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分封二十五子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分封二十五子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父母早逝,早年家境贫寒,年轻时曾经入寺为僧。二十六年,朱元璋发布声讨张士诚的檄文,第二年攻破平江,俘虏了张士诚。明初,朱元璋为了巩固明朝统治,实行分封制,将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重孙分封到全国各地。由于北元回归大漠后还具有相当强的军事力量,对明朝北部形成极大威胁,朱元璋给在北方边防线上的塞王布置了相当雄厚的兵力。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葬于南京孝陵。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分封二十五子

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父母早逝,早年家境贫寒,年轻时曾经入寺为僧。公元1352年率众投靠红巾军,参加元末的农民起义。攻下南京后利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方针,壮大自己的军队,前后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部。在公元1368年建立了明朝,并把国都定在南京,国号“洪武”。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爆发了当时震撼全国的红巾军农民起义。第二年,朱元璋投奔起义军郭子兴的部队。他智勇过人,很快成为郭子兴的心腹,并得到他的养女马氏为妻。后来,继郭子兴之后而成为义军首领。他在家乡一带逐步扩充队伍,随后攻克滁州、六合、和州,势力逐渐增大。他任用儒士冯国用、冯国胜、李善长等人为谋士,并根据他们的意见以金陵(今江苏南京)为根据地以定天下和建立帝业。

到正十五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刘福通以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首设置百官,在毫州称帝,号小明王,国号宋。韩林儿让朱元璋为左副元帅。不久,朱元璋率领军队渡过长江,攻取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太平(今安徽当涂),并攻占了集庆(今江苏南京),改名应天。随后,小明王又任命他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从此,朱元璋便把应天作为根据地,借东邻张士诚、西邻徐寿辉、北靠小明王等反元势力,相继攻取了常州、江阴、常熟徽州(今安徽歙县)、扬州等地。他接受徽州老儒生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在应天地区,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保证了军事供给和需要,安定了后方。至正十九年,小明王提升他为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

朱元璋消灭了东南方孤立的元军后,就开始与元末各割据势力展开较量。正二十年,朱元璋在江东桥用计打败劲敌陈友谅,由此得以西入江西。二十三年他亲自率领部下解除了小明王“安丰之围”,并把他迎接到滁州。小明王因为这件事拜他为中书右丞相。同年,他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陈友谅战败而死。二十四年,他自立为吴王,设置百官,广招儒士组成决策集团。二十六年,朱元璋发布声讨张士诚的檄文,第二年攻破平江,俘虏了张士诚。二十六年底,他又派遣使者迎接小明王,中途把他杀死沉入江中,农民起义军政权宋由此灭亡。于是朱元璋改明年为吴元年(1367)。此后,他在南征浙东方国珍、福建陈友定的同时,派出大军北伐中原,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对北方人民反抗民族压迫很有号召力。

南征北战捷报平传的同时,朱元璋于吴二年正月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七月,徐达率领的北伐军逼近大都,元顺帝妥欢贴睦尔携后妃、太子仓皇逃到上都,统治了中国九十八年的元朝由此灭亡。同年,统一战争还在进行,汤和率领的南征军消灭了方国珍、陈友定的部队,福建、两广纳入版图。洪武四年(1371),四川也平定了。十四年平定云南。二十年,山西、陕西以及东北平定,全国统一。

朱元璋一统全国的同时,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着手稳固新建王朝的统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经济制度,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和发展。

在中央,朱元璋首先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政归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结束了自秦汉以来的丞相制度,加强了皇权。又改监察机构御史台都察院,与大理寺、刑部合称“三法司”。其职权是“纠劾百司,辨明冤枉”。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又设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合称都、布、按三司,分别掌地方民政财政、刑法、军事,这些机构都各自直属中央,改变了原行中书省长官独揽地方大权的局面。

朱元璋又创立了卫所制,在全国军事重地设卫,次要地方设所,统一归各地都指挥使司管辖,都指挥使司隶属于中央的大都督府。为了削弱将领的军权,他在废丞相制的同时,又于洪武十三年废大都督府,设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别管理京师及各地卫所和都指挥使司。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各自掌管军籍和军政,遇有战事,皇帝亲自选官派军,战后官送回将印,军队回卫所,以防止大将拥兵自重,危及皇权。卫所还实行屯田,耕战结合,对明初生产力的恢复起了积极作用。(www.xing528.com)

经元末战乱,明初土地荒芜、人口稀少、经济凋敝,社会生产亟待恢复。朱元璋实行安养生息的经济政策,采取奖励垦荒、实行民屯、军屯、商屯等屯田制度,兴修水利,在全国推广桑、麻、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等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成功地使明初社会经济较快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他还下令在全国内丈量土地,编制赋役黄册、鱼鳞图册、建立里甲及粮长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以保障国家赋税和徭役。为了限制和打击旧豪族地主,他规定工匠轮班制、放松对手工业者的人身控制等政策,对恢复和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为了选拔优秀的人才,朱元璋采取荐举、学校、科举三种方法来选取官吏。他重视人才的录用,曾多次让中央及各地官吏推举人才。鉴于元代官吏贪污腐败导致亡国的教训,他决心整顿吏治。他甚至用剥皮囊草的方法来惩办贪官污吏,这种严酷的方法在历史上很罕见。他的厉行整顿虽有一定效果,但因他性格猜忌多疑,也任意滥杀了不少无辜。

为使朱家王朝长治久安,强化皇权,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蓝玉案大肆诛杀功臣;为保证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他制订了《明律》和《大诰》,还特别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充分显示出封建专制帝王的权威

明初,朱元璋为了巩固明朝统治,实行分封制,将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重孙分封到全国各地。由于北元回归大漠后还具有相当强的军事力量,对明朝北部形成极大威胁,朱元璋给在北方边防线上的塞王布置了相当雄厚的兵力。洪武后期,这些塞王已掌握边防军事指挥权,防止了军权旁落。但他的四子朱棣(即明成祖朱棣)后来却因此夺取了他的继承者建文帝的皇位,这是朱元璋所始料不及的。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1368—1398),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经济制度影响非常深远,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并奠定了明朝二百多年的统治基础。但他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发展到空前程度的同时,也对社会经济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这也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转入后期的历史特色。

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葬于南京孝陵。永乐元年(1403)谥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嘉靖十七年(1538)增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