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少数民族网络媒介与文化认同—传播与文化教程

少数民族网络媒介与文化认同—传播与文化教程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创办主体来看,少数民族(文化)网络媒介包括了以下几类:官方创办或拥有官方背景的少数民族文化网站。少数民族文化的个人表达。以下选取有代表性的网站,分别探讨这四类少数民族网站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呈现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民族认同文化意义展开讨论。在官方网站上,少数族群是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体属性的群体。

少数民族网络媒介与文化认同—传播与文化教程

文化认同的形成过程与传播过程和媒介环境显然是不可分离的。而少数民族电子网络媒介的兴起,为少数民族成员提供了又一个可供选择的媒介环境。从创办主体来看,少数民族(文化)网络媒介包括了以下几类:

(1)官方创办或拥有官方背景的少数民族文化网站。这类网站一部分是由国家民族行政事务管理机构所创办,同时兼有行政内网和公共外网的功能;另一类由民族自治地方或民族聚居地区的人民政府主办,一方面向外宣传该地区民族文化,另一方面意图促进招商引资和当地旅游的发展。

(2)由各民族研究团体和机构创办的网站。这类网站多由省级或地方的民族文化研究团体和机构创办,一方面通过网络组织学会研究、发布会议消息和研究动态;另一方面也作为宣传民族文化的渠道。

(3)商业少数民族(文化)网站。一些热衷传播本民族文化的少数民族成员,特别是那些离开自幼生活的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人士,自发地创办少数民族文化网站。这类网站中不少具有商业化的色彩,以传播民族地区旅游信息,开发具有商业价值的旅游文化资源为主要宗旨。

(4)少数民族文化的个人表达。许多少数民族成员创办了富有特色的个人主页和博客,其中不少意在彰显民族身份,传播独特的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和身份“认同”的核心是个体对所属族群的情感归属、意向实践,而这些又是以对该族群特征的认知为基础的。由于血缘在确定民族身份中的显著性,对民族成员来说,民族身份是先在的,而对所归属族群的认知,以及在其之上建立的情感归属和意向实践则是后天形成的。以下选取有代表性的网站,分别探讨这四类少数民族网站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呈现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民族认同文化意义展开讨论。

1.官方话语:他者的眼光,他者的建构

官方背景的少数民族网站,尤其是民族事务管理部门的网站大部分内容是政策宣传,正如其主题中明确的,其主要目的是宣传民族工作,以知识性、资料性、综合性、政策性、民族性为特点。亚主题也由部门简介、工作动态、民族政策等民族核心工作组成。但是,便利行政绝不是发展民族文化网络的唯一动机,单纯为了宣传政策、推进电子政务也不是官方少数民族网站的唯一的甚至也不是最重要诉求。到了地方政府主办的民族文化网站中,已经很少觅到电子政务的踪影。

民族地区的地方经济增长越来越倚重于旅游,特别是民族文化旅游成为新近的热点,这给网络的民族文化呈现带来了新的特点。文化的异质性成为吸引旅游的主要诉求点。在新平县委主办的花腰傣网上,花腰傣被重拾为“遗落深山的古滇贵族”,奇异的“古风遗俗”“多彩服饰”,迎合都市旅游者的“神秘哀牢”“哀牢寻梦”,为旅游者设计线路的“旅游天地”,等等,文化的建构大多建立于他者的语言和视角。

在官方网站上,少数族群是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体属性的群体。少数族群被界定在某个地域,尤其是行政区属之中,与其他少数族群为背景参照,以历史渊源,语言文字为成立基础,以文化特征、服饰、建筑等为民族文化独特性象征,以发展阶段、社会发展、生态伦理,经济成就等作为融入当代社会文化形态和国家意识形态的主要途径。这种高度抽象化的描述,重视的是解决少数族群在政治和文化谱系中的合理性和地位问题,世居地域、历史渊源,文化特征,社会形态发展成为关键词。

官方建立的地方网站花腰傣网则提供了另一个构建方式。在对花腰傣这一傣族族群分支的介绍中,绝少出现与现实政治、经济、文化有任何联系的痕迹。这个族群与现代文明和主流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鲜有联系,甚至有被描述为生活在世外仙源中的古人类的意味。“神秘”的“皇族后裔”,地处偏僻、居炎瘴地,环境封闭;原始自然崇拜、祭祀巫术、染齿、纹身、服饰和赶花街……总之,古老的传说、古老的歌谣、古老的舞蹈、古老的稻作农耕文明、古老华贵的服饰和奇异风情,讲述的是“一段段远去的历史”,而不是现在。

当奇风异俗成为民族文化旅游的王牌,为了地方经济发展,将少数民族文化庸俗化为“古风遗俗”“多彩服饰”,迎合都市旅游者“神秘哀牢”“哀牢寻梦”的浪漫想象,不过是民族文化商业化的一个注脚。

2.知识分子话语

相较而言,由民族文化研究机构主办的网站在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的介绍更翔实、客观,特别是鼓励和推进本民族语言的使用普及,不遗余力。学术研究成果的展示、讨论和学术活动的预告、组织是网站的重要内容。民族文化研究机构凭借网站可以协调学术资源,进行广泛交流。网站展现出的最新民族文化研究成果,为受众脱离传统大众传媒对民族文化片面读解,纠正大众文化对民族文化商业化的歪曲展现提供了另一条认知的道路。这些以往封闭于象牙塔内的认识,现在成为了人人可以接近的知识,对于全面认识民族文化和民族历史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虽然专业性较强的民族文化研究文章不是所有族群成员都能从中知味,但民族文化学术讨论经由网络呈现给一般受众,这种呈现方式已经超越了内容本身的意义,它给民族文化的存在及其价值贴上了权威的标签,这种标签对于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www.xing528.com)

