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原理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及发展

教育原理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及发展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而组织安排的教学活动方式。学校教学工作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的。人类最初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它是古代社会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20世纪50年代以来又涌现了以小组教学、特朗普制等为代表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们与个别教学一道,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1901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校后,课堂教学在我国学校逐步推广。

教育原理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及发展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而组织安排的教学活动方式。学校教学工作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社会生产和科学发展的要求在教育中的反映,每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并随着人类社会和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历史上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个别教学、课堂教学(也叫班级授课制、集体上课制或班级上课制)、小组教学等。人类最初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它是古代社会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16世纪末,课堂教学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而诞生。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最先对课堂教学做了理论阐述。18世纪,德国的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过程的阶段理论,进一步设计和完善了课堂教学理论。以后苏联教学论专家提出了课的类型和结构的理论,使课堂教学成为延续至今的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由于课堂教学固有的缺点,人们一直在尝试对它进行改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适应现代生产和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以改革课堂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为特点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如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等,但因其根本否定了课堂教学,不符合教学规律,很快就销声匿迹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又涌现了以小组教学、特朗普制等为代表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们与个别教学一道,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指按年龄和程度把学生编成一定规模的教学班,教师根据各门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课程表对全班学生进行的同一进度的集体性教学。我国最早采用课堂教学的机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1901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校后,课堂教学在我国学校逐步推广。

在现阶段,我国学校的教学仍以课堂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这是因为它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取代的优点。第一,教师按照一定的上课时间表,有计划地对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有利于扩大受教育面,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第二,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活动,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第三,各门学科轮流交替上课,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减轻疲劳。第四,把年龄和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级,在集体组织形式中进行学习,易于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不过课堂教学也有其局限性:较难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于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使学习活动脱离实际。

(二)小组教学(www.xing528.com)

小组教学是指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若干水平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小组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完善,但分组的依据不再是年龄,而是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分组教学一般有内部分组和外部分组两种。内部分组是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分组教学。外部分组是彻底打破传统的年龄编组,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差别进行分组教学。

小组教学显著的优点是它比课堂教学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个性的发展。但是,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三是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往往快班的学生容易产生骄傲情绪,而普通班、慢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同时,由于缺乏不同水平学生间的相互交流,限制了学生发展的机会。

(三)个别教学

个别教学是指由学生个人与适合个别学习的教材内容发生接触,通过自学和独立钻研,并辅之以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的教学。它更强调发挥学生个人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自己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出发,确定学习的范围和进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往往根据合同学习,灵活安排学习的内容和时间,确定学习的任务和质量要求。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指导和帮助学生自学和独立钻研,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反馈和评价。个别教学要求有一套适合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循序渐进的教材,并且常常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计算机辅助教学联系在一起,其教学的难点是对学生学习起点的诊断及学习方法的个性化指导。

个别教学有别于个别辅导。前者是针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最佳发展,后者主要是面对特殊学生,如学习能力和成绩较差的学生与较优秀的学生;前者侧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和主体意识的养成,重视学生学习责任感的培养,后者侧重学生知识水平的掌握和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