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的年龄小,认知能力差,抽象思维刚起步。在信息技术运用于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也得到了提高。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四川省井研县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 刘翠芳

2017年10月,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参加了“国培计划”(2016)——中西部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整合的学习活动。在此期间,我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看名师讲课,听专家讲座,积极参加小组磨课,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我成长了许多,收获了许多,尤其在专家谈到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时,我知道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早在中国古代的语文教学中,人们就非常重视“吟诵”,认为只有通过诵读,才能更快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体味其中语言的妙处。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确,朗读不仅能积累语言,增强语感,而且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朗读,学生可以从篇章中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领悟主题思想;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心灵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通过朗读,还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优美的语言,提高写作水平。从教学角度看,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检验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感悟程度和学生的情感倾向。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训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往往以析代读,以讲代读,学生的朗读时间越来越少,朗读兴趣也越来越淡,朗读效果也越来越差。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朗读就尤为重要了。

一、运用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具活力的主观状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朗读的积极性,因此,我们的教学模式就应该做出一定的改变,利用信息技术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例如:我在教学童话故事《陶罐和铁罐》一课时,刚开始,我问有谁愿意朗读课文给大家听,只有很少的几个学生主动举手,还有的学生用躲闪的目光看着老师,生怕被老师请到。而且主动起来朗读课文的学生也仅仅只能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罢了。于是我从网上下载了适应儿童年龄特点的色、声、像俱全的《陶罐和铁罐》的动画片,并配上课文朗读的录音,让学生观看。学生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陶罐和铁罐的神态、动作、表情,以及说话的语气语调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他们面前,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情不自禁地就跟着动画片边看边说边表演。学生看完动画片之后,我再问有谁愿意来朗读课文,孩子们都纷纷举手要求朗读课文给大家听。孩子们在朗读课文的时候,都尽力地模仿陶罐和铁罐说话的语气语调。虽然孩子们模仿得还不够好,但是他们能够主动地表现自己了。只要学生有了表现自己的欲望,就会有读的兴趣;只要有了读的兴趣,就会努力地读好。

二、运用信息技术能校正学生的发音,培养语感

正确,流利,字正腔圆的发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朗读。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同,地域不同,语言充满了方言方音。而优质录音的播放,可以极大地做到避免方言方音的出现。录音是可以反复播放的,可以有力地通过听觉冲击促使我们读准字音,读出完整的语句,从而读通读顺整篇课文。我就多次适时地用录音播放替代教师的范读,让学生听,试读、复读、跟读,校正自己不准确、不到位的发音,模仿录音里面的重音、停顿、语气、语调读课文,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语感增强了,朗读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运用信息技术能创设朗读的情境,深化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充分融入到课文所营造的情境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的年龄小,认知能力差,抽象思维刚起步。在教学上,我仅靠语言文字来进行枯燥的讲解,学生没有体会,很难理解课文内容。我经常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孩子们在脑海里对文字内容有了具体的表象,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样,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真情实感。(www.xing528.com)

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作者描述海水、海底的岩石和鱼儿时,无论语言多么形象,多么具体,由于学生从来就没见过西沙群岛和海底的鱼儿,所以怎么也想象不出文中描述的内容。于是,我就借用多媒体的直观性,搜集大量的西沙群岛的图片,让学生亲眼见一见,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西沙群岛的美丽风景和丰富的物产,在画面的感染下,音乐的渲染中,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着课文,仿佛自己就置身于西沙群岛之中,在这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学生对西沙群岛的热爱,对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赞叹之情也就溢于言表了。

四、运用信息技术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教育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由于学生生活的范围小,又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所以阅读时会感到一些困难,我们便适时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并茂的阅读辅助材料。在信息技术运用于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也得到了提高。当今的教育手段,将被感知、被想象、被推理的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形式和过程,用仿真化、模拟化、形象化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尽情表现出来,这种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发现、体验,利用生动的资源,透过现象探索本质,从而形象地建立起客观世界和主管世界的本质属性图像,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如学习《将相和》《詹天佑》《十六年前的回忆》《狼牙山五壮士》等历史题材的课文,由于这些课文的内容距今天的时空比较远,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教学时,教师将收集到的有关文字、图片、影视资料等展示给学生,有效地弥补了学生因时间和生活阅历等因素造成的理解课文内容出现的“断层”现象,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感知力。

五、运用信息技术用特殊符号标出重点词句,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要读好一篇课文,除了把课文读通读熟之外,还要注意朗读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比较差,也没有一定的朗读技巧,因此,用不同的符号标注重点词句的朗读,就非常重要了。

我在教学《燕子专列》一文中,指导学生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燕子。”时,我就在课件展示中,用“——”标出文中重点的语句,然后用“·”符号标在需要重读的词语下面,先让学生体会这些重点词表现出的当时气候的恶劣,人们为拯救燕子,无所畏惧的高尚品质。然后再根据特殊符号的提示朗读课文。朗读课文时,那种对燕子的关爱,对瑞士人们为拯救燕子付出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就表达得淋漓尽致了。

六、运用信息技术能营造课余朗读的氛围,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现在的智能手机,已经进入了每一个家庭。我充分利用这一工具,建立了班级朗读微信群。要求每个学生每天都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一篇文章或片段录在群里。这样只要学生一打开微信群,就会传来同学们朗读课文的声音。学生一听到声音,就会有朗读课文的欲望,甚至还会产生“我一定要比你读得好”的想法。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把朗读课文当作像吃饭一样必须完成的事情来做,班级朗读的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蔓延开来。这种方法,还能让一部分性格内向,怯生的孩子大胆地朗读课文,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朗读活动中来,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学生还可以通过听朗读群中的录音,评一评自己和别的同学在朗读中的优点和缺点,取长补短,反复练习,从而达到提高自己朗读的能力的目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次国培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永恒的追求。只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总结,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优越性,合理巧妙地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的朗读教学中,就一定能使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步上一个崭新的台阶,迎来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