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罗素的中立一元论-安继民学术文集

罗素的中立一元论-安继民学术文集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斯特斯认为罗素的《物的分析》一书已经放弃了“中立一元论”,金说不仅他自己不同意,罗素也不同意。但至少在写作《罗素哲学》的当时,金认为这个结论还不到位,需要再往前推一步:如果中立一元论不是唯物主义,那它就必定是唯心主义。罗素的哲学不大讲本体论或称存在论。

罗素的中立一元论-安继民学术文集

世界是什么? 这是一个太大的问题。可如果把哲学作为关于世界观的学问,那它就是要回答这类永远不可能有绝对正确答案的问题。我们上面的讨论基本上是讲罗素知识论以及金岳霖的评价,金说罗素一手拿着“奥卡姆剃刀”,一手拿着构造论,剃掉实体把世界构造出来,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如果仅仅从知识论领域来讨论这个问题,似乎也就无须再说什么。可如果提到我们这里关于“世界是什么”之类的问题,这话就还得接着往下说。

其实,金先生在立论之初已经预设了这一问题的答案。因为即使按照金自己说的,罗素的“感觉材料”到了《心的分析》一书中就已改说法了,那就是只说“感觉”而不再提“材料”的事。到了《物的分析》中,这“感觉材料”更不说了,类似或相通的说法是“事素”。斯特斯认为罗素的《物的分析》一书已经放弃了“中立一元论”,金说不仅他自己不同意,罗素也不同意。其根据是在1930年的《哲学》一书中罗素自己说“事素就是感觉”。事素就是感觉,感觉就是感觉材料,感觉材料就是介于“心”和“物”之间的某种“中立”的东西。在金看来,至少在《罗素哲学》一书的总体立意看来,如果要向罗素提出“世界是什么”的问题,金所得的答案就是“感觉材料”,就是既非唯物主义又非唯心主义的“中立一元论”。但至少在写作《罗素哲学》的当时,金认为这个结论还不到位,需要再往前推一步:如果中立一元论不是唯物主义,那它就必定是唯心主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罗素哲学构成了金岳霖的批判对象。

寻找世界的基本元素可能不仅仅是哲学家的癖好,可它肯定是哲学家们所通具的重要的癖好。哲学界发生语言学转向后,这一派哲学家们把所有形而上学一概贬为“玄学”(依金的说法可作两译,在西语中实际上是一个词),可他们却说“语言就是存在的家”之类的话。这话隐含的意思是很怪的,好像以前的哲学家们可以不通过语言而用别的方法把握“存在”似的。其实这是一个古老的不可回避的问题,如果“回避”也是一种解决办法的话。“原子”观,地、水、火、风的“四大”观,中国传统的“五行”观都是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实际上是说,如果不通过语言,我们该怎么样来把握存在呢? 可是语言能够把握存在吗? 通过语言把握的存在还是全人类自古以来一直都在汲汲探讨的存在吗?

在罗素那里,这问题其实已经转化为一个“科学”问题。他不止在一处说到物理学前沿出现“波粒二象性”理论之后,哲学上的单一答案已经成为不可能。如果说牛顿以来的科学曾经是对古希腊“原子”论的科学回答的话,量子力学的出现事实上就使这一问题陷入了双重的窘境:一是原来的世界由“不可分不可入”的微小颗粒所构成的结论宣告破灭。原子是一个复杂的“结构”,整个当代物理学都建立在对这个结构的理论假说之上。二、所谓“微小颗粒”组成世界的“质点”说破灭,包括光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数十种基本粒子在内的所谓构造世界的基本“物质”在著名的“双缝实验”中都呈现神秘的“波动”性。我们现在常说的“量子力学”事实上根据两个等价的方程式——由德布罗意提出假说、薛定谔做出的波动力学方程和由海森堡提出假说、玻恩等人做出的矩阵力学方程——其中任何一个方程式,量子力学都可以等价地同样推导出来。由于它们是等价的,薛定谔的波动力学方程却又更为简洁,因而通常也就被物理学家所经常运用。也就是说,现在通行的量子力学方程解是波动力学方程。把世界理解为一种德布罗意式的波动,这是以往任何哲学都未曾面对过的尴尬局面。物理学家布拉格用无奈的调侃话说:“我们在星期一、三、五认为光是波,而在二、四、六认为它们是粒子。”[79]纯从物理学意义上可以这样说,不仅光子,包括电子在内的所有基本粒子,它们在作用时像粒子,而在运动时像波。如果世界的存在是“波粒二象”的,按物理学界公认的海森堡的结论,整个世界的基本存在就是“测不准”的,于是按罗素的话说,哲学认识论就不得不满足于“相对简单”原则。

