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少年自杀行为:教育的失败与社会失职

青少年自杀行为:教育的失败与社会失职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少年自杀行为不仅是青少年的自我毁灭,而且是教育的失败,社会的失职。青少年自杀率也不断上升。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应该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尽量减少自杀的诱发因素,以把这种极端行为降低到最小限度。据对自杀问题的研究表明,青少年阶段是自杀行为的高发期。青少年自杀往往多数事先有征兆。青少年的自杀结束的是个人的生命,但自杀行为是社会性的。

青少年自杀行为:教育的失败与社会失职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自杀者多数是由于主观上或客观上无法克服的动机和冲突,或挫折情境造成,产生绝望而采取的自毁行为。自杀又是一种奇特的现象,常人为了活命可以抛弃一切,可自杀者却自愿放弃自己的生命。青少年自杀行为不仅是青少年的自我毁灭,而且是教育的失败,社会的失职。自杀表面上看只是一个人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似乎与他人无关,但自杀带给亲人、朋友的痛苦,给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是其他行为所无法替代的。因此,我们将就青少年自杀的表现,原因的分析和自杀矫正,这三方面进行探索,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的青少年朋友的关注,有生命就有希望,这是生活的真谛。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自杀已成为人类死亡的前三位原因之一。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自杀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日益严重的流行病。美国每年约有200万人企图自杀,其中十分之一以自杀死亡。在15~24岁的年龄组中,自杀是继意外事故,凶杀之后的第三位死亡原因。在欧洲,法国、英国德国等,自杀率也是居高不下。丹麦是生活舒适的福利国家,其自杀率是英国的3倍,挪威的2倍,居西欧之前。澳大利亚被列为英语国家中自杀率较高的国家之一。亚洲日本女性自杀率居现代国家之首。青少年自杀率也不断上升。

90年代以来,自杀继续成为世界性的一个难题。据专家的预计,自杀这个社会病也要跨入21世纪。

我国关于自杀缺乏完整的统计,据1995年的媒介披露,近几年我国每年自杀人数总计为10多万,其中以60岁以上老人和青少年学生居多;学生自杀者中,又以中学生为最,大学生次之,小学生更少。

小高是一位高中二年级的女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优良,学习用功,好胜心强,而且聪慧美丽,是一位公认的好学生。可是在一次语文考试中,仅因一个小问题拿不准,就顺手翻了书桌里的书本,被监考老师发现。小高回到家,脑子里一直回响着监考老师议论她的话“想不到面孔漂漂亮亮,干的事却那么肮脏。让她好好想想,写好深刻检讨,再做处理!”小高越想越觉羞耻,又怕告诉父母会伤他们的心,带着痛苦和内疚,小高用颤抖的手写下一封忏悔的遗书,开煤气自杀了。

小凯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她的学习要求特别高,在中小学时,她一直都是班里学习上的佼佼者。考入重点高中后,尽管她十分努力,仍难挤进前十名。由于功课作业的压力太重,尤其是父母期望值太高,小凯感到承受不了。于是采取服毒自杀的办法来逃避和解脱。

无独有偶,1992北方某市发生3名女中学生集体自杀的事件,他们死后三天,尸体在200多里外的海滩边被发现。这3名女生平时学习成绩尚好。家庭条件也较优越,那末是什么原因使她们轻生的呢?在她们给学校和家长的信中写明了原因“……再也无法承受繁重的学习和父母的唠叨,因此决定走向大海。”

中学生小凡的母亲天天赶回家为儿子准备午餐。一日为饭菜之事,母子俩发生了争执,母亲很生气。小凡因为母亲一气之下说过“你去死好了”这句话而耿耿于怀,竟走上了“我死给你看”的绝路。(www.xing528.com)

小芳生长在一条件优越的高知家庭,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某企业会计。姐姐在一所重点大学就读,父母想当然地认为小芳肯定也能考上大学。可谁曾想,第一次高考失误,未能考上大学;父母虽有微词,但还是原谅了她,并鼓励她再考。第二年高考,她开始感觉还好,然而想到第一年的感受,她忧心忡忡怀疑起自己。与其忍受再次落榜时的责难与痛苦,还不如一死了之。小芳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药。被发现时,已四肢冰冷,气绝身亡。她在遗书中写道:“我无法承受即将到来的灾难和羞辱,只能以死来挽回自己的尊严。”可是到了发榜的那一天,她却金榜题名,真正地失去了挽回自己尊严的“机会”。

目前,我国青少年自杀问题正在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也必将会受到较好的控制。但是,情况的严重性仍然值得引起我们的深思。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应该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尽量减少自杀的诱发因素,以把这种极端行为降低到最小限度。

据对自杀问题的研究表明,青少年阶段是自杀行为的高发期。这种状况可能是由于与自杀有关的因素(如个人体力能力等限制达不到目标,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压力,家庭纠纷,经济问题等)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

青少年自杀往往多数事先有征兆。通常一段时期以来存在某种问题,特别是在企图自杀前的几星期或几天,经常处于失望的状态,而且大多数有反抗、逃学、逃夜等表示绝望的事件,这些实质上是危机的征兆,也是求救的信号

企图自杀者经常被人误解为想自杀是不会说出来的。实际上,企图自杀的人大大超过自杀身亡的人。他们当中一种是自杀未遂;另一种是有自杀企图被人发现,在采取自杀行为之前被他人劝阻住。研究表明,多数企图自杀者不仅会采取自杀行动而且还会出现继发性自杀行为,就是第一次企图自杀的人并不因为没有自杀成功或被他人事先劝住就会打消自杀的念头,他们往往仍会寻找时机,还会有自杀的可能性。只有当他们原来所处的环境确实改变,自己也从绝望的心理状态摆脱出来之后,自杀企图才会完全消除。

青少年的自杀结束的是个人的生命,但自杀行为是社会性的。自杀虽然反映着青少年绝望心态,但更反映了教育的弊端和社会环境的弊端。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父母的希望。自己毁灭自己,辜负了祖国的期望,辜负了亲人的期望,给父母留下终身痛苦,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同时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