更重要的是,和一般学术研究机构的网站有所不同,民族文化研究机构的“野心”不限于将学术圈上网。无论是红河国际哈尼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哈尼阿卡文化网,还是文山苗族研究会主办的文山苗族网,都将“文化”定义为广泛意义上的文化,换句话说,不是停留在文献典籍中的死的文化,而是活生生的存在并不断定义着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文化。在这个意义上说,民族文化网站本身就是一种民族文化实践。哈尼阿卡文化网有“现实聚焦”一栏,介绍民族村寨发展现状,涉农广播、传统道德的现代嬗变等问题。文山苗族网为各个栏目设置了负责人并公布联系方式,鼓励投稿,网站也以社会征文为主要内容来源。这就使得传者多元化,与其说苗族研究会是文山苗族网的传者,毋宁说它提供了一个平台,或者说,更多担任的是一个组织者的角色。网站设立论坛,提供公共邮箱,主要内容由个人贡献。在这里,个人叙事和群体话语得到了结合和互动。零散的文化展现得到了有组织的梳理和引导。

此外,促进民族语言的学习、推广也是重要内容。文山苗族网有“苗文空间”一栏,不仅对苗文的字母语法进行介绍,还将电影阴阳判官》《狼袭草原》《阿甫与梅姑娘》《举起手来》的苗文剧本全文上网。没有什么比语言更能展现一个民族的精神。罗伯特·E.帕克在1922年的研究《移民报刊及其控制》中回顾了语言复兴运动,发现追求民族意识复兴的欧洲民族主义者,都寻求保存民族语言,清除外来习语,强调任何使它与其他相关语言区别开来的标志,因为“民族感情扎根于记忆,这种记忆依附于人们共有的东西,土地、宗教、语言,尤其是语言”。

苗文是拼音文字,在文山苗族网上《苗文:漂亮的字体》一文中,作者使用了许多电脑制作的花式字体来展示苗文:Zhoswef beb lob nbet hot uat Hmongb(只因为我们的名字叫苗族),Hhis lus hmoob hnhy tsoos hmoob khwm nthwy hmoob nh neej hmoob(说苗话 穿苗装 学苗文 做苗人),Zhed nyhob zhongb gox(家在中国),kbv hlub tuaj lig(迟来的爱)等。

在没有民族文字或民族文字尚未普及的民族中,口传文化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被知识分子视为民族的“根”。

3.商业诉求

如果说,官方和知识分子的网站帮助建立的民族认同是基于地域(行政区域)和民族知识谱系的话,商业则跨越了地域和狭义文化藩篱的限制。

藏人文化网(www.tibetcul.com),这个总部位于兰州的网站内容涵盖了全国各个藏区和海外藏族,网上商城的货品可以卖到全国各地。作为成功的商业网站,藏人文化网17个频道,数百个亚主题,以相当全面而近乎时尚的方式,引领藏文化成功地跨越了族群限制,不仅确证藏民族的文化认同,还追寻着异文化受众对藏文化的认同。这种文化的展现,超越了族群的限制,以汉文化为主要参照者和对话者,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商业目标与文化意识,结合了群体呈现和个体表达,组织性和互动性、自发性。

藏人文化网的“自我介绍”中体现了这种奇特的藏文化与汉文明的互文性。藏人文化网定位为西藏文化的中文平台,自称为“全世界最大的西藏文化的中文门户网站”,“藏文化最大的、最权威的、最具影响的中文网站。藏人文化网不仅定位为藏区与藏区信息沟通,而且还要为藏区与外界咨询连接的桥梁,号称是“全球十多亿中文读者切入西藏文化的门户”。

英文的使用,海外频道的设置,最大中文平台的标榜,网站一开始就不再纯粹而自足的藏文化论域,构建了复杂纠结的文化场域。“全球西藏迷”是网站为自己设定的受众群体。大量的游记,如《寻找香格里拉》《邂逅西藏》《我和西藏一见钟情》等等见证着异文化者对藏文化的认同。一方面,网站为本族群展示涉藏文化的方方面面提供了一个话语平台,展现了基于良好文化适应性之上民族文化的现代活力,确定民族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在最高处过一种生活”,网站勾勒出来的庄严而又神秘,浪漫而充满情调的雪域高原的生活对异文化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4.个人表达

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最终落实体现为个人对族群的归属感、认可和赞同。对民族身份的确证,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对民族文化命运的忧虑,在个人网页或博客上有着异常丰富的展现。一些从事本民族文化研究的少数民族人士、旅居聚居地之外的少数民族人士,当然还有少数民族文化名人开博也已经非常普遍。

哈尼然嘎(意为哈尼帅小伙)博客的博主是一位从事民族文化研究工作的年轻学者。博主用中文和英文来表达其哈尼文化意识,在其所从事的工作和生活中似乎界限模糊,自我介绍是所在研究机构的会议通知,作为工会主席拍摄的工作图片和生活图片,严肃的个人简历和戏谑式的那喀索斯情结的自我表白,《和寂寞说分手》的音乐背景和《阿波毛主席》的单曲推荐,这一切并叠在一起,无时不在提醒着我们民族文化认同的多元性,在个人表达的论域中尤其突出。

然嘎在博客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口传文化认同的表达方式更直白,更具个人性格色彩。围绕博客和博客的友情链接形成的小型社群,通过浏览、留言的方式建立联系,在人际互动中相互促进民族认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