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体系特征总结:阿特休尔的观点

新闻体系特征总结:阿特休尔的观点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2][美]J.赫伯特·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黄煜、裘志康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18页。

新闻体系特征总结:阿特休尔的观点

(摘自《权力的媒介》)

1.在所有的新闻体系中,新闻媒介都是掌握政治经济权力者的代言者。因此,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并不是独立的媒介,只是潜在地发挥独立作用。

2.新闻媒介的内容往往反映那些给新闻媒介提供资金者的利益。

3.所有新闻体系无不以信仰言论自由为基础,但是各自解释言论自由的方法不一。

4.所有的新闻体系都赞同社会责任说,宣称他们为人民的需要和利益服务,并表示愿意为人民提供新闻。

5.在所有三种新闻模式中,彼此认为对方模式为离经叛道。

6.新闻院系传播其所属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最终无不帮助当政者维持他们对新闻媒介的控制。

7.新闻实践往往背离新闻理论。[97]

【注释】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第02版。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33页。

[3]杜尚泽:《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第01版。

[4]李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大命题》,《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5]李凌沙:《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四个基本观点》,《求索》2004年第6期。

[6]刘建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经典性与实践性》,《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1期。

[7]彭菊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多级命题及其理论体系》,《新闻记者》2004年第5期。

[8]杨保军:《论“新闻观”》,《国际新闻界》2017年第3期。

[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0页。

[1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第234页。

[1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8页。

[12][美]J.赫伯特·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黄煜、裘志康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18页。

[13]这三次谈话分别是:1948年10月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1956年5——6月听取新华社、广播事业局领导汇报时的谈话,1961年4——5月在湖南调查时对《人民日报》工作人员的谈话。

[14]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卷,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360页。

[1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2版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5页。

[16]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新闻年鉴(1995)》,中国新闻年鉴社1995年版,卷前1页。

[17]同上。

[18]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374页。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5页。

[20]梁衡(1946——)山西霍州人。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中国人民大学兼职博士导师。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著有《新闻四部曲》《人杰鬼雄》《数理化通俗演义》等著作。

[21]梁衡:《传媒新论》,学习出版社1998年版,第25页。

[22]人民日报总编室、机关党委:《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读本》(内部读本)2001年,第258——263页。

[2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97页。

[2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3页。

[25]同上。

[2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2——743页。

[27]同上。

[28]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要闻第2版。

[29][美]弗雷德里克·S.西伯特、西奥多·彼得森、威尔伯·施拉姆:《传媒的四种理论》,展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7页。

[30][英]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38页。

[3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04页。

[32][美]普利策:《新闻学院》,《北美评论》1904年第5期,第178页。

[33][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5页。

[34]李希光:《新闻学核心》,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35]这是杰·哈里斯教授一篇演讲中的观点。2003年3月19——27日,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召开的“新闻媒体的职业责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杰·哈里斯进行了名为《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压力:全球新闻报道的结果》的专题演讲,全面回顾了新闻记者的责任来由。

[36]《报刊的四种理论》,又被译作《传媒的四种理论》。

[37]熊澄宇:《传播学十大经典解读》,《新华文摘》2004年第1期。

[38]童兵:《中西新闻比较论纲》,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366——367页。

[39]“市场经济世界”指发达或次发达资本主义世界,“马克思主义世界”涵盖以苏联为代表的信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国家,而“进步中的世界”则指第三世界或发展中国家

[40]胡兴荣:《新闻哲学》,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41——145页。

[41][美]赫伯特·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黄煜、裘志康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39页。

[42]民主社会主义产生于20世纪的西欧,源于与古典主义哲学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旨在提供多种渠道,使各种意见都能公开发表,以便推进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民主建设。

[43]Robert G.Picard,The Press and the Decline of Democracy.Westport,Conn:Greenwood Press pg.70 1985.

[44]Robert G.Picard,The Press and the Decline of Democracy Pg.67.

[45]主要包括:自由主义——多元主义范式、自由主义——社会责任范式、自由主义——批判范式、自由主义——行政管理范式和自由主义——文化谈判范式。(www.xing528.com)

[46]这是由英国伦敦大学戈德史密斯学院的詹姆斯·科伦(James Curran)教授和韩国国立汉城大学的朴明珍教授共同主编的《去西方化媒介研究》(2000)一书中提出的新观点,全书以全新的“五种理论”为统领,汇集了多国学者以亚、非、拉美多国和地区为研究对象的22篇论文

[47]《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又译为《自由而负责的报刊》。

[48][美]新闻自由委员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3页。

[49]同上,第123页。

[50]《报刊的四种理论》,又译作《传媒的四种理论》。

[51]胡兴荣:《新闻哲学》,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37——138页。

[52][美]威尔伯·施拉姆、弗雷德·西伯特、西奥多·彼得森:《报刊的四种理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译,新华出版社1982年版,第132页。

