载,孔府举行一次满汉全宴,一共要上196道菜,全是名菜佳肴。

鲁菜菜系中除了这三种地方名菜系统外,还有一些著名的小吃,如胶东的蛋酥炒面、安丘景芝镇的金丝面、博山豆腐箱、单县羊肉汤、临沂肉粥、周村大酥烧饼、德州五香脱骨扒鸡章丘烤肉等。

鲁菜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品种风味蔚成大观,是山东的饮食文化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包括鲁菜在内的山东传统的饮食文化、则为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齐鲁大地的人民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和灵巧的双手,正在使他们的饮食更加瑰丽多彩,品种繁复,花样翻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