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州历史研究文集》前言:羊城钩沉!

《广州历史研究文集》前言:羊城钩沉!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点△本文是《广东历史名人传略》一书前言,其所阐述的对广东历史人物的看法,反映笔者对历史人物的一些认识观点。(一)本书是1997年出版的《广东历史名人传略》之续集。《传略》之《前言》提及,对扬名外地而在粤地事迹较少的粤籍人物,拟另撰一集传略,于是便有了这本《广东历史名人传略续集》。同时,对近年来有关广东历史人物研究的著作,笔者也作了一番扫描。

《广州历史研究文集》前言:羊城钩沉!

要点

△本文是《广东历史名人传略》一书前言,其所阐述的对广东历史人物的看法,反映笔者对历史人物的一些认识观点。故收入本集。

(一)

本书是1997年出版的《广东历史名人传略》(以下简称《传略》)之续集。此前出版的《历代入粤名人》(1993年出版,笔者与李小松合著,以下简称《入粤名人》),收入的是历代入粤外地籍人物传略。随后,拙作《传略》收入了粤籍名人传略,所载人物是在粤地有较多活动事迹者。《传略》之《前言》提及,对扬名外地而在粤地事迹较少的粤籍人物,拟另撰一集传略,于是便有了这本《广东历史名人传略续集》(以下简称《续集》)。如果说《入粤名人》着眼于揭示外来文化对于岭南的滋润,那么《续集》则着力于反映岭南人士走向中华民族文化大舞台的步伐。这正说明中华民族文化从来是在不断融化、整合中得到发展的。《入粤名人》共撰传87篇、为93人立传;《传略》共撰传78篇,为102人立传;《续集》共撰传、略165篇,为172人立传略。这样,三书作为一个系列,共计330篇,为367人立传(略),其中粤籍人物243篇274人。为扩大记述面,《传略》附有443人简介。《续集》除立传外,又为事迹简略者撰略。

收入本书的人物年限,一如前两书体例,为汉代至辛亥革命。至于清末民初跨时期的人物,收入那些在清末有突出事迹者。对这类人物在辛亥革命后的事迹只作简略交代。过去的广东人物传略,较注重于广州地区的人物,这当然是因为这一地区在岭南的文化、经济活动中具有最为重要的地位,但是,对广东各地各个时期各领风骚的历史人物的注意与介绍却显然不够。《传略》与《续集》都注意收入粤北、粤东、粤西乃至历史上曾属于广东的海南、桂东部分地区的人物,以便更全面地体现广东的历史人物概貌。无论如何,收入系列的这数百人物,在广东历史长河数不清的过客中,所占的比例是微不足道的,但作为历史名人,他们的地位和影响则是不可轻视的。展示这一历史人物长廊,对于研究岭南文化的流变,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二)

古语云“盖棺定论”,此话并不完全正确。当历史离我们远去时,对历史舞台上的人物的鉴定未必那么简单。似乎是越有名气的人物,对其争论越多。究其原因,除了历史人物本来就是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产物外,更因为论者往往以今时之眼光去打量往者,甚至为张扬自己的主张去包装前人,美其名曰古为今用,说得不好听便是扭曲影射。名气越大的历史名人越是树大招风,即使是林则徐这样的旗帜式的历史人物,也有好心者庆幸其遽然死于赴广西“平乱”途中,没有染上镇压农民革命运动的污点。我倒是想,万一他不死,林则徐一生的评价又该如何打分?其实,林则徐本人当然是始终如一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立场。历史名人只有一世,评述名人却是世世代代的事。我们似乎习惯于用进步与倒退、革命与反动、爱国与卖国、正面与反面、英雄与败类这种笼而统之、一目了然的定性词去为一个历史人物贴标签,然而对于不少历史人物采取这种处理办法,并没有使研究趋向简明和科学,而是更加复杂与非理性。“文革”中的“清官有害论”,其逻辑由此而来。人无完人,古今同例,名人恐怕也难例外。诸如唐代的“开漳圣王”陈元光,想来是吾家之老祖,其开闽南、粤东的拓疆平壤之功当大书一笔,而其残忍的性格,也不必避而不谈。有鉴于此,本书在收入历史人物事迹时,尽可能不扣帽子,不贴标签,不因其贤而不言其恶,不因其尊而讳其过。尽可能反映人之全貌,至于评价功过之事,留待历史学家去发挥。