[53]胡兴荣:《新闻哲学》,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39页。

[54][美]J.赫伯特·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黄煜、裘志康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312页。

[55][美]J.赫伯特·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黄煜、裘志康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8页。

[56][美]弗雷德里克·S.西伯特、西奥多·彼得森、威尔伯·施拉姆:《传媒的四种理论》,戴鑫译、展江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4页。

[57]童兵:《中西新闻比较论纲》,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312页。

[58]同上书,第313、314页。

[59][美]J.赫伯特·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黄煜、裘志康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52页。

[60]同上书,第155页。

[61]新新闻主义又被译为“新吉纳主义”,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其特点是将文学写作的手法应用于新闻报道,重视对话、场景和心理描写,不遗余力地刻画细节。新新闻主义被认为是20世纪实务新闻学最激进的一种报道理论。其发展的高峰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包括汤姆·沃尔夫、诺曼·梅勒、杜鲁门·卡珀帝和亨特·汤姆逊。其主观主义、摇摆于事实与虚构的报道遭到新闻界的批评。

[62]精确新闻体又被称为精确新闻学,是由美国学者、新闻记者菲利普·迈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70年代风行于美国新闻界,后传遍世界各国,日益受到重视。其含义是: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收集资料、查证事实,报道新闻。精确新闻学改变了传统的新闻运作方式,要求记者有更大的主动性与科学精神,使“新闻”不再只是对“新闻事件”的被动报道与解读,更包括了对“新闻问题”的主动采访及分析。

[63]一些发展中国家不满西方大国通讯社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新闻价值观,片面地渲染战争、政变、灾祸、犯罪和贫穷等类的新闻报道,于是提出了发展新闻学这一理论。他们认为新闻报道应该着眼于有利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事件,强调正面的、深入的和解释性的报道,不仅要注意事件的发生,而且还要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过程。

[64]极速原则,只求快不求真实;瞬间原则,追求有冲击力、刺激性强的画面;后篱笆原则,只要是观众感兴趣的话题就作为今日要闻。这些原则偏离了新闻真实性,追求的是眼球效应。

[65]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三大电视网为700多家地方电视台提供节目,其数量占全部新闻和娱乐节目的90%,1000多家日报和8000多家电台播发的新闻,大部分来自两大通讯社。九大报系的发行量则占美国全国报纸发行总数的1/3。

[66][美]梅尔文·德弗勒、埃弗雷德·丹尼斯:《大众传播通论》,颜建军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17页。

[67][美]J.赫伯特·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黄煜、裘志康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33、134页。

[68]赵月枝:《窃听门与自由主义新闻体制的危机》,《文化纵横》2011年第10期。

[69]《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1991年1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1997年1月第二次修订。

[70]甘惜分:《新闻论争三十年》,新华出版社1988年版,第74页。

[71]陈龙:《“霸权理论”与电视意识形态宰制论》,《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1期。

[72][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上册)》,刘云德、王戈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58页。

[73]王乐萍:《表面上的公正性与实际上的倾向性——美英8家主流媒体对我歼-31的报道特点》,《军事记者》2015年第2期。

[74]童兵:《中西新闻比较论纲》,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346、347页。

[75][美]J.赫伯特·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黄煜、裘志康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321页。

[76]陈建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西方新闻理念的根本区别》,《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3期。

[77][美]西奥多·怀特:《美国的自我探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192页。

[78]倪光辉:《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第01版。

[79]郭丹茹:《中西新闻传播理念的若干差异》,《新闻爱好者》2011年1月(下半月)。

[80][美]J.赫伯特·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黄煜、裘志康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326页。

[81][英]萨缪尔·约翰逊:《英国诗人的生活》第1卷,牛津大学出版社1905年版,第107——108页。

[82]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84页。

[83]同上书,第283页。

[84]李瞻:《新闻学——新闻原理与制度之批评研究》,三民书局1973年版,自序第4页。

[85]刘华蓉:《大众传媒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0——41页。

[86]政治制度主要是指国体和政体的统一。政治体制则是关于国家管理形式、机构设置、实际措施等的具体制度。

[87]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78页。

[88]赵月枝:《为什么我们对西方新闻客观性失望》,《新闻大学》2008年夏季号,总第96期。

[89][美]赫伯特·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黄煜、裘志康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336页。

[90]陈律:《加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光明日报》2013年8月24日第11版。

[9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6页。

[92]钱福臣:《美国宪政生成的深层背景》,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37页。

[9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9——310页。

[9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661页。

[95]摘自熊蕾《报,还是不报?——近30年中国媒体新闻价值观的变迁》中对美国阿伦森教授的课堂采访笔记。标题为摘录者所加。

[96]阿伦森教授出生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哈佛大学本科毕业,1937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获硕士学位。“二战”结束时,作为《纽约时报》资深记者,随盟军进入德国,并参与重组战后德国的新闻媒介。后在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的新闻系任教。

[97][美]赫伯特·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黄煜、裘志康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336、33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