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灵的教育:共生课程促进人的和谐自由

心灵的教育:共生课程促进人的和谐自由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是学生成长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历程,要由科技来助力,数字来服务,课堂来实现,活动来体现,构建丰富的课程,形成以人为本的共生文化,促进生命自由发展。解放学生,尊重个性,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改善教学方式,建立科学系统、丰富多元的共生课程体系,主要理念和思路是:一个宗旨:育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课程结构兼顾学生、国家、人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利于促进人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心灵的教育:共生课程促进人的和谐自由

一个民族的进步取决于旺盛的生命力,一个人的发展也离不开旺盛的生命力和学习力。课程是学生成长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历程,要由科技来助力,数字来服务,课堂来实现,活动来体现,构建丰富的课程,形成以人为本的共生文化,促进生命自由发展。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创设丰富的、可供选择的课程,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为每个学生搭建放飞人生梦想的舞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做贡献。

解放学生,尊重个性,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改善教学方式,建立科学系统、丰富多元的共生课程体系,主要理念和思路是:

一个宗旨:育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个遵循: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三个层级:从学生的发展维度,分为基础课程、发展课程、高端课程。从课程的服务体系,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个性课程。从课程的空间维度,分为校内课程、跨界课程、云课程。

四个合力学校顶层设计,学科专业研发,师生自主开设,社会资源整合

五个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六个方面: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创新课程,合作课程,个性化培养课程。

七个特点:丰富性、自主性、选择性、时代性、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www.xing528.com)

八个学习:1.文化课程基于浸润式的学习;2.科学课程基于探究式的学习;3.体育课程基于活动式的学习;4.艺术课程基于熏陶式的学习;5.实践课程基于互动式的学习;6.STEAM课程基于项目式的学习;7.跨界课程基于学科群的学习;8.国际课程基于跨文化的学习。

九个领域语言与文化、人文与社会、数理与科学、信息与工程、技术与设计、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德育与心理、创新与实践。

九大课程领域涵盖人才培养的主要领域,保证全面完成国家课程,全方位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课程架构科学合理,文理兼容,丰富多元,纵横开阖。

科学合理,就是指课程的总体布局科学均衡,符合规律。以育人为宗旨,从人的发展看教育,从教育的发展看课程,以此进行课程构建。课程结构兼顾学生、国家、人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利于促进人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文理兼容,就是指课程既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又要注重数理科技;既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就是注重人文类课程、社科类课程、数理类课程、科技类课程的合理构成。

丰富多元,是指课程形态的基本特色。课程越丰富,学生的选择空间越大,就越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校要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组建各种学生社团,涵盖文学、艺术、哲学历史、体育、健康、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科学、技术、生存、生活等各个领域,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宽广的平台。

纵横开阖,是指课程的开放性与整合性。纵,就是要打通课程的阶段性阻隔,努力形成贯通小学、中学大学的一条龙式培养体系,在开好中学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大学先修课程。横,就是指课程要与学校文化、社区文化、城市文化、国家文化、世界文化相结合,注重跨学科学习、跨界学习、跨文化学习。开,就是指要有开放的视野,形成开放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机制。阖,就是指课程的整合性,无论课程如何开放,都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培养学生的中华魂,道德心,创新性和领导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