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其他宗教迫害终结,宽容政策蓬勃发展

其他宗教迫害终结,宽容政策蓬勃发展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宗灭佛的同时,也打击了其他外来宗教,包括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景教等。此后,唐朝一直执行的宗教宽容政策从实际上结束了。这一宗教是基督教诞生之前中东和西亚最具影响力的宗教。至德三年,广州的大食人和波斯人举行暴动,其中也有不少祆教徒。摩尼教在唐朝的命运发生转折,在于它传入回纥并成为回纥的国教。回鹘的亡国,对摩尼教是一次沉重的打击。由于一些摩尼教徒反抗,致令长安女摩尼教徒死者达七十二人。

其他宗教迫害终结,宽容政策蓬勃发展

武宗灭佛的同时,也打击了其他外来宗教,包括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景教等。此后,唐朝一直执行的宗教宽容政策从实际上结束了。即便在儒学内部,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纬学也被逐渐从儒家知识体系中排除出去。一方面,这是中国社会走向世俗主义的体现;另一方面,也伴随着自我本位的兴起,夷夏之防变得更加重要。

粟特胡人多信仰祆教,也就是琐罗亚斯德教。这一宗教是基督教诞生之前中东和西亚最具影响力的宗教。琐罗亚斯德教曾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国教,但是随着阿拉伯帝国征服波斯伊斯兰教往东拓展,琐罗亚斯德教受到排斥,被斥为“拜火教”。在这种情况下,琐罗亚斯德教往东发展,最终通过西域到达中原。琐罗亚斯德教跟粟特人关系密切,“从大食国以东,并是胡国,即安国、曹国、史国、石骡国、米国、康国……总事火祆”(慧超《往五天竺国传》),对中国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火祆教崇奉之神在北魏、南梁时被称为天神、火天神、火神天神或天神火神;到隋末唐初才称火祆。祆教受到北魏、北齐、北周、南梁等统治阶级的支持。北魏的灵太后率领宫廷大臣及眷属几百人奉祀火天神。北齐后主“躬自鼓儛,以事胡天”,因此,在京都(邺,今河北临漳县)出现了很多奉祀火祆的神庙,一时蔚然成风气。北周的皇帝也曾亲自“拜胡天”、“从事夷俗”。从北魏开始,北齐、北周相继在鸿胪寺中设置火祆教的祀官。唐朝在东西两京都建立祆祠,东京有两所,西京有四所,“商胡祈福”,唐朝祠部还设有管理火祆教的祀官萨宝府官,由波斯人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的信徒担任,主持祭祀。祆教在中国宽容的环境下,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唐朝的世界帝国属性,吸引了很多外国侨民在唐朝居住。尤其粟特胡人在商业贸易中居于重要地位,很多粟特人更在政治、军事上扮演重要角色,所以建立祆祠方便胡商祈福之用,并维持胡人对唐朝的向心力,具有重要作用。若不是带有粟特和祆教元素的安禄山叛乱,或许中国文明的走向会有所不同。

《宴饮图》(长安南里王村唐墓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图中九人围坐,欢宴畅饮,旁立僮仆数人,反映了墓主人生前日常家居生活的场景。

天宝之后,留居长安的蕃客曾被唐王朝编入左右神策军,其中就有大批波斯祆教信徒。至德三年,广州的大食人和波斯人举行暴动,其中也有不少祆教徒。会昌五年(845)唐武宗敕令灭佛时,祆教也在被禁止之列,受到的冲击较大,许多祠庙都被拆毁,僧侣被勒令还俗,有的祆教徒被赶回波斯或西域本籍。黄巢进入广州,大肆屠杀外来宗教信徒,其中也有许多祆教信徒。此后,祆教逐渐在中国内地绝迹,其某些元素渗入民族宗教活动之中,再也没能获得如唐朝那样的官方地位,甚至在宋代以后就不再见于文献记载。

摩尼教,又称作牟尼教、明教,是一个源自古代波斯宗教祆教的宗教,为公元三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所创立。这是一种将基督教与伊朗阿胡拉·马自达教义混合而成的哲学体系。摩尼教在武则天时代从西域传入中原,但是其传教并不顺利,往往托佛教之名传教,而且唐朝君主如玄宗等认为摩尼教所传是邪见,下令禁止中国人信仰该教。摩尼教在唐朝的命运发生转折,在于它传入回纥并成为回纥的国教。唐朝发生安史之乱后,借助回纥之兵平定叛乱,回纥因此崛起,并在唐朝取得了特殊地位,回纥使者甚至在唐朝耀武扬威。借着回纥的支持,摩尼教得以在唐朝传教。大历三年(768)六月,唐代宗敕准回纥摩尼教徒在长安建摩尼寺——大云光明寺。其后,又应回纥之请,于荆州扬州、越州等州,各设置“大云光明寺”一所。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天久旱无雨,曾请摩尼师施法祈雨。元和三年(807)正月,唐宪宗应回鹘使节的请求,在河南府和太原府设立三座摩尼寺。摩尼教徒经常由回纥至唐,并得唐皇室礼待。可以说,摩尼教得以在唐朝传播,与回纥跟唐朝的特殊关系是绑在一起的,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政治和外交的考虑。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摩尼教先于祆教、景教被禁。而其被禁,跟唐朝和回鹘的关系变化存在关联性