按照传统的唯物主义,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据此,运动着的物质和物质的运动不应该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可是现在,它们确实不同,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存在方式且不可分解地交织在一起。唯一走出这一困境的办法就是承认“波”也是一种物质,可物理学解释的“波”,无论如何,它们是一种能量形式。粒子可以在能量场中湮灭,而波却是永恒的运动。所以,现在人们一般都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把世界解释为是由“能”构成的。这也就是列宁所批评的马赫的“唯能论”。具体到罗素,他当然同意“唯能论”的某些说法,但他仍然在列宁和马赫之间打圆场。像爱因斯坦不愿意放弃决定论世界观一样,罗素不大情愿放弃形而上学。可不管是罗素还是爱因斯坦,都不得不接受波函数的概率解释。这方面罗素做得比较彻底。很难说罗素“或然”性的世界观就一定是对的,可金岳霖在《罗素哲学》中,基本上依据牛顿式的宏观科学观念和“常识”,到处批判罗素不承认科学规律的“必然”性却肯定是没有说服力的。事实上金早年也称科学知识的“必然”为“固然”。

罗素的哲学不大讲本体论或称存在论。但他又不像维也纳学派的逻辑经验主义者们那样,对形而上学不予理睬。所以他不仅是经验主义者,同时又是物理实在主义者和逻辑实证主义者。用“唯心主义”一顶帽子是远不能使罗素就范的。从本体论或存在论的角度讲,诚如金岳霖所说,罗素喜欢称自己是“逻辑原子主义者”。逻辑原子主义在罗素那里不是“一元论”而是“多元论”。在晚年的《我的哲学的发展》中,罗素直呼自己和穆尔背叛了新黑格尔主义者布莱德雷后“叛入多元论”,从本体论或存在论意义上讲,金先生说罗素是“中立一元论”肯定是不够准确和全面的。

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金岳霖对罗素哲学进行批判的基本甚至是唯一的根据。据此,金称自己《知识论》中有“唯能论”倾向是“错误”的,是马赫式“唯心主义”。罗素也有这种倾向。根据现代物理学前沿的定论,列宁对马赫的批评不正确。罗素同时是科学家,他的《物的分析》正是在物理学的新理论确立之后出版的。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金先生对罗素的批判是过于简单化的、不成立的。

【注释】

[1]金岳霖:《金岳霖文集》第四卷,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54 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书名和页码)

[2]金岳霖:《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699—701 页。

[3]《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472 页。

[4]罗素:《数理哲学导论》,第43—61 页。

[5]《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480 页。

[6]《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483 页。

[7]罗素:《人类的知识——其范围与限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400 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书名和页码)

[8]参见《人类的知识》,第580—591 页。

[9]《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484 页。

[10]罗素:《我的哲学的发展》,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56 页。

[11]《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603 页。

[12]《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491 页。

[13]《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456 页。

[14]《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462 页。

[15]转引自《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639 页。

[16]罗素:《我的哲学的发展》,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67 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书名和页码)

[17]转引自罗素的《我的哲学的发展》,第69 页。

[18]转引自罗素的《我的哲学的发展》,第69 页。

[19]《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499 页。

[20]《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515 页。

[21]《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516 页。

[22]《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543 页。

[23]《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153 页。

[24]《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549 页。

[25]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册,第397 页。

[26]《逻辑》,第117 页。

[27]《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538 页。

[28]《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538 页。

[29]《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539 页。

[30]《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539 页。

[31]《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518 页。

[32]《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517 页。

[33]《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518 页。

[34]《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518 页。

[35]《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518 页。

[36]《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520 页。(www.xing528.com)

[37]《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521 页。

[38]《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522 页。

[39]《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557 页。

[40]《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557 页。

[41]《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567 页。

[42]《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523 页。

[43]《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522 页。

[44]《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523 页。

[45]《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523 页。

[46]《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522 页。

[47]《哲学研究》1995年增刊,第125 页。

[48]《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524 页。

[49]《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523 页。

[50]《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566 页。

[51]《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269 页。

[52]《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269—270 页。

[53]《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528 页。

[54]《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563 页。

[55]《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533 页。

[56]《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603 页。

[57]《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689 页。

[58]罗素在《人类的知识》中说:“如果我们问的问题不是‘我们居住的是什么样的世界’,而是‘我们是怎样得到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的’,那么主观性就有了它应有的地位。”见该书“引论”,第4 页。

[59]罗素:《人类的知识》,第582 页。

[60]《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740 页。

[61]即试图对引力、电磁力、强作用力、弱作用力这四种力,用一套数学模型表达出来。潜在的哲学背景就是要把自己推翻了的牛顿的“力”,也就是决定世界运动变化的“因”进行新的综合重建。他无法接受一个没有统一原因的世界,不相信上帝会和人类“掷骰子”。

[62]罗素:《我的哲学的发展》,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9 页。

[63]《自由与组织》,转引自冯崇义《罗素与中国》,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第48 页。

[64]《何谓心灵》,见罗素《悠闲颂》,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3年,第150 页。

[65]《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688 页。

[66]《金岳霖学术论文选》,第150 页。

[67]《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605 页。

[68]《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606 页。

[69]《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485 页。

[70]《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491 页。

[71]《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606 页。

[72]《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638 页。

[73]《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639 页。

[74]《人类的知识》,第293 页。

[75]《人类的知识》,第297 页。

[76]《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638 页。

[77]《金岳霖文集》第四卷,第650 页。

[78]《人类的知识》,第309 页。

[79]G.夏皮罗:《无数学的物理》,潘愚译,北京:知识出版社,1983年,第236 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