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化学教学策略与案例分析》成果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化学教学策略与案例分析》成果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布鲁姆以卡罗尔学习理论为基础,经过研究拓展而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由此可见,翻转课堂教学的起点为视频学习,内容基本掌握后关注“最近发展区”,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在翻转课堂的课前阶段,学习者制定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完成学习任务。并且,翻转课堂的知识内化阶段也离不开学习者元认知内驱力的推动和促进。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化学教学策略与案例分析》成果

(一)掌握学习理论

掌握学习理论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芝加哥大学布鲁姆教授提出的教育学基础理论。掌握学习理论产生于美国“八年研究”时期,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如果学习时,掌握新知识所需的所有条件均具备,那么每个学生都可以完全掌握所要求的全部学习内容。布鲁姆指出:如果遵循教学规律合理有序地开展教育教学,及时为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反复理解、内化知识直至掌握,规定明确具体的掌握标准以便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的情况使其最终达到规定标准。在这样的条件下,所有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都可以很好地掌握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布鲁姆根据前人的研究和自己在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掌握而教”的思想,掌握学习理论也就由此而诞生。该理论认为只要具备学生学习所需的全部条件,所有学生都可以按要求掌握学习的全部内容。

布鲁姆以卡罗尔学习理论为基础,经过研究拓展而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卡罗尔的学习理论包括的五个变量分别是学习时间、学习毅力、教学质量、理解教学的能力和倾向。布鲁姆在这五个变量的基础上构建出了掌握学习理论模型,这五种变量共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得到印证。

掌握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教师以学生能够掌握所传授的知识为重点,为了学生掌握知识而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到便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作为教育者必须摒弃以往以单纯的为教而教的教育思想,树立新的以学生为主体及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学生观,矫正一直以来默认学生学业成绩呈正态分布的片面观点。布鲁姆认为学业成绩呈正态分布的现象不是绝对的,根据适当的教学方式的引导,学生学习成绩的正态分布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布鲁姆所提倡的新的学生观是,相信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大多数学生可以掌握需要掌握的知识,并且会有更高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

掌握学习理论是一种理论、一种思想,更是一种教育教学策略,它指导着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在掌握学习理论中,布鲁姆将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到的评价手段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指的是教师在实施教学前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进行摸底测评的一种评价方式。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搞清楚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而并不是为了给学生分等级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学生经过某一阶段的学习,经过检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反馈,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及时查漏补缺。布鲁姆认为,掌握学习理论的实质不是群体教学,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评价结果给予矫正,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评价大多采用诊断性和形成性评价两种评价方式,反映学生阶段学习中哪方面知识掌握得可以、哪方面需要加强。根据评价结果反馈的信息,针对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给予个别帮助,最终使其掌握所需掌握的知识。终结性评价指的是在施教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目的是在学习结束时对学习结果给予评定,同时用来评定教师教学方式是否能够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教学,以便根据结果及时采取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式;学生则应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加强尚未掌握的那部分学习内容。这样,学生和教师因在学习过程中承担各自重要的责任而共同成为学习的主人。掌握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学生认真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使未掌握的知识点越来越少,最终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要求掌握的全部知识点。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维果斯基提出来的。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的是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教学的本质不是训练和强化已经形成的发展区,而是激发、开发已经处于成熟阶段而未成熟的发展区,也就是最近发展区。

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学生在观看完视频后都可以理解和接受所学的知识,对于学生不太容易掌握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进行集中讲解,这部分知识的获取就发生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效率,减少课堂教学实践的浪费。由此可见,翻转课堂教学的起点为视频学习,内容基本掌握后关注“最近发展区”,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自组织学习理论(www.xing528.com)

学习者可以不单纯依靠教师灌输,而是依靠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自我教育和互助培训的支持学到知识,这是翻转课堂实施的一个重要理论假设和前提。这个理论假设就是自组织学习理论。该理论由印度教育家苏迎特·米特拉提出的。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学习者的学习是一种“自组织行为”,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帮助下,任何学习者都可以帮助自己和同伴完成学习任务;然而,互联网和技术在某些方面可以代替教师的作用并做得比教师更好。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教育资源的开放,学习的途径必然会逐渐由“他组织”向“自组织”发展。翻转课堂的实施离不开教育技术的支持,在教学视频和互联网的帮助下,学习者可以自己组成学习小组,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协作探究、意义构建帮助他人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

(四)元认知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提出元认知(Meta-cognition)概念。元认知是人类对认知的自我认识,主要指在认知活动中个体对知识、体验以及行为的调节和监控过程。对学习者来说,元认知主要指个体对自身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及自我调控,可帮助个体调节学习进程、养成自学习惯,可培养个体创新思维、促进个体自主学习效果的优化和完善。

在本书中,元认知理论是指个体在管理自身学习中运用的策略。在翻转课堂的课前阶段,学习者制定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完成学习任务。在自主学习中,如何有目的地、有计划地、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监控学习过程,有效地评价学习效果等方面都属于学生元认知的范畴。并且,翻转课堂的知识内化阶段也离不开学习者元认知内驱力的推动和促进。由此可知:在翻转课堂中,元认知参与学习者构建知识、巩固知识的过程,参与评价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

(五)自主学习理论

能决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学习称为自主学习,主要是由学习者自己掌握学习的自主权,自己能够选择学习方式、确定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以及评价学习结果。因此,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进度自始至终都是由自己决定的。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不论课前自主学习还是课上知识内化,都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者可以自己做主决定学习使用的策略、方式和路径。学习自主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人。因此,翻转课堂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理论的思想理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