(三)

笔者在《传略》的《前言》中述及:“过去,各地史志古籍收入人物,尤为注重文人,这大概因为封建社会仕宦中出身不乏学而优者,重视以文扬名,也因为撰传之人为文人之故,收入之人则难免有文名而事迹不多者。本集对这一类人物不列传,而将之视野扩及更广一些社会层面的人物。”《续集》仍秉承这一原则,而且,随着近年学术界对历史人物研究摒弃僵化的历史人物观,使我们对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众多人物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更为客观的选择。《续集》既收入了清官海瑞、陈瑸,民族英雄邓世昌,著名将领袁崇焕,农民起义将领林凤祥、刘丽川等向来被肯定的人物,对一些因为各种历史原因而长期得不到正视或避而不提的人物,也予以立传。诸如洋务运动巨擘丁日昌,既是清乡悍将又对地方建树良多的方耀,为镇压太平天国苦心经营的骆秉章,中国最早的买办与实业家唐廷枢、徐润,力倡宪政的协办大学士、法部尚书戴鸿慈,民国总理唐绍仪、梁士诒等等。对这些历史人物,很难以今时之一词而定论其一生活动。记述他们的生平,只求不讳不饰,还其历史人物之真相。本书在选入历史人物时,除了选取著名的政治人物、军事人物和文人之外,也选取了一些造福一方的中下层官员,还有实业界、外交界、宗教界(高僧、道士传教士)、科学家、侨领、医家、布衣名士乃至宦官。本书还收入汪精卫这种为历史大潮所淘汰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他毕竟算是一个有影响的角色,其一生变化,足可为后来者鉴。

选入本书的人物,主要是载入二十四史列传的一些粤籍人物以及从《广东通志》及广东各地新旧方志中筛选出的一些立传人物。同时,对近年来有关广东历史人物研究的著作,笔者也作了一番扫描。编写此书的目的,旨在为了解广东历史人物及研究广东历史人物提供一本有点作用的资料性著作。张磊先生为《传略》作序中提及:“本书具有颇高的学术价值,兼具使用价值。”这应当是本书努力的方向。限于时间和条件,笔者不可能对所入传的每一个人物都进行史实考证和田野调查。只能在力求掌握较为全面和更多的资料的基础上作少许必要的考证,对难以作出结论的存在两说以上的人物史事,采取两说或多说并存的方法。同时尽可能地吸收一些较新的学术研究成果,记述与人物相关的现存文化遗址。例如对抗倭英雄陈璘的籍贯及在东安(今云浮)的事迹,新志竟有三四种不同说法,均予以罗列并略加稽核。(www.xing528.com)

(四)

对于历史人物不能戴上今时之有色眼镜去苛求,他们中的佼佼者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作为和贡献,令今人敬仰。广东历史上的名人,其为虽具个性,其活动领域却有一定的规律性,反映了广东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以及岭南文化的发展特点。

经学理学是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儒学的核心思想体系,历代岭南士子中出现了一批研究经学、理学的大家。还在岭南文明初开的汉代,陈钦、陈元在激烈的古今文经学之争中就执著地站在尚处于劣势的古文经学的立场上而奋争,成为当时知名的古文经学大家。北宋初年的经学家冯元,为宋真宗讲经,宋真宗称赞他“诵说通而不泥,言外自有余趣,非专门一经之士也”。南宋理学名儒李用东渡日本传授理学。明代,在岭南崛起的陈白沙心学及其传人湛甘泉之学,与风靡一时的王阳明“浙学”相抗衡。广东学人固然有不少师从陈、湛学说的忠实弟子,但也有不少往求阳明学说真谛或并从王、湛之说加以融合发挥的。薛侃、方献夫自请为王阳明弟子;胡庭兰合王、湛宗旨而一元;庞嵩前从王门,后从湛学,贯通为一。李用、唐伯元的精研理学,陈、湛学说与阳明学说在广东的并存及融合,更是体现了岭南学术思想之活跃与兼容。明代黄佐、黄儒炳等数位粤人先后任国子监祭酒,清代粤人陈昌齐任《四库全书》纂修官,邱建猷任《大清一统志》总纂官,近代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首任校长是粤人唐国安。这些反映了岭南学术文化之渐进而跻身于中华民族先进水平之列。