观音经变(取材于《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之“商人遇盗”图)盛唐,现存于甘肃敦煌莫高窟45窟南壁西侧。描绘了一群胡商赶驴载货上路时遇到了强盗的情景。商人们双手合什祈祷,口诵观世音名。上书曰:“众商人同与发声言:南天观世音菩萨,即得解脱。”这里再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来往商旅的艰险。(www.xing528.com)

长庆元年(821),唐穆宗初立,将自己的亲妹妹、宪宗之女太和公主出嫁回鹘可汗,此后太和公主在回鹘生活了长达二十二年。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回纥被的黠戛斯击败,国势衰落,唐廷对回纥和摩尼教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会昌三年(843),唐武宗采纳宰相李德裕的意见,进攻已经四分五裂的回鹘汗国。唐军大败回鹘,并抢回了太和公主。此后,回鹘汗国亡国,众部族离散。唐回两国的百年恩怨,终于了断。回鹘的亡国,对摩尼教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与进攻回鹘相配合,武宗在会昌三年即下令对唐朝境内的摩尼教徒和寺院实行抄检,没收摩尼教资产与书像等物。由于一些摩尼教徒反抗,致令长安女摩尼教徒死者达七十二人。“会昌三年四月中旬,敕天下杀摩尼师,剃发令著袈裟,作沙门形而杀之。”“其回纥及摩尼寺庄宅、钱物等,并委功德使与御史台及京兆府各差官点检收抽。”(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会昌五年(845)灭佛,摩尼教再次受到重创,从此,摩尼教在中国一蹶不振,再不能在社会公开传教,转而在民间秘密流传,并渐与其他宗教结合。

基督教的一个支派聂斯脱里派,也在会昌灭佛中受到重创。聂斯脱里派在唐朝被称为景教。景教起源于今日叙利亚,是从希腊正教(东正教)分裂出来的基督教教派,由叙利亚教士君士坦丁堡牧首聂斯脱里于五世纪上半叶创立,在波斯建立教会。根据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载,唐贞观九年(635),大秦国有大德阿罗本带来经书到长安,由房玄龄迎接,获唐太宗接见。从此以后,景教在中国顺利发展了一个半世纪,与祆教及摩尼教并称唐代“三夷教”。在唐朝的首都建有景教寺院波斯寺。高宗时,景教发展已经具备一定规模。高宗下诏于诸州建立景寺。武则天时代,景教教士参与武则天集资修建“大周颂德天枢”的活动。唐玄宗时,曾邀请景教教士在兴庆宫讲法,派遣宁王等亲王到景寺礼拜,还邀请十七名景教教士一起做礼拜

安史之乱爆发后,肃宗仓皇即位,对景教继续扶持,在灵武等五郡修建景教寺院。景教徒伊斯随回纥军队到达灵武,被任命为朔方节度副使,协助郭子仪平叛。代宗继位后,继续推崇景教,在耶稣诞辰日送香赐馔。这一态度也被后来的德宗继承。会昌五年(845),武宗灭佛,景教也难逃此劫。武宗下令“勒大秦穆获祆二千余人还俗”(《唐会要》卷四九),景教遭到重创。随之而来的黄巢起兵,广州等地的景教徒又遭屠杀,景教在中国也随即销声匿迹。

伊斯兰教在唐朝也来到中国,但是在信仰世界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留居中国的西亚商旅蕃客很多,其侨居的地区被称为“蕃坊”或“蕃市”。至德三年(758),广州大食人和波斯人曾举行暴动,赶走了广州刺史韦利见。由此可见,来华的蕃客数量之多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族群力量。安史之乱中,也有大食的雇佣军参加平叛,很多被编入神策军。随着中亚陆路交通的断绝,中唐以后,海路兴起,南方蕃客数量集聚增多,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另外,中亚地区,原先信仰摩尼教、景教、祆教、萨满教、佛教的族群,逐渐改宗伊斯兰教,形成了数量众多的穆斯林。唐朝之后,伊斯兰教逐渐成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主流宗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