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丰那些事》:雷石榆与《干报》副刊

《信丰那些事》:雷石榆与《干报》副刊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雷石榆是文化名人,社交圈广,他主持的信丰《干报》副刊“收获”,刊发过老舍、丰子恺、沙汀、荒烟、董每戡等文艺界人士的作品。1943年10月10日的《干报》副刊,以一整版篇幅刊发了这次展览的部分作品。雷石榆的信丰《干报》副刊为黄永玉提供了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他的系列漫画作品《信城杂记》,选自1943年5月10日至1944年6月24日的信丰《干报》副刊。

《信丰那些事》:雷石榆与《干报》副刊

现代诗人、左联作家、翻译家雷石榆,是黄永玉的诗人朋友。他1943年春开始任信丰《干报》副刊“收获”的主编,几乎是与黄永玉同时抵达信丰。

雷石榆(1911—1996)广东台山县人。1933年赴日本留学,参加“左联”东京分盟。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投身抗日救亡文化运动,主持文艺界抗战协会昆明分会工作,主编会刊《西南文艺》。1943年春赴抗战前线活动,先后任信丰《干报》、长汀《民治日报》、厦门《闽南新报》副刊主编和江西龙南师范学校美术教师。抗战胜利后,赴台湾任《国声报》主笔兼副主编、台湾大学学院副教授以及香港南方学院副教授、中业学院教授。1952年应聘津沽大学(河北大学前身)教授,先后任南开大学教授、天津师范大学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全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日本文学研究会理事等职,1996年12月在河北保定病逝。

雷石榆是文化名人,社交圈广,他主持的信丰《干报》副刊“收获”,刊发过老舍丰子恺、沙汀、荒烟、董每戡等文艺界人士的作品。如老舍的《文艺与木匠》,发表于1943年11月13日;沙汀的《读茅盾〈霜叶红于二月花〉》发表于1943年11月22日。“收获”另开设的“文坛消息”专栏,则为读者提供战时文化动态。如1943年10月27日,发表两则消息:一、巴金、靳以等正在桂林筹出一大型文艺刊物,已开始征稿。二、“新诗源”将在本报复刊,第一期有王亚平、方殷、臧云远、索开、苏金伞等人作品。

上文提到的李辉先生作为专业人士对信丰《干报》极为赞许,他写道“我没想到当年赣州的县级报纸,居然办得如此大气活泼,版式美观,内容丰富,从国际新闻到国内动态,应有尽有。尤其是副刊,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和开阔视野,坦率地说,无论从作者队伍到作品,这两份县级报纸(指信丰《干报》和上犹《凯报》)副刊的水准,一点也不亚于当今许多报纸。据档案馆介绍,像《干报》的发行量居然达到六七千份,由此也可见当年流亡于此的各界人士之多,报纸影响之广泛。”(www.xing528.com)

李辉还提到:在黄永玉的文章中,读到他和朋友曾在信丰民众教育馆,举办过一次全国木刻展。1943年10月10日的《干报》副刊,以一整版篇幅刊发了这次展览的部分作品。通栏标题为:“中华全国双十木刻展览会(赣南区)”,另有关于举办展览的说明:“中国木刻研究会应县府邀请举办。”雷石榆的信丰《干报》副刊为黄永玉提供了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

雷石榆不但诗文超凡,漫画也是一绝。他的系列漫画作品《信城杂记》,选自1943年5月10日至1944年6月24日的信丰《干报》副刊。这十幅漫画,可一窥当时信丰县城的风俗民情,又能体悟漫画是如何引领当时美术时尚的。正如黄永玉说的:“(在当时)国统区的漫画、木刻艺术,哺育了数不清的美术自学青年。”

1943年黄永玉来到信丰时,还是一位学习木刻的青年。在这里,他融入了一个高品位的文化群体。在两年的时光里,从开始为诗人们配插图,到陆续发表了诗歌小说,继而举办木刻展览,成为一位有独立创作意识与能力的年轻艺术家。最重要的是,在信丰,他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结识了张梅溪并开始浪漫的初恋,使这位十二岁离开故乡湘西,一直漂泊的“独行者”,从此不再孤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