随着历史的演进,岭南人在全国的政坛上逐渐活跃,明代以后,人才辈出,在政治、军事、外交领域上都出现了灿烂的明星。南北朝的侯安都为陈朝的立国延祚立下汗马功劳。唐朝贤相有张九龄、刘瞻。宋代名臣有余靖、崔与之、李昴英。明代重臣有大学士丘濬、内阁首辅梁储;有守边御敌名臣、名将罗亨信、周光镐、彭谊、翁万达、陈璘、叶梦熊、袁崇焕;有率先推行一条鞭法的庞尚鹏。清代有兴修水利的状元庄有恭;有在捍卫主权、开发西藏和台湾中卓有贡献的张荫棠、张其光,力行变法的大臣丁日昌、戴鸿慈、许应骙;有在弱国外交中力争国权的陈兰彬、张荫桓、何如璋、梁庆桂、伍廷芳以及以侨领身份担任驻外使节的陈芳、胡璇泽,更有创立共和自治体制的“大唐总长”罗芳伯,抗法名将刘永福、冯子才,壮烈殉国的邓世昌。在晚清政局动荡中有太平天国的洪秀全、洪仁玕、罗大纲、林凤祥以及洪兵起义、小刀会起义领袖人物陈金釭、刘丽川,有清朝营垒中的骆秉章、方耀、卓兴;在清末民初的大动荡中,岭南叱咤风云的思想家、政治家更是层出不穷,有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何启、朱执信、尢列、陈少白,以及孙中山、唐绍仪、梁士诒、徐绍桢这样的政界高层人物。

登上政坛的岭南历史人物中,出现了不少不畏权势、敢于直言以及清廉为民者。他们中有不少身为台官,继承了儒家思想积极入世的优良品德和传统。宋代直臣“南有张夔,北有周昕”。明代直臣有薛侃、何维柏,《续集》中收入了陈道、萧端蒙、方献夫、黎贯、林培、王学曾、“大声秀才”陈谔、“冷面寒铁公”周新、“顺德双直”何藻翔、罗凤华。著名清官有宋代海瑞,明代有被称为“隐之亚流”的何淡、李嗣、祁顺、谭大初,清代有江化龙、陈瑸、郑大进。还有做了官不忘为民办事,治狱有方,造福乡梓,兴修水利,办实业,倡导学风,赈救灾民,如明代陈琏、邵晔、陈琪、吴梯、何歆、黎兆棠、饶相、李士淳,清代之劳孝舆、魏成汉、温汝适、吴荣光、司徒照。

宗教领域的岭南人物虽然名人不多,却时有一鸣惊人者。佛教禅宗的六祖慧能,大师希迁、道忞,对禅宗的创立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道教著名道士白玉蟾基督教的第一个中国牧师梁发,在宗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梁发的《警世良言》竟然启示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在岭南还出现了一批开风气之先的风流人物:中国第一位留学生容闳,第一位获得硕士学位的黄宽,第一位女西医师张竹君,第一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发明“摄影之器”的科学家邹伯奇,跻身最早的民族工业实业家之列的唐廷枢、徐润。

上面列举的,只是收入人物传中的部分人物,更非岭南历史精英人物的清单。但就这些人物而言,已有不少鲜为人知,《传略》及《续集》所收入的人物,有相当一部分就未收入新修《广东省志·人物志》中。时势造英雄,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人物,他们是创造历史的重要人物,将这些人物的行迹记述下来,来者可鉴。期望这一系列人物传略能使后来者从中吸取力量和借鉴。

(载《广州历史名人传略续集》,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