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政策绩效评估的自主性和研究成果

教育政策绩效评估的自主性和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教育在社会进程中的重要性的凸显以及与公众生活的愈加密切,教育政策绩效评估涉及的个体权益和群体利益越来越多,更加要求坚持评估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评估活动自主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设计息息相关,教育政策活动、教育组织行为等应有利于教育政策目标的达成和教育主体利益的实现。从教育政策内在的固有属性和评估活动的目标要求出发,教育政策绩效评估必然要坚持评估活动的自主性。

教育政策绩效评估的自主性和研究成果

自主是公平性、多样化、可选择性等价值目标的体现,自主的核心是以活动中行为主体的自由与权利平等为基础,维护和实现其基本的教育权益。当前,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国家、社会和公众的共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已经成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领域的一切活动都要遵守自主的思想,教育政策绩效评估也不例外。随着教育在社会进程中的重要性的凸显以及与公众生活的愈加密切,教育政策绩效评估涉及的个体权益和群体利益越来越多,更加要求坚持评估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评估活动自主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设计息息相关,教育政策活动、教育组织行为等应有利于教育政策目标的达成和教育主体利益的实现。教育问题是教育政策制定的起点,教育政策总是以关注和解决教育问题为根本取向,有效的教育政策必须选择正确的教育问题,找到确切的解决办法。教育问题并非是单独现象或个别问题的呈现,而是对某一类影响范围较大或可能引发尖锐冲突矛盾的教育或社会问题的集中反映或概括显现。由此分析,教育政策在制定之初就被赋予了群体性特征,也就是说,教育政策以解决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为目标,教育政策绩效评估也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在另一方面,教育政策绩效评估涉及不同政策相关者的多种利益需求,评估活动需要关注教育政策是否能够维护好、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利益需求,达到最佳平衡,使公众满意。因此,从评估主体的组成、评估内容的选择、评估标准的确立等都要从公众的需要出发。从教育政策内在的固有属性和评估活动的目标要求出发,教育政策绩效评估必然要坚持评估活动的自主性。

自主有两个尺度,第一个尺度描述个体的客观状况,生活环境,是指相对于外部强迫和外部控制的独立、自由和自己支配生活的权利与可能。第二个尺度是对主观现实而言,是指能够合理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目标,坚韧不拔和有进取心。教育政策绩效评估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价值判断活动,评估过程涉及多种利益群体和个人,通过评估能够根据教育政策的变化实现教育利益的重新分配。自主意味着权利自主,能够在道德法律上保证主体追求利益和价值的正当性和合法性。自主的权利是自主的基础,教育政策绩效评估活动的自主性,是从寻求自主权利开始的。(www.xing528.com)

为此,应该设置单独的评估运行机制和执行架构,弱化政府、其他权威部门等对评估的干预,保证评估活动按照内在固有的规律和模式运行,保障评估活动的独立性;制定专门的教育政策绩效评估法律,详细规定评估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运行步骤,对评估主体的构成、评估资料的搜集、评估方法的运用、评估报告的撰写、评估结果的公布以及评估结果的运用等予以说明,预防评估过程中出现的由于对这些方面的不了解或误解而导致的评估结果失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