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文化的起源中国先哲与当代学者往往以“上古”来概括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而这一遥远的文化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因此,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与中国人起源实质上是联系在一起的。基于众多的考古史料,学者们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多元发生的新解释,认为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文化集团。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一)文化的起源

中国先哲与当代学者往往以“上古”来概括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而这一遥远的文化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有了人,就开始有了历史,也开始有了文化。因此,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与中国人起源实质上是联系在一起的。

1965年5月,考古学者从云南元谋上那蚌村发现了距今约170万年的猿人化石,定名为元谋猿人,这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人类活动的历史确证。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的直系元祖腊玛古猿化石的多次发掘,以及人类从直立人、早期古人到晚期新人各个发展阶段的丰富材料相继发现,使得世界上迄今只有中华大地在人类起源的各个环节中没有缺环。

从古猿转变到人类,这是两大物质形态之间的转变,是生命物质所实现的质的飞跃,而文化就产生于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在文化产生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工具。猿人最初使用的工具是天然和简单加工的石块,考古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为旧石器时代。从元谋人直到距今约7 000年的四川资阳人均处于这一时代。

火的使用是旧石器时代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创造。在中国神话传说中,“燧人氏”钻木取火正反映了原始人经过广泛的、多渠道的实践才发明取火技术的文化史的本来面目。关于火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和地位,恩格斯有精辟论述。他认为,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他又肯定地指出,甚至可以把这种发现看作人类历史的开端。如果说制造石器使人与动物开始分手,那么,火的使用标志着人与动物的最后诀别。

火尽管不同于一般的工具,如石器、木器、骨器等,是一种化学反应现象。但是,作为猿人进行物质生活的重要手段,火的使用从本质上讲属于工具的范围。就性质而言,工具无疑是一种物质产品,然而,制造工具的活动中已包含有意识性的内容。因此,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工具,不仅是人类物质文化的开端,而且直接标志着文化的起源。

(二)崇拜的兴起

与物质文化长足发展的同时,中国古人的观念文化亦日益丰富、深化。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便是其主要存在形态。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三大类。

大自然太阳、大地的崇拜是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在仰韶、屈家岭、马厂等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均有太阳图形的纹饰。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四川珙县、云南沧源、广西宁明的新石器时代岩画上,也清晰无误地出现了太阳神的形象。民间长久流传的“地母”之说以及古文献中“郊祀社稷,由来久矣”(《汉书·郊祀志》)的记载,则透露出对土地崇拜的踪迹。此外,太阳、土地以外的自然物,也为古人所崇信:“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礼记·祭法》)

原始人也崇拜创造生命的祖先。在母系氏族社会,主要是供奉女性祖先。随着父系社会的到来,男性祖先日渐成为供奉对象。祖先崇拜往往有严格的仪式,在这些仪式中,中华先民寄托了对祖先创造生命的虔诚崇拜。(www.xing528.com)

与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相比,图腾崇拜是较为高级的宗教形式。“图腾”是美洲印第安人奥基华斯部落的语言。由于在原始思维中,类比和联想是主要方法,原始人一般都相信自己的氏族与某种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亲密联系,并以之作为氏族崇拜的对象,这就是“图腾”。相传黄帝率熊、罴、貔、貅、豹、虎六兽同炎帝殊死搏斗,这六兽其实是指以其为各自图腾的六个氏族。鱼、鸟、蛙、龟、蛇、猪、马等实有自然物以及人们运用抽象的、概括的思维能力创造出来的对象,如龙、凤等,都曾是祖先崇拜并奉为本族徽帜的图腾物。

对于后世文明意识来说,原始宗教无疑充满了种种神秘色彩。然而,在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处于低下水平的原始时代,它在人与自然之间起协调作用,在本能与文化之间起制约作用,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之间起补充作用,在人的精神需要中起主观自足作用等。正因为如此,原始宗教才能成为原始时代观念文化的主流。

在原始观念文化中,原始艺术亦有生动发展。在距今4 000年的河南密县池北岗、新郑裴李岗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了陶塑猪头,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陶塑艺术品。半坡出土的陶塑人头像中耳垂部位有穿孔,可见当时人们已有在耳朵上悬垂饰物的习俗。陶绘是原始艺术的又一样式。考古发掘表明,那时陶绘图样千姿百态,几何纹样、动植物图形都是先民创制陶绘艺术的基本素材。原始雕刻艺术亦有众多发现,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纹骨,刻有勾嘴、修尾的水禽,线条流畅,姿态生动;大汶口墓地出土的象牙筒花瓣交错,结构别致。江苏连云港锦屏山的将军崖岩画与新疆呼图壁县内的生殖崇拜岩画皆气魄宏大,画面生动,展现了古人粗犷的情感以及一派活泼天真、生机盎然的人类童年气息。

(三)文化的分布

中华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的发生,一开始即呈现出多元状态。不但黄河流域,而且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甚至东北等北方地区,都有旧石器及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广泛发现。基于众多的考古史料,学者们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多元发生的新解释,认为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文化集团。

中华祖先的一部分很早就自称“诸夏”或“华夏”,或单称“华”“夏”。华夏集团发祥于黄土高原,后沿黄河东进,散布于中国的中部及北部的部分地区,即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分布区。华夏集团内部又分两支:一支称黄帝,一支称炎帝。神话传说中那位桀骜不驯的共工氏,也属于这个集团。

东夷集团的活动区域,大致在今山东、河南东南部和安徽中部一带,即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及青莲岗文化江北类型分布区。与黄帝恶战的蚩尤、射日的后羿,都属于这个集团。

苗蛮集团主要聚集于湖北、湖南、江西一带,即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分布区。如向东延伸,则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也可归于此集团。大名鼎鼎的伏羲、女娲都属于这个集团。

在中国跨入文明时代门槛的前夕,黄河流域出现了一系列部落联盟之间的兼并战争。首先是炎帝、黄帝诸部联军在涿鹿大败蚩尤,从而完成了炎黄诸部的融合。继之而来,炎黄二帝发生冲突,坂泉一战,黄帝打败了炎帝,炎帝溃败,向东南方转移,黄帝因此成为华夏集团的代表。

经过多年的征战,华夏集团连续取得胜利,最终确立了在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多元化发生中的主流地位,对后世文化发展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